教育局精准扶贫的实施方案_教育局精准扶贫的实施方案

来源:致辞讲话 发布时间:2019-07-20 点击:

【www.wnzmb.com--致辞讲话】

摘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系列重要讲话和省委、州委农村工作暨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加大支农惠农力度,提高扶贫开发水平,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教育局精准扶贫实施方案一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及州委、州政府主要领导关于加强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安排部署,切实帮扶贫困人口提高生活水平和增加收入脱贫致富,为实现农民与学校食堂对接,农民增收和学生受益,使扶贫工作从输血转为造血的新举措,现接合我州实际,特制定黔西南州教育系统精准扶贫农校对接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系列重要讲话和省委、州委农村工作暨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加大支农惠农力度,提高扶贫开发水平,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创新贫困农户农产品流通模式,加快建设高效、畅通、安全、有序的精准扶贫农产品流通体系,推动现代化农业发展,促进贫困农民增收,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为学校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促进学生食堂服务的流通体系建设,构建流通成本低、运行效率高、可追溯食品安全源头的农产品直供学校服务体系,解决农产品农民“卖难”和学校“买贵”、学生吃不到放心食品的问题
以减环节、降成本、促增收、保安全为目标,按照“三招两式一提升”(三招:招选支部结对,干群接亲,集团化帮扶;招揽身边市场,以销定产,市场化带动;招引能人带动,合作驱动,组织化推进。两式:菜单式兜底、育婴式管理。一提升:提升贫困群众素质)的工作思路,以党建扶贫为载体,以村党支部(合作社)建设完善为平台,以常规农畜产品订单为链接,以农校对接为切入点,抓好贫困合作社建设,发挥好学校食堂食材消费资源对精准扶贫的巨大推动力,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增加贫困农民收入,保障学校师生食品消费安全,让精准扶贫更精准、更有效、更有力量。
二、目标任务
(一)第一阶段:
根据2015年黔西南州教育局教育工作目标,在2015年内,须做好党建扶贫工作,推广“农校”合作模式,实现50%的学校食堂与农户、基地、合作社对接,实现用50%以上的营养餐经费助农扶贫增收,同时,保障学校食堂食材供应质量达标。具体要做到:
1、2015年全州实施营养改善计划学生人数为366817人,全州营养改善计划总资金为29345.36万元,实现50%以上的营养餐经费助农扶贫增收的金额为14672.68万元。根据全州各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营养餐资金总金额和学生人数核算,各县务必完成以下营养餐经费用于助农扶贫增收的任务:
兴义市学生人数为40259人,地方试点营养餐资金为3220.72万元,需完成1611万元;义龙实验区学生人数为28064人,营养餐资金为2245.12万元,需完成1123万元;晴隆县学生人数为39326人,营养餐资金为3146.08万元,需完成1574万元;册亨县学生人数为31146人,营养餐资金为2491.68万元,需完成1246万元;普安县学生人数为45602人,营养餐资金为3648.16万元,需完成1825万元;安龙县学生人数为28704人,营养餐资金为2296.32万元,需完成1149万元;贞丰县学生人数为46194人,营养餐资金为3695.52万元,需完成1848万元;望谟县学生人数为50275人,营养餐资金为4022万元,需完成2011万元;兴仁县学生人数为57247人,营养餐资金为4579.76万元,需完成2290万元。
2、全州各县(市、实验区)必须要达到50%的学校食堂与农户、基地或合作社签约,能够满足学校食堂农畜产品供应的贫困户优先签约。根据2015年4月统计数据,需完成签约的营养改善计划任务,全州共有营养改善计划学校1286所,需实现全覆盖签约。各校与种植及养殖的农户或合作社签订合约时,农户或合作社须分种类提供一定数量的农畜产品,保证提供的货源数量及质量,提供的农畜产品必须天然无公害,签约价格可参考市场零售价。
努力完成两个50%的任务,通过农校对接增加农民收入加快脱贫致富的目标是可以实现的。通过努力,精准扶持贫困户生产的粮、油、肉、蛋、菜等常规农产品与学校食堂的农餐对接形成良好互动,实现精准扶贫全覆盖。
(二)第二阶段
在“农校合作”初具规模后,发展成熟的地方,可引进企业,采取“农户+公司+学校”的模式,规划建设农副新产品种植基地、养殖基地、生态旅游观光基地、各地各类学校实践实训基地等综合基地,建立“中小学校食堂食品配送中心”,形成集约化的营养改善计划供餐之路,统一由配餐中心集中采购、检测、加工、配送、分发,采取“集中管理,定点加工,统一配送,分校烹饪”的供餐模式进行供餐,所有工作人员由配餐中心统一招聘使用,并解决其工资、福利和待遇的问题。通过市场化运作,让营养餐工作企业化、集约化、规范化、精细化、科学化。通过引入配送中心,可实现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减少财政负担,降低行政成本,缓解当地就业压力,带动经济发展。
(三)第三阶段
在第二阶段成熟的基础上以点带面,把“农户+公司+学校”的模式在全州进行推广,在全州范围内形成系统的管理模式。
三、重点工作
(一)抓好农校对接落实。按照州委、州政府统一安排部署,各县(市、试验区)教育局,要立即组织研究分析,科学测算,搞准学校食堂消费的品种明细、需要量及时间安排,拿出食材需求清单和需求计划,通过结对村党支部协调合作或直接与精准扶持户对接,商定供需品种目录、供应时间安排、质量规格标准、价款结算支付、双方联系方式及工作责任人等,学校与农户或合作社签订供需协议,切实组织实施。
有支部结对的学校要加强与农户或合作社的合作,把学校食堂的需求和农作物生长周期、季节联系起来,做好农户或合作社的生产引导。
(二)强化质量监管和检疫工作。各县(市、实验区)教育局要密切配合农业、畜牧部门做好质量监管工作,做好质量控制;配合食药、工商等部门加强对农产品和食品的检测监督,确保质量安全,保证师生都吃上绿色无污染的安全食品。学校食堂要抓好专项整治,着力清除问题隐患,严防学校食堂出现重大安全事故,保障学校师生的饮食安全。强化鲜活农产品信息系统建设,加强对入校鲜活农产品的检疫检测,各地学校后勤组织要尽快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采购平台系统,建立鲜活农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确保师生吃上绿色无污染的安全食品。
(三)加强设施建设。加大恒温、速冻、冷藏等设施设备投入,支持建立农产品生产基地与餐桌消费相适应的物流配送体系,降低鲜活农产品损耗,保障鲜活农产品质量。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县(市、试验区)教育局要把精准扶贫农校对接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分管领导要具体抓落实,经常过问,亲自指导,及时听取汇报,解决好存在的问题。
(二)明确工作职责。各县(市、试验区)教育局要根据党委、政府农校对接要求,接合自身实际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把目标任务分解到各个学校,并做好统计,统计表里面要有学校的具体分解任务、要有每所学校所在的乡镇(村)。
要认真分析研究,做好学校支部对接工作,切实做到每个学校食堂都有精准扶持农校对接任务,制定具体计划,落实责任人,明确监管责任,签订好对接协议,监督协议实施,加强质量监管责任,确保质量安全,切实完成组织交给的任务。
(三)加强督导检查。各县(市、实验区)教育局要认真抓好农校对接工作,定期开展督查,及时进行通报。从4月开始每月23日前报送农校对接工作的统计、进展情况到州教育局农校合作对接办公室,切实保障目标任务的完成。要不定期开展经验交流、现场观摩,对成熟的农校对接经验和做法及时加以推广。要切实加强调查研究,及时发现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四)加大宣传力度。强化舆论引导,加强与新闻媒体的联系与合作,加大力度宣传农校对接的政策措施、实施效果和先进典型等,扩大农餐对接的社会影响力,为农餐对接营造良好氛围,推动农校对接工作健康快速发展。
五、奖励与惩罚
根据方案中的目标任务将对各县(市、实验区)进行考核,对完成任务和超额完成任务的县(市、实验区)给予奖励;对没有完成任务的县(市、实验区)将按照召回制度的相关办法进行问责。
教育局精准扶贫实施方案二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以及《中共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精神,落实着力加强教育扶贫的重大任务,进一步提高我省贫困地区教育发展的整体水平,更好发挥教育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中的重要作用,特制定本方案。
一、实施贫困家庭就学子女精准资助
(一)逐步提高学前教育财政补助标准。学前一年达到每生每年1300元标准,免除保教费和补助公用经费;按照每生每年750元标准,对贫困家庭幼儿、孤儿和残疾儿童接受学前教育进行资助。对中班和小班按照每生每年400元标准补助公用经费。
(二)将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机制。统一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到2017年,全面落实城乡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对贫困家庭寄宿生按照每生每年小学1000元、初中1250元的标准补助生活费。实施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对贫困地区不足100人的小规模学校(含教学点)按100人核定公用经费补助资金,确保学校正常运转。
(三)稳步实施高中阶段免费教育。从2015年秋季学期起,对建档立卡的贫困家庭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免除学费,对贫困家庭普通高中学生每生每年发放2500元的助学金生活补助,对中等职业学校一、二年级在校贫困家庭学生每生每年发放2000元的助学金生活补助。对贫困家庭的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职业学校在校生,除享受国家教育资助政策外,每人再一次性给予3000元扶贫助学补助。逐步分类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从2017年秋季学期起,对全省普通高中学生免除学费。
(四)统筹实施贫困家庭在校大学生资助政策,完善财政资助资金分配方式,通过发放国家助学贷款、助学金、奖学金等实现学费、生活费、住宿费补助全覆盖。对建档立卡的贫困家庭大学生每生每年发放6000元的助学金生活补助,学费、住宿费高出国家助学贷款限额部分,以及助学金生活补助超出国家助学金标准部分由所在高校从资助专项基金中全额补助。精准发力,精准帮扶,做好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的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引导和鼓励学生毕业后到贫困地区就业创业和服务。
二、改善贫困地区学校基本办学条件
(五)依据《陕西省幼儿园基本办园标准(试行)》,扩大贫困地区农村学前教育资源。按照有利于利用富余校舍和师资、有利于幼儿方便就近入园、有利于乡镇分级管理、有利于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原则,结合需求实际,加快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幼儿园项目建设,满足贫困家庭适龄幼儿入园需求。“十三五”期间,力争全省每个乡镇均有1所公办幼儿园,人口密集的县城至少有2所公办幼儿园,全省公办幼儿园数量达到幼儿园总数的50%,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达到在园幼儿总数的50%以上,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6%。
(六)依据《陕西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基本办学标准(试行)》,科学布局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加快项目进度,保障学生就近入学需要。到2020年,使贫困地区农村学校教室、桌椅、图书、运动场等教学设施设备满足基本教学需要,宿舍、床位、厕所、食堂、饮水等基本满足生活需要;统筹中省资金,支持贫困地区城区及其新区、开发区、居民小区学校建设,有效化解入学难和大班额问题。加快贫困地区教育信息化进程,指导“三通两平台”建设,加强课程教学资源整合,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应用。
(七)加快普通高中标准化建设和县级职教中心建设。推进普通高中标准化建设,力争2020年全部达到省定标准。加强县级职教中心建设,努力改善办学条件,促进实训设备配置水平与技术进步要求更加适应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推动中等职业教育资源整合,院校布局和专业设置更加适应经济社会需求,推动建成骨干职业学校和骨干专业。
三、扩大高等学校招收农村学生覆盖面
(八)积极争取国家增加我省农村贫困地区、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县和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定向招生专项计划,提高中央部门高校和地方本科一批招生学校招收我省贫困地区学生人数。
(九)实施“省属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学生专项计划”,参与一批本科录取的省属高校每年安排不低于本校3%的计划招收农村学生,改善招生专业结构,进一步扩大农村学生接受良好高等教育覆盖面。
(十)继续实施省属自主招生试点高校面向农村学生单独招生计划,每年按照不低于试点高校本科招生规模的2%安排,使更多农村学生享受优质高等教育资源。
四、加强贫困地区教师队伍建设
(十一)建立省级统筹乡村教师补充机制。从2017年起,贫困地区县以下学校招聘教师全部纳入特岗教师计划,每年招收2000人,确保新补充教师具备本科学历的不低于80%,确保体音美和信息技术学科教师有一定比例;农村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向贫困地区倾斜并逐年增加。积极协调,争取按标准落实幼儿教师配备。
(十二)巩固实施地方院校学前师范生免费教育。配合省医改办、省卫计委,继续实施全科医学专业定向免费生,为农村地区培养急需的全科医生。
(十三)全面落实农村学校教师和校(园)长交流轮岗工作,推动城镇优秀教师向乡村学校合理流动和对口支援,鼓励城镇退休特级教师、高级教师到乡村学校支教讲学或开展帮扶。对志愿到贫困地区中小学任教的免费师范生和教育硕士,优先落实周转房,优先晋升专业技术职务,并在参加进修学习、骨干选拔名额中给予倾斜。
(十四)加强贫困地区教师培训和骨干引领。到2020年,对贫困地区所有教师和校(园)长进行不少于360学时的培训,每年培训8万人次。推进农村学校开展校本研修,扩大“名师大篷车”送教下乡活动实施范围。逐年提高农村边远贫困和薄弱地区教学能手评选名额,充分发挥骨干教师作用,帮扶贫困地区教师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
(十五)引导高等院校、教科研机构、电教装备机构和大城市优质学校,通过结对帮扶、定向扶持等方式,加大对贫困地区农村教师的帮扶支持,逐步形成以县为主、辐射农村的教师和校(园)长专业发展支持服务体系。
(十六)全面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推动43个集中连片特困县全面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助,中省财政给予综合奖补。推动省级连片特困县和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实施乡村教师生活补助。
五、推动贫困地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与劳动力转移
(十七)鼓励高等学校、重点在高等职业院校开设扶贫特色产业培训班,招收未考上大学的贫困家庭学生免费培训。充分利用职业教育资源,面向未升学初中和高中毕业生、残疾人、失业人员、退役士兵等群体广泛开展职业教育和培训。进一步加快进度,建成一批社会有需求、办学有质量、就业有保障的特色专业,建设面向全省特别是贫困地区学生的公共实训基地,最大范围吸纳贫困家庭学生接受职业教育,加快贫困地区技术能人培训和劳动力转移。
(十八)持续加大秦巴山区、吕梁山区和六盘山区职教扶贫工作力度,以县为单位,建设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满足贫困地区技术技能型人才需求,提高脱贫致富能力。
(十九)按照主体功能区产业培育需求,充分发挥贫困地区县级职教中心的培训基地功能,加大贫困地区农村实用技术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力度,实现“输出一人,脱贫一户”。
六、持续做好“两联一包”教育扶贫
(二十)持续推进子洲县“两联一包”工作,充分发挥教育扶贫团作用,进一步提高教育扶贫精准度。省教育厅将子洲县列为教育系统精准扶贫试点县,积极开展教育扶贫试点,为全省教育扶贫探索可供复制的经验。


本文来源:https://www.wnzmb.com/fanwen/64256/

《教育局精准扶贫的实施方案_教育局精准扶贫的实施方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推荐阅读

Copyright @ 2013 - 2018 我能学习网_免费的学习网站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能学习网_免费的学习网站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6058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