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弥儿第一卷读书笔记】爱弥儿第三卷读书笔记

来源:读书笔记 发布时间:2019-08-15 点击:

【www.wnzmb.com--读书笔记】

卢梭只给爱弥儿看一本书—《鲁滨逊漂流记》,他通过这本书向爱弥儿传达了他即将要教的知识就是那些能够使他像鲁滨逊一样即使一个人在孤岛时也能让他生存的知识。本文是轩辕文献网Fqcu.com小编精心编辑的爱弥儿读书笔记,希望能帮助到你!

爱弥儿第三卷读书笔记

  追根溯源,世界最初的教育来源于原始社会老一辈对小一辈手把手的教授如何建造房子保护自己,如何捕食猎物养活自己,如何应对可能出现的危险等,这是教育最初的本质,那就是生存,而此时教育的追求也仅有一个—有用,对生存生活有用。而且不管世界如何改变,无论教育面临什么发展,教育的这一原则都不应该被改变或变质。
  虽然卢梭的教育理论在我们现在的社会很难全面实施下去,但他的一些思想主张还是让应试教育下的我们心生向往。卢梭的所谓自然教育,就是要服从自然的永恒法则,听任人的身心的自由发展。卢梭认定爱弥儿是一个生活在自然中的人,所以他的教育首先就是保证爱弥儿可以在自然中,不依靠其他人也可以活下去。基于此,卢梭的教育一直都坚持着有用的原则,只有对爱弥儿在他的那个年纪有用的知识才教给他,而那些可有可无或者华而不实的知识不仅不教给他还要避免他接触。因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我们花时间在一些注定无用的东西上就势必会影响我们花在有用的东西上的时间。在初时,卢梭只给爱弥儿看一本书—《鲁滨逊漂流记》,他通过这本书向爱弥儿传达了他即将要教的知识就是那些能够使他像鲁滨逊一样即使一个人在孤岛时也能让他生存的知识。他不会随随便便就教他的学生那些华而不实的理论,让学生看起来很“渊博”,实则什么都不懂的纸上谈兵。
  而如今,反观我们所受的教育,当然我们也追求“有用”,但我们追求的是对什么有用呢?对成绩有用,对升学有用,对学历有用……却没有一个真正对我们现在或以后的独立生活有用的,而且现在这种趋势越来越严重。或许你会说我太极端悲观了,那你想想看如果把现在的学生们放到一个孤岛上,你能保证他们有几个人可以用学到的知识帮助他们生存下来?或许那几个农村的孩子依靠他们在农村的耳濡目染或实践经验还能够多活几天。面对生存的时刻,所有的不管是高深的科学理论还是高尚的道德都会变成空话。现在的教育更多的是教我们如何依赖别人而不是独立生存。
  教育的最低原则是什么,在时代发展到的今天,我们似乎越来越搞不懂了!从上学开始我们就开始了数学科目的学习,直至高考数学都是我们的主科,在学校的每一天我们会花大量的时间埋在数学学习上。可也就是学这么多数学内容的我们的在平时的生活却连简单的计算都有困难,在实践时闹出许多让人哭笑不得的笑话来。而且如果我们在大学里不学有关数学的专业,那我们之前所学的数学知识就会有相当大的部分是都白学的。还有地理,比数学晚一点我们从初中才开始进入课程学习。在地理课上,我们学习了地形地貌,学习了经纬标度,学习了七洲四洋,也知道了天体星座……学的内容是很多,但真正能用的、我们会用的又有多少呢?假使我们在夜晚迷了路,抬头看满天的繁星,我们找得到那一颗可以指引我们方向的星星吗?找不到,因为我们只学了被挑出来的那一小部分知识,而那一部分只能是为了通过考试的。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一个生物成绩很高的学生,随意扔到一座孤岛上,估计他连什么植物可以吃,什么植物可以用于治疗都不知道。平时课上学的内容,在那个情况下根本就用不到了,也无法用。不管是初中还是高中,我们已经学过了那么多在实际中无用的知识,或许说是我们不会运用于实际的知识。课本那么多章节,可却没有教我们如何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除提高考试成绩以外在实践中使用的那一最重要的章节。
  进入大学之后,回忆起我们过去几十年学习过的知识,总觉得除考试以外就没什么用处了。
  著名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认为:“学生的学习,如果有价值的话,应尽可能的有意义。而有意义的学习就是要使知识在学习者的头脑中不仅有表象联系还要有实质性的联系。实质性联系
  又可称为非字面联系。要想达到实质性联系的效果就要将新旧知识建立同化联系,形成一个新的认知,而最好的手段就是要与实践实际相结合。
  这里有一个例子:一位学校参观者拿起书本随口问一群学生:“假设你们在地上挖了一个1000英尺深的洞,你们说这个洞底比上面热还是凉?”全班鸦雀无声,一片寂静。而当他们的教师问:“地球的深层处于什么状态?”这时全班一半同学都马上异口同声地答道:“地球的深层都是熔岩。”
  想一想,我们与他们是多么的像。在我们的教育下,我们只是死记住了理论知识应付考试,而根本就没有联系实际。一个“好学生”出了学校连养活自己的能力都没有,这是多么可悲的啊!或许就是因为这样,越来越多的学生因为这“无用”的教育而选择中途辍学去学习一门手艺。受教育是为了学习生活中我们需要而目前不知道的知识,但如果教育的内容不能提高我们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那还有什么用呢?古人曾说过: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而如今我觉得:授人以网,还要授人以渔。知识不在于多,而在于在我们有限的精力中学到的每一个知识都可以被我们在现在或未来的生活使用。
  总之,教育只有坚持它的有用性,才能够让未来的受教育者们趋之若鹜,主动学习。我们不愿意学那些课堂上有用,而出了课堂就没有意义的知识。

爱弥儿第三卷读书笔记

  让孩子心甘情愿地去做一件事,最好的方法莫如培养他的兴趣。有了兴趣也就有了欲念,有了欲念才能促使他孜孜不倦地学习,去探索求知,从而发现更大的乐趣。卢梭说,平平淡淡地讲一番道理,即使能使我们对一件事情表示赞同或非难,那也没有用处,只有欲念才能使我们有所行动,我对此十分赞同。作为一个孩子,他还处在自然的,无知的阶段,他在没有被社会化以前,都是很单纯地思考问题,他不知道成人所谓的对自己有利或不利的东西是指什么,况且他没有形成完整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人生观,他只懂得按自己的直觉去思考和认识,可能看见一样东西或事物,他并没有想的太多,只是自然而然的去接触了,然后不觉中发现自己喜欢上了这种东西或者渐渐地失去了兴趣,在没有进行人为引导的情况下,这些情况的发生都是等概的。但是如果人为的加以干预,那结果很可能就大为不同了。比如说,你想告诉孩子哪些东西是对健康不利的,是不应该食用的。如果你单纯的说一些“不卫生”、“有害”的字眼,他很有可能一点都不理解。
  因为在他看来,尝起来很美味的东西,就是好东西了。至于那些成人们所用的字眼,他的头脑中是一点概念也没有的,这一点我们无可否认,孩子们的世界就是那么简单,那么纯粹。但是如果你在他面前做一个小实验,把这些抽象的事物变得直观、形象可感一些,他就会产生好奇心,从而引发兴趣,并在不断的求知与提问中接受你想教给他的道理。这种道理往往是记忆深刻的,因为完全是他自己去探索发现的,而不是你强行灌输给他的东西。所以说,改变一下方式,很有可能就会改变事物的发展方向。我们无法掌控他的自身发展,但却可以从外界加以引导,使之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无论在什么时候,我们都要切记,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了他的兴趣,他才会有愿望去学习,并自主的学会学习,从而成长为一个独立自主的人。这样才算教育成功的第一步。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更应该培养他的兴趣,帮助他在这个最好的老师的教导下,健康快乐地学习适合自己发展的东西,而不是去做自己都不喜欢的事。那样只会扼杀孩子的天性,造成适得其反的后果。

爱弥儿第三卷读书笔记

  如果要问我,读完《爱弥儿》是什么样的感受,那对我来说将是一个大难题,因为这种感受实在是复杂又矛盾。这种感受其实在读的过程中就纠缠着我了。有时,对于他就解决某一教育问题提出的主张,我内心暗暗赞叹,心想卢梭实在是个聪明的教师,在怎样让爱弥儿懂得一个道理(如知道打烂窗户不好,涉及其著名的自然后果律),怎样激发爱弥儿学习的兴趣(如了解磁的性质),怎样让爱弥儿在观察自然中学到知识(如在树林里辨别方向)等方面,他都极其详尽地描述了他将要采用的方法及如何实施他那一套措施,他把一切娓娓道来,让你深信那一切的确是绝妙的好办法。这些常常让我叹服。然而,有时候,我又觉得他的某些想法虽值得肯定却不免显得天真、幼稚,如认为只要母亲们亲自担负起喂哺婴儿的责任,就将自然而然带来许多的好处,社会“风气马上可以自行转移”;又如他认为只要让爱弥儿在年少时远离城市,在乡村像“野蛮人”一样生活就可以避免染上种种恶习等。有时候觉得他对某些问题的论述很具体、很精彩,有时候又觉得他在某些问题上太罗嗦、太烦琐。他抨击封建教育扼杀儿童天性的勇气令人深表赞佩,而他关于女性教育的落后观念又实在让人难以苟同。用小说的形式阐述教育主张固然增强了可读性可是又不免显得拉拉杂杂,论述问题不集中……等等。总之,对于这部书的写作本身及其中的观点,我觉得难以简单地肯定或否定。
  其实,我的这种复杂感受或许也正是许多读者都有的。这也很自然,因为书的作者一方面的确是难得一见的天才,又具有强烈的革命思想,然而由于历史和阶级地位的影响,他自然也有无法克服的局限,这一切不能不反映在他的著作中。
  关于卢梭的这部著作 ,不少人认为其最大的局限性是它缺乏实践基础,他在作品中描述的不过是一种虚构的教育。这种评价应该算是中肯的。不过,对于这种虚构,我认为同样也不能简单地肯定或否定。
  不容否认,卢梭所倡导地这种教育确实只是一种理想化的教育。在这种教育中,人们自由自在,不受任何约束,只遵从自己的需要做事,不必整天与枯燥的书本打交道,不必整天为升学考试担心,不必忍耐空洞乏味的说教。这样的教育,即使是在卢梭那样的时代已经是不可能的,更不要说现在。在日益现代化的社会中,人及人的生活是越来越远离自然了。在此背景下,像爱弥儿这样一直长到十多二十岁还未接受过什么系统教育的人是否真能在社会上立足是很令人怀疑的。事实上,确实有人曾经按照卢梭所描述的一套方法进行了实验,但结果是以失败告终了。按卢梭那样培养出的“爱弥儿”的确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
  然而,即使如此,我们仍不能不肯定,卢梭所构想的教育是有其价值的。其价值就在它引发了人们对教育的思考,引发了人们对教育的改革 。他对封建旧教育的种种陈规陋习的抨击“不仅有助于法国的教育改革,而且点燃了更多国家(如德国、瑞士、英国、美国)教育革命的熊熊烈火。”许多教育家如康德、裴斯泰洛齐、杜威等都深受卢梭的影响,这不能说仅是偶然。
  不止如此,在今天,卢梭的教育思想对我们仍是有很多启迪的。他崇尚自由,反对向儿童施加种种约束,倡导一切遵从儿童天性进行教育的思想对当今教育,尤其是我国长期受升学、应试压力困扰的教育更具有启发意义。对于从小就被功课、学业、前途和种种压力压得喘不过气来而尽失生活乐趣的学生们来说,爱弥儿所受的这种教育该是多么令人向往。现代社会已经不太可能让人悠哉游哉地过日子;想学什么就学什么,不想学就不学也罢,这或许都只能作为一种梦想了。在现代社会,人们为了能够站稳脚跟,为了能够过上更好的生活,往往不得不压抑了自己的天性,去接受一种牺牲了种种需要、兴趣、爱好,牺牲了人的种种自由的教育。对比起来,卢梭所虚构的这种教育怎能不让人心向往之?
  而且,既然我们接受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过更好的生活,是为了造就一个更好的自我,那么,牺牲了人的种种美好的教育岂不是背离了我们的理想追求?所以,我认为,理想的教育应该是一种过程和结果、手段和目的都和谐、完美的教育。想要以压抑天性和自由的手段去达到美好的目的,以痛苦的过程换取理想的结果,这是不值得的,事实上也不可能。试看现代社会,人们在接受十几、二十年教育又苦苦奋斗之后,所换来的往往并不是心灵的幸福和生活的享受,而是各种无法缓解的紧张、疲劳和抑郁,是内心的寂寞、彷徨和迷惘,是亲情、友情的疏离。
  因此,我认为,卢梭所虚构的这种教育不应简单地被视为天真,而应成为引导我们思考教育理想取向的一座航标灯。怎样的教育能算是理想的教育?这应与教育的理想有关。而我们的教育理想又是什么呢?无非是实现理想的社会和理想的人,也就是自由的、和谐发展的社会与人。由此,要达成我们的教育理想就必须有一种自由的教育。所以,卢梭倡导教育遵从儿童天性、给予儿童足够的自由是应该得到充分肯定的。虽然他在抨击封建旧教育时有些矫枉过正,但他呼唤理想教育的热忱可以说是无人能比。我以为,这正是卢梭对教育所做的最大的贡献,也正是《爱弥儿》这部书值得重视的原因所在!
  


  [爱弥儿第三卷读书笔记]

本文来源:https://www.wnzmb.com/yuedu/69677/

上一篇:【创业史读书笔记摘抄】创业史读书笔记600字
下一篇:《让课堂更加生动有趣》读书笔记2篇
《【爱弥儿第一卷读书笔记】爱弥儿第三卷读书笔记.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推荐阅读

Copyright @ 2013 - 2018 我能学习网_免费的学习网站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能学习网_免费的学习网站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6058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