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日记植物洋葱|洋葱显微镜观察日记

来源:法律视野 发布时间:2019-10-09 点击:

【www.wnzmb.com--法律视野】

洋葱显微镜观察日记来自热点推荐。



洋葱显微镜观察日记第1篇


若要在视野中看到较多的细胞,那么放大倍数就要最小
  甲显微镜放大倍数为10× 20=200倍 乙显微镜放大倍数5×10=50倍 50<200,即选择乙显微镜
  正确步骤为2 1 4 3 5 可简记为:擦、滴、撕、展、盖、染



洋葱显微镜观察日记第2篇


洋葱的奥秘
  
  生物课上老师教了我们一个观察洋葱内表皮结构的实验,我家有一台迷你的显微镜,虽说不专业,但倍数也能达到1500倍。我决定回来做做这个有趣的实验,来看看洋葱的表皮结构到底是个什么模样。
  
  观察前肯定要制作一个利于观察的切片。我取出一个载玻片,在上面小心地滴了一滴清水。我又拿出一个洋葱,剥开一层,在里面的那一层上,用小刀小心翼翼地画了一个“井“字,我用镊子捏住一个角,慢慢的撕下一层薄薄的表皮,还挺好撕的,不费多大劲,一块约一平方厘米的内表皮就被我给取了下来。好薄好透明的一层表皮,我屏住呼吸,仿佛我一出气就能直接把表皮给吹飞似的。我把小小的内表皮放到清水中,这才算长出了一口气。我有拿出一片小小的盖玻片,用镊子夹着,让一边先接触了水面,另一边我又小心地盖了上去,我看了了一下,暗暗较好,竟然没有出现气泡,太好了。我又在旁边滴了一滴碘,把切片稍稍倾斜,碘就穿过了盖玻片,把表皮给充分的染色了。这样,一个切片就大功告成了。
  
  我拿来了我的显微镜,先来个物镜50倍的观察。我把做好的切片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固定好。我的眼睛对着目镜开始观察。我转动了几下反光镜,将光线调试好,就可以观察了。我调试了半天调焦螺旋,终于,物象清晰了起来。在显微镜下,内表皮仿佛像是一个密麻麻的蜘蛛网,又像是一个平面的蜂巢,在那个横交错,甚是壮观?嗯?那是什么?圆圆的,难道50倍就能看到细胞核了?我仔仔细细的观察了才发现,不是什么细胞核,原来是一个小气泡,虽说我很小心,可是仍然没有避免了气泡,肉眼看不见的气泡,在显微镜下好像是个大铃铛。
  
  我决定看看的细胞是个什么模样,我转动转换器,直接调到了1200倍的放大效果。我通过调焦,物象也清晰了起来,哇!我不禁倒吸了一口凉气!在1200倍的方法下,洋葱表皮细胞竟然是一格一格的“小房子“,的每一个细胞都是一个小房子,每个都呈梭形,整齐有序的排列着。在每一个格子的里面,都有一个小小的圆点,这个就是细胞核,这就是一个植物细胞,这比课本上学到的,要清晰无数倍。
  
  今天,我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就看到了洋葱的内表皮细胞结构,在丰富了自己的课余生活同时,也加深了对课本内容的印象,岂不是一举两得吗?怎么样?科学就是这样的神奇与奥妙,让我们一起在科学的海洋中遨游吧!



洋葱显微镜观察日记第3篇


将整个洋葱放在显微镜下不可以观察到他的精细结构,原因如下:
  【1】显微镜属于精密光学仪器,镜下观察的对象至少要符合“薄到透光”的条件.否则只能看到一个大黑影。
  【2】直接观察较大物体需使用倍数较低的实体镜。
  【3】观察洋葱各部分细胞的方法:
  洋葱表皮很薄,可以直接撕下来制成临时装片观察表皮细胞;
  洋葱的叶肉细胞就要切成薄片观察了.
  洋葱根尖细胞常用盐酸解离,使细胞分散后再制装片观察.



洋葱显微镜观察日记第4篇


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都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和液泡,动物细胞没有;有的植物细胞还有叶绿体(洋葱表皮细胞没有叶绿体);故①②描述正确;在制作临时装片时,为避免产生气泡,盖盖玻片时,要先使盖玻片的一侧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故③描述正确;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窄,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物体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显微镜的结构中能够调节光线强弱的结构是反光镜和遮光器的光圈.故④正确,⑤不正确;故选:A



洋葱显微镜观察日记第5篇


B 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只是细胞的一个面,举个形象的例子
  选择一间只有一层的平顶屋,当你站在避之间屋子高,并且是屋子的正上方时,你所看到的只是屋子的顶,其他面看不见,屋子也就是一个四边形
  同理,你从显微镜中看到的图像就只是“屋子的顶”



洋葱显微镜观察日记第6篇


图片如下
  
  洋葱(学名:Allium cepa),在中国,北京人称葱头、甘肃人称洋蒜,新疆人称皮牙孜(源自波斯语Piyaz)、是一种常见的葱科葱属植物。
  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根弦线状,浓绿色圆筒形中空叶子,表面有蜡质;叶鞘肥厚呈鳞片状,密集于短缩茎的周围,形成鳞茎(俗称葱头);伞状花序,白色小花;蒴果。根茎外边包着一层薄薄的皮(白、黄或红色),里面是一层一层的肉,一般是白色或淡黄色。
  
  拓展资料历史
  洋葱原产于中亚或西亚,现有很多不同的品种,已经用于世界各地的食物。
  在公元前一千年的古埃及石刻中就有收获洋葱的图画,之后传到地中海区。西汉时,张骞通西域,从西域带回许多物种。当时在西域已经有种植洋葱的记录。
  地理大发现之后,由欧洲向世界传播。16世纪,传入北美洲。17世纪传到日本。18世纪时,《岭南杂记》记载洋葱由欧洲白人传入澳门,在广东一带栽种。
  根据台湾车城乡公所的资料,1912年一位在淡水任教的日本小学老师,首次把洋葱由日本引进台湾。台湾总督府农业试验所自1918年起,在台湾各地试验栽植洋葱,但是成效不佳。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台湾省农业试验所在省农林厅和农复会的赞助下,继续引进各品种洋葱,在台湾各地试种。在台湾南部云林、嘉义、台南、屏东一带种植成功,现在屏东的恒春、枫港、车城等地成为台湾最大洋葱产地。
  用途
  洋葱的主要食用部位是鳞叶,主要作调味用。洋葱含有大蒜素,有很强烈的刺激味道。切洋葱时,这种味道会刺激人的眼睛和鼻子,使之流泪。
  虽然生的时候味道辛辣,但是烹饪之后不会太刺激。洋葱有净化血液的功效,其中的二烯丙基二硫是刺鼻气味的主要成分,能够预防血液凝固、有效清血,并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
  洋葱也在生物实验课或生物课本中出现,因为洋葱的取得方便,并且不具有叶绿体,常拿来和一般植物的叶细胞当做比较。
  



洋葱显微镜观察日记第7篇


(1)由于使用光学显微镜时成像的原理是:利用外界的光线通过反光镜折射透过被观察材料,在人的视网膜上形成物像的.所以观察的材料必须满足薄而透明的特点(2)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不但上下颠倒而且左右相反,视野①中的物像位于左下方,说明实物位于右上方,视野②中的物像位于中央,说明实物也位于中央;要使物像从视野①变为视野②的状态,应将装片也向右下方移动,这样实物就移到了中央,物像自然也在中央了;(3)物像③不清晰,物像④清晰,要想使物像从视野③变为视野④的状态应用细准焦螺旋进行调节.(4)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细胞核中含有染色体,由于在细胞分裂时,首先细胞核一分为二,因此在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分裂时,看到变化最明显的是染色体.故答案为:(1)薄而透明(2)右下方;(3)细准焦螺旋(4)染色体



洋葱显微镜观察日记第8篇


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放大的倍数为目镜的放大倍数乘以物镜的放大倍数的积,即物像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如果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增加,视野中细胞的体积变大,细胞的数目则减少;如果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减小,视野中细胞的体积变小,细胞的数目增多.依题意,第一次物像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5×8=40,第二次物像放大倍数=20×45=900.故第二次物像放大倍数比第一次物像放大倍数要大,因此,第二次在视野中看到的物像,细胞数目减少,细胞个体增大.故选:A.



洋葱显微镜观察日记第9篇


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放大的倍数为目镜的放大倍数乘以物镜的放大倍数的积即物像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增加,视野中细胞的体积变大,细胞的数目减少;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减小,视野中细胞的体积变小,细胞的数目增多.依题意,第一次物像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10×10=100,第二次物像放大倍数=5×10=50.故选:A



洋葱显微镜观察日记第10篇


(1)材料,口杯、清水、滴管、镊子、小刀、载玻片、盖玻片、碘酒、培养皿、吸水纸。(2)制作切片标本的步骤,a、在一个干净的玻璃载片上滴一滴水b、用镊子把要被观察的标本放到载片的水滴中央,注意标本要平展开,不要折叠c、用盖玻片或另一个玻璃载片倾斜着慢慢盖到标本上面,放盖玻片时,先放一端,在慢慢放下另一端,注意不要有气泡d、需要染色的标本,可以从标本的边缘滴一滴碘酒,并把玻片微微倾斜,再用吸水纸吸掉多余的水e、将做好的载片放到显微镜载物台上。(3)调整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本文来源:https://www.wnzmb.com/chuangye/82797/

上一篇:【风险投资公司】最成功风险投资
下一篇:疾控中心实习心得3篇
《观察日记植物洋葱|洋葱显微镜观察日记.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推荐阅读

Copyright @ 2013 - 2018 我能学习网_免费的学习网站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能学习网_免费的学习网站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6058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