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 养生·3篇

来源:其他范文 发布时间:2020-09-02 点击:

【www.wnzmb.com--其他范文】

  秋季降温快的特点使秋收、秋耕、秋种的“三秋”大忙显得格外紧张。据考证,我国很早就以“秋分”作为耕种的标志了。以下是我能学习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的秋分 养生·3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秋分 养生·1

  秋分时节,天气渐凉,主要是凉燥为主,人们除了会感到有燥的症状,还会有受凉的一些表现。

  所秋分时节的饮食调理主要围绕着“润燥”进行,而且对于润燥,大家一定要清补,不提倡大鱼大肉式的大补,不然反而会造成效果不好,加重燥气,要避免上火。那么我们怎样来做呢?

  1、秋分时节的饮食主要原则就是“减辛增酸”,辛是指一些辛辣食物,像葱、姜、韭菜这类的食物就要少吃一些,酸指的是我们要多吃一些水果蔬菜,像比较应季一些的秋梨、葡萄等食物要多吃一些。

  2、秋分时节要多喝水,避免上火,每天喝水1600ml是底限,这个季节我们要加到一天2000ml左右,避免干燥。

  3、虽然提倡多吃水果蔬菜也要注意避免受凉,否则容易导致腹泻,另外是一些温度过低的冰冻食品、冷饮类的食品还有一些瓜类的食材不建议大家多吃,它们的性味偏凉。

  4、另外这个季节容易秋乏,提倡大家要做到早睡早起,休息一定要充足,晚上睡觉要盖好被子,注意保暖,保证我们的情绪舒畅,要避免抑郁。

  5、提倡大家多运动这个季节不建议大家做出很多汗的运动,只要保证微微出汗就可了,像马上要到的重阳节我们可去爬爬山,饭后可去公园散散步这样类似的运动是比较不错的。

  做好秋季的养生,储备足够的营养,让我们欣然的去迎接最冷酷的冬季。

  秋分养生四大攻略

  加外套应对10℃温差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觉,早晨和黄昏很早就凉了起来,常有被低气温打个措手不及之感。的确,这几天昼夜温差都超过了10℃,是非常容易让人感冒的天气,加之换季的时候人体抵抗力本身就会减弱,所以此时预防感冒等疾病尤为重要。

  如何有效防病?重在恰当保温。这话说起来有些老生常谈,但实际上对于秋季抵御疾病非常管用。秋分前后最好的“装备”是上衣两件套,里面穿件薄的或者短袖衣服,外面配件薄外套或者小开衫,中午秋阳烈烈时脱掉外衣,早晚一冷再及时穿上,方便又实用。特别要注意让脚保暖,别让脚部仍处于夏天中——光脚穿凉鞋,这样很容易着凉,引起肠胃不适,甚至由此招来感冒。除了白天让脚暖和外,晚上回来用热水泡一会儿脚也很不错。

  多补水赶走秋季干燥

  秋分对于中医养生来说,是个非常重要的节气,这一天夏季的暑湿彻底远离,秋老虎也很难再发威,北方真正进入秋季。秋分作为昼夜时间相等的节气,在养生中也本着阴阳平衡的规律,关键在于一个“平”字。要想保持机体的阴阳平衡,首先要防止外界邪气的侵袭。秋季天气干燥,主要外邪为燥邪,人的津液容易损伤,所以秋分时节最重要的当数充足补水。这个补水应该是全方位的,既有正常的喝水,也有皮肤的保湿,总之从头到脚,尽量让身体感觉润泽舒服。

  吃蔬果帮助滋阴润肺

  需要提醒的是,秋分的“燥”不同于白露的“燥”。秋分的“燥”是凉燥,而白露的“燥”是“温燥”,因此,在饮食方面要注意多吃一些清润、温润为 主的食物,如芝麻、核桃、糯米等。秋天上市的果蔬品种花色多样,其中藕、荸荠、甘蔗、秋梨、柑橘、山楂、苹果、葡萄、百合、银耳、柿子、芝麻、蜂蜜等,都 是此时调养佐餐的圣品。

  在秋分时节,可适当多吃些辛酸味、甘润或具有降肺气功效的果蔬,特别是白萝卜、胡萝卜。秋分养生虽然以多吃“辛酸”果蔬为主,但也不可吃得太饱,以免造成肠胃积滞。需要注意的是,秋分后寒凉气氛日渐浓郁,如果脾胃不好、经常腹泻的人,水果吃多了还容易诱发或加重病情。

  多走走赶走抑郁惆怅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秋分时的养生内容,还有一大部分是关于情绪的,应让情志平和。秋分养生,宜动不宜静,动起来才能帮助气血收养,且此时空气质量佳,多出去走走既可锻炼了身体,也能让人神清气爽。当然,除了快步走、跑步之外,多登高远眺也是个好办法,登高远眺很容易赶走忧郁、惆怅等不良情绪。

  对于极少运动的办公室人群和老年人,刚开始运动时可多做做伸展运动,伸展具有“运化作用”,能收敛心神,从呼吸到循环系统、肠胃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全身气血循环活络了,人自然感觉周身通泰。

  秋分 养生·2

  “秋分”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在每年的公历9月23日前后。太阳在这一天到达黄经180度,直射地球赤道,因此今天的昼夜均分,各12小时,秋分是一个特殊的日子。秋分表示已经真正进入到秋季,作为昼夜时间相等的节气,人们在养生中也应遵循阴阳平衡的规律,秋分过后,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闭藏,所以人们的起居、饮食也要相应调整。海慈医疗集团肺病科王燕青主任提醒市民,秋季养生要顺应节气调养五脏。

  在风多干燥的秋季,燥邪入侵会使人得病,常称为“秋燥”。如果不注意养生,当温度和湿度发生较大变化时,人体的抵抗力就会下降,最常见的就是感冒、咳嗽病人增多。由于燥邪侵犯口鼻等上窍,会常常伴有口鼻咽喉干燥和阵发性较重的干咳等症状。秋季感冒的病人,刚开始的时候是鼻咽部黏膜皱缩而感觉干燥,继而由于充血会有痛感,出现鼻咽部发痒不适、干灼疼痛、干咳少痰、气管喉头黏膜发病而咳嗽不止,称为“燥咳”。如果燥咳不及时治疗,可能会酿成气管炎。秋燥又可分为“温燥”和“凉燥”,它们的结果都会导致阴津耗损,出现皮肤干燥和体液丢失等症状,并伤及人体肺部。其症状主要表现为口干、唇裂、鼻塞、咽痛、阵发性干咳,甚至流鼻血或咯出带血的痰等一系列类似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针对以上的症状,应该接受不同的治疗方案,对症下药。

  一、滋阴防秋燥,养生重平衡

  多吃“辛酸”果蔬。秋分的“燥”不同于白露的“燥”。秋分的“燥”是“凉燥”,而白露的“燥”是“温燥”,因此,在饮食方面要注意多吃一些清润、温润为主的食物,如芝麻、核桃、糯米等。秋天上市的果蔬品种繁多,其中藕、荸荠、甘蔗、秋梨、柑橘、山楂、苹果、葡萄、百合、银耳、柿子、芝麻、蜂蜜等,都是此时调养佐餐的圣品。

  在秋分时节,可适当多吃些辛酸味、甘润或具有降肺气功效的果蔬,特别是白萝卜、胡萝卜。秋分养生虽然以多吃“辛酸”果蔬为主,但也不可吃得太饱,以免造成肠胃积滞。需要注意的是,秋分后寒凉气氛日渐浓郁,如果脾胃不好、经常腹泻的人,水果吃多了还容易诱发或加重病情。

  秋分节气来临,天气干燥,人们的身体很容易缺水,从而开始“秋燥”,除此之外,秋分天气转凉,脾胃容易受凉,所以秋分节气也要注意胃部的保暖哦!秋分过后,气候渐凉,胃病反复多发。患有慢性胃炎的人,应特别注意胃部保暖,适时增添衣服,夜晚睡觉盖好被子。此外,还要注意忌口,不吃过冷、过烫、过硬、过辣、过黏的食物,戒烟戒酒,忌暴饮暴食。

  二、秋分可药补

  在食物搭配和饮食调剂方面,中医也是注重调和阴阳的。在食与药为一体的营养观中,强调同属天然产物的中药和食物,某些性质特别是补益或调养人体的阴阳气血之功能本来就是相通的,有着水乳交融、密不可分的关系。当药食调配得当时,可提高食品保健强身和防止疾病的功效。

  在秋分节气的养生中要注重对肺脾肾三脏养护,适当选用一些中草药煎服也是很有效的办法。党参、芡实、白术、苍术、茯苓能补脾祛湿止泻。芡实可防病延年。莲子补脾止泻、益肾固精、固涩止带、养心安神,莲子和人参黄芪大枣茯苓同用,可补脾益气。莲子、芡实、酸枣仁、五味子有益肾气,宁心安神治失眠。百合性偏凉,胃肠功能差者应少吃。

  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现在已经进入秋季进补的季节,但秋季进补也不可乱补,这个时候的养生保健应注意三方面的内容:

  1、无病就不需要进补。如果无病随意进补,既增加开支,又伤身体。如服用鱼肝油过量可能引起中毒,长期服用葡萄糖还会引起发胖。此外,血液中胆固醇增多,还易诱发心血管疾病。

  2、不要慕名进补。一些市民盲目认为价格越高的药物,就越能补益身体。其实,过量滥用滋补品反而可能会导致过度兴奋、烦躁激动、血压升高,甚至引起流鼻血等。

  3、进补应分清虚实。中医的治疗原则是“虚者补之”,不是虚症的病人不宜用补药。而虚病又有阴虚、阳虚、气虚、血虚之分,只有对症服药才能补益身体,否则将适得其反。

  需要特别提醒市民朋友:任何补药服用过量都会有害,建议进补还需适量。“重药物、轻食物”并不科学,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秋季到了,有关养生进补的事宜也该根据季节改变,尤其是注重身体健康的人群,更应根据季节改变及时作出调适。

  三、起居运动两手抓

  秋季,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闭藏,人体的生理活动要适应自然界阴阳的变化,因此,秋季要特别重视保养内守之阴精。秋分之后,睡眠时间应逐渐调整至早睡早起的状态,即晚上9、10点钟入睡,早上6、7点钟起床。早睡以顺应阴精的收藏,早起则顺应阳气的舒长。

  1、冷水洗脸适当秋冻防感冒

  秋季早晚温差大,应根据天气变化和每个人的体质情况,及时增减衣物,预防风寒。但也不必过早“多穿衣”,应注意耐寒锻炼,也就是常说的“秋冻”。适当的冷水锻炼对预防伤风感冒、流鼻涕、支气管炎也有一定效果。因此,平时可用冷水洗脸、洗脚、浴鼻。

  2、“常笑宣肺”秋季人们情绪容易有垂暮之感,应保持神志安宁,减缓秋肃杀之气对人体的影响,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中医有"常笑宣肺"一说。笑对呼吸器官、胸腔、腹部、内脏、肌肉等器官有适当的协调作用。

  3、适当运动秋季养生,应以“收”为主。运动宜选择轻松平缓、活动量不大的项目。还可适当进行一些耐寒锻炼和有氧运动,比如登山、步行、打太极拳、骑自行车、跳舞等。特别是登山,可以改善人体的循环系统,增加肺活量,激发快乐和活力。登山还可以配合呼吸,这样可以加强肺部循环功能,更能加速人体代谢过程。

  秋天是锻炼的大好时机,但此时因人体阴精阳气正处在收敛内养阶段,因此运动也要顺应这一原则,即运动量不宜过大,以防出汗过多,阳气耗损。另外,由于人的肌肉韧带在气温下降的环境中会反射性地引起血管收缩,导致肌肉伸展度明显降低,关节生理活动度减小,容易造成肌肉、肌腱、韧带及关节的运动损伤。

  因此,在每次运动前一定要注意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秋季早晚温差大,尤其是清晨温度较低,如果想收到良好的健身效果,不要穿着单衣去户外活动,应根据户外气温变化,增减衣物。锻炼时,不宜一下子脱得太多,应等到身体发热后,才可脱下。锻炼后,还切忌穿着汗湿的衣服在冷风中逗留,以防身体着凉。

  秋分 养生·3

  9月23日09:54:01,农历八月(小)十四,星期日,迎来秋分节气。

  秋分,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太阳在这一天到达黄经180度,直射地球赤道,因此这一天24小时昼夜均分,各12小时。

  这一天全球无极昼、极夜现象。秋分之后,北极附近极夜范围渐大,南极附近极昼范围渐大。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八月中,解见春分”、“分者平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分就是半,这是秋季九十天的中分点。

  秋分·养生

  秋分之后,凉燥主气,易发胃肠病或使旧有的胃肠病复发,因此秋分后养生很重要!中医认为,人体的生理活动要适应自然界阴阳的变化,秋季要特别重视保养内守之阴气,凡饮食、进补,运动等方面调摄皆不能离开“养收”这一原则。

  1饮食滋润防秋燥

  在饮食摄养上,因秋属肺金,酸味收敛补肺,辛味发散泻肺,所以秋日宜收不宜散。要尽量少食葱、姜等辛味之品,适当多食酸味甘润的果蔬。同时秋燥津液易伤,引起咽、鼻、唇干燥及干咳、声嘶、皮肤干裂、大便燥结等燥症,宜多选用甘寒滋润之品,如百合、银耳、淮山、秋梨、藕、柿子、芝麻、鸭肉等,以润肺生津、养阴清燥。

  2进补切不可乱补

  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现在已经进入秋季进补的季节,但秋季进补也不可乱补。应注意禁忌,特别是忌无病进补。无病进补,既增加开支,又害自身。比如:服用鱼肝油过量可能引起中毒,长期服用葡萄糖还会引起发胖。此外,血液中胆固醇增多,还易诱发心血管疾病。

  3选择轻松平缓的运动

  秋季养生,应以“收”为主,运动宜选择轻松平缓、活动量不大的项目。还可适当进行一些耐寒锻炼和有氧运动,比如:登山、步行、打太极拳、骑自行车、跳舞等。适当的冷水锻炼对预防伤风感冒、流鼻涕、支气管炎也有一定效果。因此,平时可用冷水洗脸、洗脚、浴鼻,身体健壮的人还可洗冷水浴等。

  4宜早睡早起

  秋季昼夜温差大,易邪气入体,要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秋季夜愈深,寒气愈重,寒气很容易入侵体内,给以后腰腿疼痛埋下隐患,还会导致咳嗽等疾病。秋日清晨气温低,应根据户外的气温变化增减衣服。在锻炼时不宜一下子脱得太多,应等身体发热后,方可脱下外衣。尤其是老年人外出运动更要注意早晚温差,以免受凉。

  秋分后,增强身体的抵抗力是预防疾病的关键,适当的锻炼使得脏器功能协调,不过早上天较清凉,建议可以选择晚饭后散步等方式锻炼。

本文来源:https://www.wnzmb.com/fanwen/121111/

上一篇:秋分朋友圈·3篇
下一篇:24节气秋分·3篇
《秋分 养生·3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推荐阅读

Copyright @ 2013 - 2018 我能学习网_免费的学习网站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能学习网_免费的学习网站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6058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