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0 3篇

来源:其他范文 发布时间:2020-10-22 点击:

【www.wnzmb.com--其他范文】

  工作报告,范文中的一种形式。它是指党的机关、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按照有关规定,定期或不定期地向上级机关或法定对象汇报工作。汇报的内容,包括近一段的工作情况和下一段工作部署。以下是我能学习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云南省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0 3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云南省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0·1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省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9年工作回顾

  2019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开局之年,也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不移向着“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奋力前行,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新的重大成就。一年来,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的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保持了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

  ——发展质量进一步提升。针对非税收入比重较高的问题,我们出台税收增收留用及奖补办法,激发各地减少非税收入、改善投资环境和谋划产业发展、培植财源的积极性,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税收占比达到70%以上,县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税收占比全部提高到50%以上。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6%、低于预期目标的情况下,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9%,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7%,经济转型升级初见成效。

  ——新动能正在加快形成。针对经济发展动力不足等问题,我们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快发展八大重点产业,全力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推动数字经济快速萌芽,落地一批工业和农业精深加工大项目,“一部手机”系列项目有望成为云南数字经济的拳头产品,新动能不断增强。

  ——脱贫攻坚取得重大突破。针对脱贫攻坚任务艰巨繁重的现实情况,我们坚决扛起政治责任,突出抓好产业扶贫和易地扶贫搬迁,扎实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首次实现贫困县数量减少,在15个县市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的基础上,有望再实现33个贫困县摘帽、151万贫困人口净脱贫。

  ——生态环境保护力度空前。针对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指出的突出问题,我们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狠抓保护治理重点工作,严厉打击破坏生态环境违法行为,坚决打破“环湖造城”格局,推动九大高原湖泊保护治理进入新阶段,水质总体稳中趋好,地级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98.9%,森林覆盖率提高到60.3%,单位GDP能耗下降3%。

  ——民生福祉不断改善。针对民生领域的突出短板,我们认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将财政支出的70%以上用于民生,聚焦重点群体和困难群众,把有限资金用到刀刃上,办成了一批当前急需又利长远的好事实事,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9.2%,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增强。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折不扣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和党中央决策部署。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坚定不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推动实践、引领发展,确保各项工作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把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作为最重要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把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切实体现在工作中行动上。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作为做好新时代云南工作的“纲”和“魂”,经常对标对表,及时校准偏差,步调一致抓落实,推动新时代云南各项事业取得新进展。第一时间传达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洱海保护治理、德宏柴油走私、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等问题的重要指示批示和党中央决策部署,深入开展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落实情况“回头看”,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在云岭大地落地生根。

  (二)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全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折不扣贯彻落实“三去一降一补”各项任务,压减粗钢产能27万吨,淘汰炼铁落后产能107万吨,退出煤炭产能1275万吨,降低企业成本952.3亿元。有效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重点建设项目“四个一百”和工业转型升级“三个一百”加快推进,工业投资增长扭负转正,比上年增长11.3%。不断提高产业支撑能力,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6.3%;烟草产业稳中有进,电力、有色等行业发展势头良好,石油炼化突破1000万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8%;全面实施服务经济倍增计划,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7.6%。加快创新型云南建设,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23家,中国林业大数据中心和林权交易(收储)中心落户云南。深入实施消费升级行动计划,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1%。

  (三)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重点战役初战告捷。压实地方政府属地责任,违规无序举债行为得到遏制,新增债券和年度置换存量债务提前完成。健全完善地方金融监管机制,持续深化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率实现“双降”。严格投融资监管,省属非金融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同比下降1.8个百分点。启动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聚焦深度贫困地区,扎实推进“十大攻坚战”。围绕“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采取“50条措施”,累计完成54.5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易地扶贫搬迁任务,产业扶贫覆盖411.2万贫困人口,教育、医疗、住房“三保障”工作积极推进,完成40万户“4类重点对象”农村危房改造任务。启动建设中国最美丽省份,全面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打响“八个标志性战役”。普洱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建设深入推进。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启动建设“抚仙湖生态圈”,打好洱海保护治理“八大攻坚战”,滇池水质好转。省级及以上工业园区污水集中治理设施建设、全省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划定等任务全面完成,14.7万辆黄标车全部淘汰。保山市、华宁县成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

  (四)大力发展八大重点产业和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构建迭代产业体系初见成效。坚持“两型三化”方向,出台生物医药、信息、新材料和先进装备制造4个产业“施工图”和促进现代物流产业发展10条措施,信息、消费品工业成长为千亿级产业。绿色能源装机比重达84%,新增油气管道460公里,天然气消费量增长30%,一批水电铝材、水电硅材、纯电动汽车项目落地开工建设。新增销售收入亿元以上绿色食品龙头企业54户,“一部手机云品荟”电子商务平台上线运行,评选出首批“10大名品”和绿色食品“10强企业”、“20佳创新企业”,新认证绿色食品428个、有机食品665个,茶叶等八个优势产业综合产值增长15.5%,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由0.67∶1提高到1.11∶1。全面启动“旅游革命”,“一部手机游云南”成为智慧旅游的标杆,旅游市场秩序整治形成压倒性态势,接待海内外游客人次和旅游业总收入分别增长20%和22%。特色小镇建设成效明显。

  (五)努力补齐基础设施短板,“五网”建设稳步推进。克服困难加快推进县域高速公路“能通全通”工程,累计82个县通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5198公里,新建和改造提升高速公路服务区271个,怒江美丽公路建设加快推进。新开通动车线路3条,高铁运营里程达1026公里。昆明长水国际机场改扩建项目加快推进,新开和加密国际航线13条。滇中引水工程建设有序推进,在建水网工程超过330项。新建4G基站3万个,基本实现景区景点和高速公路沿线4G网络全覆盖。昆明、大理、河口、磨憨、瑞丽等物流枢纽建设扎实推进。

  (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发展活力和动力明显增强。坚持刀刃向内推动政府自身革命,深入推进以“六个一”为重点的“放管服”改革,“一部手机办事通”上线运行,“一颗印章管审批”、“多证合一”、“证照分离”等改革全面推行。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全面推进财政支持企业资金网上申请、网上办理、网上公示。创新财政资金奖补政策,树立“大干大支持、不干不支持”工作导向。启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省级政府机构改革基本完成。制定加快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15个实施方案等政策,中国(昆明)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获批实施。跨境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试点稳步推进。成功举办第五届南博会。通关便利化水平明显提高,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24.7%。

  (七)加快推进城乡协调发展,新型城镇化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出台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及实施意见,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243.9万亩,巩固提升645.6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保障水平。“四好农村路”加快建设,新建改建农村公路1.5万公里。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15.2万人。加快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步伐加快。开工建设地下综合管廊122公里,建成海绵城市50.7平方公里。全力推动“厕所革命”,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和污水处理率分别达88%、91.3%。

  (八)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全省各族人民得到更多实惠。新增城镇就业51.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4%。全省中小学彻底告别C、D级危房,县一中和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加快推进,支持高校推进“双一流”建设。新增4所三甲医院,40所县级公立医院提质达标。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再次提高,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不低于3500元。棚改项目开工13.9万套,基本建成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9.5万套。启动兴边富民工程改善沿边群众生产生活三年行动计划,实施“十县百乡千村万户”工程,普洱等11个地区和单位成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区和示范单位。国家禁毒大数据云南中心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立体化边境防控体系建设持续推进,党政军警民“五位一体”强边固防工作不断加强,扫黑除恶高压态势初步形成。启动实施6个重点行业领域安全工程三年行动计划,重特大事故总数和死亡人数实现“双降”。扎实抓好通海地震、墨江地震、麻栗坡泥石流、金沙江干流白格堰塞湖等自然灾害抢险救灾和恢复重建。非洲猪瘟防控有力有效。全面完成10件惠民实事。

  一年来,我们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不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坚决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以及省委实施办法,坚决纠正脱贫攻坚工作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进一步规范统一全省机关单位工资、津补贴和奖励项目,强化审计监督,切实加强廉政建设。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坚持“三重一大”事项集体研究,注重听取各方面意见建议,确保决策科学民主高效。认真学习宪法、遵守宪法,全面落实依法行政,坚持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和备案监督,全面推进政务公开,提请省人大常委会审议地方性法规5件,制定和修改政府规章14件。主动接受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660件、政协提案695件。

  各位代表!回望2018年,我们满怀信心谋发展,迎难而上求进取,坚定不移朝着习近平总书记指明的方向奋勇前进,在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来,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步伐;在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上迈出了坚实步伐;在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把云南建设成为中国最美丽省份上迈出了坚实步伐;在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努力把云南打造成为沿边开放新高地上迈出了坚实步伐。

  各位代表!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导的结果,是省委团结带领全省各族人民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各族干部群众,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表示衷心感谢!向驻滇人民解放军和武警官兵,向关心支持云南发展的中央各部门、兄弟省市和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国际友人,表示衷心感谢!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深层次结构性矛盾和问题,省政府工作还有不足,主要表现在:构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经济体系步伐不够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较慢,固定资产投资没有实现目标;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基础设施欠账较多;营商环境不理想,民营经济发展不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依然突出;生态环境保护形势严峻,九大高原湖泊保护治理任务十分繁重;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压力较大;脱贫攻坚任务艰巨;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部分领域行政审批环节多、时间长、效率低,少数干部担当意识不强,一些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时有发生。面对这些问题和不足,我们将采取更加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19年工作重点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云南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深化市场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继续打好三大攻坚战,着力激发微观主体活力、增强内生动力、释放内需潜力,创造性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工作,进一步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提振市场信心,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决定性基础,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建议为: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左右,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左右,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30万,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单位GDP能耗完成国家下达目标任务。

  实现各项主要预期目标,一定要做好打硬仗的准备,坚决做到“四个必须”。必须把讲政治摆在首位,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必须牢牢把握战略主动,准确把握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的新内涵,坚持辩证思维,抢抓战略机遇和科技革命、产业变革“窗口”,顺势而为推动跨越式发展;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的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彻底改变不合理的发展方式,构建符合生态文明理念的绿色经济体系;必须强化风险意识,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保持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积极主动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切实把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领会好落实好。

  今年要重点抓好10个方面工作。

  (一)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巩固、增强、提升、畅通”要求落到实处。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改善供给结构、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治本之策。要更多采取改革的办法,更多运用市场化、法治化的手段,把“八字方针”作为管总的要求切实落实到位,不断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巩固“三去一降一补”成果。保持破、立、降力度不减,积极化解煤炭、粗钢、水泥等过剩产能,完成46户“僵尸企业”出清,坚决遏制和淘汰不安全、不环保的产能,坚决不批、坚决不上污染环境的项目。落实好更大规模减税降费措施,再为企业降成本900亿元以上。完善重大项目储备和滚动接续机制,积极争取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精准用于支持省级重点项目建设。

  增强微观主体活力。将2019年作为“营商环境提升年”,全面开展营商环境评价,启动“四个零”行动,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负面清单之外“零门槛”,对所有涉及市场准入的行政审批事项按“证照分离”模式进行分类管理。收费清单之外“零收费”,专项治理对企业的各项乱收费,全面停止省级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对企业服务“零距离”,主动为企业解难纾困,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对侵权行为“零容忍”,坚决制止对企业一切不必要的检查和考核,依法保护企业家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提升产业链水平。大力推进创新型云南建设,持续提高全社会研发投入,完善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坚持“两型三化”,聚焦八大重点产业和“三张牌”,绘制产业链“全景图”,做大做优做强产业链,培育和发展产业集群,争取更多领域站在产业发展的制高点上。

  畅通经济循环。大力发展服务经济,力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农村电商零售额增长30%以上。实施企业上市倍增三年行动,稳妥建设区域性股权市场。健全政银企协调沟通机制和融资担保体系,推动金融机构将更多信贷资源投向实体经济和民营企业。

  (二)继续打好三大攻坚战,确保取得决定性进展。打好三大攻坚战不仅是经济发展问题,更是社会政治问题,是对我们驾驭风险、跨越关口的考验。要巩固已有成果,针对突出问题,精准施策、全力攻坚,稳扎稳打、务求实效。

  继续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完善金融监管和风险处置机制,防范风险交织叠加、相互转化,做到坚定、可控、有序、适度。防范化解企业信用违约风险,推进国有企业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规范投资和大额资金使用行为。加强政府债务限额管理和预算管理,落实风险防范化解主体责任,严厉问责违法违规举债融资行为,确保完成政府债务化解任务。

  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紧盯目标任务,完善退出标准,确保130万贫困人口净脱贫、2457个贫困村出列、31个贫困县摘帽、7个“直过民族”整族脱贫。聚焦迪庆、怒江、昭通等深度贫困地区,着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大力推进产业、就业扶贫,新增转移就业贫困劳动力10万人以上,新增公共服务岗位10万个以上,优先满足深度贫困地区不能外出务工的家庭就业。完成易地扶贫搬迁任务,确保搬迁一户、稳定脱贫一户。加强贫困地区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切实保障贫困人口基本医疗需求。全面完成“4类重点对象”危房改造任务。做好兜底保障工作。建立健全稳定脱贫长效机制,研究解决收入水平略高于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群体缺乏政策支持等新问题。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衔接,巩固脱贫成果。抓好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和考核评估发现问题整改落实,做好沪滇、粤滇扶贫协作工作,加强对脱贫攻坚一线干部和驻村队员的关爱激励。

  继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和“八个标志性战役”。以革命性措施抓好九大高原湖泊保护治理,彻底转变“环湖造城、环湖布局”的发展模式,下决心先做“减法”再做“加法”;彻底转变“就湖抓湖”的治理格局,下决心解决岸上、入湖河流沿线、农业面源污染等问题;彻底转变“救火式治理”的工作方式,下决心解决久拖不决的老大难问题;彻底转变“不给钱就不治理”的被动状态,下决心健全完善投入机制。全面落实河(湖)长制,确保九湖水质稳定好转、以长江为重点的六大水系水质持续改善。启动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行动,加强公共治污设施建设。强化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4720平方公里,完成退耕还林还草和陡坡地生态治理300万亩以上。加快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深化长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建立健全生态环境常态化曝光、处理、问责机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红线和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下大力气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生态环境突出问题,让各族群众享受到环境改善的成果。

  (三)落实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要求,推动八大重点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坚持走以“两型三化”为方向的高质量发展路子,加快八大重点产业发展步伐,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是构建云南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抓手。要坚持创新驱动引领,加快实施制造业强省战略,推动以制造业为重点的八大重点产业集群发展、高质量发展。

  加快构建“两型三化”现代产业体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重点支柱产业,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形成一批布局合理、重点突出、各具特色的全链产业、核心优势产业、产业集群,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产业、大企业,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抓紧编制实施千亿级产业“施工图”,建设一批做优做强产业链的大项目,推动产业发展实现新突破。

  加快制造业“存量变革”和“增量崛起”。实施千亿技改工程,推进50个重点技术创新项目,完成工业技术改造投资1500亿元。实施工业互联网三年行动计划,完成25家骨干企业数字化改造,实施20项智能制造示范项目,实现有色、能源、化工等行业节能降耗、提质增效,推动烟草行业智能制造走在全国前列。力争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以上,全部工业增加值迈上5000亿元台阶。

  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构建开放、协同、高效的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健全需求为导向、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一体化创新机制。加快建设铝工业研究中心、硅工业研究中心等技术研发平台,高水平创建滇中自主创新示范区。落实稀贵金属材料基因工程、先进铝合金产品研发等重大科技专项。新培育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500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0家以上。

  促进产业高效集聚发展。大力整合优化工业园区,缩减数量、突出特色、实体化运作,力争重点园区主营业务收入超千亿元,争创3个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以昆明为工业创新核心区,推动滇中地区围绕产业上下游协调联动发展。突出考核工业发展重点地区的工业投资、工业增加值等指标,取消考核不适宜发展工业地区的相关指标。

  (四)持续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打造“三张牌”是加快发展八大重点产业的突破口,是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关键一招。要保持战略定力,聚焦目标和突出问题,充分发挥州市和县市区的积极性、主动性,加大产业链和龙头项目建设力度,确保取得重大进展。

  全力打造世界一流“绿色能源牌”,完成能源产业增加值1200亿元以上。统筹谋划推进绿色能源开发、就地消纳、全产业链发展。加快发展新能源,推动蓄能电站建设,着力解决丰枯问题。加快昭通页岩气勘探开发利用。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在服从国家大局前提下,大幅提高云电自用比例,争取年内市场化交易电量达到1000亿千瓦时,进一步调整完善优价满发电价政策,推进增量配电业务改革。建设清洁载能产业园区。加快水电铝材、水电硅材一体化发展,确保水电铝材一体化在建项目全部投产,大力引进技术装备先进、研发能力强的铝材、硅材加工企业。推动新能源汽车在建项目如期建成投产、签约项目尽快开工建设,引进电池、电控、电机企业,争取氢燃料电池项目落地。

  全力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确保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达到1.6∶1以上。按照“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发展思路,努力做大做强做优绿色食品产业。抓有机方面,大力实施化肥农药减量行动,支持发展绿色有机生产基地,组建有机产业联盟,新增“三品一标”农产品1000个以上。创名牌方面,健全特色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强化农产品地理标志和商标保护,严格品牌评选、推介和管理,坚持每年在“中国农民丰收节”表彰“10大名品”和“10强企业”、“20佳创新企业”,推动区域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集群发展。育龙头方面,力争再引进一批投资10亿元以上的企业,新增50家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龙头企业,遴选20个县开展“一县一业”试点,依托县域形成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尽可能把产业链留在县域,改变农村卖原料、城市搞加工的格局。占市场方面,创建2个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巩固扩大北上广深及港澳市场,大力开拓国际市场。建平台方面,高水平建设云南绿色食品国际合作研究中心,加快中国普洱茶中心建设,科学谋划建设一批绿色食品交易中心。解难题方面,切实解决企业用地难、融资难等问题,加快建设冷链物流配套设施。

  全力打造世界一流“健康生活目的地牌”,真正使云南成为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和国内外游客休闲度假的聚集地。优化各州市城市化发展思路,进一步明确发展定位,明确不建什么、要建什么,在满足刚需前提下,惜地如金,把最好的生态空间和地理区位用于聚集高端人才,建设人才公寓,打造创新创业园区,努力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多点发力,协同推进,大力构建“大健康+全域旅游+康养+特色小镇”链条。坚持重拳整治旅游市场秩序不放松,深化“旅游革命”,建设20个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32条精品自驾线,建成50个以上汽车营地。大力发展生物医药与大健康产业,重点发展高端医养、生物制造、仿制药、生物化工等产业,支持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加工和中药饮片发展。大力发展高端医疗产业集群,创新合作模式,引进国内外优质医疗资源,建设集医疗服务、医学教育、医学科研和成果转化为一体的医疗综合体,推动国际医疗健康城和昆明大健康产业示范区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大力发展康养产业,规划建设一批集健康、养生、养老、休闲、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健康养生养老基地。

  (五)抢抓数字经济机遇,全力建设“数字云南”。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主要经济形态,正在开启一次重大的时代转型,带动人类社会生产方式的变革、生产关系的再造、经济结构的重组、生活方式的巨变。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是全球共识,是中央战略部署。数字经济发展即将迎来爆发期,机遇千载难逢,机遇稍纵即逝,我们必须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感抓住它,积极、有序、稳妥推进“数字云南”建设,打造“七彩云南·云上政务”新窗口,把“云上云”行动计划落地落实。

  科学谋划“数字云南”总体布局。强化顶层设计,抓紧制定五年发展规划和行动计划,以全省经济社会各领域全面数字化为目标,以资源数字化、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为主线,坚持特色化、差异化、协同化发展,加速推动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大力打造数字经济、数字技术的试验场、聚集区。

  科学构建数字经济体系。一是大力推进资源数字化。高质量建成全省人口、法人、宏观经济、自然资源、电子证照五大数据库。加快建设生态环境、市场监管、综合交通物流、公共安全大数据平台。加快公共数据采集与开发,促进跨部门、跨层级数据汇聚与共享。拓展中国林业大数据中心功能,继续完善国家禁毒大数据云南中心,争取更多国家级数据中心落户云南。二是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支持鼓励各行各业和个人上云、用云,深化大数据和云计算的应用。提升电子信息、通信与网络等基础产业,做强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重点以区块链技术应用为突破口,把云南打造成为区块链技术应用高地。三是加快推动产业数字化。以世界一流“三张牌”为重点,探索数字化综合解决方案,打造产业发展的数字引擎。建设区域性国际电力交易平台、能源大数据平台,发展智慧用能、绿色能源交易等新模式新业态,延伸产业链条,打造绿色能源的数字引擎。逐步推进农业生产流程数字化升级,并向数字集成化、高度自动化和数字农业定制化方向发展,建设20个农业物联网应用示范基地,推广绿色产品电子身份证,打造绿色食品的数字引擎。推进健康生活数字化,推动生活性服务业数字化发展,加快发展智慧旅游产业,创建智慧旅游实验室,打造健康生活目的地的数字引擎。深化与国内外一流企业战略合作,大胆探索,以应用试验换产业。

  把“一部手机”打造成“数字云南”的名牌。以全面提升“一部手机游云南”为抓手,加快线上线下高度融合,促进旅游产业全面转型升级。以高标准建设“一部手机办事通”为抓手,提升公共服务数字化供给能力,推进政务事项“应上尽上”、“掌上办”、“指尖办”,打造“办事不求人、审批不见面、最多跑一次”的政务服务环境。以打造“一部手机云品荟”为抓手,不断丰富功能,大力提升影响力,实现云南特色商品“一站购买”、“诚信服务”。继续探索“一部手机”在政府服务、社会治理、公共服务、跨境贸易和金融等领域的深度应用,推动数字政府、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数字乡村等建设,形成“一部手机”系列品牌,实现公共管理、社会服务和产业发展的数字化转型。

  加快建设数字经济聚集区。高标准建设数字经济开发区。选择风景秀美、气候宜人、交通便利的州市县区,优先安排建设用地,积极引入有核心技术的团队、有发展前景的“独角兽”企业和有重大发展潜力的项目,营造“龙头聚集、平台多元、投资活跃、活动丰富”的产业发展环境,推动形成云南数字产业集群。选择一批自然条件好、工作积极主动的州市,开展“数字小镇”试点。

  (六)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打牢跨越式发展基础。基础设施特别是交通基础设施滞后是制约云南发展的重要因素。要把以综合交通、水利、能源、信息、物流为主要内容的“五网”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支撑性工程”来抓,千方百计补短板、固底盘,力争全年基础设施投资增长20%以上。

  加快综合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全力推进县域高速公路“能通全通”工程,使通高速公路的县超过90个、通车里程接近6000公里。开工建设渝昆高铁,加快玉磨、大瑞、丽香、弥蒙等铁路项目建设,确保成昆铁路扩能改造竣工、成贵高铁云南段建成通车。加快昆明国际航空枢纽建设,推进蒙自、昭通、大理、丽江等机场项目建设。

  加快水利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全面推进滇中引水、德厚水库、阿岗水库、小石门水库等重大水利工程建设,新开工50件重点水源工程,完成10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巩固提升任务。

  加快能源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加快水电、输电工程等重大项目建设,加强农村电网改造,全面清理整顿5万千瓦以下的小水电站,加快推进乌东德、白鹤滩等大型水电站建设。推进天然气支线管网和成品油管道建设,推动中石油炼油一期项目达产,启动二期炼化项目前期工作,提高输气管道沿线用气比重。新建4万个充电桩,提高纯电动汽车保有量和使用便利性。

  加快现代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建设。扩容升级骨干网和城域网,加快提升高速宽带网络能力,实施“千兆光纤进小区、百兆光纤进乡村”工程。完善4G网络全覆盖,启动5G商用试点。继续抓好国际光缆、国际通信枢纽建设。

  加快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建设。积极推进昆明、大理等物流枢纽建设,加快15个省级重点物流产业园和129个县级物流集散中心建设,新增一批5A级物流企业。加快建设县乡村三级物流网,建设一批乡村新型商业中心和服务站点。抓好全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稳步发展航空物流,加快口岸物流配套设施建设。

  (七)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是新时代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农业农村发展不充分问题的战略性举措。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扎实做好乡村振兴各项工作,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促进城镇和乡村共生共荣、各尽其美,让各族群众共享现代化的美好生活。

  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增加优质绿色农产品供给,努力推动农业提质增效。因地制宜发展多样性特色农业,推进1000个“一村一品”专业村建设,每个有条件的村至少培育1个专业合作社,每个县培育几家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全省重点培育10家农业上市企业。创新发展具有民族和地域特色的乡村手工业,大力挖掘农村能工巧匠,培育一批家庭工场、手工作坊、乡村车间。

  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的政策体系,健全土地流转规范管理制度,发展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允许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担保融资。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防止非农化,保障农民土地权益,不得以退出承包地和宅基地作为农民进城落户条件。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推进集体林权、农业水价、农垦、供销社、农业科技体制等改革。

  完善农业支持保护政策。认真落实新型农业补贴政策,优先保障“三农”资金投入。充分发挥“银、政、保、担”组合作用,打通金融服务“三农”各个环节,引导更多资金进入农业生产,实现普惠性涉农贷款增速总体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扩大农产品保险范围,支持重点领域特色农产品期货品种上市。用好跨省补充耕地国家统筹、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跨省调剂等政策。深入推进“大棚房”问题清理整治。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统筹推进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促进各种资源要素在城乡之间合理高效流动,形成城乡共同繁荣的良好局面。进一步完善城乡规划,优化城镇布局,以昆明为核心,加快推进滇中、滇西、滇西南和滇东南城市(镇)群建设,打造提升民族文化型、生态自然型、沿边口岸型等小城镇,形成“一核、多中心、网络化、开放型”新型城镇化体系。进一步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提升城镇综合吸引力、承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就地市民化。

  (八)建设中国最美丽省份,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建设中国最美丽省份是争当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实际行动,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生动实践。要以实施“城乡环境提升年”为抓手,充分发动群众积极投身最美丽省份建设的火热实践,用勤劳的双手和辛勤的汗水,建设美丽家园、提高幸福指数,绘就美丽云南新画卷。

  建设美丽县城和特色小镇,打造最美丽省份重要载体、全域旅游重要目的地,形成县域经济发展重要支撑。从规划抓起,从清洁做起,从群众意见最大的问题改起,决不允许搞形式主义、政绩工程、献礼工程,扎扎实实打造一批名符其实的美丽县城和特色小镇。重点围绕“干净、宜居、特色”三大要素,聚焦功能优化完善、环境美化亮化、管理服务提升、民族文化保护等,用3年时间对全省县城进行全面改造提升,每年评选表彰一批“美丽县城”。持续大力抓好特色小镇和康养小镇建设,每年评选表彰15个高质量示范特色小镇。

  建设美丽乡村,让农民群众过上文明舒适便捷的生活。深入学习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重点做好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等工作,努力实现村庄环境基本干净整洁有序,村民环境与健康意识普遍增强。以县为单位编制村庄布局规划,加强农村建房许可管理。鼓励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发展乡村休闲旅游等有机结合。实施乡村绿化美化行动,启动建设一批“森林乡村”。开展美丽乡村和最美庭院创建活动,每年组织评选3000个美丽乡村。

  狠抓“厕所革命”,让生活更文明更美好。认真组织、强力推进,确保“五一”前全面消除A级以上景区旱厕,年内实现重点旅游城市A级厕所全覆盖,新建改造城市公厕1000座以上,全部消除所有城镇建成区旱厕,实施学校卫生厕所标准化建设,因地制宜推动农村户用厕所无害化改造,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0%。

  建设美丽公路,打造最美丽省份的靓丽风景线。高标准打造昆明至丽江、昆明至西双版纳、昆明主城区至长水国际机场3条美丽公路,建好怒江美丽公路,通过大规模、高标准增绿,建设沿线高品质绿化带、景观带,提升服务区功能和品质,提高运营和管理水平,让人们在绿色长廊、鲜花大道、景点式服务区中时刻感到“路景交融、轻松舒畅”。建好“四好农村路”,完成新改建农村公路1万公里,让美丽乡村近在咫尺。

  (九)深化市场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40年来改革开放历程充分证明,只有朝着改革这个历史前进的方向前进,顺应开放这个时代发展的潮流发展,我们的事业才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要以更高标准、更大力度推动各项改革走深走实,主动服务和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加快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以改革开放新突破推动经济社会大发展。

  坚持市场化方向深化改革。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进一步加快省与各地财政收入划分改革,实施全面预算绩效管理,健全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深化金融改革发展,充分发挥金融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深入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完成国有股权运营管理公司和国有金融资本控股集团组建,加快国资投资公司改革试点和产业集团整合重组,分层分类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实现省属国企审计全覆盖。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将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金规模增加至30亿元,建立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能贷、敢贷、愿贷的考核激励机制,整治排斥限制民营企业参与招投标,建立向民间资本推介项目长效机制。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滚动培育100家民营小巨人。建立省级信用中心,全面落实失信联合惩戒制度,着力解决政府部门和国有企业拖欠民营企业账款问题。

  大力推动高水平开放。着力稳外贸稳外资,千方百计扩大出口,做大加工贸易规模,促进边贸转型升级,开展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创建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力争进出口总额增长15%以上。强力推进“一把手”招商,力争引进省外到位资金1.1万亿元以上,实际使用外资增长10%以上。积极整合优化各类开发开放平台,统一授权,统一名称、规划编制和组织架构,集中力量做大做强一批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深化通关便利化改革,积极申建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建成南亚东南亚进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打造“永不落幕的南博会”。全力做好跨境合作这篇大文章,推动跨境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试点工作取得重大突破,提升跨境园区和境外园区建设水平,强力推进边境旅游试验区和跨境旅游合作区建设,积极引进南亚东南亚大型银行来滇设立分支机构或合资机构,全力建设中国(昆明)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

  (十)突出保基本兜底线,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群众利益无小事,民生问题大于天。要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完善制度、兜住底线,认真做好各项民生工作。要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全省政府机关再压减行政经费5%以上,节余资金全部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事业。

  把稳就业放在突出位置。扎实做好高校毕业生、下岗转岗职工、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深入实施退役军人就业创业计划。打造“双创”升级版,加快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和示范园区建设。提高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全年完成农村劳动力培训300万人次,新增城镇就业50万人。

  着力解决群众关心的教育突出问题。实施农村义务教育三年振兴计划,强化控辍保学,确保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4%以上,全省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在迪庆、怒江等深度贫困地区启动寄宿制学校标准化建设,优先满足留守儿童“有学上、上好学”需求。多渠道解决学前教育资源短缺问题,实现“一村一幼”全覆盖,力争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83%以上。实施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力争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84%以上。创新职业教育发展。加快推进高校学分制、专业评价、投入保障、管理模式改革,支持我省高校与国内外高校合作办学。关注老年教育,发展终身教育。

  促进为民惠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深入推进“三医”联动和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推动10所县级公立医院晋升三级医院,推进40所县级公立医院提质达标,加快建设区域医疗中心,推进分级诊疗,全面提升基层医疗急救能力水平和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制定健康云南人行动计划,实施全民健康提升工程。强化中医药传承创新。

  织密民生保障网。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加快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健全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加快覆盖各阶层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医养结合。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把更多救命救急的好药纳入医保。统筹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落实好个税专项抵扣政策。严厉整治拖欠农民工工资行为。进一步完善住房市场体系和保障体系,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实施棚户区改造10万套以上,统筹推进农村非“4类重点对象”无力建房户危房改造。

  大力加强文化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出一批有影响力的云南特色文艺精品。加大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力度。新建和改扩建一批图书馆、文化馆、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充分发扬云南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资源优势,发展文化产业。加强对外人文交流。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

  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认真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法和即将出台的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条例。深入实施兴边富民工程改善沿边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三年行动计划,抓好新一轮“十县百乡千村万户”示范创建,促进示范区建设实体化、工程化、项目化。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推进社会治理重心下移,打造共治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强化边境维稳管控,持续开展严打暴恐专项行动,打好禁毒防艾人民战争。持续推进安全工程三年行动计划。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切实保障疫苗质量和安全。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进一步提升公正文明执法水平。进一步规范管理社会组织。完善应急管理和防灾减灾体制机制,全力做好抢险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等工作。

  科学谋划“十四五”规划前期工作,开展好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和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做好信访、参事、文史、地方志、哲学社会科学、决策咨询研究、广播电视、港澳台侨、科普、测绘、地震、地质、气象、红十字等工作,切实保障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合法权益,支持群团组织改革发展。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扎实做好国防动员、国防教育、人民防空、民兵预备役等工作,加强退役军人服务管理保障。

  各位代表!完成全省改革发展稳定各项任务,需要各级政府更有作为,需要各级干部更加忠诚干净担当!我们要旗帜鲜明讲政治,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持把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贯穿到政府工作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确保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省委各项要求落地见效。我们要心存敬畏严守法纪,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提高行政立法质量,提升依法行政能力,加大政务公开力度,依法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主动接受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自觉接受监察委员会监督,重视司法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强化审计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我们要一刻不停反腐败,始终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有腐必反、有贪必肃、违纪必纠,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不懈推进廉洁政府建设,巩固发展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我们要驰而不息转作风,坚持不懈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以及省委实施办法,严格执行廉洁从政各项规定,巩固拓展整治“四风”成果,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厉整肃不敬畏、不在乎、喊口号、装样子等问题,加强学习和调查研究,提高落实政策、破解难题的能力。我们要开拓创新勇于担当,切实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撑腰鼓劲,努力形成你追我赶、干事创业的生动局面,更好地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重任。

  各位代表!推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谱写好中国梦的云南篇章,是新时代赋予我们的新使命。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都是奋斗者,我们都是追梦人。我们坚信,只要凝聚同心筑梦的精神力量,激发接续奋斗的责任担当,就能在奔跑中拥抱梦想、实现梦想。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省委的领导下,攻坚克难、埋头苦干,勇于创新、锐意进取,奋力开创云南改革发展稳定新局面,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1周年!

  云南省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0·2

  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省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今年一开年,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考察云南,并发表重要讲话,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的高度重视和殷切期望,对云南各族人民的亲切关怀,为我们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增添了力量、赋予了更大使命,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我们要深刻认识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考察云南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牢记嘱托、团结奋斗,努力把习近平总书记为云南擘画的美好蓝图变为现实。

  今年以来,百年罕见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众志成城、顽强拼搏,打响了一场抗击疫情的人民战争,全国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经济社会秩序加快恢复。这场史无前例的战“疫”,充分展现了中国力量、中国精神、中国效率,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家国情怀,充分彰显了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凝聚起了我们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磅礴伟力,极大地增强了我们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信心和决心。

  一、关于去年和今年前4个月工作

  去年以来,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全面落实省委工作要求,践行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较好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重大进展。

  ——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即将消除。累计实现95%的贫困人口脱贫、95%的贫困村出列、90%的贫困县摘帽,150万人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实现“挪穷窝”、“斩穷根”,创造了历史奇迹,广大干部群众更加坚信“脱贫只是第一步,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

  ——经济总量实现历史性跨越。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经济总量实现翻番、达到2.32万亿元,在全国的排位跃升6位、居第18位;在实施大规模减税降费情况下,地方财政收入税收占比保持70%以上,实现了量质齐升。

  ——经济发展呈现深层次结构性变化。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新动能逐步形成,绿色能源优势逐步显现,长期的水电弃水正在终结;制造业和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得到质的提升,长期处于产业链低端的状况正在改变。云南正由“旅游大省”向“旅游强省”迈进,服务业已支撑起经济发展“半壁江山”。

  ——“数字云南”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游云南”、“办事通”、“云品荟”、“云企贷”、“办税费”等“一部手机”系列产品站上了行业制高点,成功举办国际智慧旅游大会、区块链国际论坛,建成“数字云南”展示中心、区块链中心,信息产业发展落后的格局正在改变。

  ——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空前。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超过6000公里,铁路、机场建设全面推进,水网、能源网、信息网、物流网等加快建设,支撑高质量发展、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综合基础设施体系正在加快形成。

  ——“美丽”正成为云南靓丽标签。大力推进最美丽省份建设,以“五个坚持”、“四个彻底转变”革命性举措推进九大高原湖泊保护治理,系统打造美丽县城、特色小镇、美丽乡村、美丽公路,云南的天更蓝了、水更清了、山更绿了、生态环境更美了。

  ——疫情防控有力有序有效。统筹打好省外、境外疫情输入阻击战和湖北、咸宁驰援战,率先开发使用“抗疫情”扫码系统,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措施,有效控制了疫情蔓延发展,较早实现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双清零”,保持医务人员零感染;快速建成国门疾控中心,率先对所有境外入滇人员实施14天集中隔离,率先对陆路口岸实行严格管控,至今保持陆路边境病例零输入,为全国疫情防控大局作出了云南贡献。

  去年以来,我们重点抓了以下工作。

  (一)始终牢记初心使命,更加坚定自觉做到“两个维护”。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隆重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扎实抓好中央专项巡视和“回头看”及督察反馈意见整改,全面清理整治“大棚房”、“违建别墅”,大力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各级政府“四个意识”更加牢固、“四个自信”更加坚定、“两个维护”更加自觉,守初心担使命的思想自觉、行动自觉正转化为锐意进取的精气神和克难攻坚的原动力。

  (二)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经济实现平稳健康发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化解过剩产能、淘汰落后产能,出清46户“僵尸企业”。大力发展生物医药等八大重点产业,工业投资增长11.7%。全力打造“绿色能源牌”,绿色铝创新产业园等一批重大项目落地投产,绿色铝材、绿色硅材等产业快速发展,省内用电量占比提升到52.3%。全力打造“绿色食品牌”,创建一批“一县一业”示范县、特色县,新认证“三品一标”1525个,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全面提速,粮食产量稳中有增,农业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提高到1.6∶1。全力打造“健康生活目的地牌”,启动建设大滇西旅游环线,深入推进“整治乱象、智慧旅游、提升品质”旅游革命“三部曲”,“一部手机游云南”重构了智慧旅游、全域旅游新生态,“30天无理由退货”成为诚信云南新标志,旅游总收入突破1.1万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4%。非公经济增加值超过1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务率大幅下降,省属国企资产负债率下降到70%以内。

  (三)基本完成“两不愁三保障”硬任务,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统筹整合省级以上财政涉农资金482.5亿元,50%以上投向深度贫困县,控辍保学成效显著,基本医疗保障持续全覆盖,存量危房全面清零,饮水安全问题有效解决。产业扶贫覆盖169万贫困户,新增生态护林员8.8万人,科技扶贫取得新成效。中央定点扶贫单位和上海市、广东省在项目资金投入、产业就业扶贫、智力人才帮扶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帮扶成效更加凸显。

  (四)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提升。狠抓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九大高原湖泊水质保持总体稳定向好。地级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超过98.1%。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516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62.4%。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提高到82%,城镇建成区、A级景区全部消除旱厕。云岭大地好山好水好空气的美誉度持续提升。

  (五)大力打造“数字云南”,数字经济快速发展。打造了一批有影响、受欢迎的数字经济项目,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18.3%。资源数字化全面推进,人口库等基础数据库建设初见成效,工厂、矿山、旅游、农业资源等数字化成果不断涌现,国家禁毒大数据云南中心、林业“双中心”初步实现服务全国。数字产业化成效初显,引进20余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开出全国第一张区块链电子冠名发票。产业数字化加快发展,数字能源、数字金融、数字环保等快速推进。

  (六)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条件全面改善。县域高速公路“能通全通”工程全面推进,“互联互通”启动实施,90个县通高速公路,服务区品质全面升级。怒江美丽公路主线通车,新改建农村公路近2万公里,渝昆高铁云南段开工建设,新开工63项重点水源工程,滇中引水和乌东德、白鹤滩水电站等重大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基础设施建设迈上新台阶。

  (七)完善体制机制,改革开放取得重要进展。实施营商环境提升十大行动,为实体经济降成本1350亿元,清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取得重要进展。省级国资监管和国企发展新模式基本成型,新增4家上市公司。政府机构改革全面完成。云南自贸区挂牌,“永不落幕的南博会”开馆运营,成功举办商洽会、《财富》全球可持续论坛。引进省外资金增长14.6%,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7.9%,跨境人民币累计结算余额突破5000亿元。

  (八)积极回应人民期盼,民生保障水平不断提高。财政民生支出占比达73.2%。新增城镇就业53.4万人。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2%、10.5%。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城乡低保标准进一步提高,医保、养老保险参保率巩固提升。全域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综合能力达标县级医院跃升到106个。禁毒防艾、边境管理有力有效,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安全工程三年行动”深入实施。非洲猪瘟防控成效明显。退役军人服务管理、食品药品监管、文化、广电、体育等工作取得新进步。10件惠民实事全部办结。沿边地区和民族地区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民族团结进步、宗教领域和谐稳定局面不断巩固。

  (九)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稳步提升。加快法治政府建设,重大政策出台前向省人大常委会报告,主动向省政协通报工作情况,提请审议地方性法规4件,办理人大代表建议726件、政协提案778件。深入推进审计监督全覆盖。持之以恒纠正“四风”,大力整治“文山会海”,为基层减负松绑,让干部担当作为。

  各位代表!今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既是一次危机,也是一次大考。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亲自指挥、亲自部署下,我们坚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迅速成立省委省政府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及指挥部,及时启动一级应急响应,抓紧抓实防控措施,严格实施边境防控“五个管住”,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成果。同时,毫不放松抓经济社会发展,第一时间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及时出台稳定经济运行、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扩大有效投资、促进外贸稳增长等系列政策措施,启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百日总攻行动,谋划实施基础设施“双十”重大工程,从严抓好安全生产和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加快整治重组煤炭行业,有序恢复生产生活秩序,最大限度减少和对冲疫情影响,全省经济经受住了严峻考验。一季度全省主要经济指标虽大幅回落,但降幅小于全国平均水平,呈逐月回升态势,一些领域异军突起,新的发展动能正在集聚。部分工业行业逆势上扬,高技术制造业增长23.9%,公路货运周转量、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等先行指标持续回升。八大重点产业、世界一流“三张牌”带动作用更加凸显,绿色铝材、绿色硅材等新产能不断集聚,工业用电量增长5.8%,按照“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思路发展的农产品购销两旺,农村电商蓬勃发展,网络商品销售同比增长1.1倍。财政、金融支撑保障更加有力,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增长10.7%,民生支出力度不断加大。这些工作成效,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提供了有力支撑。

  各位代表!汗水浇灌收获,实干笃定前行。在外部环境深刻变化、困难挑战极大的情况下,能够取得这些成绩实属不易。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省委团结带领全省各族人民克难奋进的结果,是中央部委、兄弟省区市和社会各界鼎力支持的结果,也是广大医务工作者和干部群众舍小家为大家、与时间赛跑、与疫情较量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各族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广大医务工作者、驻滇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和各条战线的同志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向所有关心支持云南的中央部委、中央驻滇单位、兄弟省区市、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们清醒认识到,2019年全省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虽然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固定资产投资等个别指标完成情况低于预期目标,特别是今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生产和需求造成全面冲击,国际国内经济发展形势异常严峻复杂,我省发展面临的困难、风险和不确定性因素明显增多。短期看,疫情防控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任务艰巨,不少企业复产不达产,工业恢复性增长受外部制约较多,服务业短期内难以全面恢复,居民就业情况不容乐观。长期看,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不可预测因素较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现代产业体系基础薄弱,新型城镇化进程不快,污染防治任务艰巨,社会事业仍有短板,营商环境仍不理想。对此,我们必须做好充足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勇于面对困难、善于解决问题、敢于担当作为,奋力推动云南高质量发展。

  二、关于今年后几个月的重点工作

  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紧扣全面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加大“六稳”工作力度,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全力维护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确保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力谱写新时代云南新篇章。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建议为: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以上,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5%左右,居民收入稳步增长,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完成国家下达目标任务。

  实现各项主要预期目标,我们要更加自觉地在“两个大局”下辨大势、找方向,深刻认识和把握危机共生、危中蕴机、危可转机的辩证关系,正确处理好“变”与“不变”的关系,不管外部环境和发展预期如何变、困难挑战有多大,都要保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的力度不变,保持高质量发展的方向不变,保持克难攻坚、锐意进取的劲头不变,以“不变”应“万变”,以大概率思维应对小概率事件,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一要深刻认识、准确把握前进道路上的最大确定性。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有雄厚综合国力和强大物质技术基础,有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这是我国最大的“确定性”,是我们应对各种“不确定性”的最大底气和坚强保障。二要深刻认识、准确把握经济发展的宏观基本面。我国经济是一片大海,抗风险能力强,经济发展的短时间“暂停”和阶段性回落,改变不了经济长期向好的趋势,改变不了国内市场规模和潜力巨大的特质,改变不了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的良好态势和平稳预期。三要深刻认识、准确把握国家逆周期调节的政策窗口期。国家在新增投资、专项债券、金融信贷、项目安排等方面打出的政策组合拳,频次之密、力度之大、含金量之高前所未有,为我们抓项目、补短板、增动力、促发展带来重大机遇。四要深刻认识、准确把握疫情防控催生的发展新机遇。应对疫情催生并推动了许多新产业新业态快速发展,新型基础设施、数字经济、生物医药、大健康等领域正涌现新的增长点增长极,这与我省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的谋篇布局高度契合。五要深刻认识、准确把握我们在克难攻坚中凝聚起的强大精神力量。在脱贫攻坚和抗疫斗争这两场大战大考中,全省人民万众一心、共克时艰,一大批扶贫干部以生命赴使命、奋战在脱贫攻坚主战场,广大医务工作者逆行出征、英勇奋战,广大基层干部群众不惧风雨、坚守一线,他们以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精神,是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必将成为我们战胜各种艰难险阻的信心和力量。我们始终坚信,突如其来的疫情阻挡不了我们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前进步伐,撼动不了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磅礴力量,改变不了我们谱写好中国梦云南篇章的坚定决心,只要我们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必胜信心,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就一定能够化危为机、逆势而上,就一定能够如期实现全面脱贫、全面小康目标任务。

  当前要重点抓好10个方面工作。

  (一)深入学习领会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奋力开创云南发展新局面。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是对云南战略地位的再提升、发展方向的再明确、工作要求的再强化,具有高度的政治性、思想性、针对性和指导性,我们要不折不扣抓好学习贯彻落实。

  全面准确把握核心要义。一是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正确认识和把握云南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的重要指示,充分认识云南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4个突出特点,更加自觉地在全国大局中找准云南的坐标方位、使命担当、区位优势和前进方向。二是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示,充分认识并处理好稳和进、立和破、虚和实、标和本、近和远的关系,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大力推进乡村振兴,不断扩大沿边开放,倍加珍惜良好生态环境,决不再回到老套路、老做法、老模式上去。三是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不断增强边疆民族地区治理能力”的重要指示,充分认识民族、宗教、边境问题交织的省情,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做好民族宗教工作,提高社会治理系统化、科学化、法治化、智能化水平,确保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在云南得到坚决贯彻落实。四是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决战脱贫攻坚”的重要指示,充分认识增进人民福祉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抓好民生保障和改善,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让各族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五是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践行初心使命,激发奋进新时代的力量”的重要指示,充分认识主题教育有期限、践行初心无穷期,加强党史新中国史学习,涵养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让守初心、担使命成为加强党的建设永恒课题和党员、干部终身课题。

  以钉钉子精神狠抓贯彻落实。要把做到“两个维护”体现在行动上、落实到工作中,对标对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对各方面工作进行再审视、再谋划,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逐条梳理、列出清单、挂图作战,使发展思路目标更加清晰、任务措施更加明确、工作成效更加显现。要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的嘱托、要求和期望,围绕党中央关心的重大问题、作出的重大决策、展开的重大部署,精心编制“十四五”规划,谋划大项目、拓展大空间、构建大格局,集中精力抓经济、心无旁骛谋发展,一年接着一年干、一张蓝图绘到底,确保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在云岭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二)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切实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要增强忧患意识,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坚决守住“保”的底线、夯实“稳”的基础、拓展“进”的态势,切实维护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

  全面落实“六保”任务。一是保居民就业。突出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加大未外出务工和返乡回流人员技能培训、就业组织力度,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00万人。加大援企稳岗力度,增强企业创造和稳定就业岗位能力。托底帮扶就业困难人员,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二是保基本民生。将失业保障范围扩大到全部参保失业人员。优化简化低保、临时救助审核审批机制。适时提高价格临时补贴标准、扩大发放范围。落实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确保群众基本生活。三是保市场主体。不折不扣落实惠企稳企一揽子政策措施,降低企业用地用能成本,加大税收、房租减免力度,实施社会保险费优惠,落实流动性贷款贴息、贷款风险补偿等支持政策,确保中小企业贷款余额、新增贷款规模增长5%以上,普惠性小微企业贷款综合融资成本下降1个百分点以上,确保民营企业中小企业无分歧欠款应清尽清,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渡过难关。四是保粮食能源安全。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强化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责任制,坚决守住6250万亩粮食播种面积、1870万吨粮食产量的底线目标,推动生猪产能恢复,确保老百姓“米袋子”、“菜篮子”货足价稳。抓好煤炭产业高质量发展等工作,确保煤电油气安全稳定供应。五是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在原材料保供、物流保畅、订单开发、商业收储等方面对企业给予支持,积极开展网上产品推介、产能对接、招商签约等活动,打通产业链供应链堵点痛点,促进产业链协同复工复产达产、供应链稳定运行。六是保基层运转。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大力规范和压减各级政府一般性支出和非急需、非刚性支出,坚决做到“该花的钱一分不少、不该花的钱一分不花”。统筹使用各类专项收入和结转结余资金,推动财力向财政困难地区倾斜。压实州市、县级责任,兜实兜牢“三保”底线。

  以更大力度扩大内需。千方百计扩大有效投资,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等政策,激发社会投资活力,全力抓好工业、农业、数字经济、能源、交通、生态环保、旅游、水利、房地产、教育、医疗卫生等11个方面投资,加快谋划一批进国家盘子的“十四五”重大项目,以投资稳发展。积极扩大消费,广泛开展网络促销,分期分批发放电子消费券,激活居民消费潜能,稳定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大力发展网上零售、餐饮等数字商贸新业态,加快步行街改造提升,推动线上消费加快成长、线下消费加快回补。

  抓紧抓实抓细常态化疫情防控。有针对性地加强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举措,织密织牢疫情防控网,坚决堵住所有可能导致疫情反弹的漏洞,决不能前功尽弃。精准抓好内防反弹,继续坚持必要的人员管控和健康监测措施,增强防控措施的实效性,巩固拓展省内疫情防控成效。把严防边境疫情输入作为重中之重,立足防大疫、打大仗,增强国家意识,增强忧患意识,严阵以待,守好国门。强化党政军警民“五位一体”疫情防控体系,坚决管住人、管住村、管住通道、管住证件、管住边境,筑牢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依靠群众、发动群众,构建多层次全方位防控体系,打一场疫情防控人民战争。重拳打击非法出入境活动,形成强大震慑。加快“边境小康村+高科技”建设,把抵边村寨建成守边固边的坚强堡垒,打造具有云南特色的边境防线。以最坏情况做足最充分准备,健全应急预案,加强实战演练,做到有备无患。加强与周边国家疫情防控联动协作。压实属地责任,坚决把疫情阻挡在国门之外。

  (三)全力以赴补短板强弱项,确保实现全面脱贫、全面小康目标。打好三大攻坚战,直接关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色和质量。要坚持底线思维,强化风险意识,一往无前攻坚克难,一鼓作气跨越关口,跑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后一公里”。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对未摘帽的县和贫困村挂牌督战,集中力量打好深度贫困歼灭战,扎实开展百日总攻行动,紧盯“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等突出问题开展大排查,加快补齐短板弱项,严防“黑天鹅”、“灰犀牛”事件发生,确保剩余9个贫困县、429个贫困村、44.2万贫困人口上半年达到脱贫退出标准。对已经摘帽的县要打扫战场,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健全监测和帮扶机制,防止因后续政策支持不足返贫或因病、因伤、因疫情返贫。扎实开展脱贫攻坚普查,编制“十四五”巩固拓展脱贫成果规划,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做好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驰而不息打好“三大保卫战”和“八个标志性战役”,守护好我们的蓝天白云、绿水青山、良田沃土,让“动物王国、植物王国、世界花园”的美誉更加响亮。强化综合治理,确保空气质量稳步提升。全面落实河(湖)长制,继续抓好九大高原湖泊保护治理,加强六大水系保护修复和水源地保护。强化土壤污染管控与修复。建立“多规合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推进国土绿化和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治理。

  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加强政府债务限额和预算管理,持续强化国企负债规模和资产负债率双重管控,加强投资管控,深入开展金融领域风险排查整治,分类处置不良贷款存量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圆满收官。实施加快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行动计划,实现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90%、学前三年毛入学率达85%,三甲医院州市全覆盖、县级公立医院提质达标、县域内就诊率达90%,农村电网、通信网络升级改造全面达标,完成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研发投入强度等规划目标。

  (四)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指路明灯。要紧紧扭住新发展理念推动发展,按照“两型三化”方向,大力培育发展万亿级、千亿级产业,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推动八大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着力健全发展先进制造业、振兴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开展制造业“补短板”、“拉长板”行动,实施千亿技改工程和产业基础再造工程,优化升级烟草、电力、有色等传统产业,加快发展新材料、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现代服务业等新兴产业,打造一批具有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和特色产业集聚区,确保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整合优化提升各类开发区。深入实施质量强省战略。

  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要取得更大突破。持续打造“绿色能源牌”,发展一批绿色铝材、绿色硅材精深加工一体化产业基地,发展高科技产业,建设一批智能科技小镇,抢占行业制高点。推动新能源汽车在建项目尽快建成投产。持续打造“绿色食品牌”,筹集100亿元高标准建设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园,打好“区域公用品牌+产品品牌+企业品牌”组合拳,推动“产品+品牌+企业+基地”有机结合,全面提升云南名品的美誉度和影响力;建设一批云品展销、仓储、冷链配送中心;加快普洱茶博物馆建设,持续开展绿色食品评选表彰。持续打造“健康生活目的地牌”,深入推进旅游革命“三部曲”,创建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促进旅游业全面转型升级;支持疫苗产业加快发展,促进配方颗粒为代表的现代中药产业加快发展;加快建设美丽县城、康养小镇、特色小镇,让云南成为创新创业、休闲度假的聚集地。

  大力推进创新型云南建设。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企业、科研院所和高校创新资源整合共享,加大研发投入,推动重大创新技术和产品应用。推进临沧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启动云南省实验室建设,推进铝工业、硅工业、新能源电池材料等研发平台建设。深化科技入滇。大力培育科技型企业,认定省级技术中心20家以上。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机制,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力。

  全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坚持“做强滇中、搞活沿边、多点支撑、联动廊带”,构建以滇中城市群为核心、以区域性中心城市为带动的城市化格局。大力推进滇中崛起,加快滇中城市群综合交通建设,促进昆明市与滇中新区“市区融合”,提高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全面提升沿边开放水平,加快沿边高速公路建设,推进沿边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建设边境小康示范村。纵深推进滇西发展,按照“自然资源+健康养生+娱乐设施”的思路,完善大滇西旅游环线建设规划,构建以高速公路为主体的交通体系,开发个性化、多样化的线下旅游新业态新产品,建设一批“因形就势、体量适度、融入自然、内在高端”的最美“半山酒店”,努力把大滇西旅游环线打造成世界独一无二的旅游胜地。统筹推进滇东北、滇西北等高寒山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地区、革命老区加快发展。

  全力推动最美丽省份建设。扎实做好空间规划大管控、城乡环境大提升、国土山川大绿化、污染防治大攻坚、生产生活方式大转变等工作,大力开展美丽县城、美丽乡村、美丽河湖评选,继续推进美丽公路、美丽铁路建设,加大垃圾分类处理和塑料污染治理,让“边疆、民族、山区、美丽”成为云南的靓丽名片。

  (五)以更大力度推进“数字云南”建设,加快培育壮大新动能。新冠肺炎疫情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巨大冲击,同时,数字经济展现出强大的发展韧性和广阔的发展空间。要以只争朝夕、敢为人先的精神,深入实施“云上云”计划,积极布局新基建,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推动“上云用数赋智”,建设产业互联网,加快建设“数字云南”。

  积极布局新基建。深入推进高水平宽带网络建设,新增光缆线路50万公里以上,确保互联网出省总带宽能力达33T,重点场所千兆宽带覆盖率达40%以上。加快布局5G网络、数据中心、区块链技术云平台、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基建,提升数字经济发展支撑能力。

  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加快推进数据与其他生产要素深度融合,大力打造数据供应链,充分发挥数据对效率提升的倍增作用。推进政府数据开放共享,集成建设云南政务一朵“云”。提升社会数据资源价值,推动数据采集标准化,拓展农业、工业、交通、城市管理等领域应用场景。坚持开发利用和安全保护并举,建立统一规范的数据管理制度。

  推动“上云用数赋智”。制定财税政策,建设普惠性服务平台,营造数字化生态,解决企业数字化转型“没钱转”、“不会转”、“不敢转”等共性问题。深化“一部手机”、“刷脸就行”、“亮码扫码”和区块链等数字技术应用和集成创新,打造一批智慧城市、智慧小镇。

  建设产业互联网。聚焦八大重点产业和世界一流“三张牌”,建设综合性产业互联网平台,打造3—5个垂直领域应用平台。推动农业生产、运营、管理数字化和农产品配送网络化,以茶产业为重点构建绿色有机产品全程追溯体系,打造一批“数字农业”示范县。加快烟草、能源、装备制造等骨干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打造一批“数字生产线”、“数字车间”、“数字工厂”。加快发展新零售、“无接触”消费、在线医疗等新业态,拓展提升智慧旅游、跨境电商、数字物流等场景应用,扩大孔雀码“一品一码”防伪溯源应用范围。

  (六)突出项目引领,加快“五网”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要以“双十”重大工程为引领,抢抓政策机遇,推动基础设施建设迈上新台阶。

  全面加快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加快高速公路建设,加速推进“能通全通”、“互联互通”工程,确保综合交通投资增长15%以上、投资总量力争居全国第一,今年底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超过9000公里,进入全国前列。推进铁路“补网提速”,加快渝昆高铁、玉磨铁路、大瑞铁路等项目建设,力争大临铁路通车,建成丽香铁路,开展昆楚大丽高速铁路前期工作。深化航空“强基拓线”,加快昆明长水国际机场改扩建和全省支线机场改造提升,力争昭通、蒙自、元阳、怒江、普洱5个机场项目实质性开工,加密省内主要旅游城市之间环飞航线网络。

  全面加快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乌东德、白鹤滩水电站建设。加强电网改造,完善电网覆盖,加快清洁载能企业用电配套项目建设。推进国家石油炼化基地建设。加快天然气产供销储体系建设,新增天然气管网400公里以上。

  全面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启动一批重点中型灌区节水改造项目,提速滇中引水工程,完成10个重点水源工程下闸蓄水验收、20个重点水源工程竣工验收,新开工50个重点水网工程。

  全面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推进5个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加快省级物流产业园和口岸物流配套设施建设,发展跨境物流。围绕重点产业布局,加快补齐重要物流节点区域基础设施短板。

  (七)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建立农村良性发展机制。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良性发展机制是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基本保障。要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推动乡村振兴。

  构建农业高质量发展机制。高质量建设“一县一业”示范县、特色县以及农业产业强镇、“一村一品”专业村,建设一批国家级、省级农业示范园区。突出关键环节,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导和支持发展有机茶叶、花卉无土栽培、蔬菜水果小包装、坚果咖啡深加工、肉牛生猪规模化养殖和集中屠宰深加工。

  建立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理机制。推动爱国卫生运动常态化,健全村庄保洁长效机制,确保新建和改建农村卫生户厕100万座以上,95%以上村庄生活垃圾有效治理,全省村庄人居环境达1档标准。新改建农村公路1万公里以上。完成农房抗震改造20万户以上。实施“气化乡村”工程。

  落实“三农”保障机制。推进承包地“三权分置”,加快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全面开展农村不动产确权登记颁证。完善农房建设审批管理制度,坚决遏制乱占耕地、无序建房。深化林业、供销、农垦改革,全面完成水利工程产权明晰,全面实施农村供水工程水费收缴,全面推广农田水利水价改革试点经验。

  (八)加强城市更新,提高城镇化发展水平。推进城市更新,加快城镇化进程,是带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突破口。要把城市更新作为重大民生工程和发展工程,加快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加强城乡规划。创新规划编制理念,系统前瞻科学地谋划好人口、空间、生态、文化、国际化、交通、科技、产业等要素,优化城乡设计,解决好土地集约利用、综合承载能力、生态环境保护等重大问题,切实维护规划的权威性、严肃性、连续性。

  统筹推进城市更新。出台城市更新指导意见,开展城市体检,加强交通、公共服务等设施建设,推进城市修补、生态修复。协调城市景观,保护历史文化风貌。完善养老、托幼、医疗等服务机构布局,建设“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加大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力度,完成1000个以上老旧小区、10万户以上改造任务,让城市更宜居、百姓更舒心。

  推动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大力推进产城融合,放开城镇地区户口迁移政策,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做好易地扶贫搬迁进城农民变市民后的社会管理服务,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实现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50%以上。

  促进房地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制定住房和房地产业发展规划,“一城一策”促进房地产业高质量特色化发展。加大公租房建设力度,坚持实物保障与租赁补贴并举,保障住房困难群众基本需求。

  (九)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发展环境越是严峻复杂,越要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要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坚持向改革要动力、向开放要活力,加快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以大改革、大开放促进大发展。

  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着力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激发各类要素潜能活力。全面落实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深入实施企业上市倍增三年行动。用好中央赋予省级政府更大用地自主权的政策机遇,盘活用好存量土地。推动财政事权和支出权责划分改革,深化统计、能源等领域改革和农信社等地方金融改革。

  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加强外商投资促进保护,扩大跨境电商覆盖面,实施内外销产品“同线同标同质”工程,支持外贸企业保订单、拓市场、出口转内销。加快建设中老、中缅边境经济合作区,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访缅成果,主动参与中缅经济走廊实质性建设,落实落细辐射中心建设15个实施方案。高标准推进云南自贸区改革创新发展,抓实制度创新,全面与国际接轨,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创新贸易监管制度,健全贸易投资促进服务体系;抓实产业发展,设立产业基金,全力招大引强,加快项目落地。

  持续改善和提升营商环境。紧扣“办事不求人、审批不见面、最多跑一次”目标,推进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清单化,深化“一颗印章管审批”,开展营商环境评价,完善“好差评”、“红黑榜”制度,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群众关切事关小康成色,民生改善成就美好生活。要全力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继续做好10件惠民实事,不断增强民生福祉。

  提升教育发展质量。筹集100亿元以上资金,加快普通高中建设。持续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做好控辍保学工作,落实好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待遇。实施职业技能提升、高职扩招提质三年行动,加快培养技能人才。推进“双一流”建设,推动高等教育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支持民办教育,办好特殊教育。

  推进健康云南建设。筹集100亿元资金,实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筹集65亿元以上资金,抓紧实施“双提升”工程,解决长期以来的传染病救治和疾病防控能力短板。加快区域医疗中心、临床医学中心建设。理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健全重大疫情、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和救治体系。提升全民健康素养。

  完善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工伤保险基金省级统筹。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健全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加快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支持社会力量发展普惠托育服务,着力解决“一老一小”问题。

  促进文化繁荣发展。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施文化精品工程、名家工程,引导公共文化资源向城乡基层倾斜,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加快推进兴边富民行动,促进民族地区和人口较少民族加快发展。实施“十县百乡千村万户”工程,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促进宗教领域和谐稳定。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做好信访维稳工作。加强食品药品疫苗安全监管。坚决取缔和严厉打击非法野生动物市场和交易。继续实施“安全工程三年行动”,健全完善应急管理和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持续打好禁毒防艾人民战争。加大对跨境违法犯罪的打击力度。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

  同时,进一步做好广电、体育、参事、文史、地方志、哲学社会科学、决策咨询研究、港澳台侨、科普、测绘、地震、地质、气象、红十字、人口普查等工作,切实保障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合法权益,大力支持群团组织改革发展。进一步抓好军民融合、国防动员、国防教育、人民防空、民兵预备役、双拥等工作,着力加强退役军人服务保障。

  各位代表!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所有政府工作人员都是人民的公仆,要进一步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以全面从严治党新成效推动人民满意政府建设迈上新台阶。我们要全面推进政府系统党的政治建设,坚决肃清白恩培、秦光荣、仇和等流毒影响,不断从聂耳和国歌、西南联大、扎西会议、红军巧渡金沙江等生动教材中汲取磅礴力量,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坚决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自觉主动接受各方面监督,完善行政执行、实施、评价、问责等机制,全面推进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不断提升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努力建设法治政府。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禁止形式主义,不断健全行政审批、财政资金管理、国资国企管理等制度,深入开展资源性领域腐败问题专项整治,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决不允许搞权力交易。

  各位代表!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全面脱贫、全面小康,决战在今朝、圆梦在当下!我们坚信,只要全省上下坚定不移向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砥砺前行,彩云之南必将迎来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省委的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越是艰险越向前、越是冲刺越加油,在大战大考中坚决夺取全面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胜利!

  云南省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0·3

  结构

  标题

  工作报告的标题一般情况下都采用完整式的公文标题,即由发文机关、事由、文种构成。

  正文

  工作报告的正文一般由报告缘由、报告事项、报告结语组成。报告缘由通常是交代报告的起因、目的、主旨或基本情况。工作报告常以“现将……汇报于后”等惯用语承起下文。工作报告的报告事项一般的结构安排是工作情况(成绩及经验)、存在的问题和今后打算,重点应放在工作情况部分。写作过程中,可以根据工作实际,或侧重于工作成绩,或详写失误和问题,并对产生问题的原因作出分析。“工作+经验+问题+今后措施”是工作报告的一般性公式。

  结语

  工作报告的结语通常只是一句上行公文的习惯语,可以作为报告正文的一个组成部分。如“特此报告”等。有的工作报告也可以无结语。工作报告的结语中,不能带有明显的期复性词语,如“以上报告,请批复”、“以上报告,请审批”等,因为报告中是不能夹带请示事项的。

本文来源:https://www.wnzmb.com/fanwen/121646/

上一篇:岳阳楼记说课稿 3篇
下一篇:在妇女联合会第一届妇女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3篇
《云南省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0 3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推荐阅读

Copyright @ 2013 - 2018 我能学习网_免费的学习网站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能学习网_免费的学习网站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6058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