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上重要历史事件集合4篇

来源:历史事件 发布时间:2022-09-21 点击:

【www.wnzmb.com--历史事件】

努力提高学习党的理论知识自觉性。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章规定的共产党员义务的第一条。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党史上重要历史事件集合4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篇一】党史上重要历史事件

 一、五四运动

  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的学生在天安门前集会并举行游行示威,提出“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等口号,虽有阻扰,但是还是迅速得到全国各界的支持。五四运动取得了胜利,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919年5月,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刊出一期由他主编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并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

  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920年8月,中国共产党上海早期组织建立。1920年10月,北京建立了共产党早期组织。这是北方最早的党组织。1921年7月23日至8月初,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和浙江嘉兴举行。大会决定,党定名为中国共产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的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以达到阶级斗争的目的——消灭阶级,废除资本私有”。

  四、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

  1922年7月16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通过并发表了《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宣言》分析了中国革命所处的时代和国际环境,分析了中国社会状况,阐明了中国社会的性质、革命的性质。

  五、第一次国共合作

  1924年1月,国民党在广州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由孙中山主持。共产党员李大钊、毛泽东、林伯渠、瞿秋白等参加了大会。会上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

  六、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创立

  毛泽东在1928年10月和11月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两篇著作,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光辉思想。1930年1月,他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第一次指明了党的工作要以农村为中心的思想。这样,毛泽东提出了关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明确观念。

  七、遵义会议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党中央在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集中力量解决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会议重新肯定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军事路线。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原理。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篇二】党史上重要历史事件

  一、中国共产党成立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召开。派出13名代表,大会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纲是“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选举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一大宣告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二、二大制定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

  1922年7月,二大在上海举行。最低纲领为:清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最高纲领为: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社会。

  三、党的三大

  1923年6月12~20日,在广州召开三大,确定的建立国共合作革命统一战线的策略,促进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使共产党活动的政治舞台迅速扩大,加速了中国革命的步伐,为波澜壮阔的第一次大革命做了准备。

  四、北伐战争

  1926年7月9日,国民革命军在广州北伐,直接目标是受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1928年12月,张学良东北易帜,中国实现了形式上的统一。

  五、南昌起义

  1927年8月1日,在以周恩来为书记的领导下,在南昌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六、“八七”会议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会议着重批判了以陈独秀为首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选出瞿秋白为首的新的中国中央临时政治局。中国革命开始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兴起的历史性转变。

  七、秋收起义

  1927年9月9日,湘鄂边界秋收起义爆发。10月上旬,毛泽东率领起义军到达井冈山地区,开始了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三湾改编从组织上确立了党对军队的领导,这是建设无产阶级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的重要开端。

  八、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上湘赣两省交界的井冈山。1928年2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初步形成。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思想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这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毛泽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

  九、古田会议

  1929年12月28~29日,在福建省上杭县古田召开,即古田会议。毛泽东当选为书记。古田会议决议案的中心思想是用无产阶级思想进行军队和党的建设。在军队建设方面,党指挥枪而不是枪指挥党等;在党的建设方面,决议强调了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的重要性等。古田会议决议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建设的纲领性文献,是党和人民军队建设史上的里程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十、红军长征

  由于“左”倾教条主义错误,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和第二十五军,在党的领导下,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

  十一、遵义会议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遵义会议是中共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形成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这是党和革命事业转危为安、不断打开新局面最重要的保证。

  十二、一二•九运动

  1935年12月9日,在中共北平临时工作委员会领导下,北平学生高喊“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等口号,举行抗日救国示威游行。之后,抗日救亡斗争发展成为全国规模的群众运动。一二•九运动揭露了日本吞并华北进而独占中国的阴谋,打击了国民党的妥协投降政策,极大地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救亡民主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十三、瓦窑堡会议

  1935年12月17~25日,中共中央在陕北子长县瓦窑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即瓦窑堡会议。会议通过了《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明确提出了党的基本策略任务是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瓦窑堡会议是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到全民族抗战兴起过程中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表明党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正在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创造性地进行工作。

  十四、卢沟桥事变--全民族抗战爆发

  1937年7月7日夜,日本侵略军借口炮轰宛平城,攻击卢沟桥。当地中国驻军二十九路军奋起抵抗,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开始了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则开展了全国性抗战。

  十五、百团大战

  1940年8月20日~1941年1月24日,八路军总部在华北发动了一次大规模对日军的进攻,达到105个团、20万余人,史称“百团大战”。百团大战是全国抗战以来八路军在华北发动的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带战略性进攻的战役,振奋了全国民心。

  十六、党的七大

  1945年4月23日~6月11日,七大在延安举行。确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针”。七大以“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载入史册。

  十七、三大战役

  三大战役指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三大战役的胜利,为中国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十八、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举行,大会通过起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会议通过北平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改名为北京;决定采用公元纪年;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国旗为五星红旗。10月1日,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

  十九、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1956年年底,我国基本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初步建立起公有制占绝对优势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的确立,为当代中国的一切发展和进度奠定了制度基础,这是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二十、党的八大【七大在延安,八大及以后都在北京】

  1956年9月15日至27日,八大在北京召开。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八大是一次解放思想、民主开放的大会,是一次成功的大会。

  二十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举行。会议的主要任务是确定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重要讲话,实际上成为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十一届三中全会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我国改革开放由此拉开了序幕。党和人民踏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征程,十一届三中全会作为一个伟大的转折点载入党的光辉史册。

  二十二、党的十二大

  1982年9月1~11日,十二大在北京举行。大会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大命题和“小康”社会战略目标。大会制定了新党章,规定党中央不设主席只设总书记。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每五年召开一次,实现了制度化。

  二十三、党的十三大

  1987年10月25~11月1日,十三大在北京召开。大会的突出贡献,是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明确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二十四、党的十四大

  1992年10月12~18日,十四大在北京举行。大会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十四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中央领导机构,选举江泽民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二十五、党的十五大

  1997年9月12~18日,十五大在北京举行。大会首次使用“邓小平理论”这个概念,并把邓小平理论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在一起,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

  二十六、党的十六大

  2002年11月8~14日,十六大在北京举行。大会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起写入党章,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11月15日,十六届一中全会选举胡锦涛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二十七、党的十七大

  2007年10月15~21日,十七大在北京召开。胡锦涛代表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做了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创造性地提出并深刻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将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是党的十七大的重大理论贡献。11月22日,十七届一中全会选举胡锦涛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二十八、党的十八大

  2012年11月8~14日,十八大在北京举行。大会确定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11月15日,十八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和中央书记处,选举习近平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二十九、党的十九大

  2017年10月18~24日,十九大在北京召开。习近平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做了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大会主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大会通过了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党章。选举习近平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三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顺应时代发展,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篇三】党史上重要历史事件

  第一次国共合作

  指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两党的第一次合作,从1924年1月起至1927年7月止,历时三年半。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国民党改组的完成和国共合作的正式建立。随着革命高潮的到来,统一战线内部争夺领导权的斗争日益加剧。以蒋介石为代表的新右派和新军阀势力,在1927年后加紧反革命扩张,接连制造一系列反革命叛变事件,使国共合作处于危急关头。7月15日,汪精卫集团在武汉“分共”,国共合作最后破裂,大革命遭到失败。五卅运动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反对帝国主义的伟大革命运动。1925年1月,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以后,群众运动蓬勃发展,全国各大城市和几百个城镇的人民,纷纷游行示威,罢工,罢课,罢市,通电,捐款,表示支援,形成了全国规模的反帝怒潮,并得到国际工人阶级的支援。五卅运动,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大大提高了中国人民的觉悟,揭开了大革命高涨的序幕。文化大革命

  “文化大革命”是从1966年5月到1976年10月,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全国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在“文化大革命”中,党和人民同“左”倾错误、特别是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进行了艰难曲折、英勇顽强的斗争。党内以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骨干的健康力量不断发展壮大,最终粉碎了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党、人民政权、人民军队和整个社会的性质都没有改变。历史再一次表明,我们的人民是伟大的人民,我们的党和社会主义制度具有伟大而顽强的生命力。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既是粉碎“四人帮”以后的一个重大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又是党的建设史上一次空前规模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自我教育运动。在邓小平、陈云等老同志的支持和领导下,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积极参加了这场讨论,全国绝大多数省、市、自治区和各大军区的主要负责人相继发文或讲话,一致认为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马克思主义的原则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这场大讨论,促进了全国性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解放运动的发展,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作了思想理论上的准备。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

  1981年6月27日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第一次提出“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还是处于初级的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是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对于正确认识我国所处的历史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于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和政策,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和指导作用。中国政府对香港、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1997年6月30日午夜至7月1日凌晨,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香港举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庄严宣告: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交接仪式后,举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暨特区政府宣誓就职仪式,江泽民向全世界郑重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成立。1999年12月19日,江泽民率中国政府代表团抵达澳门,出席中葡两国政府澳门政权交接仪式。19日深夜,中葡两国政府澳门政权交接仪式在刚刚建成的澳门文化中心花园馆举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宣告:中国政府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江泽民主席向全世界郑重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成立。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及其基本内涵

  2000年2月,江泽民同志在广东考察时,首次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强调指出,我们党总是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2000年5月,江泽民同志在考察工作时再次强调,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贯彻“三个代表”的根本要求,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保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这一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及其基本内涵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2003年10月中旬,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和基本要求:“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就是要在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同时,加快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建设,形成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协调”,就是要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可持续”,就是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科学发展观揭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对于我们切实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及其基本内涵

  2006年3月4日,胡锦涛同志在参加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民盟、民进界委员联组讨论时讲话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我们必须把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放到十分突出的位置。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倡导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扶正祛邪,扬善惩恶,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和发展。要教育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篇四】党史上重要历史事件

  1945年1月,二战已经接近尾声,纳粹德国在战场上的失败已成定局,希特勒也不过是在做最后的垂死挣扎。

  战场上的节节败退,直接的后果就是在德国占领区大批的德国人,从胜利果实的享受者,一夜之间变成了难民,不得不随着德军失败的步伐向德国本土撤离。

  尤其是苏德战场的失利,使得东部地区的平民开始大规模向西部逃亡,他们大部分都是从波罗的海乘坐轮船返回德国本土。

  威廉·古斯特洛夫号超级豪华邮轮,就是这样一艘用于运输逃难人员的邮轮。据统计,仅在东普鲁士等地区,就撤出了大约250万德国人,而这艘超级邮轮,更是撤退行动的主力军。

  威廉·古斯特洛夫号超级豪华邮轮的来历并不一般,这艘于1937年5月5日下水的邮轮,她的名字就具有浓重的纳粹色彩。

  本来,这艘邮轮的名字已经确定以希特勒的名字来命名,但希特勒为了纪念在1936年被一名犹太学生暗杀身亡的德国纳粹党瑞士分部领导人威廉·古斯特洛夫,在其追悼会上,希特勒把这艘超级邮轮的名字改成了“威廉·古斯特洛夫”号。

  殊不知,冥冥之中,它的最终悲惨命运也和这两个人交织在一起。

  古斯特洛夫号建造的初衷,并不是运输船,而是纳粹德国为工人提供休闲服务的休闲组织KdF局的邮轮,并将其作为旗舰使用。

  1939年9月,二战爆发,威廉·古斯特洛夫号先是被德国海军征用为医疗船;到1940年11月,该船又被改装为运兵船,船上的医疗设施全部被拆除,船体也被涂上了德国海军的标志。

  它的主要任务就是负责运载U-潜艇的见习乘员到东普鲁士但泽湾进行训练(现波兰格丁尼亚),此后就被作为海军第2潜艇训练师的营房船,大约有1000多名U艇受训人员居住在上面。

  如果威廉·古斯特洛夫号一直如此,那么后世也不一定会有多少人记住它。德国的战败,给了它一个史上留名的机会,虽然这个机会很残忍。

  时间的指针到了1945年,曾经不可一世的纳粹德国败像已现,撤退,已经成为这个时候最为熟悉的单词了。而苏军对德国被俘人员不甚友好的传闻,更是加剧了人们的恐慌。登上船,逃离,成为唯一的选择。

  眼见逃离的人越来越多,德国高层坐不住了。德国海军元帅卡尔·邓尼茨发起了“汉尼拔行动”,主要任务就是利用军舰等船只,走波罗的海,将德国军人和平民从东普鲁士撤退至丹麦和德国本土。

  威廉·古斯特洛夫号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被用来运送这些急于逃离的德国人的。

  邓尼茨海军元帅的命令是1月23日发出的,德国人的海上撤退行动随即展开,但撤退行动并不顺利,因为他们要面对英国人的轰炸机、水雷和苏军的潜艇袭击。

  但危险再大,也挡不住德国人撤退的步伐,威廉·古斯特洛夫号也在1月30日开始了它的运送人员撤离任务。

  当天,威廉·古斯特洛夫号德占波兰的格丁尼亚港口出发,前往德国位于波罗的海基尔湾的港口城市基尔。同行的有汉莎号客轮和捕鲸船沃尔特·劳号,还有两艘护航的鱼雷艇。

  不巧的是,途中汉莎号出了机械故障,不得不返回修理,这也让它躲过了致命的一劫。

  好死不死的,途中又有一艘护航的鱼雷艇出现故障,不得不也返回,护航的只剩下了孤单单的狮子号鱼雷艇。

  和汉莎号相比,“威廉·古斯特洛夫”号则显得一切顺利,依然按照计划前往目的地,但它不知道的是,那是一条不归路。

  当邮轮来到波美拉尼亚海岸附近,靠近波兰弗瓦迪斯瓦沃沃市和韦巴市之间离岸30公里的海面上时,已是晚上9时,它的致命麻烦来了。

  这艘巨大的邮轮当时配备的四位船长,其中一名是海军人员。麻烦在于,他们在邮轮的航线上出现了分歧,分歧主要集中在如何才能避免遭到苏军潜艇的袭击。

  海军中尉威廉·扎恩船长建议把船驶在近岸的浅水中并关掉所有灯火,以避免受苏军潜艇伏击;而总船长弗德里希·彼德逊则不同意他的意见。此时,他从无线电得知有一艘德国扫雷舰正迎面驶来时,彼德逊决定开启船上红绿两色的导航灯提醒扫雷舰,避免两船相撞。

  但不幸的是,彼德逊的决定让邮轮陷入了无尽的困境,耀眼的灯光,使威廉·古斯特洛夫号巨大的身影在漆黑的夜晚里显得是那么的突兀。

  德国的扫雷艇是躲过去了,但威廉·古斯特洛夫号却被隐藏在大海深处的一艘苏军潜艇看得一清二楚。

  苏军的潜艇这个时候怎么会来到这里的呢?

  原来,在战争期间,敌对双方经常互相袭击对方的海上运输线,都想在最大程度上造成对方的损失。纳粹德国海军U型潜艇部队的“狼群”战术,取得了很高的成果,盟军的不少船只都因此葬身鱼腹。

  德军的撤退行动,同样也会遭到苏军的袭击。亚历山大·马连尼斯高少校是苏军波罗的海舰队的头号王牌潜艇指挥官,这艘窥视威廉·古斯特洛夫号的潜艇,正是他指挥的S-13号苏联潜艇。

  马连尼斯高少校最近走霉运,刚刚因为酗酒误事和别的女人有染而遭到调查。他这次出航,就是为了寻找战机将功赎罪,否则空手而归的话,等待他的可能就是军事法庭了。

  马连尼斯高少校率领潜艇,先是在波罗的海的立陶宛沿岸转悠了一段时间,但并没有发现可以立功的机会。于是,急于将功补过的他,冒险把潜艇开到了波美拉尼亚海岸附近,因为这里距离德国人更近,机会更多。

  当日夜晚,苏联人的潜艇也游弋这里寻找目标,但漆黑的大海上,除了黑暗还是黑暗,什么也看不到。

  突然,威廉·古斯特洛夫号邮轮亮起的灯光吸引了苏联潜艇的注意。从灯光上看,这绝对是一个庞然大物,这个猎物对苏联人来说,出现的时机太巧了,真是瞌睡送枕头。

  为了避开德国扫雷艇,苏联人的潜艇驶入到威廉·古斯特洛夫号邮轮的左舷,上浮以通气管状态与之并行,而德国人的扫雷艇这个时候是在威廉·古斯特洛夫号邮轮的右舷,苏联人的潜艇成功地避开了德国人的扫雷艇。

  威廉·古斯特洛夫号邮轮则依然灯火辉煌地优哉游哉着,浑然不知死亡之神很快就要降临。

  看看机会差不多了,苏联人的潜艇突然加速,超越了德国邮轮后,掉转方向对准了德国邮轮,形成了最为理想的90度攻击夹角,攻击迫在眉睫。

  按照苏联人的意图,潜艇上的四枚鱼雷将一次性发射出去,争取最大程度上打击德国的邮轮。

  有意思的是,这四枚鱼雷上面,分别被写上了“为了祖国母亲!”、“为了苏联人民!”、“为了列宁格勒!”和“为了斯大林!”这样的标语。这是苏军的惯例,当然更是一种精神力量。

  一切准备就绪,随着马连尼斯高少校一声令下,四枚鱼雷以两秒的间隔发射,前面三枚顺利出膛,直奔700米外的德国邮轮而去。不巧的是,那枚写着“为了斯大林!”的鱼雷却因为故障卡在了发射管里面了。

  但已经发射出去的三枚鱼雷就足够要了威廉·古斯特洛夫号邮轮的老命,因为距离实在是太近了,不瞄就准得出奇。

  漫长的一分钟后,鱼雷在水下3米定深处爆炸了。第一枚鱼雷击中船舵左舷船首的正下方,船员宿舍区的水密门被封闭,正在宿舍区休息的船员全部被困在船舱中,邮轮失去了控制能力;第二枚鱼雷爆炸的位置正是船上的游泳池区域,这里被改装为海军女医护人员就寝的舱室,爆炸声中,绝大部分女兵还不知道怎么回事就香消玉殒,373人中仅有3人幸免于难;第三枚鱼雷击中邮轮中部的轮机舱,邮轮的动力和通信中断。

  苏联人在攻击完成以后,并没有马上离去,而是就在旁边观察情况。

  剧烈的爆炸,使得邮轮受到了严重的创伤,船体撕裂倾斜造成大量的海水汹涌而至。爆炸还引发了熊熊大火,导致许多救生艇被烧毁而无法使用,船上一下子变得混乱不堪。

  争先恐后逃难的人员拥挤着,想要抢先登上唯一一艘可用的救生艇。人们在争相逃命中,造成了严重的踩踏,死伤无数。在船上士兵的强力维持下,才将部分妇女和儿童送上了救生艇。其他人则只能跳进冰冷的波罗的海里,自求多福。

  被袭击45分钟后,庞大的威廉·古斯特洛夫号邮轮彻底没入了海中,只留下那些在刺骨寒冷的海水中拼命挣扎的落水者。

  此时,护航的狮子号鱼雷艇根本没有时间去寻找攻击对象,只能是去尽力救援落水的人员。但扫雷艇实在的太小了,只捞救了472人就达到了承载极限,不得不停止救人。附近的其它德国轮船也赶来帮忙救人,但和邮轮上超级多的人员相比,根本就是杯水车薪,大部分人不得不在波罗的海海水的肆虐下逐渐失去了生命,这里面不只是成年男人,还有许多妇女儿童。

  而苏联人的潜艇,则在确认邮轮沉没以后,静悄悄地离开了现场回去复命了。后来,这些苏军官兵才知道自己击沉的是一艘排水量25000余吨的德国大型训练舰威廉·古斯特洛夫号邮轮。

  据事后统计,被救上来的生还者仅有1239人。那么这次致命的航行,威廉·古斯特洛夫号邮轮到底装了多少人呢?我们看看它的参数情况。

  威廉·古斯特洛夫号邮轮的排水量是25484吨,舰长208.50米,舰宽23.59米,设计载客量为1465人。但我们知道邮轮被装为运输船,就是为了尽最大可能多装人,里面的大部分不利于安排人的设施都被拆除了,所以改装后的威廉·古斯特洛夫号邮轮最多可以容纳上万人的规模。

  那么,本次航程,邮轮实际搭载了的人员多少呢?

  按照事后统计,有记载的登船人数是6050人,但却没有包括同时上船的数千难民。经过专家的详细研究考证,当时邮轮上载客情况如下:

  海军武装辅助队船员173名,第二潜艇训练师的官兵918名,女性海军医护人员373名,受重伤的士兵162名,难民8956名(当中只有4424名难民有纪录),合共10582人。

  高达上万人的乘客,活下来的只有1239人,死亡人数高达惊人的9343人!是泰坦尼克号死亡1517人的六倍多,是中国江亚轮死亡人数的三倍。

  威廉·古斯特洛夫号邮轮沉没已经成为并不遥远的过去,但那天出现的几个巧合,却让人们迷惑不已。

  第一个巧合,1月30日,是这艘邮轮名字的来源纳粹头子威廉·古斯特洛夫的50岁冥寿。

  第二个巧合,1月30日,也是希特勒执政的12周年纪念日,邮轮被袭击的时候,希特勒的执政演讲刚刚结束。

  第三个巧合,苏军潜艇的四枚鱼雷,只有“为了斯大林”那枚卡壳,奇怪不?

  那天还有一个异数,平时在一月份,那里的海水温度都在4、5度,但当天,海水的温度居然是零下14度左右,冻不死人才怪。

  而击沉威廉·古斯特洛夫号邮轮的马连尼斯高少校命运也不怎么好,事后只获得了“红旗勋章”。按照功绩,本来应该授予的最高荣誉“苏联英雄”称号,因为其个人作风有问题被取消了。

  这让脾气暴躁的马连尼斯高少校非常暴走,在授勋仪式上指挥潜艇下潜离开,根本不要那个“红旗勋章”。

  马连尼斯高少校也为自己的轻率付出了代价,先是被强制退役,在一家航运公司担任了几年高管。然后在4年后的1949年,他被以“浪费社会主义财产”罪名判处3年监禁。

  1963年,50岁的马连尼斯高少校在落魄中因患癌症去世,被埋葬在列宁格勒的博戈斯洛夫斯科耶公墓。

  1990年,苏联解体前夕,马连尼斯高少校被戈尔巴乔夫追授为“苏联英雄”,但对他来说,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

  威廉·古斯特洛夫号邮轮的四名船长,在袭击事件中全部生还,但被追究责任的,仅有原U艇艇长威廉·扎恩少校一人,很是奇怪,本来犯致命错误的总船长弗德里希·彼德逊却没有事。当然,针对威廉·扎恩少校的指控,也因为德国的战败而不了了之,免受了不白之冤。

  战争是残酷,而不管是失败一方还是胜利一方,最痛苦的从来都是无法掌控生死的平民,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本文来源:https://www.wnzmb.com/lishi/132670/

上一篇:建党100周年重大历史事件汇编7篇
下一篇:中国共产党重大历史事件精选四篇
《党史上重要历史事件集合4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推荐阅读

Copyright @ 2013 - 2018 我能学习网_免费的学习网站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能学习网_免费的学习网站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6058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