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者个人或团队白手起家_80后白手起家的创业者故事有哪些

来源:历史故事 发布时间:2019-05-29 点击:

【www.wnzmb.com--历史故事】

  一想到那些白手起家最后创业成功的80后,就让人心生敬意,由衷地佩服他们的坚强毅力。下面是烟花美文网小编精心为大家搜集整理的80后白手起家的创业者,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80后白手起家的创业者篇1

  这个白手起家的80后叫朱连锋。2008年,朱连锋靠着600元,开起了网店。7年时间,在时常学习摸索下,他从一个人、一台电脑做到目前拥有三家公司,年销售过亿元,上演了一出屌丝变身高富帅的创业奇迹。

  1980年的朱连锋出生在靖江一个普通的工薪家庭。

  大学毕业,朱连锋在靖江电力公司下属企业担任项目经理,常年在外从事工程基础建设,工作辛苦然而稳定。一次无意中的网络购物改变了朱连锋的生活,“假如没有那次购物,我也许会平平稳稳地在单位上班直到退休。”

  2008年4月,同事们准备一起去烧烤,打算做奥尔良烤翅。因为朱连锋年龄最小,采购鸡翅的任务落到了他的身上。

  “那时候网络购物刚刚兴起,我就在电脑上搜索奥尔良口味,结果看到上海一家公司生产。”朱连锋说,买回来后,大家赞不绝口。

  既然大家这么喜欢,何不不自己进货来卖呢?朱连锋电话联系到上海厂家,投入600元购买调料包,并在网上开了家小店开始销售。“2天时间全部卖光,赚了300元。”朱连锋说,调味料的热卖是自己没想到的,这次试水让他看到了机遇。

  挣扎了两天后,朱连锋从公司辞职,一个人一台电脑开始了创业梦。

  半年时间,靠600元起家,在网上销售调味料,朱连锋赚到了4万元。

  涉足休闲食品 6年时间实现销售过亿

  很快,朱连锋发现因为产品单一,顾客复购率并不高。“人们购买烤翅调味料只是一是兴起,总不能天天吃吧。”2009年,朱连锋将目光瞄向了自己家乡的特产——靖江肉脯。当时在网上已经有几家销售靖江肉脯的商家,而且因为价格战,价格一直卖不上去,利润很低。

  “传统的肉脯很硬很咸,我就想可不可以在口味上做做文章。”为了找到适合市场的口味,朱连锋坐着公交辗转浙江、上海等地做市场调研,他发现苏南、浙江、上海一带顾客纷纷反映,肉脯假如甜一点就更好了。

  得到市场反馈后,朱连锋第一时间找到一家生产商,合作推出了靖江首款蜜汁肉脯,一炮而红。“当时网上上一斤肉脯价格是28元左右,我们的蜜汁肉脯卖36元每斤还是供不应求。”

  “味道老爽了,下次再来”;“宝贝收到了,包装好,口感好,很愉快的一次网购”;“味道非常好,用料实在,纯正口味,价格实在”……看到每天都在增加的顾客好评,朱连锋对自己更加有信心了。

  朱连锋回忆,那段时间的销售,从每月几百突然飙升到上万。“几乎足不出户,每天有18个小时坐在电脑面前,还要忙着打包、发货。”

  2012年,因为业务量太大,朱连锋成立了靖江叉叉商贸有限公司,招了5名员工,当年即实现销售607万元,平均每天2万多。

  2013年,朱连锋开设牛旗舰店,当年销售过千万元。

  2014年,看中海陵区电商发展潜力的朱连锋,带着企业入驻海陵工业园区,全年实现销售过亿元。

  从买泰州卖全国 到买全国卖全国

  “泰州地区特色农产品丰富,给我们电商提供了发展的广阔平台。”朱连锋说,从猪肉脯到芋头到溱湖八鲜,几乎每一样泰州特色农产品上架都会受到市场欢迎。

  2014年4月,专业销售泰州特色农产品的泰州特色馆正式上线,朱连锋的网店作为首批企业入驻,当年9月,包装推出泰州特色芋头,虽然每3斤58元的价格并不便宜,然而短短两个月即卖出3万多份。

  2014年底,朱连锋又相继开发出极具泰州特色的姜曲海猪肉脯,受到市场广泛欢迎。

  “希望赚钱的不止我一个”

  经过几年的创业,朱连锋已经积累了千万资产,然而他的创业梦想没有变。

  2015年初,国务院副总理汪洋视察了浙江昌化镇白牛村调研农村网店工作。白牛村地处临安山核桃主产区,在网店刚刚兴起的当口,白牛村的一些年轻人就开始在网上叫卖山核桃。三五年间,白牛村坚果电商就获得了“裂变式”发展。

  “我希望赚钱的不止我一个。”朱连锋说,希望泰州的网络卖家能够集聚起来,大家齐努力,将泰州本地特色农产品包装推广出去,让广大农户得到真正的实惠。

  得益于企业的良好发展,目前共有三家风投公司对朱连锋和他的团队表示了兴趣,商谈投资事宜,这也被他视为一种宝贵的认可。“目前还在谈,我的梦想是将企业做成行业标杆,一两年内在新三板上市。”朱连锋说。

  80后白手起家的创业者篇2

  80后小女生创业不冲动稳扎稳打

  创业征途上每迈出一步,都提前周密部署。这个弱小的闽南农村女孩精心设计着自己早教创业的每一个步骤。林留芳的创业经历,似乎少了些冲动,但毫无疑问她的规划意识却不同于其他人白手起家的创业故事,会给青年创业者带来不少启示。

  屡屡转折萌生创业冲动

  从一个按部就班的大学生转身成为一位激情澎湃的创业者,虽然有些偶然,但林留芳三年内的三次转折,每一步都走得很坚定,她坚信自己所熟稔的艺术专业就是自己创业的方向。

  在读大二时,就读音乐教育专业的她接到这样一份兼职家教:要将一个毫无基础的小男孩送上电子琴大赛赛场,而时间只有短短的三个月。在她的精心调教下,这个男孩子最终获得大赛第二名的好成绩。

  毫无疑问,这大大增强了从小就向往教师职业的林留芳对自己教学方法的信心。从此,她开始更多地接触音乐兼职家教,也愈发感觉到艺术培训市场极为广阔,开始有一种朦胧的创业冲动。

  然而,仅有的那点冲动显然没将林留芳推向创业浪潮。大学毕业那年,经过为期三个月、20∶1的残酷竞争,她进入厦门一家知名的教育机构,成为幼儿部的一名教师。但是,因为感觉到全封闭的教育模式束缚了自己的思路,自己所学的专业与岗位出现脱节,三个月后,她果断放弃了月薪超过3000元的第一份工作。旋即,进入了泉州本地的一家琴行。在接下来的一个月时间内,她每天重复着接电话、接待学生、打扫卫生这样的工作,不仅感到枯燥,而且更加清楚地认识到艺术培训机构有不少都存在经营不规范的现象。她再次主动下岗。

  日日走访生出创业计划

  积蓄了足够的创业冲动能量,和其他白手起家的创业故事主人公不同的是,林留芳却一点也不冲动。她清楚地意识到,自己首先应该对泉州的艺术培训市场有一个理性的认识。2004年年底,她开始酝酿周密的创业计划。接下来的日子里,市区的大街小巷

  总是能看到一个个头矮小的小姑娘蹬着一辆自行车来回穿梭。走过每一条街道,钻进每一个巷子,拜访每一所学校、闯入每一个小区,在跟保安聊天的过程中掌握小区的入住率、学校的就学率。白天在外调查,晚上分析数据。悄无声息的三个月后,她一丝不苟地完成了前期的市场调查,撰写了一份厚厚的计划书。

  一个饭后的夜晚,林留芳将这本计划书递向父亲。作为长女,在父母眼中,她的能力不容置疑,她是个能独当一面的女儿。多年经营菜摊子,家里虽然有一定的积蓄,但是创办一个艺术培训中心所需要的启动资金不是一个小数字。那一夜,父女俩有了一次长谈。孩子,这就当是提前给你的嫁妆吧。最终,父亲将一张有20万元存款的银行卡慎重地交到林留芳的手中。

  攥着父母劳作大半辈子的全部积蓄,林留芳告诉自己:创业只许成功。从此以后也拉开了这个白手起家的创业故事的序幕。

  步步为营赢得持续运作

  然而,20万元启动资金并不是创业的全部,创业更需要一种谋略和战胜困难的勇气。为了租到自己花了两个月才找到的颇为看好的办公场所,林留芳三番五次找到房东的办公室。可对方张口就要她将整幢5层楼全部租下来,压根没将她这个黄毛丫头看在眼里。10多次推门而入,每次都被请到门外。然而,认死理的她还是赖在门口,拉着对方的员工分析:自己先租下部分楼层,必将带动整幢楼走向热租。最后对方被她的合理分析所打动,双方签下合约。

  如果说租场地靠的是步步为营以理服人的话,那么接下来的广告位争夺大战似乎靠的是胆识。林留芳的艺术培训机构入驻后,果然一家又一家的公司搬了进来,整幢楼被抢租一空。随之而来的是,外墙广告位变得炙手可热,费用水涨船高。由于费用偏低,对方向林留芳提出要撤换她的广告。虽然遭到拒绝,但仍有一家相当强势的企业乘虚而入,派5个工人偷偷地将艺术培训机构的广告摘了下来。闻讯火速赶到现场的林留芳也丝毫不示弱,一边脚踩广告牌讨要说法,一边报警求助。当时,一个体重不过40公斤的弱小女子与5个大男人怒目相视。经过协调,她保住了其中一个广告位。林留芳感叹,当时斗胆做点挣扎,保住的不仅仅是一个广告牌,更为关键的是守住了自己的阵脚。同时,一股不言败的坚韧劲让她克服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创业危机。精打细算,折腾了几个月,培训机构的牌子终于挂起来了,可林留芳已经是身无分文,她不得不精心筹划着每一分钱的开销。房租和工资的支付,全指望收取的培训费。可是因为名不见经传,出现招生难,刚起步时她的培训机构里老师比学生还多。这些老师都是她好不容易从各地挖过来的,深谙艺术人才严重短缺的她只有一个念头,无论如何也要将人留住。本来就很要面子的她,不得不四处举债。

  正是靠着自己规划意识和敢拼的韧劲,她的培训中心已经从雏形迈向机构化运作,创业的路子越走越宽敞。如今,已经有356名学生从她的艺术培训中心走出来,走进艺术的海洋。

  林留芳白手起家的创业故事告诉我们做事不冲动,有规划有韧劲是创业成功的关键。

  80后白手起家的创业者篇3

  摆地摊卖袜子一天赚500元不是梦

  摆地摊?很多人见到这个词都叫起来了,“摆地摊赚钱吗?”很多人都很怀疑。事实上,很多人都看不起摆地摊的,也看不上地摊的货,总觉得地摊货质量差。可是,你知道吗,很多企业家都是从摆地摊开始创业,从地摊上获取人生的第一桶金。在上世纪80年代,地摊曾被认为是“没面子”的生意——甚至称不上生意,只是就业无门者被迫的谋生手段。但是,从地摊中成长了多少著名的优秀企业家,摆地摊卖点火枪起家的方太厨具董事长茅理翔就是其中一个。

  我在大三的时候,选择了创业,因为当时没有多少资本,我选择了摆地摊卖袜子,因为我觉得袜子人人需要,人人有购买力。我去了一趟义乌,进了5000双运动袜回来,回到学校以后,我发现我们学校旁边的菜市场每天早上都有很多人,于是每天早上我就去菜市场旁边摆摊卖运动棉袜。第一天早上因为很害羞,才卖了30块钱,我知道这样不行的,我得想办法卖我的袜子。第二天早上我就大声地喊:“走过路过,不要错过,运动棉袜10块钱5双!”果然效果不错,那天早上卖了100多块钱,后来生意越来越好,我都没有预料到。事后我分析,一是由于我的棉袜质量不错,价格实惠,二是由于9月开始秋天来临,买棉袜的人越来越多了。以后几乎每天早上我都要卖好几百块钱,旁边卖袜子的人眼红了,于是有了竞争,他比我卖得更便宜,10块钱7双,这让我深深地受到了打击。

  思考再三,我还是没有降低价格,还是卖10元5双。我不停地给购买者说我的袜子是义乌进过来的,质量比对方的要好,可是只有很少一部分人才会买我的袜子。后来我一个朋友每天早上过来帮我卖(现在是我的合作伙伴),我们两个不停地喊,不停地介绍,告诉别人我们的袜子有多么多么的好,我们的生意又好了起来。因为我们是真诚对待顾客,没有欺骗顾客。转眼间进入了冬季,天气越来越冷了,旁边竞争者的生意很冷淡,后来他早上就不再来菜市场摆摊卖袜子了。只要不下雨,我每天早上都会摆摊卖袜子,当地的居民看到我很感动,一个大学生摆地摊卖袜子,他们觉得不可思议,并相互传送,因此,我的袜子每天都有很多人买。

  像这样的运动袜卖10块钱5双可以赚5块钱,卖6双可以赚4块钱,我一天就摆地摊2个小时,每天早上5点起来,6点到8点在菜市场摆地摊,8点以后要去教室上课,一个早上可以卖250到300双左右,可以赚300块钱左右,像这样的袜子已经占领国内袜子45%的市场,需求量很大,学生、打工一族、家庭妇女,是运动袜主要的购买人群。

  当我有了原始资本的积累,我开了袜子专卖店,到现在做袜子连锁,已经有一家直营店和12家加盟店。这些成就都跟我当初摆地摊卖袜子分不开。看了我的故事,也许很多人会问:你怎么这么幸运?几乎创业没有遇到过挫折?其实不是这样的,我在创业的时候遇到很多很多的困难,我觉得想创业的人吃点苦不算什么,再说我还在创业的路上。在我记忆中,摆地摊的经历让我难忘。当时,几乎所有的朋友和同学都在质疑我,甚至有的人看不起我。但是,我没有因为人们对我的看法放弃我的创业梦想,一直坚持着。

  在摆地摊的时候我经常喊的一句话是:激情成就梦想,梦想改变未来!希望这一句话给许多想创业的朋友鼓励!秋天来临,正是摆摊卖袜子的好季节,怀揣创业梦想的人,开始行动吧!

  2元的地摊,练摊一天赚600

  姨妈家的表姐,昨晚跟我QQ聊天,说了她最近的情况。表姐是大学本科中文系毕业的才女,毕业后上了两年的班,后来自学了计算机制图,但是并没去上班,她后来看人家摆地摊很赚钱,就毅然的辞职摆起了地摊。她的举动在老家人看来根本就是不可理喻,因为好不容易读到大学毕业,却摆起了地摊,这样子不是丢人吗?姐承受了很多压力,很多风言风语,有人甚至当面嘲笑她,这些她都忍了,她跟自己说,要努力做出样子给人看。

  姨妈也不同意,但是没办法,姐下定决心去做,于是买了电动三轮车。一开始做的是小饰品,就在我们盐城当地的招商场进货,从一开始一天不开张,然后一天卖出6元都狂喜,到后来一天赚一两百,再到摆摊2年后的现在的一天平均赚600-1000。后来表姐看卖服装赚钱,就去常熟进服装,服装的利润比较高,一般都是一半以上的利润,但是也有风险,压货较多,后来去年,姐跟我说,她看人家卖2元店的很赚钱,她想全部把货清完,只做两元。

  说做就做的姐姐,年后就把去年的货清掉,全心全意做起了两元摊。姐说,昨天两个摊位,一天卖了1400多,利润是百分之四十几,也就是昨天毛利赚了600.姐说,她想把她爸妈带出来,然后自己开家实体门面,到时候她要考虑生孩子的事情了。姐以前上班的时候一个月4000的工资,现在她说想去摆摊的时候就去,不想去就不去,大概算下来一个月最少收入1万多。

  我知道姐跟我说的是保守数字,但是摆摊没有她说的那么轻松。冬天的时候冷得要命,姨妈的脸上都是冻疮。夏天的时候,热的半死,姐从一个娇小姐,变成了一个黑黑瘦瘦的丫头。不管怎么样,姐坚持她自己的路,现在总算看出头了,姐在盐城买了房,去年也已经装修了。姐跟我说,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坚持下去,肯定有收获的。

  辛苦创业 摆地摊赚得200万

  初见徐东明,他的穿着给记者的印象是很现代。说明来意后,他很爽快地就接受了记者的采访。谈到他的创业过程,从表情中可以感受到他内心的不平静。

  立志当老板,徐东明15岁就开始打工,当时是在一家家具公司,每月工资才500元。后来,他又到一家印刷厂打工,工资是550元,但这份工时间也不长。两次都是因为徐东明无法忍受老板对自己的态度。那个时候,印刷厂规定,凡是辞职的工人都会分到一袋苹果。于是,他在厂里等了老板一下午,要他的苹果。第二天又等了一天可始终没有得到他应得的那袋苹果。他痛苦地说,在别人手下干活的感受简直苦不堪言。于是,徐东明发誓他一定要摆脱这种生活,有一天他要自己当老板。

  20岁赚到10万元,从那时起,他尝试了很多职业,只要能赚到钱他都会去试一试。他卖过电器、鞋袜、腰带,几乎现在地摊上有的他全卖过。后来,他和朋友租了一间房子。他们自己买布加工餐巾,再卖给饭店。为了赶工,他有时候一夜都不睡,手被剪子磨得直流血,他甚至在租的房子里和老鼠睡过一张床。20岁那年,他雇了辆车,开始在早市、夜市卖床上用品。三个月,他赚到了10万元,于是这一年成了他命运的转折点。

  初尝成功:资产200万并不满足。1999年,22岁的徐东明建立了家庭。这时,徐东明已经拥有了20多万元。因为有了一些钱,徐东明在投资开店的问题上有一些患得患失。最后,是妻子的鼓励让徐东明消除了种种顾虑,年底,徐东明的皮具行在重庆路正式开张了。

  由于经营有方,皮具行效益很好。现在他用赚到的钱又投资开了一家服装店。徐东明说,他经常和家人谈及自己的过去,每次都会让他的心情久久难以平静。于是,每一次他都提醒自己要继续努力,这仅仅是一个开始。他告诉记者,他现在的资产已经达到将近200万元了。他说他还会继续投资,把生意做大。

  从摆地摊的小贩到如今的服装店的老板,徐东明付出了很多艰辛。徐东明没有停留于原来的“小打小闹”,而转身投入另一个行业,这说明他骨子里有着创新,没有穿新鞋走老路。他并不安于现状,用他的话说:“这仅仅是一个开始。”其实,创业最难得的就是这点可贵的不满足。

  “练摊帝”300元摆地摊一年赚了15万

  一张桌子,两个凳子,一张桌布,300块本钱起家,一年赚15万。这不是广告,也不是神话。这是不久前,甘肃贫困山区的80后小伙包正忠的故事。网友对他的经历十分好奇,有人认为他靠双手勤奋致富,是80后草根励志的偶像,更有人封他“练摊帝”的称号。近日,他把自己的练摊经历写成书,名字就叫《练摊帝》。在新书首发式上,“练摊帝”现场讲述了自己的故事。

  “练摊帝”出身于甘肃山区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他高中时因交不上学费辍学离家,只身来到大城市闯荡。服务员、工地小工、送奶工、保安,这些外来务工人员经历过的他都曾经历。在新书《练摊帝》中他写道自己的流浪经历,初到大城市,刚下火车就被黑中介骗走仅有的几百元钱,走投无路的他成了流浪汉,睡过街头、车站,看多了别人的白眼才知道人间冷暖。最后他兜里仅剩1块钱,在一个警亭旁买份报纸点燃取暖时被110的好心人发现,不仅让他在室内过夜还给他买了一碗牛肉面充饥。提到110好心人带给他的温暖时,包正忠眼圈里含着淡淡泪光。

本文来源:https://www.wnzmb.com/lishi/54832/

上一篇:工作格言座右铭 励志|简短的励志格言座右铭
下一篇:湖南小凯回乡创业_农民回乡创业成功案例
《创业者个人或团队白手起家_80后白手起家的创业者故事有哪些.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推荐阅读

Copyright @ 2013 - 2018 我能学习网_免费的学习网站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能学习网_免费的学习网站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6058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