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世同堂祁瑞宣人物分析】[四世同堂人物分析]四世同堂人物介绍

来源:历史人物 发布时间:2019-09-03 点击:

【www.wnzmb.com--历史人物】

范文一:四世同堂人物介绍

人物介绍

第一部《惶惑》

故事发生在抗战时期北平沦陷时期,北平小羊圈胡同里祁老人渴望圆满的度过80大寿,然而日本人突然打进来,使表面本来和睦的胡同变得风云四起。钱家二少爷与日本人同归于尽,冠家人为取得日本人信任而告发钱家,钱默吟被迫下狱,钱家大少爷和钱夫人病死,祁瑞全在大哥的帮助下逃出城外开始抗战。冠家最终在靠出卖女儿色相的帮助下取得了妓女所所长的职位。瑞丰在妻子的帮助下进入教育局担任科长,不顾瑞宣的反对变相为日本人做事服务。一边在敌人的一番拷打之后,钱老人神志不清的出狱,在胡同邻居的帮助下逐渐恢复神智,钱家儿媳产下一子。在经历家破人亡的打击后,钱老人逐渐认清日本人的面目,独自一人在北平城内开始进行抗战。

第二部《偷生》

在日本人的不断倾轧下,北平人逐渐开始缺煤缺粮,胡同里除了冠家人其余人的生活都变得越发贫乏,日本人也开始了对学校的思想控制,瑞宣不满,向学校辞职进了英国使馆工作。由于日本人内部的势力更迭,瑞丰被新一波的势力推下科长之位,蓝东阳则成了新民会的干部,胖菊子见势改嫁给蓝东阳,瑞丰变得一无所有灰溜溜的回到五号院。瑞宣的不合作态度使日本人抓走了祁家的长孙。韵梅慌忙中托人找到了富善先生,请求富善先生帮忙,最后在富善的帮助下,瑞宣幸免于难,被救出监狱。日本人开戏园大会遭到钱老人的炸弹袭击,其中小文夫妇被日本人杀害,尤桐芳英勇牺牲。由于众人的告密,大赤包入狱,冠家被封,冠招弟不知所踪,高第与晓荷流落街头。

第三部《饥荒》

日本人的疯狂战争使日本人开始经济紧张,北平也随之开始了断煤断粮的生活,祁家也开始食物紧缺,冬日也没有煤火取暖。失势的冠晓荷与瑞丰一同在街上游荡被日本特务抓走,大赤包在狱中被虐待致死,高第希望出城抗日在途中被当上特务的妹妹拦截最后回到北平在钱老人的指导下开始地下抗战。日本人为了节约粮食开始规定粮食份额,每人定量领取掺土的共和面。在这种粮食的摧残下北平人开始流行传染病,日本人在街上抓住得病的人进行活埋,孙七与刚被放出的冠晓荷惨遭活埋。瑞全得到组织的命令回北平进行地下工作,回到北平的瑞全遇见了特务招弟,两人一番争斗后,瑞全是杀死了自己的前女友。因为共和面的摧残小妞子死在了母亲的怀里,在韵梅的哭泣中人们被告知抗战胜利,欢愉庆祝。

范文二:浅谈《四世同堂》的人物形象

【摘要】战争带给人们巨大的灾难,破坏了正常的生活轨道,但中华民族却谱写了一曲抵抗外国列强侵略的凯歌。老舍的《四世同堂》,从不同的角度感受中国人的抗争,折射了普通市民的爱国之心的觉醒,反映了救亡图存之际的人生抉择。   【关键词】老舍;四世同堂;觉醒      老舍一生经历了两次重大战争的洗礼,一次是八国联军侵华,那时他才一岁多,没有什么记忆,但父亲在战争中的惨死和妈妈常讲述那场战争的往事,战争的残酷已在老舍记忆中埋下了深根;二是他亲身经历的抗日战争,无法抹灭的记忆又呈现在眼前,这使他对战争有和别人不一样的情愫。抗战前,老舍的出国经历,也带给他文化的冲击,“中国――英国――新加坡,正好使他‘饱览’了殖民统治的三个组成部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中国)――殖民宗主国(英国)――殖民附属国(新加坡),种族歧视与殖民统治塞满了他的视野,逼着他去思考民族-国家的生存问题”①。《四世同堂》的诞生,传达了老舍的文化选择和理想,“我们必须放弃了那小小的人道主义。我们必须暂时都变成猎人,敢冒险,敢放枪,因为面对面地我们遇见了野兽。诗人与猎户合并在一处,我们才会产生一种新的文化,它既爱好和平,而在必要的时候又会勇敢刚毅,肯为和平与真理去牺牲。”(《四世同堂?偷生》)。   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的人物群像,折射出战争时期的人生百态。有研究者称“在当时特殊的时代背景下,军阀混战列强入侵,城市和农村经济在外来资本的冲击下迅速破产,人民生活陷入极度贫因,‘求和平’的人们只有两条路可走;灭亡或者堕落”② 。《四世同堂》描写的中心,是四世同堂的祁家,家中的四代人有着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面对战争有着不同的人生选择。祁老太爷代表了旧中国传统文化,“他是个安分守已的公民,只求消消停停地过着不至于愁吃愁穿的日子”,战争时期,只关心他的寿诞,国家大事,认为是宰相大臣们所关心的,和他这个小民无关。北平的沧陷,初始以他以往的经验看,不过是三个月的事,之后就会天下太平了,只要存好足够全家吃三个月的粮食与咸菜就行。面对战争,他采取“破缸御敌”的策略。后来面对日军的暴行,他终于有了一丝的反抗。祁天佑是新旧过渡时期文化的代表,战争面前显得手足无措,一个正直的生意人,总以“和气生财”为宗旨,因不忍于日本人“我是奸商”的侮辱而跳河自杀。祁瑞宣、祁瑞丰和祁瑞全处于新文化的氛围,但他们有各自的性格特点。瑞宣是理想与现实矛盾的化身,受长孙身份和现代知识文明的双重影响,身上时刻体现着理智与情感的碰撞。他是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在日本兵占领北平后,思想上知道该赴国难,行动上让三弟尽忠,他尽孝,为此他只能在家中惶惑、偷生而已。后终于在国家危难之际,在家庭伦理观念的束缚中寻找到一丝出口,配合老三搞地下工作,表现出敢于承担大事的一面。瑞全是那个时期激进青年的代表,他身上少了知识分子的儒雅,多了一份野蛮霸气,正是这些使得他敢于冲破家庭的羁绊,勇敢的走向抗日前线,和日本侵略者进行殊死搏斗。瑞丰是思想被奴化的知识分子,民族的危亡,对他来说只是简单地改换主子,他好吃懒做,甚至巴结日寇。小顺儿是家中的第四代,充满生机与活力,未来有无限的可能。同一个家族,不同代的人,思想有各自的差异,在战争面前,也显示出不同的人生态度。   书中描写了众多的知识分子形象,钱默吟和牛教授是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人物。钱默吟是闲散文人,养花弄草,品茶下棋,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但在国家危难之际,传统文人的济世情怀和爱国热情战胜了只顾个人安危的思想,在抗日战争面前变成英勇的战士。虽己年逾花甲,却仍奔波于抗日的活动中,有着坚定的信仰、顽强的毅力。钱默吟身上体现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极方面,在国家生死存亡面前,没有个人,只有我们,没有小家,只有大家。牛教授在学识上和祁瑞宣、钱默吟一样,是个地道的学者,或称学究更为恰当。整日埋首书堆,苦做学问,不问俗务和政治。牛教授这样不问世事的人不可避免的卷入了战争的大浪之中。他与日本人合作,出任教育局长,企图在日本人的保护下,保全性命和珍贵的图书仪器。尽管面对许多爱国人士和抗日青年的责难,但他认为自己的行为是在当时情况下的最好的选择。钱默吟和牛教授,同处一样的社会坏境,相似的文化背景,却有各自不同的选择,彰显了迥异的人生百态。   《四世同堂》中除了描写知识分子形象外,还塑造了人民群众的群像。北平城外的常二爷,为人忠厚老实,待人诚恳善良,但面对日本侵略军的侮辱,毅然为了国家民族的面子而死。剃头匠孙七爱憎分明,誓死不挂白旗,被日军活埋,仍不失自身的气节。车夫小崔一生正气,敢于痛斥日本人的走狗奴才。相声演员方六,被抓入狱,放出后仍敢于讽刺日本侵略者。这些底层的小市民在国泰民安时,只会关注自身的生存状况,国家大事对他们而言太遥远了,但在国家危难之际,毅然表现出作为中国人的骨气和骄傲,为国家民族的命运担忧,以自身微薄的力量而努力着。相对这些民众来说,还有一群人,和他们有着不同的心态,如冠晓荷、大赤包、胖菊子等人。他们只想在国难中找到自身的立足点,苟且偷安,变卖气节,丧失人格。冠晓荷不断期盼改朝换代,巴结权贵,甚至用女儿作为筹码,却只落得被日军活埋的下场。大赤包则是大发国难财,建立妓女所,最后也只能惨死狱中。胖菊子与汉奸交往,沦为下等娼妓。这些人只是万千民众的代表,是那个时期比较典型的人生形态。时代历经沧桑变化,其中一直不变的是传统文化积淀下来的人文传统,是整个国家得以传承的基石。      注释   ⑴张全之 《火与歌――中国现代文学、文人与战争》,新星出版社,北京,2001年1月版   ⑵陈玉红 《在市民生活画卷中展开的文化批判一一谈老舍的文化思考》,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9月

范文三:论四世同堂中的人物形象塑造]@]@]

@山西师范大学成教院

函授教育专升本科毕业论文

论《四世同堂》的人物形象塑造

函授站点 长 治

专 业 汉语言文学

级 别 本 科

姓 名 刘 波

学 号

指导教师

2011年 月 日

提 纲

《四世同堂》是一部中国现代长篇小说名著,是老舍先生正面描写抗日战争,揭露、控诉日本军国主义的残暴罪行,讴歌、弘扬中国人民伟大爱国精神的不朽之作。一部民族的痛史、愤史,昭示着古老民族的浩然正气和无畏气概。读过之后,其中的故事情节及人物形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正好在我拿到论文的题目中有一篇是《论四世同堂的人物形象塑造》,所以就以此作为我的本科毕业论文。

写此文是为自己和读者更深刻地认识到在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里,我们的民族是怎样带着鞭痕悲壮地生存着;我们的国家是怎样带着创伤,骄傲地屹立着;我们的人民是怎样带着鲜血顽强地站立着以及老舍先生独特、真实、合理、新颖的人物塑造方法。

本文从五个方面分别阐述了《四世同堂》中的人物形象塑造。

一、《四世同堂》中的人物大都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这是老舍塑造人物的一突出特点。这不仅表现在人物的鲜明地方色彩和个性化的语言上,也不仅表现在那些人物都有活动在北平那个富有民族特色的环境中,而且更表现在那些人物的思想性格和生活习惯上。

二、《四世同堂》在塑造人物上的一个突出特点是“焦点”相对集中。作者在描写人物时,虽然也注意到了表现人物各方面的性格,但作者主要的注意力,不是多侧面地描写人物各方面的性格力求其“全”,而是多方面地描定人物性格的主要方面力求其“显”。因此,在作品所写到的五十多个人物中,虽然着墨多少不一,但个个都性格鲜明。

三、《四世同堂》对几个民族败类的描写,就有着大出读者意料的新颖。

四、《四世同堂》老舍自觉地把文化意识融入人物形象之中,在使文化获得实践性存在方式的同时,也使小说人物成为文化的载体。而且,如果说人物的国家、民族、市民属性是“自然生成”的,那么,人物的文化属性则是老舍“刻意追求”的。

五、怎样写人物?主要不是个方法问题,而是对现实生活的理解和认识问题,是有没有严肃的现实主义的态度问题。

论《四世同堂》的人物形象塑造

作者:刘 波

摘要 老舍以其对幼年和少年时代艰苦生活的真切体验,在《四世同堂》中,真实地记述了北平沦陷后的畸形世态,形象地描摹了日寇铁蹄下广大平民的悲惨遭遇,心灵震憾和反抗斗争。刻画出一系列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表现了开阔的视野和宏大的气魄。人物众多,性格鲜明,芸芸众生中,老派市民、新派市民和城市贫民三大形象系列,各具特色。

关键词 四世同堂 ; 人物形象 ; 真实 ; 合理 ; 新颖

正文主体:《四世同堂》是老舍的力作。它开始于抗日战争之前那个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光,结束于抗日战争胜利的美丽时刻,它以抗日战争为背景,描写了沦陷区北平普通市民生活的绚丽画卷。它以世大的篇幅和宏伟的结构,给我们描绘出了一系列的个性鲜明的人物,将北平沦陷区市民们和荣辱浮沉、生死存亡,都一幕幕的展现在读者面前。打开这部巨著,就象走进一座琳琅满目的画廊,一群栩栩如生的人物便活在我们眼前。他们的遭遇往往有着出人意外的新颖,却又使人感至那样的真实可信,合情合理,充分表现了作者的艺术匠心。

老舍曾说:“小说的成败,是以人物为准,不仗着事实”“‘目中无人’,虽有情节,亦难臻上乘”,而能否将人物写好的关键又在于是否能“首先把个性建树起来,使人物立得牢稳”。《四世同堂》正体现出了老舍的这一主张。它的故事情节,既不轰轰烈烈惊天动地,也不曲折惊险令人“拍案惊奇”。作者从现实生活的逻辑出发,将人物放在沦陷区这块屏幕上,让他们想其所应该想,做其所应当做,在流动的平平常常的生活中去展现各自的性格。

一、《四世同堂》中的人物大都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这是老舍塑造人物的一突出特点。这不仅表现在人物的鲜明地方色彩和个性化的语言上,也不仅表现在那些人物都有活动在北平那个富有民族特色的环境中,而且更表现在那些人物的思想性格和生活习惯上。

《四世同堂》所写的是北平的下层市民在日本侵略者的生活和抗争,这种特定的社会背景和题材,更便于作者发挥他这方面的特长。所以,这部作品中的人物具有更为鲜明的民族特色,而且这种民族特点有着更新的意义。

主要人物之一的祁家老太爷是北平老派市民的典开型,在他身上渗透着浓重的传统色彩。祁老人因要维持四世同堂局面而不断妥协和过于谨慎,他怯懦的回避政治与一切纷争、甚至当日本人打到北平时,在他看来只要准备一些粮食与咸菜,堵上自家院门,就可以万事大吉。都快当亡国奴了,他还想着自己的生日。“别管天下怎么乱,咱们北平人绝不能忘了礼节!”虽然自己有过是平头百姓,可心里总忘不了把人严格地分成尊卑贵践,忠实而真诚的按照祖传的礼教习俗办事,处处讲究体面与排场。他奉行着“和气生财”的人生哲学,“善良”到了逆来顺受的地步,但当自己被逼到“想作奴隶而不得”的绝境时,也终于勇敢地起来捍卫人的尊严、民族的尊严。

作品中的祁瑞宣是作者所花笔墨最多、思想性格比较复杂的一个人物。自北平成为沦陷区后,他就陷入了无法解脱的思想矛盾之中。他爱国,他感受到了做亡国奴的痛苦与耻辱。中国的一城一地的失陷都引起他极大的精神痛苦。他身居北平,而心连着前线。他想做事情而不知道做什么,他想到前线去服务,但又离不开家。在他身上表现出来的“爱国”与“爱家”的矛盾,实际上即是“全忠”

与“全孝”的矛盾。他是祁家的长孙,是祁家这个“四世同堂”家庭的“中坚”。他对祖父辈要尽其孝,所以他不能丢下他们出走;他对兄弟要尽其“悌”,所以他对祁瑞丰的胡闹和胖菊子的无耻行为尽量容忍,对祁瑞全的一心出走是而般的不放心;他虽然不爱自己的妻子韵梅,但也努力尽到丈夫的责任。在他的身上明显地存在着中国传统的伦理道思想。而这种“孝悌”思想,恰恰变成他“全忠”的阴力。这个人物虽然是一个教英文的教员,而他的思想性格却完全是民族化的带有传统色彩的。这是一个爱中国传统思想影响较深而性格又十分软弱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典型。

其实,作品中的许多人人物的思想性格的民族特色,表现得都有很鲜明。钱默吟的亲家金三爷,就是一个满身侠气的人。在钱默吟从狱中出来,带着遍体鳞伤去找冠晓荷算账时,金三爷也跟了去。全们来到冠家正见冠晓荷、“大赤包”、李空山等在打牌。金三爷怒从心起,抓住冠晓荷就要打。冠晓荷被从桌子底下揪出来,忽然“心灵福至”,向金三爷求道:“爸爸别打!”金三爷一听“没了办法”,抬起的拳头又放下了。因为在北平江湖上,只要一方“叫了”,就不能再打。这是“侠仪”的道德。金三爷临走还宣布道:“我叫金三,信在蒋养房,什么时候找我来,清茶恭候”。真是行不更名,坐不改姓。这就是那种传统的江湖游侠的性格。其他人物,如李四爷夫妇的慷慨助人,韵梅的贤良与忍耐等等,都是典型的中国传统。总之,《四世同堂》中的许多人物的思想性格都有着鲜明的民族色彩。正因此,读者对其中的人物无论是憎还是爱,都觉得面孔熟悉,似曾相识,自然就会“喜闻乐见”了。

当然,所谓“民族特色”的“传统”,并不一定都是“优秀传统”。作者

并没有将那些东西都当成是“优秀”的东西加以歌颂,而有着自己的是非倾向。如金三的“侠义”,在他帮助钱默吟上是好的,而在饶恕冠晓荷上就完全是消极的了,显然有着它的两面性。祁瑞宣的“忠孝”思想也有着二重性。因为他有“全忠”的思想,所以他爱国,但他那“全孝”的思想却成了惰性力量。在这些问题上,作者的倾向是明确的。

二、《四世同堂》在塑造人物上的一个突出特点是“焦点”相对集中。作者在描写人物时,虽然也注意到了表现人物各方面的性格,但作者主要的注意力,不是多侧面地描写人物各方面的性格力求其“全”,而是多方面地描定人物性格的主要方面力求其“显”。因此,在作品所写到的五十多个人物中,虽然着墨多少不一,但个个都性格鲜明。

钱墨吟是作者着力描写的一个主要人物,但也只写了全两面三刀方面的性格特点。这个人物是书中最为光辉的一个形象。他是一个旧式文人,消极的避世者。在平时,他是个“向来不问国家大事的人”,“任着本国的人去发号司令”;他“每天的工作便是浇花,看书,画画和吟诗”;“他有时候挨饿,挨饿也不出一声”。他没有士大夫的阔绰,却力求士大夫的安逸;他无隐者之资,却有隐者之风。在那充满铜臭气味和趋炎附势的社会里,他那箪食瓢饮而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情操,是值得肯定的,但他那种无论本国的统治者将国家弄成什么样子都超然物外的态度,却不足取。作者比较突出地描写了他这一方面的性格,使我们鲜明地看到了他的旧式文人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对人们的影响。但作者更着力描写了他的凛然不可侵犯的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他可以凭

本国的统治者“去发号司令”,却不忍受“有人来往我的国”。当日本侵略者的坦克隆隆开过北平大街时,蛰眠在他心灵深处的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被惊醒了。他冒着生命危险救助了一位素不相识的王排长;当他的开汽车的儿子钱仲石拉着一车日本兵故意开进山沟与侵略同归于尽时,他没有悲伤,没有自怜,而是自豪地说:“死得好”,“我只会在文字中寻诗,我的儿子—一个开汽车的—可是会在国破家亡的时候用鲜血去作诗!我丢了一个儿子,而国家会得到一个英雄”;他在敌人监狱里,受尽折磨而不屈。出狱后,已经妻死子亡。他养好伤,便将儿媳送回娘家,自己仙潜入地下去同日寇斗争了。钱默吟性格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①个人英雄主义或复仇主义阶段(宣传复仇暗杀)②合作的爱国主义阶段(不再是报私仇,而要雪国耻)③由复国报仇到要整个消灭战争,打击穷兵黩武,争取人类的永久和平。作者一层深一层地揭示了他这方面的性格。钱默吟没有先进的思想,也算不得“革命者”,但在他的身上表现出来的“宁作寸寸断,不可绕指柔”的民族气节和品格,以及那种“国将不国,何以为家”的精神,就象浮雕一样鲜明、突出,经读者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作者以卖唱为生的小文夫妇这对“尤物”的描写,所花笔墨的确有多。但由于作者集中有限的笔墨着力描写他们的“人格”,使这对夫妇的个性就显得十分鲜明。他们俩一拉一唱,似乎“乐以忘忧”,谁买他们便卖唱,几不知“国家”为何物;他们宁可饿着也不向谁去告借一文,但若有人向他们求借,他去会倾囊相助;他们卖给唱不卖笑,人格不可侮。在一资所谓“义赈”演出会上,当一个日本军官要侮辱文若霞时,他们便愤然而起,为保卫自己的人格,赤手空拳与敌人拼搏,终于双双饮弹而死。这两个人物,平进并不可爱,他们对富人虽不谄媚,

但也不对穷人亲近。那种无家无国浪荡哥儿的气质的确不能让人赞许。但在紧急关头,掩盖在他们那潇洒不拘的外衣下的纯洁人格却大放其光辉,而终于成为一对可爱的人物。作者对书中的其他人物的描写,大都采取这种笔法。似乎并不企图表现人物性格的“复杂”,而是着力表现人物的最突出的个性。

我们可以批评这样的形象有够“完美”,但却不能不承认其个性鲜明,具有生活的和艺术的真实性,其性格发展有着符合生活实际的合理性。作为“万物之灵”的人,本就面目不同,性格各异。钱默吟受的是传统文化的熏陶,所以他有着旧式文人的清高。他不懂“政治”是怎么回事,却很知道“爱国”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本分。在他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文天祥、夏完淳那样的知识分子的影子。在日本侵略者大举进攻中国腹地,钱默吟当了亡国奴时,他由一个超然的隐者逐渐变成抗日志士,实在是他的教养和那特定的历史环境的必然。在民主革命时期,就有不少这样的知识分子,在两个阶的激烈斗争中他们取“超然”的或“逃避”的态度,但当侵略者的战火向神州大地时,他们“拍案而起”,一跃成为反侵略的斗士,从此与人民同舟共济。象朱自清、闻一多、戴望舒等就是代表。钱默吟的身上就概括着这类知识分子的思想性格。象小文夫妇那样的既不珍“国”也不重“家”,只珍重自己的人格的艺人,在旧社会并不少见。“国”离他们太远,也没有给他们什么值得萦怀的好处;“家”早已不复存在,无从珍重。他们的所有就是赤条条的两个人。他们从事卖唱生涯,处于被侮辱被玩弄的地位。这样,在他们的心灵里,人格便成了唯一属于自己并最值得珍重的东西了。卖艺不卖身是旧社会正直艺人的座右铭,有多少艺人为保卫自己的纯洁人格而付出血的代价;小文夫妇就是这样的艺人代表。这样的形象,不是飘荡的影子,而是活生生的实

体,不是某种政治概念的传声筒,而是有血有肉的活人。这样的形象,所以能够“立得牢稳”,并给人以艺术的美感,靠的不是“完人”的美,而是个性的美。当然,要想从他们身上学得先进思想,似乎无从寻找,但他们那种民族自尊、人格自珍的精神,至今也还光彩照人。现在,人些人在“外汇”、“礼物”面前所缺少的不正是这种民族气节和人格自珍吗?

历史的本来面目就是这样,在抗日战争中,各种经历的人,从不同的出发点,用不同的方式,经过不同的途径,汇集到一个集中点;为民族的生存与独立贡献自己的力量。这才组成了“浩浩荡荡”的抗日大军,演奏出一曲威武雄壮的全民抗战交响乐。那些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武装,在前线冲锋于枪林弹雨的战士,或出生入死没于敌后的游击健儿,是值得歌颂和崇敬的,而那此虽没有所谓“政治觉悟”却有着光辉的民族气节的人;那些在敌人的淫威下保卫自己的人格不受辱的人;那些同胞有难而全力相助的人;都有在抗日战争中付出了血的代价,同样值得赞扬和歌颂。所以,毛泽东同志说:“我们应该写闻一多颂,写朱自清颂,他们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他们是属于我们中华民族的,在他们身上表现出的是中华民族的气节和人格力量。我们不能用狭隘的所谓“阶级的眼光”来抹杀民族的光辉。

三、《四世同堂》对几个民族败类的描写,就有着大出读者意料的新颖。

老舍敢于创新,不墨守成规,他按照自己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独出心裁地描写了几个汉奸走狗的作为和命运。冠晓荷一心想在日本的治下飞黄腾达,为了得到主子的垂青,他对日本侵略者的忠心真比对他的娘老子还要虔诚。他请客、

送礼、托人情,甚至不惜陷害钱默吟,将钱家弄得家破人亡,还要搭贴自己的女儿,无非是想削尖脑袋往汉奸窝里钻。在日本侵略军攻占保定之后,在北平举行的所谓“庆祝保定陷落”的大会上,他拼命挤到台前去,为的是好给台上的日本兵“行个礼”;在挤不到台前时,他还远远地“深深”地向台上“鞠了鞠躬”,希望“心到神知”。然而,他使尽浑身解数,终得不到主子的赏识。最后他得了痢疾,被日本“消毒队”象对待其他病患者一样,拉出去活埋了。冠的老婆“大赤包”也同冠晓荷一样,想在汉奸窝里出人头地。她用自己的女儿换了一个“妓女检查所所长”的头衔,于是她便觉得自己象“西太后”一样的威风了,连冠晓荷也得称她“所长太太”。她讹诈、勒索妓女,强逼良家妇女为妓,弄得人人憎恨,个个切齿。后来日本人看着她弄得没法收拾了,便将她投入监狱,查抄了她的家产,终于疯死在狱中。那个无聊而愚蠢的祁瑞丰,光跟着汉奸兰东阳之类拉配套还觉得不过瘾,他想当日本特务。由于偶然的原因,他被日本特务抓进特务训练处,在受审中他说他想当日本特务。但特务们看他不够格便将他放了出来。他出狱后碰到兰东阳,于是便冒充,说自己的“特务”。结果被兰东阳派真的特务将他捉进监狱暗中杀掉,连尸骨也不知其所。

这样的写法是新颖的。这“新”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这些败类的经历新颖,二是这些败类的结局新颖。所以我们读了作品感到耳目一新。但这种别出心裁的描写真实合理吗?如果对于这问题不能做出肯定的回答,那么这些形象就没有典型意义了。

老舍在作品中就说:日本侵略者理想的汉奸,是能“完全听他们的话,同时又能敷衍中国百姓的”人。日本侵略者为巩固自己的统治,自然要收纳一批汉奸

走狗,但并非凡为中国人民所唾弃的民族渣滓他们都一律收留重用。这道理很简单,因为他们豢养汉奸、走狗的唯一目的是便于统治中国人民。所以对冠晓荷那样的“无聊,无知”,“野心大而胆子小”的无能之辈,对祁瑞丰那样的只知吃、喝、玩的愚蠢角色,也是不感兴趣的。他们宁肯将冠晓荷的二女儿招弟纳为特务,而不愿收纳冠晓荷、祁瑞丰之流。

历史的规律决定汉奸走狗决不会有“皆大欢喜”的好下场。然而造成这种结局的因素却是复杂的。可以是中国人民的惩罚,也可以是敌人内部的残杀,还可能是出于日本侵略者更大的利益需要而自烹走狗。从《四世同堂》中我们看到,日本侵略者活埋冠晓荷是因为怕传染病的蔓延;杀祁瑞丰是兰东阳报私仇,也是怕他泄露机密;惩治“大赤包”是为了表示“天皇”的“仁政”。他们为了更大的利益,杀几个汉奸走狗是不当回事的。所以,对“大赤包”那样的“劣迹昭著”、完全失去了心因而也完全失去作用的走狗,对祁瑞丰那样的成事不足败事不余的笨蛋,加以铲除是完全可能的。由此看来,《四世同堂》的写法别具一格,却有着它的生活的真实性和充分的合理性。

四、《四世同堂》老舍自觉地把文化意识融入人物形象之中,在使文化获得实践性存在方式的同时,也使小说人物成为文化的载体。而且,如果说人物的国家、民族、市民属性是“自然生成”的,那么,人物的文化属性则是老舍“刻意追求”的。

在过去的老舍研究中,《四世同堂》中的人物主要是被从国家、民族或者生存方式的角度来认识的。有的研究者把《四世同堂》概括为“被征服者的愤史”,就是把人物作为中国人——被日本人奴役、做了亡国奴的中国人——来认识的。

有的研究者在把老舍作为“北京市民社会的表现者和批判者”来论述的时候,也论及《四世同堂》中的人物,注重的就是人物的生存方式、生活环境与社会地位。这些看法当然符合人物的实际存在状况,但如果从老舍赋予人物的文化意义来看,许多人物则完全应当作为“文化角色”(文化象征物)来认识。

根据所属的文化形态的不同,《四世同堂》中的人物作为文化角色可以划分为如下四种类型。一是传统文化角色。以祁瑞宣、陈野球和被捕前的钱默吟最为典型。他们以中国文人传统的生活方式生存着,保持着中国文人具有历史性、稳定性的心理状态、性格特征和伦理观念。瑞宣为人清高、本分,学识渊博,但软弱、忧郁,在国难当头的时候,他有心为国效力,却囿于传统的伦理观念,迟迟没有走出家庭。陈野球懦弱、萎靡,承认自己“简直是个妇人”,并直接把这种人格缺陷归因于传统文化。他说:“我们的文化或者只能产生我这样因循苟且的家伙,而不能产生壮怀激烈的好汉!我自己惭愧,同时我也为我们的文化担忧”(第十八章)。被捕前的钱默吟,则穿着长衫,像隐士一样闲居家中,以吟诗、饮酒、栽花为乐。二是市民文化角色(或称“都市文化角色”)。以祁老人、小崔、冠晓荷等人为最典型,他们身上体现了北平人的多礼、软弱、苟且、贪图享乐等生活习性(老舍在小说第二十五、二十六、三十各章多次提及这种习性)。祁老人面对为虎作伥、昂然而去的便衣背影谦卑地微笑时,老舍说:“当文化霉烂的时候,一位绝对善良的七十多岁的老翁是会向‘便衣’大量的发笑,鞠躬的”(第二十八章)。这显然是把祁老人看作文化霉烂的产物、霉烂文化的体现者。小崔脸上挨了大赤包的巴掌不还手,是因为“北平亡了,北平的礼教还存在小崔身上”(第六章)。冠晓荷这个看似“插科打诨的‘二丑’”式的人物,在

很大程度上也是被作为文化象征物来塑造的。“当一个文化熟到了稀烂的时候,人们会麻木不仁的把惊魂夺魄的事情与刺激放在一旁,而专注意到吃喝拉撒中的小节目上去”(第二十六章)。冠晓荷在吃、穿、一举手一投足上的许多讲究,正是“熟到稀烂”的北平市民文化的产物。老舍这样说:“他是都市文化的一个蛔虫,只能在那热的、臭的,肠胃里找营养与生活”(第六十六章),“在北平的文化里,无聊的天才才能如鱼得水的找到一切应用的工具。冠先生既是天才,又恰好是北平人”。写到冠晓荷煞有介事地谦让着请瑞丰吃饭时,老舍说:“他的虚伪极了的真诚是来自北平的文化”(第二十六章)。三是原始文化角色(亦可称之为“农民文化角色”或“黄土文化角色”)。以不太识字的农民和士兵为代表,仲石、金三爷亦可划归此列。其特征是没受过多少教育,但质朴、顽强。老舍在小说第六十一章写到北平城外黄土地上那些贫困、没有文化但善良、朴实、顽强的农民们,并从瑞宣的角度发出这样的感叹:“这是中国人,中国文化!”到小说第八十二章,又从瑞全的角度对黄土地上的农民作了这样的描写:“那滚滚的黄流与小得可怜的山村,似乎是原始的,一向未经人力经营过的。可是它们也就因此有一种力量,是北平所没有的力量,紧紧地和天地连在一处”;“他也爱那些脚蹬在黄土上的农民,他们的耕植方法是守旧的,他们的教育几乎是等于零的,他们的生活是极端艰苦的,可是他们诚实,谨慎,良善,勤俭。??而且到时候,他们敢天拼命——尽管他们的皮肤是黑色的,他们血或者可是比他的更热更红一点”。第四种文化角色可以之为“前文化角色”,以蓝东阳为代表,因为在老舍看来他“与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毫不相干”、“披人皮,没有人性,只有狡猾和残忍的兽性”,属于“人吃人,狗咬狗的蛮荒时代”(第九十六章)。

应当说明的是,上述四种文化角色的划分是就其基本倾向而言的,因此是相对的而非绝对的。有的人物有时徘徊于两种文化之间(如瑞宣曾被老舍称作“新旧文化中的钟摆”——第六十章),不同的文化形态有时是交叉的(传统文化有缺乏生命活力这一点上与市民文化相通,并与原始文化相关联——老舍赞美黄土地上的农民们时说他们“心中印着三千年传下的道德”)。

五、怎样写人物?主要不是个方法问题,而是对现实生活的理解和认识问题,是有没有严肃的现实主义的态度问题。

老舍是那样认识现实生活的,是那样认识汉奸的,所以她就那样写出来了。他不是从什么是“典型环境”啊,什么是“典型人物”啊之类的概念定义出发,也不是从什么条条框框出发,而是从现实生活出发去塑造形象,所以他才能不走别人的旧路而写出新意。老舍曾告诉青年作者说:“你先就你所认为值得写的把它写出来”。“因为你要是脑子里有那么一个架子:什么人才叫典型呢?你就没法写了。”这当然不是说作家不需要学习文艺理论和文学常识,而是说要根据自己对现实生活的观察、理解和认识去塑造人物。作家的经历不同,所见所闻不同,理解认识不同,写出作品来就自有其创新和独见。否则,在下笔之前脑子里就先有许多别人编制的框框,这样写怕越雷池,那样写恐坏规矩,最后只好将自己的见闻“削足适履”塞进那些框框中,自然就不会有新意。鲁迅如果要是按照历史小说的严格定义去写历史小说,就不会有含义隽咏的《故事新编》了。

在我们的文学作品中,表现沦陷区市民生活和抗争的作品是不多的。正象一九七九年版《四世同堂》的编者在《致读者》中的说:“当我们伟大的古都北平不幸沦陷敌手后,广大市民过着怎样的生活,进行过什么样的抗争,对许多读者

来说当是非常陌生的,而反映这种生活的小说也是不多的。”《四民同堂》正是这“不多的”之中一部佼佼者。这部作品所塑造的一系列的艺术形象,大大丰富了我国抗战文艺的画廊,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一大收获。

主要参考文献及附录

[1]吴小美:《一部优秀的现实主义作品——评老舍的〈四世同堂〉》。载《文学评率》1981年第6期。

[2]赵园:《老舍——北京市民社会的表现者与批判者》。载《文学评论》1982年第2期。

[3]赵园:《老舍——北京市民社会的表现者与批判者》。载《文学评论》1982年第2期。

[4]《老舍论创作.人物的描写》

[5]老舍:《勤有功》,见《戏剧报》1959年第18期。

[6]毛泽东:《别了,司徒雷登》

[7]老舍:《勤学苦练,提高创作质量》

[8]樊骏:《老舍名作欣赏》(中国和平出版社,1996年)

[9]古世仓吴小美:《老舍与中国革命》(民族出版社,2005年)

范文四:《家》和《四世同堂》中部分人物的对比

《四世同堂》和《家》中人物的对比

祁瑞宣和高觉新:作为家中的大哥,他们同样背负这巨大的压力和使命。他们的内心都很纠结,在家庭和梦想之间抉择不定。他们都关心这自己的弟弟们,有时却会被误解。而瑞宣的结局是为了革命而奋斗,成为了英雄。觉新却永远的被束缚在了破败的家中。他们都曾奋斗过,都曾抵抗过。瑞宣最后听了弟弟的话,在日本人统治下的学校里作为一名老师来捍卫中国人的尊严,而觉新害怕爷爷的威压而成为了大家庭中的牺牲者。

两个人相似的地方有很多,却也有很多不同。觉新曾经有过理想,追求过自己真正的爱情,也受过新思想的熏陶,却屈于封建家长的专制而断送了自己的前途以及个人幸福。他虽看不惯长辈们对弟弟的要求,却又帮助长辈们劝弟弟反抗,这样一个矛盾的人。虽有着渴望自由的思想,行为上却只能作为一个屈从于封建势力的孝子贤孙。瑞宣的思想中既有封建礼教思想,却又有新的思想,他恨日本人,恨汉奸,却又不愿意背离家庭而去参加革命工作。他虽爱国,却将希望寄托在了国民党身上,知道那么多人都成为了汉奸,自己才帮助瑞全参加革命工作。

祁瑞全和高觉慧:他们两个同样是爱国青年,都愿意为了祖国而投入自己无穷的经历。瑞全当了兵,而觉慧通过写文章来救国。他们都不愿意受传统家庭礼教的束缚。觉慧一直在忍,而在最后,他离开了代表封建的家庭,他去寻求新的思想,新的发展。家庭在破败,他只能背离曾经的家庭,追求事业的发展,国家的发展。瑞全在一开始就下定了决心离开家庭,为了国家去奋斗,抵抗。体现出了他坚强的意志以及做事的果断。在最终胜利后回到了家庭,回到了他出生、长大的家庭。而此刻,家庭已不再封建,新的时代已经到来。

祁老人和高老人:他们两个心中想的都只有家,而祁老人却更加纯粹,他想的没有高老人那么复杂。只想守住这个家庭,守住他的四世同堂。高老人心中所想的还有在家中的权利以及家中子孙对自己的尊敬。正因为他的多虑,才使得家中子弟对他敬而远之,并且不真正的尊敬他。在他即将去世之时,真正悲痛的却是平常他不喜爱的孙子们。祁老人在开始有些使人害怕,而最后的他则是一位令人尊敬的长者。战争改变了人的性格,使他逐渐变得友善,变得开始关心他人。

范文五:老舍《四世同堂》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摘要:

《四世同堂》是老舍的典型代表作,因作者所属时代的特殊性赋予了小说特有的题材。本文主要分析老舍《四世同堂》中人物形象的塑造特点。

关键词:《四世同堂》;人物形象;塑造

《四世同堂》创作的时代正直中国的抗战时期,老舍先生经过四年的时间完成了这部抗战题材的小说。老舍先生通过文字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每个人物的性格特点、人物形象都和当时的环境息息相关。不屈的精神体现在北京沦陷时期每个普通百姓的身上。最早出版《四世同堂》的国家不是中国,而是美国,美国成为最早出版《四世同堂》的国家,一度被“好评最多的小说之一”的光环围绕。八十年代,《四世同堂》逐渐在中国被重视起来,且凭借作品的感染力在国内引起了不俗的反响。《四世同堂》最精华的部分是老舍先生对于人物形象的塑造,活灵活现的人物塑造成为该作品成为巨世佳作的重要因素。小说设定了特殊的历史背景――三四十年代抗战时期,通过描述北京小羊圈胡同普遍百姓的生活和抗争来展现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民族气节。小说中展现的人物虽小,但是却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将他们内心中的见闻和感受逐一地呈现在了广大读者面前。

一、小说中带有北京韵味的人物形象

老舍从小在北京底层市民的生活境遇中长大,或通过耳闻或经过目染,老舍已经十分熟悉和了解北京底层小市民心中的悲哀和感受。社会经历的熏陶为老舍现在著作《四世同堂》提供了真实的素材,该作品不同于其它作品的特点之一是以描述北京人生活为主,老舍先生从出生就一直生活在北京,十分了解北京的人情世故、生活状态和习惯,所以老舍先生塑造的人物都极具北京特色。一个个“原汁原味”的北京人被老舍先生塑造出来。

《四世同堂》中的人物形象不仅极具北京特色,同时也体现了那个时代特点。《四世同堂》中的人物生活在抗日时期,当时的北京城成为了沦陷区,北京到处都是日本的管辖区,在外来侵略者的打压下北京小羊圈胡同百姓的生活情景被老舍先生刻画出来。作品中41个人物形象被老舍先生一一刻画出来,根据时代背景和家庭背景这些人物被塑造出不同的性格特点。读过《四世同堂》的人们一定会记得祁家老太爷,老太爷可谓是北京老派市民的典型代表,传统、保守、老派思想表现在老太爷的一举一动中。祁家老太爷善良但是过于愚昧,他将日本人对北京城的入侵看成是与自己毫不相干的一件事情,有粮食和咸菜,再堵上大门,就可以躲避灾祸。在当时满目疮痍的北京城,老太爷居然还恪守着礼节,想着过自己的生日来讲求体面和排场,将守旧者的思想展现得淋漓尽致。

以大赤包为代表的贪图享乐者,彰显出了其身上具有的那种奴性。巴结日本人是她性格的最好体现,贪慕虚荣、世俗拜金。她以揭发检举、巴结等低劣的方式当上了妓女检查所所长,不惜牺牲自己的女儿来获得日本军官的眷顾,从而达到巩固自己地位的目的。

当然大赤包这样的反面人物只是少数,书中依然有一些正面人物值得歌颂。书中仁义代表者常二爷,乐于助人的李四夫妇,这些人物充分体现了北京的独有韵味。他们身上不仅具有勤劳勇敢、保守中庸、爱好和平等传统的、精华的东西,还顺应形势的变化滋生出了贪婪、卑鄙、自私、趋炎附势等卑劣的人性特点。

二、 人物形象塑造的两面性

同样身为北京底层市民的作者老舍,他看尽了北京底层市民经历的一切,也熟知北京文化对这些市民的文化心理、伦理关系、民俗风情等的深刻影响。《四世同堂》中恪守着封建伦理道德思想的老派人物身上的刻画是最成功的部分,例如:祁老太爷、常二爷等。在这类人物身上他们具有着隐忍、中庸等传统的思想,但是在遇到威胁时他们也会从人性角度出发而选择抗争。例如:李四爷是小羊圈胡同的里长,身为一方之长的他身上具有那种热情、助人为乐、乐于解决难题的精神,也因此受到了百姓们的尊重和爱戴。在日本侵略者进犯北京城之后,这种一团和气的胡同氛围被打破了,作为里长的李四爷也不得不做出改变。他为了应付日军下发的任务,向百姓征收钱物,换来的却是百姓的谩骂、不满,但是他都忍耐住了。但是当出现了日本摔死长顺儿子的情况时,他出于人性奋不顾身地上前营救,最终死在了日本人的刺刀之下。老舍塑造的这些北京小市民形象具有两面性,他们可以迫于形势的变化做出隐忍,但是在出现突发情况时,他们会遵从内心的那份善良而选择抗争。从根源上来说,小市民的这些性格特点无不体现了传统北京文化对他们的熏染。在小说中,作者老舍虽然将大量笔墨都放在了对老派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刻画上,但是小说中对北京市民家庭中女性角色的塑造也成为了整部小说的一个亮点。小说中天佑太太表现出女人的那种隐忍、大度、勤劳的形象彰显出了女性的独特性。在小说中,为了救瑞宣主动天佑太太拿出自己的棺材本,但是由于意外的发生,二儿子得罪了特务,这钱却只能救一个人的性命,但念在虽然老二不是好人却也是自己儿子的份上,天佑太太还是表现出了中国女性具有的那种慈母情怀。

三、结语

《四世同堂》获得成功的最大因素是人物形象的塑造,老舍先生把自己对于北京百姓生活的感受和经历通过作品展现了出来,将“京味”注入到塑造的每一个人物的生命里,这些被塑造的人物真真切切的生活在了《四世同堂》中。老舍对抗战时期底层小市民形象的塑造以及生活的描述,目的是唤起大多数国民向日本侵略者抗争的坚强决心,从而探索出一条救己救国的道路。

[参考文献]

[1]老舍.我的创作经验[OL].北大中文论坛.

[2]张桂兴.档案资料:揭开老舍青少年时代神秘面纱[J].北京档案, 1999(05).

[3]董炳月.论《四世同堂》的文化忧思[J].海南师院学报, 1993(02).

(作者单位:长沙市长郡中学,湖南 长沙 410002)

范文六:《四世同堂》反面人物形象塑造与社会价值]@]@]

@浅论《四世同堂》反面人物形象塑造与社会价值

摘要:老舍先生的《四世同堂》,描绘了一个四世同堂的大家庭,一个普通的小羊圈胡同,一场刻骨铭心的民族屈辱史,一段惶惑偷生、愤起斗争的人民抗战征程。老舍先生别出心裁的刻画出冠晓荷、大赤包、蓝东阳、祁瑞丰这几个令人咋舌的反面人物形象,读来叫人印象深刻,感慨万千。我们通过他们在适中的所思所想所为,去体会人间众生百态和世态沧桑炎凉。

关键词:惶惑偷生 卖国求荣 寡廉鲜耻 民族意识

走进《四世同堂》,走进小羊圈胡同:祁家儿孙满堂,钱家守旧闭塞,冠家招摇卖国。不一样的家庭,不一样的观念,却共同生活在日寇入侵下的老北平。面对国家危难,他们有人彷徨,有人惊恐,有人愤慨,有人妥协。忘不了祁瑞宣一腔爱国热血却无法报国为民的无奈与纠结;忘不了钱默吟老先生惨遭日寇酷刑,而一改往日冷漠深沉,变身革命斗士的决心与勇气。这些正义的形象,为我们传递着爱国保国的正能量。

冠晓荷,一个外表华丽光滑的如同玻璃珠儿般的人,内心却极度自私自利,在他的脑海里没有民族大义,没有亡国之耻,虽然口中念念有词“国家民族”,但他心中却只有他自己,为了自己的享乐安逸,这位冠先生可以连眼都不眨一下的出卖自己的国家。在他心里,生命就是生活,而生活就理应奢华舒服。为了达到他自己的理想生活状态,不惜代价,不择手段。在他的眼中,什么都是假的,只有酒饭,只有金钱才是真的。如此一个人,在日寇攻进北平之际,

范文七:《四世同堂》小人物群体形象研究之陈野求

《四世同堂》 “小”人物群体形象研究之___丁约翰和野求_____________

7部 章、页 概括情节 摘抄、圈点 性格关键词 感受或思 考 其实

钱太太的弟弟陈野求,是个相 既不深沉又不浮躁 当有学问,而心地极好的中年 有学问 瘦子。 当他的眼珠定住的时候, 他好象是很深沉,个性很强似 的。可是他不常定住眼珠;反 之,他的眼珠总爱多此一举 的乱转,倒好象他是很浮躁, 很好事。事实上,他既不深沉, 也不浮躁。 无论他怎样卖力气, 八个孩子的鞋袜永远教他爱莫 能助!

《惶惑》

第 19 给孟石出完殡 野求先生的头低得不能再 知道廉耻,注重面 其 实 , 陈 章 后,到祁家要 低,用袖子擦了擦嘴。楞了半 子, 不到了连生活都 野 求 最 后 简装版 钱 天。他的最灵巧的薄嘴唇开始 维持不下去的时候, 当 了 汉 第 175 颤动。最后,他的汗和话一齐 不会出去求吃食, 出 奸,我认 页。 出来:祁先生!他还低着头, 卖自己的面子。 为和他有 眼 珠 刚 往 上 一 翻 便 赶 紧 落 下 关键词:好面子 78 个孩子 去。 祁先生!唉—— 他长叹 有廉耻之心。 有很大的 了一口气。你,你,有一块钱 关系。一 没有?我得带回五斤杂合面 个人不会 去!八个孩子!唉——瑞宣很 轻易的堕 快的摸出五块一张的票子来, 落,一旦 塞在野求的手里。 他没说什么, 堕落,定 因为找不到恰当的话。 是有理由 野求又叹了口气。他想说很多 的! 的话,解释明白他的困难,和 困难所造成的无耻。 21 章 当金三爷商讨 野 求 顾 不 得 擦 拭 脸 上 的 野求是一个很伤感 他 的 伤 简 装 版 怎 么 埋 孟 石 泪;眼珠儿定住,泪道儿在鼻 的人。极容易伤心, 心 , 不 像 第 201 时,野求止不 子两旁挂着,他对金三爷的红 他对自己很没有自 冠 晓 荷 等 页 住的哭! 鼻子发楞。听到三爷的话,他 信。 人的那种 低下头去; 即使三爷没有看他, 假伤心, 他也觉到有一对眼睛钉在了他 他的伤心 的头上。 中没有虚 伪,他动 了真情!

《四世同堂》 “小”人物群体形象研究之___丁约翰和野求_____________

野求,在他的 第 34 8 个孩子的拖 章 累下,终于成 简 装 版 了汉奸。来看 369 — 钱诗人时,遭 —370 到了前是人的 辱骂。 野求顾不得去想应当去拿 画与否,就急忙去开箱子。他 只希望这样的服从好讨姐丈的 欢喜。箱子里没有多少东西, 所有的一些东西也不过是些破 书烂本子。他愿意一下子就把 那两张画找到,可是又不敢慌 忙的乱翻;他尊重图书,特别 尊重姐丈的图书;书越破烂, 他越小心。找了好久,他看不 到所要找的东西。 他只能求姐丈原谅他的不 得已而为之,可是

姐丈既不肯 原谅,他就没有一点办法。他 也不好意思就这么走出去,姐 丈有病,也许肝火旺一点,他 应当忍着气,把这一场和平的 结束过去,省得将来彼此不好 见面。姐丈既是至亲,又是他 所最佩服的好友,他不能就这 么走出去,绝了交。 骨子中就有一种想 讨好别人的性格。 讨巧! 但是他尊重知 识, 无疑尊重了钱诗 人。 性格关键:服从 其实,野 求是尊重 知识的, 野求在日 本人来了 以后的转 变,

《偷生》

第 34 章 简装版 369 — —370

性格关键词:懦弱, 他 想 倾 诉 没骨气,忍字当头。 自 己 的 无 注意这个(求)字 奈 , 但 是 没人能理 解他。他 知道自己 选择这一 条路,必 定会和自 北平 “忍” 精神的见 己 最 好 的 证! 亲 友 绝 交!但是, 他 没 法 子!

《四世同堂》 “小”人物群体形象研究之___丁约翰和野求_____________

《四世同堂》 “小”人物群体形象研究之___丁约翰和野求_____________

《饥荒》

《四世同堂》 “小”人物群体形象研究之___丁约翰和野求_____________

原因 分析

独特 感受

范文八:《四世同堂》人物形象塑造及女性写作手法分析

摘 要:老舍先生的《四世同堂》是在抗日战争的大背景下完成的恢弘巨著。小说的主线是描写从七七卢沟桥事变到1945年抗战胜利期间,北平一条叫做小羊圈的胡同中住着的不同人家的生活历程。其中主要表现了在抗战大背景下的形形色色的底层人民大众的形象以及战争给中国带来的深刻影响。作者对一些繁杂的生活琐事的描写,慢慢地引发出各种波澜壮阔的事件,并且通过对人物内心的发掘,揭示了许多人性深处的秘密。本文主要从不同人物形象的塑造入手,逐一剖析并对众多人物形象中的女性写作略作分析。

关键词:经典人物;形象塑造;女性;写作手法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12-0001-02

一、经典人物形象的塑造

老舍先生的名著《四世同堂》,塑造了一系列性格迥异、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表现出民族存亡之际,真善美与假恶丑的斗争,崇高的民族气节和苟且偷生、助纣为虐、卖国求荣等恶劣行径的鲜明对照。这是一部抗战题材的作品,但是谋篇布局却独具匠心,全部故事就围绕着北平护国寺附近的一处小胡同里面的人与事展开。以祁家四代为中心,围绕着几户人家,十几位人物形象,在这样一个小小的舞台上演出了沦陷区人们的悲欢离合,成就了这部八十四万字的宏篇巨著。在这群人里面有爱国者,有汉奸,有普通民众,形形色色,但无一例外全都只是寻常的百姓,不是任何重要历史人物。老舍先生以小见大的功夫非同寻常,他的作品全都是关于平民百姓的,但是反映的又全都是整个社会整个民族的风貌。老舍采用与《茶馆》类似的写作手法,在巨大的时代框架下,用小人物们的故事记录下整个民族的跃动,通过小人物的脉搏推演出整个时代的心跳。

以小见大,是这本书最独到之处。虽然书中也写了北平的地理风光和社会面貌战前战后的对比,但全书里主力描写住在小羊圈里的人和事,这才真正地给读者描绘出在侵略及战争之中广大国民的千姿百态。每一个人物都因使用了相当的描写和故事使其在字里行间里丰盈起来,代表千万北平人为守护家业而自缚双手的瑞宣,为国出走北平的代表新一代的瑞全,不愿与敌人共枕坚持抗敌的钱先生,从愚弱不懂世故到勇敢知分寸的普通家庭妇女韵梅,为名为利至死不悟的大赤包,甘为走狗至死方休的冠晓荷,愿永生做洋奴的丁约翰,一生为人却枉死街头的李四爷,希望左右逢源飞黄腾达却事与愿违惨淡收场的祁瑞丰……每一个人物都有他的性格、故事、形态,一行行地读下去,能看到小羊圈的每座建筑的轮廓,例如祁家大院的规格、冠家的摆设;也能看到每个人的身形还有动作;还能看到春去秋来的北平在抗战八年里的每一处细致的变化。最让人钦佩的,是从小羊圈和北平折射出来的近代中国在历经侵略时的全貌――悲情、惨痛、分裂、黑暗、扭曲、抗争、奋起、不依不饶、光明――所有这一个个生动的人物形象所共同承托的八年沦陷里的历史洪流,乃至整个中国近现代史的倒影。

瑞宣是本书的最主要人物――如果说有最主要人物的话――他身上有中国人许多非常明显的特点,是当时很大一部分国人的真实写照和缩影。作为长子长孙,虽然受过西方文明的熏陶,但是瑞宣身上依旧有着十分厚重的以家庭为重的中国传统观念。在国破家亡的时候,他为当亡国奴而耻辱,为保定,南京的陷落而痛心,为惨死的无辜的钱仲石,小崔而愤怒,他想过摆脱家庭的束缚和礼教的樊笼,但是家中的幼儿,多病的老母,古稀之年的爷爷让他不得不忍气吞声在日本人的淫威之下讨生活。他唯一能做的就是不赚日本人和伪政府的钱,幸亏有个同情他的同样热爱北京的英国老人富善先生帮助他。书中对瑞宣的心理描写做了大量的不厌其烦的描述,这样的一个心理其实是那个时候中国人的一个普遍心理,大家都恨日本人,但大家都不敢表现出来,各有各的打算,各有各的牵挂,各有各的负担。有的是对自己生命的热爱,有的是沉重的家庭负担所累,有的是难以名状的绝望情绪困扰。他反思着我们的教育,我们的社会,我们的民族性,在这战火连天的时候,想的不是前线的战士而是祝寿的日子,他为他人也为自己感到羞愧。但我们又不能去指责这些人,虽然瑞宣从头到尾都在指责自己,指责所有和他一样没有骨气的北平人,这是瑞宣的正义感和责任,但如果将国破家亡、山河沦陷的责任放置于这些老老实实生活的人头上的话,那么,我们还要国家,还要政府干什么?瑞宣的这种心理,即使在今天也是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就是因为这种心理,也让很多人落下了只会说不会做的口实。

瑞全是反抗的中国人的代表,他年轻,身强力壮,有热血,有思想,他不满小小家庭的安于现状,更不满万马齐喑的北平城。有了大哥的支持,他不必牵挂家中,在邻居的帮助下,他逃离了北平,投入到战斗中。瑞全在书中只是在开头和结尾出现过,但是他不断的出现在瑞宣的回忆中,提醒着瑞宣,也提醒着读者,有那么一群中国人一直在无畏地为和平,为幸福而战斗着。瑞宣也许没有直接参与战斗,但是他不必深深自责,因为战斗并不是唯一的一件事。钱先生原先也是和瑞宣一样,只不过他更像一个魏晋隐居的名士,闲云野鹤,不问世事,只徜徉于琴棋书画和花鸟诗酒之间。可是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动荡的中华并无法放下一张安静的书桌。由于二儿子的原因,他被牵连,被折磨,大儿子因此丧命,妻子为此自杀,昔日的悠闲生活荡然无存。钱先生发生了质的转变,他变得无所畏惧,变得嫉恶如仇,他将他的愤怒和遭遇扩大到整座城,整个国家。他四处奔走,和尤桐芳、高第策划暗杀,积极拯救民族和国家。

书中当然有汉奸,可是汉奸与汉奸相比又是不同的。如果按照四九年后的标准,白巡长,钱先生的小舅子,瑞丰,蓝东阳,冠晓荷都是汉奸,甚至于瑞宣都有可能算作是汉奸。白巡长,是名义上的汉奸,明着听日本人的话,暗地里帮着胡同里的街坊。钱先生的小舅子,为生活所迫,不得不赚日本人的钱,可他没有作恶,最多只是骨头软一点而已。可惜,老舍先生写这本书的时候是改旗易帜之前,还是在美国写的,他没有预料到,白巡长这样一个放在今天就是全国优秀劳模的人,将很难安安心心的过后面的十几年光阴,就连老舍自己,也不得不在一个称作“太平盛世”的时候自沉太平湖。瑞丰,蓝东阳,冠晓荷,在瑞宣的眼里,只是“无聊”的人。他们的卑躬屈膝,趋炎附势是深深的刻在他们的骨头上的,就连日本人也感叹他们的“良民”指数是如此之高,蓝东阳在昏迷的时候嘴里依然在称颂着天皇。他们是这个社会最为黑暗的一面,比那杀人放火之辈都要可恨,可悲,可怜。书中有一段写的颇为讽刺,被迫当上副里长的李四大爷,为了邻居们的利益着想,让他们自己购买铜铁上缴,结果遭到了许多人的咒骂,而收钱揩油的冠晓荷反让人心生感激。这样的事情,过去发生过,现在正在发生,以后还会发生。一座美好的城市,就这样消沉彷徨下去,曾经的姹紫嫣红都献与满目疮痍,残垣断壁,不仅是眼中的,还有心中的。

范文九:浅论《四世同堂》反面人物形象塑造与社会价值

摘要:老舍先生的《四世同堂》,描绘了一个四世同堂的大家庭,一个普通的小羊圈胡同,一场刻骨铭心的民族屈辱史,一段惶惑偷生、愤起斗争的人民抗战征程。老舍先生别出心裁的刻画出冠晓荷、大赤包、蓝东阳、祁瑞丰这几个令人咋舌的反面人物形象,读来叫人印象深刻,感慨万千。我们通过他们在适中的所思所想所为,去体会人间众生百态和世态沧桑炎凉。   关键词:惶惑偷生 卖国求荣 寡廉鲜耻 民族意识   走进《四世同堂》,走进小羊圈胡同:祁家儿孙满堂,钱家守旧闭塞,冠家招摇卖国。不一样的家庭,不一样的观念,却共同生活在日寇入侵下的老北平。面对国家危难,他们有人彷徨,有人惊恐,有人愤慨,有人妥协。忘不了祁瑞宣一腔爱国热血却无法报国为民的无奈与纠结;忘不了钱默吟老先生惨遭日寇酷刑,而一改往日冷漠深沉,变身革命斗士的决心与勇气。这些正义的形象,为我们传递着爱国保国的正能量。   冠晓荷,一个外表华丽光滑的如同玻璃珠儿般的人,内心却极度自私自利,在他的脑海里没有民族大义,没有亡国之耻,虽然口中念念有词“国家民族”,但他心中却只有他自己,为了自己的享乐安逸,这位冠先生可以连眼都不眨一下的出卖自己的国家。在他心里,生命就是生活,而生活就理应奢华舒服。为了达到他自己的理想生活状态,不惜代价,不择手段。在他的眼中,什么都是假的,只有酒饭,只有金钱才是真的。如此一个人,在日寇攻进北平之际,便理所当然、心甘情愿的做了亡国奴。做亡国奴的生活是生不如死的,但是在冠的眼中却是无限风光与精彩的。为了自己的“前途”,他慌乱、奔走、探听、勾结、竞争,唯恐落在人后,他把自己幻想成“开国元勋”一样的人物因而在国难之际异常活跃。为了获得日本人的垂爱与信任,他不惜出卖邻居钱默吟,致使钱家家破人亡,惨不忍睹。然而更令人瞠目结舌的是,对于出卖对于背叛,在冠晓荷看来却没有丝毫悔意,因为他压根就不懂得什么叫良心的谴责,更甚至于他的良心早已丧尽。   说到冠晓荷,就不得不提他那张牙舞爪的太太――大赤包。如果说冠晓荷是日本人的“良民”,难么大赤包便是指引冠晓荷一步一步向汉奸道路迈进的“思想的坦克车”。这个女人为了自己的“事业”不惜以自己的女儿作为牺牲品,当自己成功的当上了“所长”便耀武扬威,无恶不作。她自己像“西太后”一样的神气威风,活像一只雌狮,无处不体现着自己的威严与狡猾。对于自己的邻里她瞧不上也不屑一顾,对于日本人她却流露出无限敬仰与崇拜。在大赤包的眼中,只有权、钱、势,人情冷漠,亲疏难测。   生活在丧失了主权的土地上,生命就如一枚漂浮不定的羽毛,无根无据,忐忑惶惑。任何一个没有强大理想信念的人在这种特殊时期下,难保不“一失足成千古恨”。这其中,有人是受过文化熏陶的,比如祁瑞丰;也有人是空挂文人头衔,却毫无文化可言的,比如蓝东阳。说起蓝东阳,这个名字便极具讽刺意味。“东阳”,原为“紫阳”,在日军侵占北平之际,这位先生为表自己的一颗赤诚之心,毅然决然的改紫阳为东阳,誓与前来解救中国的“大日本”结下永世之盟。看到改名这一细节,真叫人忍俊不禁。一个名字,三个字,道尽了一个卑微丑恶的灵魂,已经无可救药。如此病态的想法真实的再现了当时一群无知无耻的中国人病入膏肓的状态。“无事乱飞是苍蝇的工作,而乱飞是早晚会碰到一只死老鼠或牛粪的”。蓝东阳就像是一个没有国籍的无事乱飞的苍蝇和臭虫。只要有人给他饭吃,他可以作任何人的奴才。蓝东阳是一个苍蝇,生逢好时代,蓝东阳碰上了自己的救世主,日本人可以给他吃,给他喝,给他发表曾经无人问津的“文学作品”。对于蓝东阳的丑化,老舍先生的心意不仅在于对他丑恶心灵的刻画,更是别出心裁的在蓝东阳的外貌上做足了文章。“他的身量很矮,脸很瘦,鼻子向左歪着,而右眼向右上方吊着。这样的左右开弓,他好像老要把自己的脸扯碎了似的。”这样一张脸,真是叫人难以想象,好像生来就是要做一个汉奸的。丑恶的面孔下更深藏着一颗无比肮脏的心灵,老舍先生再一次将自己讽刺挖苦的语言功力毫无保留的给了蓝东阳。如果说蓝东阳的行为是无耻而有野心的,那么祁家老二祁瑞丰简直就是可以用“无聊而没心没肺”来形容。身为祁家老二,和瑞宣一样都接受过教育,接受过新鲜文化,但是却走上了迷途。他与冠家夫妇和蓝东阳不一样:首先,他的生活环境就和冠家不同,但是究其原因还是祁瑞丰自己的理想信念不坚决,与冠家为友,不听大哥劝告,终成其悲剧。在整个故事中,他就像是一个小丑,丧失了自己的信念灵魂,盲目的追从于汉奸的队伍。并且居然恬不知耻的一心想要说服自己的大哥和自己一并开展追名逐利的大运动。祁瑞丰的可悲在于他那没有思想的空洞心灵,面对一切事情,他只会逃避,不会争斗和抵抗。祁瑞丰就是这样一个牺牲品,无谓的牺牲品。   读罢此书,回望中国历史,我们不禁会发出这样一个疑问,为什么在中国会有这么多甘心做走狗的人!其实,这个问题也是老舍先生想要通过《四世同堂》向我们传递的一个信息。这错处到底在哪里?老舍先生看来,是历史、文化、时代、教育、环境、政治、社会、民族性、个人的野心……都可以给一些解释,但是什么解释也解释不开这个媚外求荣的羞耻!是的,每一个侵占者都希望得到完全的屈服者和执行者。   中华民族的文化是深厚的,即便是被短暂的侵略,但是强大的文化是永远都不会被侵蚀掉的,只要我们保住了自己国家博大的文化根基,用精深的理想信念充实自己,那么我们就会永远屹立。文化的脉络不断,国家就不会亡,人民就不会叛。读过《四世同堂》,方知人性善恶与民族大义。于此,获益匪浅,终身受用不尽。   (本文在写作过程中得到文学院刘成学和孙世友老师的指导和帮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   作者简介:   杨寒梅,女,山东临沂大学文学院2011级汉语言文学三班学生。

范文十:《杨门女将》人物谱曝光 群星演绎四世同堂

《杨门女将》人物谱曝光

日前,由张柏芝、任贤齐、郑佩佩、刘晓庆等重量级演员出演的古装传奇战争巨制《杨门女将之军令如山》曝光了人物关系谱,复杂的人物关系随之浮出水面。北宋时期,西夏频频入侵,杨门女将齐心对抗外敌,演绎杨家最后的战役。

一门忠烈四世同堂

由成龙监制、陈勋奇执导的电影《杨门女将》讲述了杨家男儿战死疆场后杨家女将被迫领兵上阵,浴血奋战的可歌可泣的故事。

从曝光的人物谱来看,佘太君(郑佩佩饰演)领导的杨家四世同堂,看似美满的家庭背后细看却只有十多名女子苦苦支撑。片方表示,曝光这份人物谱主要目的是使观众能够更加了解整个“杨门女将”的故事,相较于现代戏中锅碗瓢盆复杂的婆媳关系,《杨门女将》虽然也是有婆媳间的故事,但是忠烈之家女人英勇、执着的巾帼故事才是影片的重点。

《杨门女将》母子阵前比武

内忧外患,出征最后的战役

从人物图谱来看,除了杨家排位明晰之外,西夏以及北宋佞臣构建的“内忧外患”架构也十分显眼。而早前曝光的先导海报中醒目的“最后的战役”几个字正好与内外交困的局面相呼应,让人对杨家的前景充满担忧。

在复杂的局势下,杨家女将奉命出征,面对的每一次抉择、每一场战役都生死未卜。 “十二寡妇破阵”、“穆桂英挂帅”等经典段落在影片中都有展现。

《杨门女将》曝光反面角色 午马版潘太师成亮点

反面角色首曝光,午马版潘太师成亮点

值得一提的是,电影《杨门女将》的反面代表性人物在人物谱中首次曝光。殷奇(史梵希饰)率领的西夏部队压境,构成女将们最大的外敌;潘太师(午马饰)统领的宋朝内部大臣勾心斗角,成为女将们出征最大的内患。

影片中,宋朝内部反面角色潘太师由曾多次入围并获得香港金像奖最佳男配角、入围台湾金马奖最佳男配角的香港著名演员午马饰演。从张国荣版《倩女幽魂》到影片《锦衣卫》《龙凤店》《武林外传》等,近年来,午马在各大影片中饰演的不同类型的角色都为影片增加了颇多看点。此次演绎《杨门女将》,又是反面角色,午马的戏份成为影片上映前的又一大亮点。

(责任编辑:张琴)

本文来源:https://www.wnzmb.com/lishi/74283/

上一篇:【巴比松画派代表人物】巴比松画派的特点
下一篇:【我身边的小人物作文600字】我身边的小人物作文4篇
《【四世同堂祁瑞宣人物分析】[四世同堂人物分析]四世同堂人物介绍.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推荐阅读

Copyright @ 2013 - 2018 我能学习网_免费的学习网站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能学习网_免费的学习网站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6058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