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形势 论文]大学生就业形势与政策论文3篇

来源:大学生励志 发布时间:2019-09-26 点击:

【www.wnzmb.com--大学生励志】

大学生就业形势与政策论文3篇来自热点推荐。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人才的竞争日益强烈,大学生就业压力不断增加。下文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大学生就业形势与政策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大学生就业形势与政策论文篇1

  《浅析大学生就业困难形势》
  摘 要:在当前社会就业竞争日趋激烈,伴跟着经济社会发展的区域性失衡,大学生就业逐步呈现出“眼高手低”的就业心态与“驱东避西”的就业取向,导致现在很多大学生毕业后就业越趋困难,究其原因除人才供求错位等社会现象以外还是和现在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工作能力有一定的原因,由此相互交织而激发的失业现象以及相干社会问题日益严峻。
  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 指导 综合素质
  一、当前大学生就业观存在的问题
  1.价值取向和社会需求之间存在不对称现象。
  有不少大学生在找工作时,往往把“国企”、“外企”、“全球500强企业”、“公务员”当作首选,根本不愿意去中小企业、尤其是中小民营企业就业,这导致他们就业的道路越来越窄。许多大学生出于“求稳”的心态,看不上小型的私营企业,他们只愿意选择大中型企业,因此失去了许多原本非常好的工作机会。可以说,当前大学生群体就业难度的加剧,很大程度上是由这种脱离社会实际需求的求职心态所造成的。
  2.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存在诚信缺失现象。
  由于高校就业体制改革,大学生成了毕业分配、就业市场的利益主体,就业、签约、违约、毁约都与学生自身的利益紧密联系,致使很多大学生在择业时更多地以自己利益为出发点,不考虑用人单位的利益和学校的声誉。求职履历是用人单位选用人才的第一道关卡。为了能在就业市场抢占先机,多数大学生会在毕业前尽可能地提升自己的竞争实力,但也有少数大学毕业生通过夸大或造假履历来武装自己,造成了部分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诚信认可度下降。
  3.学校职业道德教育与社会发展现状存在一定距离。
  职业道德教育起步不可谓不早,也不可谓不严,但事实上一些大学生上岗后出现工作不负责、怠慢客户、顶撞上司、违反职业道德要求而被“炒鱿鱼”的情况,显示了他们职业道德水平低下。大学生在学校受到的职业道德教育与社会现实之间存在的这种状态,难免使他们感到困惑,这些现象潜在地影响了社会的持续发展。因此,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在其实现就业的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大学生就业难深层原因分析
  1、社会环境影响。
  社会环境不良影响随着社会变迁加速人们生活方式、价值观念、道德评价标准都在发生着巨大变化传统道德规范受到冲击而新道德规范尚未建立导致社会道德产生一些混乱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较短诚信问题一直是影响社会经济健康发展重要因素在经济转型时期市场经济中随意毁约现象时有发生社会上广泛存在着诚信缺失问题这些不良因素对大学生树立正确择业观和崇高职业理想培育奉献精神和注重人生价值实现都产生了负面影响。
  2、信息市场的不完美导致就业信息的不对称。
  结业生求职和佣人单位招聘是一个互动历程。在此历程中,结业生需要通过各种路子获得佣人单位的信息,同时佣人单位也要充分了解求职人的信息,二者是双向选择的历程。一方面,求职人员需要了解佣人单位所需人才、薪资待遇、详细工作等实际情况;另一方面,佣人单位则需要了解求职人员的真实信息,包括其知识结构、综合素质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等。由于我国劳动力市场中存在就业信息不对称、不充分的缺陷,就业信息往往满足不了劳资双方的要求,这就会导致以下两种情况的发生:一是大学结业生进入了不适合本身的企业,接受培训后没多久就跳槽,或者是根本适应不了该企业的工作环境而被淘汰,从而促使企业招生风险加大而很少敢招收毫无经验的应届结业生;二是一些结业生缺少对企业的了解,进入后发现“事与愿违”,但某些企业会依靠占有档案非法索取高额违约金,很多结业生情愿失业也不签这类单位。
  3、结构性矛盾,供求错位。
  我国的大学生培养机制脱离社会实际需要,社会需要的人才大学不供应,非常短缺,而社会不需要的人才大学又拼命培养,导致过剩,因此,我国大学生的就业难题实际上是一个结构性过剩问题。在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的地步,许多高校仍在远离市场实际需求,根据本身的经验而非实际调查闭门造车,相干教材也过于陈旧,在这种状态下培养出来的学生,怎么能为社会所接受。
  4、高校就业指导与思想政治教育脱节。
  总体来看高校就业工作内容主要集中在就业信息搜集、招聘单位组织联系以及毕业生求职技巧指导等表层对大学生诚信教育、职业理想教育等内在因素重视不够由于各种原因高校就业指导队伍相对落后缺乏专职就业指导老师对大学生开展专门就业思想政治工作落实不够从事思想政治教育高校教师教学中侧重理论知识传授与学生就业实际联系。
  5、就业心理准备不足。
  自我角色转换不够及时,对于大多数的学生来说,大学阶段过的是一种单纯而有保障的生活,学习、生活、交际都较有规律,这样的生活与现实社会自然存在一定的距离。在大学生活结束之际,踏上岗位之前,最重要的就是能够迅速完成自我角色转换,做好就业心理准备。
  三、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大学毕业生不但要正确认识自己,主动适应社会,还应给自己作出一个正确的评价。自我评价要全面、客观,既要看长处的一面,又要看到短处一面;既要在某一方面的特殊素质进行具体突出,又要结合其他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既要考虑全面的整体因素,又要考虑其中占主导地位的重要因素。
  1.每个大学毕业生都应该全面认识自己在德、智、体各个方面的表现,并与本班同学作一个比较,了解自己在本班同学中所占的位置,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使自己在择业过程中做到扬长避短,发挥优势。
  2.信心是成功的第一要诀。在求职择业过程中,信心不仅给大学生带来勇气和力量,也会使用人单位从气质上产生认同感。大学生要使自己在择业过程中保持坚定的信心,首先要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能够胜任工作。其次,要发挥自己的优势,扬长避短。这样,才有可能在择业竞争中占据主动。最后,在就业过程中对工作要保持积极主动、乐观奋进的精神。
  3.消除依赖和从众心理。有些人在生活中依赖性很强,无论做什么事情总要请一个参谋,一旦没了参谋,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于是,这些人在择业中往往表现出没有主见,人云亦云。这种心理的根本原因在于他们不能深刻地认识自己和社会。一个能够清晰认识自己的人,一般都能够把握好自己的择业方向,在择业中,往往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方向性;一个深人了解社会的人,信息畅通,思维开阔,能很快适应单位的需要和社会的发展。
  4.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有些大学生心理素质较差,到单位参加面试时,原本准备充分,思路清晰,可是一见单位领导,就惊慌失措,手忙脚乱,脑海里顿时一片空白,好端端的一个就业机会就这样错失了。
  总之,大学生择业成功的关键还要从自身实际出发,灵活选择。另外,就业时绝不能一味高挑、慢等。因为无论是对自己、对家庭还是对社会,大学毕业生早就业都是硬道理。
  大学生要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重视人生价值的实现。职业活动是人们谋生的方式和手段,是人们奉献社会、完善自身的必要条件。因此不应单纯地仅把就业看成是谋生的手段,而应把就业视作为社会服务、体现人生价值的渠道。
  参考文献:
  [1]《大学生就业指导》.杨金娥,李斌山.科学出版社.2009年2月
  [2]《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宋爱华.中国石化出版社.2011年03月
  [3]《大学生就业问题及对策探讨》.张丽双.《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11期
  [4]《浅谈高校基础学科毕业生就业难点及对策》.傅新华.上海大学学报(高教科学管理版).2008年9月

  大学生就业形势与政策论文篇2

  《谈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成因及对策》
  【摘 要】 本文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分析了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以及成因,提出了化解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对策,一是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以适应社会需求;二是高校应该优化专业设置,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三是政府要加大统筹大学生就业政策宣传和优惠政策落实的力度。
  【关键词】 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成因;对策
  2013年毕业季马上到来,新一批毕业生即将迈入社会,在他们迈入社会之前,首要的就是解决就业问题。当前,大学生毕业人数呈不断递增态势,但是,数量庞大的毕业生军却不得不接受一个高毕业率低就业率的事实。2003年,中国大学生毕业人数为212万人,而2012年则达到了680万人,十年时间,毕业人数猛增。2003年毕业生就业率为70%,而到2012年,毕业生就业率却降到了令人咋舌的55.7%,如此巨大的差别让人不禁汗颜。2013年毕业期将至,即将有699万毕业生走出校园,开始面临就业压力。伴随着毕业生如潮水般地涌向就业市场,而社会上对人才的需求则是呈现一个缓慢增长趋势,毕业生与就业岗位呈现出供大于求的现象。
  一、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成因分析
  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成因有客观和主观两方面的原因:
  客观方面主要是结构性矛盾突出,结构性矛盾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与大批毕业生涌入经济发达地区的矛盾。在我国,沿海城市及北京、上海等地经济发展迅速,这些城市企业多,机会多,薪酬高,文化氛围浓,成为毕业生首选的理想就业地。根据我们的调查,选择到上海、北京和以深圳为代表的沿海地区就业者高达65%以上,而中西部等经济欠发达、条件较艰苦的地区人才奇缺,大城市的一些边远郊区、县、乡镇一级的民营企业、事业单位的人才需求也远未饱和。地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的人才“扎堆”现象是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之一。虽然国家有很多的优惠措施鼓励学生支援西部,去艰苦地方,但这些政策很多难以兑现,成了空头支票,因此毕业生对西部、农村、落后地区望而却步。
  高校专业设置与培养方向与社会需求的矛盾。高校在规划自身发展时,存在令人担忧的专业及课程设置盲目现象,具体表现在高校在设置专业的时候“扎堆”现象严重,很多高校为了追求综合发展,纷纷上马热门专业,短时期内开设近乎相同的专业,这样造成某个专业的学生在短期内严重供大于求,致使这些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难度加大。一些人或许会认为既然是热门专业,那么社会上的需求量就大,工作自然就好找。虽然需求量大,但学习这些方面的人才更多,这也就是为什么热门专业的毕业生们找不到工作的一个重要原因。我们现行许多专业设置都是在过去计划时期确定的,根据教育部的专业目录而来,而且国内许多高校的专业设置几乎都一样,教材也基本相同。现在市场经济对人才培养有了新的要求,可是高校要想根据需求设置一个专业却很困难。此外,一些学校还是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方式,仍然以培养理论型人才为目标,殊不知,运用传统教育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眼高手低,高分低能,而用人单位对求职者的动手操作能力、适应工作环境变化的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社会现在需要的是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所以很多学生到了工作岗位处处碰壁,不能胜任自己的工作。
  毕业生数量与社会需求的矛盾。自我国政府1999年作出了高校扩招的战略决策后,高等教育以前所未有的步伐迈人新的发展时期,办学规模迅速扩大,在校生猛增。从1999年开始,中国以每年40万—50万人的速度扩大高校招生。高校招生人数从1998年的108万上升到2013年的699万,15年里增加了6倍。加之目前整个社会面临着城镇2000多万新增劳动力、356万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1.5亿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三峰叠加”的局面,再加上历年待业的毕业生,就业竞争更加激烈,中国面临空前的就业压力。
  造成当今大学生严峻就业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思想观念方面的原因,也有体制、制度上的问题,既有高校和学生自身的原因,也有国家、社会、用人单位方面的原因。
  二、化解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对策
  要化解高校毕业生严峻的就业局面,不能单独依靠某一方的努力,这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协同配合和共同支持。
  就毕业生自身方面来说,首先要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因为社会、体制方面的原因我们无力改变,我们只有通过改变自身来进行“自我救赎”。转变就业观念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的根本,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思想,转变一次就业定终身的传统观念。经验才是生存之道,就业指导专家建议先就业再择业,之后通过经验积累,在时机成熟后再进行择业,最终实现自己的梦想。其次,大学生应该降低就业期望值,根据自身条件合理定位,不要一味地选择经济发达地区,盲目地选择高收入的岗位,应该看到偏远地区,经济落后的农村、基层为大学生提供的机遇,条件虽然艰苦,但仍可以从艰苦复杂的环境中有所作为。再次,应该充实完善自已,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以适应社会需求。现在社会需要的是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所以大学生在校期间应该多参加和专业相关的实践活动,增强自己的动手能力,同时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拓宽视野,攻读第二学位,努力成为一名通晓多学科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高校应该优化专业设置,加快高校课程改革速度和力度。高校在制定计划时,应该在充分考虑市场需求、办学规模、师资水平等因素的前提下,合理设置专业,避免出现短期内“专业扎堆”现象。另外,高校应该以就业为导向,了解社会所需人才,加快教育教学改革以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具体来说就是学校改变过去重知识、轻实践,重理论、轻能力的培养模式,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际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关注社会发展对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
  加强政策扶持。主要体现在统筹大学生就业政策的宣传和政策的落实,抓紧制定优惠政策的实施办法,统筹协调大学生见习制度和实习制度,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统筹相关政策资源,形成促进大学生就业的行政合力,统筹经济发展与大学生就业,在转型升级中拓展大学生就业空间,统筹人才需求规划与大学生培养计划,实现大学生需求与供给的有效衔接。
  造成当今严峻就业形势的原因是多方面,多层次的,不是某个单一的因素,所以解决这个难题也得靠多方的努力,只有通过政府、学校和学生自身共同努力,我们的毕业生在毕业季才能笑迎毕业。
  【参考文献】
  [1] 徐雪.如何真正实现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高校扩招引发的问题及思考[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02.
  [2] 黄希庭,郑涌.当代中国青年价值观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3] 邵际珍.对大学生就业与人才培养的思考[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6.06.
  [4] 黄劲宝.大学生自身因素与就业结果的实证分析.高校探索,2007.03.

  大学生就业形势与政策论文篇3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
  【摘要】大学生是具有较高素质和 文化的 社会群体,是国家民族兴旺发达的宝贵资源。随着高校毕业生的逐年增多,在当前国内总体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的背景之下,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针对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群体不断增加而就业率偏低的现实问题,分析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和解决大学生就业的新途径和新思路,高校应大力加强就业指导 工作,推动大学生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全新就业观,从而促进大学生就业率的提高。
  【关键词】大学毕业生 就业形势 对策
  1 绪论
  大学生就业问题是一个重要课题,是关系到政府、社会、高等 教育和毕业生本人四方面的一个系统工程。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随着毕业生的逐年增多,大学生就业形势呈现出不容乐观的态势。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以来,大学毕业生总数大幅度增加,就业率相对偏低,这已成为一个不争的社会现实问题。
  目前,由于供需差别大、应届生就业不吃香,热门专业人才过剩,薪酬逐年降低,假招聘铺天盖地,再加上大学生普遍缺乏工作 经验,怕吃苦,爱面子,导致大学生就业难。这一问题是关系到广大毕业生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社会的 政治稳定、关系到千家万户根本利益的大事。如果不能妥善解决好大学生就业的问题,这会使大学生学习和工作的积极性受挫,从而影响大学生对社会、对政府的信任。本文主要从微观的角度对大学生就业进行分析,深刻剖析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所在,分析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和解决大学生就业的新途径和新思路,从中探求破解对策,希望能对大学生就业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
  2 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2.1 毕业人数剧增
  从1999年的高校扩招开始,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新的 发展阶段,毕业生人数持续攀高,每年以60~70万的总量增加。毕业生数量呈跳跃式增长,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则比较缓慢或是与往年持平。据教育部 统计数据表明:2000年至2005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分别是107万、115万、145万、212万、280万、338万,2006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突破400万大关,达到413万,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更是高达495万,比2006年增加82万,增幅达19.9 。相对于毕业生人数的增加,大学生就业率却出现了下降。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06年11月16日召开的科学与人文论坛上,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部长田成平表示,“按照70%的初次就业率计算,今年高校毕业生约有124万人无法实现当期就业”。
  2.2 应届生就业不吃香 ,热门专业人才过剩
  一印刷有限公司的代表说,“尽管我们公司的栋梁和骨干全是大学生,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大学生,但是,我们每年基本上不要应届大学生”。 大学生求职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缺乏工作经验”,占63%。大学生有的是专业知识,缺的是良好 心理素质、礼仪和法律观念,大学里有的是教授,缺的是“教练”。 一企业投资 管理有限公司每年招收的1000名员工中,只有40名是大学应届毕业生。此外,近年来,一些工科院校和具有专业特色的学校追求综合发展,纷纷上马热门专业,致使这些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难度加大。
  2.3 大学生怕吃苦,爱面子,跳槽频繁
  许多企业不愿意接受应届大学生的很大一部分原始是由于大学生做事眼高手低,知识脱离实际,不愿从基层做起,缺乏吃苦耐劳精神,比较爱面子,怕从事底层的工作被朋友亲戚看不起,人际沟通能力差,比较自私。此外,大学生就业后稳定性差,企业接收大学生后一两年内流失率在30%以上的达到被调查企业总数的50%。
  2.4 假招聘铺天盖地
  许多骗子利用大学生求职心切和缺乏社会经验的弱点进行坑蒙拐骗,使得有效招聘信息数量减少。 大学生就业的招聘信息表面看渠道多,但有效的、实用的信息并不多,一些企业利用当前大学生供过于求的形势,推出假招聘,先给出诱人的待遇条件,然后以培训等名义收取费用,再以试用不合格等理由辞退学生。
  3 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
  3.1 大学生就业素质有待提高,在就业方面存在不良心态
  近几年来,用人单位普遍反映大学生不能胜任单位分配给他们的工作,其就业观念存在着“三高”即:高工资、高待遇、高福利的依然很多。其中大城市心态、过高的就业期望值、求职的自卑心理影响着大学生就业率的上升。大学生就业素质是指在就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心理意识品质和知识技能品质的总和,是大学生个体合理择业、顺利就业和成功创业的基础。就业素质包括:就业观念、心理品质和就业技能三个方面。当前,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目标主要集中在_些 经济发达的大中城市和一些省会城市。大学生自身的就业期望值过高也是影响其顺利就业的一个因素。在当前条件下,的确有一部分大学生存在着较高的就业期望值,有的学生非大城市不去、非好单位不留。在找工作的时候,首先考虑的是工资、福利、 保险等待遇问题。而另外一些毕业生在求职的过程中,存在自卑的心理。在应聘时由于缺乏自信、没有主见、勇气不足,从而丧失了很多选择和竞争的机会。
  3.2 传统就业渠道不畅通
  随着近几年国企改革、企业重组和改制等原因,传统的就业渠道不再成为就业的主渠道。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90年代以后,个体、民营经济得到了广泛的发展。近几年政府在机构改革和人员精简的过程中,也削减和合并了一些部门,原来的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也要向知识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企业转化,原来传统的采掘业、制造业、 建筑业等大量吸纳劳动力的国有工矿企业面临着大量亏损、破产、倒闭,出现了大量的下岗工人。这些都减少了大学生就业的岗位。3.3 高校专业设置适应不了市场需求
  很多大学生存在的最主要问题是技能缺乏,这就与高校专业设置不适应市场需求有很大的关系,近几年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出现,暴露出大学生自身所学与实际 工作相差太远,专业不对口的现象大为严重。连年的扩招使得学校在师资、校舍、实验设备等方面都出现了紧缺,各高校也为了能够适应市场的需求,而不断地设置了一些新的热门专业,但仓促的设置不利于专业 发展,从而使大学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供需矛盾结构突出。
  4 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对策分析
  大学生要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如今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就业率连年下降,人力资源过剩,用人职位日渐饱和,对我们来讲是相当不利的。如何正确面对当前的就业形势,充分做好思想准备,让自己在职场竞争中占有有利地位。
  首先,大学生要掌握好所学的基础知识。这是最基础的一点,是以后就业的铺路石,敲门砖。大学里一些看似无用的课程,在以后实际 社会生活中应该十分有用,因为这些类似于 哲学、社会学类的课程都是让我们学会怎样为人处事。此外,如果连大学四年所学的基础知识都没掌握好,那么如何去学习以此为基础的新知识?因此,把握好四年大学生活,认真学好基础课程,是大学生就业的必要前提。
  其次,要有擅长的专业技能。以 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为例,由于计算机 应用在将来应该会是人人都能熟练掌握的,必须要有相应的软、硬件开发能力来增强自己的市场竞争力。大学生应该通过刻苦的学习,努力加强自己的知识储备,同时要锻炼自己的 实践能力,全面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只有所学的技能多于其他人,就业几率才会上升。
  第三,要善于为人处事。大学里很重要的一课时学会做人,学会为人处事,即如何社会交际。这一点虽然不能从表面上看出来,但会对以后的工作生活起到深远的影响。
  第四,先就业很择业。首先是要找一份能够让自己生存的工作,而不是一开始就我到一份事业,只有降低自己的期望值,采取务实的态度去择业,才能让自己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找到立足之地。同时,利用业余时间到企业或用人单位进行见习、 实习或是做兼职,一方面可以发挥自身专业特长,把自己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另一方面也锻炼了自己的实践能力。树立自主创业的择业观,具备敢于创业的信心。
  5 总结
  大学生就业问题是关系到政府、社会、高校、毕业生本人四方面的一个系统工程,对于大学生就业难的出现,政府、高校、用人单位以及毕业生本人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与责任。
  对于每一位毕业和即将毕业的大学生而言,严峻的就业形势是人生的又一次挑战。针对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群体不断增加而就业率偏低的现实问题,大学生要树立自信,不要盲目攀比学历,注意实际能力的提升,同时,立志从小事、平凡事做起,遵循成才规律,先就业,再择业,此外,转变就业观念,要适应市场需求,树立良好的就业择业心态,要克服不良的就业 心理。 整理
  参考文献
  [1] 陈俊松.范泽瑛,试论扩招条件下高校就业指导的开展与实践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4,24(1).
  [2] 荆德刚.理性分性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n].中国 教育报,2006—03-22(12).
  [3] 周 济.2004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召开in].中国教育报,2003-11-08(01).
  [4] 罗汉书,张丽娟. 职业学校如何实施职业生涯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6-04-12(12).
  [5] 黄卫华.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与对策[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5,(o6):90.
  [6] 刘成龙.河北省大学生就业难点分析与对策思考[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o1):8o~83.
  [7] 和卫.以市场为导向,完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体系[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o1):93-95.
  [8] 殷雷.当代大学生就业的不良心理[j].心理科学,2004;4:993—996
  [9]李一晨.王东海.朱晓明.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分析及对策[j].教育论坛,2004,12:116—117页
  [10]梁方正.付建祯.当前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状况与对策[j].广西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2:21页.
  [11]王宝义.论大学生就业发展趋势与对策[j].辽宁教育研究,2004;5:39—40页.

本文来源:https://www.wnzmb.com/lizhi/79518/

上一篇:【植树节植树活动总结】党员植树节活动总结
下一篇:大学生个人简介怎么写|大学生积极分子个人简介(一)
《[大学生就业形势 论文]大学生就业形势与政策论文3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推荐阅读

Copyright @ 2013 - 2018 我能学习网_免费的学习网站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能学习网_免费的学习网站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6058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