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与政策论文最新

来源:学科论文 发布时间:2020-06-09 点击:

【www.wnzmb.com--学科论文】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以下是我能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形势与政策论文 ,以供大家参考!

  形势与政策论文

  摘要:我们在这个学期学习了形势政策相关的课程,通过则一个学期的课程,让我对社会局势和国家局势有了清晰的认识与中国在这70周年经历了许多不同的挫折,也获得了许多的成果,中国从改革开放的初期就一直在不断地前进与发展,这是中国必将尽经历的过程,下面我想来谈谈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获得的成就。

  中国从改革开放以来就经历了许多,中国儿女们如今幸福的生活在这片土地之上,靠的是我们的辛劳努力,全世界如今只有中国的人民生活在一个没有战乱,没有压迫的和平的国家,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和努力呢?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努力,为中国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呢?新中国从1949年到如今2019年已经整整70周年了,这70周年中国经历了许多挫折与磨难,但新中国的成立以来一直在不断前进发展,不断一步一步地在各个方面都得到了巨大的突破与进步。

  中国是一个拥有着五千多年历史的优秀国家,中华人民在不断的与外界的斗争与拼搏才有了如今的这般成就,新中国的成立,摆脱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无限掠夺与争抢,中国人民终于站起来,结束了中国近代以来屈辱的历史。新中国在这成立的70年中也实现了不断地自我发展,慢慢向世界强国而靠拢。

  还记得中国的港澳回归,那一天全国人民的一致期盼终于实现了,这是中国近代以来在不断的恢复中国的地位,不断地站起来,不断地坚定自己的立场与主题,这就是中国的成长。中国有着强大的民族,坚实的民族精神,和团结一心的全国人民,还有什么能够打败这个国家,这就是中国,这就是团结一致的中国。

  2019年10月1日,我还记得在今年的阅兵仪式上,那一个个队伍整齐地呈现在我们眼前时,我们感到如此的自豪,如此的骄傲,这是中国在世人面前呈现出的最优秀的一面。中国已经不再是以前遭其侵略,遭人掠夺的国家了,中国已经完全的站起来了。但还是有破坏者想要破坏中国的这份安定与稳定,今年香港格外的动荡,大批的示威游行者,大批的香港民众聚众游行,这给中国带来了极大的困扰。香港问题的起源,相比全中国人民都能清晰地辨别,这些年中国发展迅速,已经逐渐缩小与世界强国的差距,一些国家想要破坏中国的这份安宁,想要中国内部分裂,一次一些国家就开始了他们的计划。

  作为大学生的我们不应该仍这种情况再次发生,我们必须做出一些改变,必须维护我们的国家,必须与全国中华儿女们一起共同抵御摧毁中国的恶势力,中国如今在不断地发展,不断地进步,中国人民用自己的智慧为中国开辟了一条全新的道路,为中华儿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去阻止他们。我认为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应该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学习做到严格要求自己,维护祖国的安定和统一,中国才是我们的祖国,作为大学生不能为一时的利益而蒙蔽了双眼,我们要透过现象看到本质,看到这些破坏分子的本质,和他们的真正意图,他们企图分裂中国。今年是中国建国70周年,在这个举国欢庆的日子里,看到阅兵仪式上,中国飞速的发展,我们每个人心理都无比的骄傲与自豪,这就是生我养我的地方,这是我最亲爱的祖国,没有中国就没有我们如今舒适的生活,在如今一些国家还饱受生活的疾苦与战乱时,中国依然保持它的安定与祥和,带动着全各国人民一起共同前进,这就是我的国,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不仅要时刻铭记我是一名中国人,我也应该时刻发扬祖国交给我们的知识,不断刻苦学习

  参考文献:

  М.Л.季塔连科 许金秋 中国振兴东北战略与俄中合作 《东北亚论坛》 2004年第6期23-27,共5页

  崔晓丹 一本书映射70年伟大历程——读《新中国发展面对面》 《红旗文稿》 2019年第15期13-14,共2页山

  李磊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关于近代以来中国振兴的思考 《学理论》 2012年第10期146-147,共2页

  形势与政策论文

  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

  选修课论文

  课程名称: 形势与政策

  论文题目: 大学生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系 别: 外语系 专 业: 商务英语 班 级: 13英本2 姓 名: 陈 佳 学 号: 2013104050204 任课老师: 谢睿萍

  日 期: 2015 年 5月 24 日

  教务处制

  大学生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前言: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居于最高层次,对其他层次的价值理念具有统领作用。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对美好社会的生动表述,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属性,是我们党矢志不渝、长期实践的核心价值理念。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它覆盖社会道德生活的各个领域,是公民必须恪守的基本道德准则,也是评价公民道德行为选择的基本价值标准。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从每个公民做起,这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这更是一门至关重要的必修课。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落实到高等院校的

  教育理念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涉及高校各内设机构、各二级学院,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不仅是教务、宣传、学工等部门的事情,更是高校党委和行政的共同责任。

  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抓好他们价值观的养成就显得尤为重要。高等院校作为大学生的教育培养机构,必须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的各个环节,积极探索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的路径。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提高大学生的自身

  素质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要有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的信念。大学期间,同学们都面临着一系列人生课题,如人生目标的确立,知识才能的丰富,发展方向

  的确定等。其次,我们要做忠诚的爱国者,时刻不忘自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份子。维护国家利益,维护祖国统一,以振兴中华为己任。

  无论我们以什么样的方式来报效祖国,都要自觉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努力学习,掌握报效祖国的本领。

  最后,我们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还要做到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并且要增强法律意思,做一个知法、明法、守法的公民。总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过程,是一个人加强修养、完善自我的过程。我们大学生要从自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自觉担负起时代赋予的崇高使命。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创新教育机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在于实践,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必须坚持教育和实践一起抓,以教育引导实践,以实践深化教育。为保证大学生人人参与、时时参与核心价值观的践行,一定要创新教育实践的内容和形式,让大学生便于参与、乐于参与。实施过程中有一下三点需注意:

  一、要坚持典型示范,党员引领。学生中党员干部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典型事迹,对普通大学生有显著的示范效应,这种红榜的引领作用是无穷的。一方面,高校要注重典型的培育和挖掘,另一 方面,要加大典型的宣传和推介。

  二、要坚持社会实践,突出重点。社会实践是大学生践行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也是深受大学生欢迎的实践教学形式。为此,高校要充分发挥好社会实践这个载体的作用。一方面,社会实践的安排要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另一方面,社会实践的选择要做到重点突出,,强化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并以实际行动践行核心价值观。

  三、要坚持在日常生活中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生活是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形成的沃土,也是高校推动人人参与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一方面,高校要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激发大学生对高校、对社会、对国家的热爱之情,引导大学生探讨人生价值,塑造高尚品德和完美人格。另一方面,对大学生的日常生活进行规范和疏导。高等院校要综合利用法律、纪律、道德、行政等手段,使大学生日常生活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

  党的十八大报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出了新部署新要求,强调“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

  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总之,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学生的道德自觉和个人品质,并形成自己的行为习惯;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融入教学和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全过程,贯穿于大学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这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工程。

  当代大学生是一个活泼的群体,是一个正在成长并且发展的群体,肩负着民族的希望和未来,承担着祖国和历史的重大责任。因而,大学时期在人生阶段中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应当在大学时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自己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型人才。

  形势与政策论文

  摘 要:本文从民生财政建设的现实意义出发,通过分析当前民生财政建设的不足,从如何构建适合社会发展需求的现代化民生财政管理模式的角度出发,进行关于民生财政建设的若干思考,并提出了能够提升民生财政建设水平的若干建议,以便为相关财政工作者提供参考,力争全面促进财政事业向前发展。

  关键词:民生财政建设 若干思考

  民生财政,顾名思义就是一种以人为本的财政体系,伴随着我国对民生财政投入力度的加大,民生财政建设引发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广大关注,特别是在教育领域、生活保障领域、就业领域等重点领域,民生项目的投资更是呈直线增加态势。无容置疑,民生财政建设已成为了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重点项目,在当今社会经济体系不断深入改革的今天,我们如何从“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角度出发,对关于民生财政建设做出详细思考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民生财政建设的现实意义分析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呈现出良好的经济发展态势。伴随着经济的良好发展,社会事务需求也不断增多,与此同时也引发出来越来越多的人民利益诉述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改善民生建设的难度,民生建设改善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要知道,民生财政是“庶政之母”,加强民生财政建设能有效缓解社会经济压力,消除社会经济矛盾,确保社会经济得以长久稳定发展。以下就民生财政建设的现实意义展开分析。

  1.1、是实现“中国梦”,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

  改善民生财政建设,宏观角度上是要求财政建设从社会经济体系架构改革出发,立足社会经济发展实际,跟随社会经济的发展步伐而进行相应的改革与创新,特别是在社会保障领域、教育领域、住房保障领域、公共卫生领域等民生方面的财政消耗,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种不同的社会需求,进而达到“中国梦”与“人民梦”的相互统一,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良好的民生基础。

  1.2、是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现实需要

  经济社会转型发展需要多方面要素支持,宏观角度上要求通过科学规划合理配置充分发挥财政分配功能作用与地位,着重改善民生和保障民生,把财政支出向人民群众保障领域转移,重点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难点、热点问题,包括公共卫生医疗设备、教育、社会住房等社会服务问题,进一步缓解社会民生矛盾。

  1.3、是推动社会基本公共服务建设的具体体现

  数据表明,2012年,全国31个省(区)市的财政支出中,民生支出普遍增长,且多数地方占到了当地公共财政支出的50%以上。以安徽省为例,据财政厅厅长罗建国说:“2012年,安徽省民生支出3161.2亿元,增加553.8亿元,增长21.2%,占全省财政支出近80%。”一系列数据说明了民生支出比重正在不断优化。可见,加强民生财政建设,必须把财政支出重点向人民群众公共需要或公共服务转移,解决公共服务不到位的局面,进一步推动社会基本公共服务建设。

  2、民生财政建设面临的问题

  2.1、管理体制问题

  随着社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财政拨款的形式也向复杂化、多样化趋势发展,政府投资形式也更加多元化。然而,财政管理体制中的事权和财权不匹配,无论是大事还是小事决策权都在上级领导手上,下级领导空有管理头衔,却无法实施正确的管理权限。这种不平衡的决策方式,使得地方政府压力加大,导致很多民生政策无法落到实处。除外,由于财政局财政管理的组织建设不完善、财政管理人员配置不合理、职能分配不明确。财政局在进行财政管理工作时,缺乏健全的财政管理监督与控制体系,甚至出现私自挪用单位内部资金、私设账外账,避开财政监督把单位预算外的收入据为私有,进行公款玩乐等情况,严重影响了财政局的经济利益,民生财政建设受到影响。

  2.2、财政约束问题

  从现阶段我国政府的财政决算预算看来,财政管理模式单一,无法精确、完整地反映出政府的债务、资金等情况。从财政局发布的财政预算信息来看,财政报告不够全面,对资金使用细化不到位,存在多方面不足,极容易滋生腐败行为。由于财政资金管理缺乏足够的公开透明度,这种模式下的财政报告也缺乏足够的约束力,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民生建设工作开展的难度。

  2.3、资金管理问题

  首先是资金来源渠道单一。教育、科学技术、文化体育与传媒、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等相关的一些民生领域尚未完全向社会资金开放,再加上社会公益、慈善等民生领域制度建设不健全,使得社会资金流入民生建设领域的渠道单一,民生建设支出仍然需要附属财政投入。

  其次是民生资金使用存在“越位”与“缺位”现象。民生建设项目虽然遍布社会各大民生领域,然而发达地区却相比于经济欠发达或者偏远地区更为深入。

  在经济发达地区,由于经济水平较高,在这种经济条件较好的大环境背景下,出现“越位” 的情况就比较多;而在经济落后地区,由于受到经济限制,一些应用政府承担的民生领域得不到相应的建设,多会出现“缺位或不到位”的状况。显而易见,民生建设现阶段还存在明显的资金管理难题,出现地区建设不平衡现象。

  3、完善民生建设的几点可行性策略

  民生建设工程意义重大,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针对当前民生建设工程存在的种种问题,必须加以改变,才能提高民生建设水平,以更好地发挥民生财政对扩内需、调结构,促和谐的多重效应。

  3.1、在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领域加大公共财政投入,严格控制行政经费的过快增长。通过把财政支出向公共安全、公共卫生、公共教育、社会保障和社会公共设施等方面转型,凸显社会公共保障在国民经济总值当中的比重,加大公共设备与产品的供给,努力做到经济性公共服务与社会性公共服务相互统一,让民生建设项目功能充分发挥出来,得以服务大众,服务社会。

  3.2、要以财政改革为先导,强化政府的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加快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型。实践证明,行政改革与财政建设制度的变革有着密切的联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财政建设制度的变革会引发行政建设改革同步改革。因此,财政制度改革可以作为先导,现行一步进行改革,引导政府行政改革。例如通过将预算管理、资产管理、财务管理等整合到统一的平台,加强对单位基层和管理层的内部控制,确保财政管理记录、财政报告信息和其他财务管理信息的及时性、真实性、完整性。在企业岗位设置上,建立合理高效的管理机制、运行机制、激励机制、决策机制,建立科学的考核标准,制定比较合理的,操作性强,有激励性的考核方案,形成相互激励、相互制约为主体的运作模式,以把更多的力量放在发展社会事业和解决人民生活问题上。

  3.3、继续改革和完善转移支付制度,进一步照顾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基层政府。民生建设工作不仅联系着政府的各个职能部门与处室,与千家万户也有着紧密的联系。在当前的分税制财政体制下,一些欠发达地区及基层政府事权、财权不匹配,财政财力不足。民生建设要因地制宜,根据各地实际情况,进行不同建设。对于一些经济基础较好的地区应重点建设,而一些地处偏远,远离中心城区的地区应充分放权,给予优惠政策,大力鼓励其快速发展。

  4、结语

  民生财政建设工作的进行,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目的不单是为了优化民生管理,同时也是为了通过科学规划和合理配置使民生财政建设发挥最大的功能效应,从而改变人民群众生活环境,进一步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事业的发展。对关于民生财政建设做出思考,以找出提高建设水平的可行性策略,对于实现民生建设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其也是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王光荣.解决民生问题的路径研究综述[J].东方论坛,2012(03).

  [2]胡建国.对安徽省构建重大民生资金监管工作机制的思考[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05).

  [3]杨志安,闫婷.关于民生财政本质的探讨[J].商业时代,2012(17).

本文来源:https://www.wnzmb.com/lunwen/119157/

上一篇:幼儿园下班老师师德论文
下一篇:2018形势政策论文1500三篇
《形势与政策论文最新.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推荐阅读

Copyright @ 2013 - 2018 我能学习网_免费的学习网站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能学习网_免费的学习网站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6058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