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锦集4篇)

来源: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2022-10-29 点击:

【www.wnzmb.com--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graduationstudy),按一门课程计,是普通中等专业学校、高等专科学校、本科院校、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及研究生学历专业教育学业的最后一个环节。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锦集4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篇: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

  摘要:荒诞是美学发展进入20世纪后形成的重要范畴。本文分析了荒诞艺术的审美效应,同时结合《城堡》的叙事技巧、社会意象、主体思想,来探析该文本的荒诞美学色彩,旨在说明在现代文明的包装下,人们的精神虚无和感情救赎,强调了外倾直觉对社会人生的巨大影响,及其作为荒诞的深层基础的美学意义。

  珍妮弗、伊根(JenniferEgan),美国当代最具影响力作家。代表作有:《恶棍来访》《城堡》《翡翠城》《看不见的马戏团》。其中,《城堡》以其多重元素――鬼故事、爱情传奇、哥特氛围和肆意切换的主题显得格外寓意深远,是珍妮弗的一次大胆尝试。这部作品的是古老神秘鬼魅与当代虚无荒诞的完美结合。

  一荒诞美学

  荒诞美学是近代以来打破古代审美封闭的两极对峙,意欲表现为主导的动态观照的对峙互动。这种两极对峙是审美意识发展的基本态势。荒诞美学将社会人生处理为变形的形态,展现了现代人对美的追求和对美与人的关系的更深入的探析。荒诞派作为当代美国文学的流派,仍有必要通无坦万史的透视,重新审视其在社会历史和文化研究中的作用和价值。美国文学批论家查尔斯??伯尔特?哈里斯(1987)认为:生活在这个世界里,人们似乎已习惯了这种荒诞,然后麻木无感。

  叙事技巧所体现的荒诞美学

  这部作品的创作,从题材到题材都深受卡夫卡《城堡》的影响。但双线的叙事不失为亮点。双线交叉,不仅在丰富了写作结构,也体现了荒诞色彩。

  A线的故事是从全知全能的角度叙述的,主角是丹尼(36岁),在纽约待了18年,生活潦倒。恰在此时,他表兄豪伊(后改名叫霍华德)一纸书信加飞机票邀他共谋大业,但他满心踟蹰地去了。纠结的原因是小时候发生的一件事:童年时的一次家庭聚餐,他把豪伊带到一个岩洞,把他推入了黑寒的水池后一走了之,任凭豪伊如何喊救命都无动于衷。直到两天后,大人们才在岩洞里找到奄奄一息的豪伊。从此,这场恶作剧在两个表兄弟心中都施了深深的魔咒

  珍妮弗将叙述者与主人公相融合,同时情节的进展被置于次要地位,取之的是卡夫卡式的冷静细致、逻辑严密的推理分析和对人物内心世界的剖析。用完全现实主义的手法描写超现实的内容,用这种巨大的反差来强化内心中的荒诞感和虚无感。

  社会意象所体现的荒诞美学

  作品主题所体现的荒诞美学

  回到作品的两条主线上来,丹尼-豪伊那条线是荒诞的探险故事,雷-霍利那条线则是越狱故事。但实际上,贯穿两条主线的,却是爱情的主题。

  霍华德仪表堂堂、富可敌国、地位显赫,实际上内心的恐惧一刻都没有消失。这导致了霍华德与安之间的问题,促使安从米克那里寻找情感慰藉。对于丹尼亦是如此。年轻时代的叛逆,人到中年的潦倒,都来自于对儿时罪恶的恐惧和逃避。因此丹尼面对玛莎的感情,也是选择了逃避。

  霍利的33年人生也是充满波折,先是沉溺于冰毒,之后儿子的夭折直接让霍利精神崩溃,最后振奋起来去念文学硕士,遇到了雷,以为遇到了真爱。在雷越狱之后走向城堡,寻找真爱。此时的城堡就像真实世界中存在的避难所,充满了在真实世界中痛苦不堪的人们在那寻找精神依托。

  整部小说的叙事、语言、主题都充满了荒诞色彩。当我们完成了对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的梳理之后,不难发现,该作品的放射性结构所围绕的中心就是对现实生活的逃离,对理想世界的追寻。《城堡》气氛阴郁、神秘,情节离奇荒诞,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隔绝、陌生。作者用这样看似荒诞错乱的文字和象征直觉的手法,表现了当今社会环境中的种种弊端,有助于帮助我们深刻了解美国社会的现实和探讨荒诞美学的当代意义。

第二篇: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互联网+时代悄然而来,其为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都带来了很多的便利。汉语言文学教学也不例外,互联网+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对汉语言文学的学习兴趣,促进汉语言文学教学的质量。对于传统的纸质书籍教学,互联网+成功转化了汉语言文学的枯燥和单一,进一步丰富了汉语言文学教学的形式和内容。本文就“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优化进行了分析探究,并提出一些合理的教学优化措施。

  【关键词】互联网+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优化分析

  一、与现代网络技术相结合,转变汉语言文学阅读的传统形式

  传统的汉语言文学经典阅读形式,通常是拿着沉甸甸的纸质书本,让学生进行枯燥的阅读,而如今网络技术的发展,使阅读形式发生了改变,电子阅读成为一种时尚又便捷的方式。因此,将汉语言文学经典阅读教学与互联网电子阅读相结合,一方面能够解决学生购买纸质书籍价格贵、携带不便的困扰;另一方面,网络平台下的书籍种类繁多,教师需加以引导,就能够让学生更加迅速便捷的搜索到自己想要了解的汉语言文学书籍。在一些网络交流平台上,各个学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还可以进行互相沟通讨论,从而实现相互促进。同时,利用互联网技术能够有效地拓宽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进行阅读的视野,比如,对于一些古文献的学习不够了解的时候,就可以通过互联网查询到自己想要了解的部分内容和信息。但是,互联网的环境相对比较浮躁和嘈杂,对于一些自制能力较差的学生,专业教师需要加以引导和督促。

  二、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优化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师团队

  想要优化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就必须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水平,“互联网+”时代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为教师们研究学习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汉语言文学中有很多内容,都需要教师们进行大量的阅读及学习,并且理解透彻,才能将汉语言文学中的精华教授给学生们。倘若教师的水平不够,将汉语言文学的内容讲的枯燥乏味,则无法吸引住学生的眼球,更没有办法让学生对汉语言文学产生兴趣。因此,教师们可以利用互联网+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通过学习平台大量学习和研究一些专业人士汉语言文学研究成果。同时,教师们还要注重当代网络环境下受年轻人们喜爱的文学形式和优秀作品,比如,如今人们快节奏的生活方式,让碎片化阅读成为现代人吸取知识的一种主要模式。教师们就可以利用这样一个特点,创建一些微信公众号或者是微博等,更新一些与时代相关联的汉语言文学经典阅读,加深人们对历史文化的认识。汉语言文学教学的特点,通常是要与这部文学所产生的历史背景相互联系,若学生们无法掌握所学的文学作品中的时代背景,一般是无法深刻体会文章中的含义的,教师们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对这些历史背景进行一个简单的阐述,由此来减轻学生们学习的压力。“互联网+”时代丰富了汉语言文学的内容,教师要将汉语言文学中的一些优秀传统,通过互联网技术具体化,如古人艰苦的生活经历和奋斗精神,就可以通过视频、录音等多媒体形式表现出来。

  三、创新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汉语言文学教学过程中,其最终目标是为了让学生能自主进行学习,比如传统汉语言文学的阅读中一些篇幅较长、语言枯燥单调的诗歌,古文等,虽情感细腻,但是由于汉语言文字晦涩难懂。学生们可以通过互联网,将一些动画、舞台剧等与这些诗歌内容相互融合,转化成人们易于接受和观赏的作品。但是在艺术作品创新的过程中,要始终注意对名著文学的理解,不能有所偏差和曲解,尽量做到对原著作品的尊重。同时,通过网络技术也可以对文学作品进一步的烘托,比如现代的网络音乐中也会将一些古代的诗歌进行改编。在大学轻松愉悦的环境下,学校和老师都要鼓励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们进行再次创作,创造出契合时代发展的优秀汉语言文学作品。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也可以与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交流合作,共同策划一些与汉语言文学传承相关的活动,如汉语言文学阅读比赛、诗歌朗诵、作文比赛等,实行线上线下征集策略,激发学生们对汉语言文学的学习兴趣。综上所述,网络技术的发展和运用对汉语言文学教学既是一种推动,也是一种挑战。想要实现高效的汉语言文学教学,需要相关的教学人员和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们不断的探索和研究,结合互联网+这个很好的教学辅助工具,发挥出互联网+最大的教学优势,让汉语言文学始终保持活力。

  参考文献

  [1]关雪平.浅析网络时代背景下的汉语言文学的经典阅读与体验[J].鸭绿江(下半月版),2015,01:39+56.

  [2]曹志平主编.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研究与改革探索[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14.

  作者:孙洪岩单位:国家开放大学(吉林)磐石学院

第三篇: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但在各国文化激情碰撞的今天,外来文化以各种形式影响着国人。对于传统文化积淀不足的小学生而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汉字是文化的产物,依据汉字的音、形、义,向学生渗透中华传统文化,不仅能让学生继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修养,更能以传统文化的深厚力量反哺汉语教育。

  诗歌中听汉语音之美

  诗词歌赋讲究韵律、平仄,体现着汉语的音韵美和节奏美。这种富于节奏韵律的文学形式向学生充分展示汉语之美的同时,也让学习富有生机。

  押韵押韵是指在韵文的创作中,于适当之处使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如王安石的《书湖阴先生壁》:“茅檐常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该诗在“苔”“栽”“来”字上押ai韵,营造出一种反复回环的音韵之美,读起来朗朗上口。

  对偶对偶是中国诗词和对联创作常用的一种手法。如“春对夏,秋对冬,暮鼓对晨钟;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这种简单的对偶句便于朗诵,不仅能帮助学生增强语感,还方便记忆。

  在汉语教学中,我们选取简单易懂的诗词进行教学,可以让学生口诵心记,既能牢记生字,又领略了汉字音韵之美。如充分利用《对韵歌》,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对韵中来:“云对(),雪对(),花对(),鸟对(),山清对(),柳绿对()。”重点不在于答案的对错,而是激发学生想象力,引导积极调动并活用其所学词汇。

  造字中赏汉语形之巧

  汉字结构多样,其中包括上下结构、左右结构、全包围结构、半包围结构等,其复杂程度往往会令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可以举例说明汉字与汉文化的密切关系,激发學生兴趣。

  仓颉造字仓颉造字是家喻户晓的中国古代神话传说。汉字是中国人的智慧结晶,一个仓颉造字的神话故事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还能够吸引学生注意,让学生身临其境。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按照上述思维,首先通过生动的神话故事类或者趣味进行课堂导入:传闻仓颉曾把流传于先民中的文字加以搜集、整理和使用,在汉字创造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他根据野兽的脚印研究出了汉字,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做出了伟大的贡献,被后人视为“造字圣人”。学生们一听,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慢慢都参与到课堂中来,紧接着就可以开始汉字教学。

  汉字的造字法——六书六书是由东汉学者许慎在其撰著的《说文解字》一书中确定,即象形、指示、会意、形声、转注和假借。借用六书造字法教识汉字,能帮助学生对汉字分门别类,大大降低学习汉字的难度。其中,象形是指用线条来描画实物形状的造字方法,比如“日”“山”等字,是由画的太阳、山峰等发展而来;会意,比如三人为“众”,田上长草为“苗”,人靠木边为“休”……一个字就是一幅精美的图,也是一种文化习惯。

  教学中,教师可以将示范性讲解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对每一种不同的造字法进行举例,然后鼓励学生开动脑筋,举一反三。如通过“日”字想到类似的“月”字;通过“马”字想到“鸟”字。这样,学生在老师的主导下就逐渐成为了课堂的小主人,不再是简单地单向接受老师的“喂养”。在象形文字教学中,还可以将文字还原为图像,帮助学生理解,加强记忆。

  文化多样中悟汉语义之广

  中国文化之包容,如海纳百川,形成了多样文化。而汉语中词语也是来源多样,意义多样。

  词义体现情感文化词语的意义能体现我们的民族情感和价值取向。例如,成语“鸠占鹊巢”,为“鹊”而非“雀”,同为鸟类,读音相同,其蕴含的意义却大不相同。在国人眼中,喜鹊象征美好,而麻雀却屡遭鄙夷,被嘲讽“胸无大志”。在教学辨义时,可以采用这种方法——民族情感认同分析法。

  词义取自各种典籍很多词语中都包含着典故,弄清这些典故的出处,对于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例如,“刻舟求剑”比喻不懂事物发展变化而静止地看待问题。这种概念般的释义对于学生来说可谓是如坠五里雾中。而“刻舟求剑”来源于《吕氏春秋》中的一个故事,通俗易懂地向学生解释后,不仅极富趣味,更能让学生深刻记忆。像这样取自典籍的词语有无数个,通过典籍分析法不仅帮助学生理解词义,更能丰富学生的文化内涵,让学生领略中华文化之博大精深。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开展合作性学习,如通过不同的文化典籍进行分组,鼓励学生自己查找来自不同典籍的字词,然后上台发表,如哪些字词来自《孟子》(“揠苗助长”),哪些来自佛经(“刹那”)。不同小组之间讨论合作,共享成果。

  词义随时代变迁而发展词语随着社会变迁也不断演化。在汉语教学中帮助学生掌握多种词义,体味中国的进步,文化的发展。一是词义转移。比如“权”原指“秤砣”,现指“权利”“权力”。二是新词增加。新造词,比如上网等;外来词,比如可乐、沙发、社会、科学等。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举例不同变化的词汇,让学生竞猜该词究竟是在历史变迁中发生了何种变化,如“权”字,很少有学生知道其本意为“秤砣”;而当得知“科学”等词来自日本后,肯定会让学生大吃一惊,原来词语中还有这么多不为人知的秘密,从而使学习变得有趣,课堂效率大大提高。

  推动汉语教育,加强学生民族认同感是一项庞大的工程,绝非一朝一夕之事。只要我们教师多用点心,学生就会更上一层楼,不再将语文学习看得枯燥乏味,而是爱上汉语。相信不久的将来,汉语教育之花一定会开得更加烂漫,中华文化发展得更加辉煌。

  【本文系湖南省十三五教育规划课题《基于民族文化认同感的小学生汉语教学策略研究》(XJK016CZXX042)和常德市教育规划课题《学习型社会背景下学校三全阅读实践研究》(CDJYKY201811)的研究成果】

第四篇: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

  汉语新词语修辞方式造词法研究

  【内容摘要】以往发表的新词语的文章。侧重于从新词新义的显现入手探讨,从修辞格方面入手研究新词的比较少。本文主要从新词语的现状,修辞方式构成的新词的研究的意义,由比喻、借代、仿拟构成的新词的情况和其他修辞方式构成的新词的情况这几方面来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修辞 新词语 比喻 借代 仿拟

  新词新语是观察社会生活的晴雨表,是反映现实的一面镜子。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其人文景观绚丽多彩。改革的大门开放以后,国外文化蜂拥而来。诸如“的士”、“酒吧”等词语纷至沓来。国内国外文化相互碰撞,彼此之间相互交融、相互渗透,产生了一批反映时代变革的新词新语。随着国内旅游热兴起,在市场经济的驱动下,许多农村人口投身于旅游景点的商业服务,于是便在原先的交通工具上精心修饰,仿照“的士”,出现了“马的”、“驴的”、“轿的”、“摩的”、“板的”等系列新词。这种由修辞方式构成的新词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旅游文化的发展,农业文明开始向现代文明转换。研究这种新词新语具有广义文化学的意义。研究这种新词语还有社会学的意义。比如“下岗”一词,在计划经济时期是不存在的。进入90年代后,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市场经济严酷的竞争机制,必然使有的企业破产,有的工厂倒闭,职工下岗不可避免。与“下岗”相对应,运用对义仿拟手段出现了“上岗”这个新词语。此外,“绿灯”、“黄昏恋”等等,都反映了这一特定时期的重要社会问题.最重要的是研究这种新词具有语言学的意义。语言同社会生活联系密切,反映生活也最为迅速。如“绿色工程”“绿色食品”“绿色能源”“绿色产业”“绿色农业”“绿色事业”、“套书”“套裙”“套餐”“套会”“套票”等系列套词反映了修辞构词的灵活性、形象性和系统性。语言的活跃,反映思想的活跃,是改革开放以来思想解放的结果。研究由修辞构成的新词语是要寻找其规律,预测其走向趋势,引导正确理解和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促进语言规范标准化。这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信息时代全球化国际交往的需要。

  一、“修辞学造词法”诠释

  词汇就其本身而言是一个开放的系统,而新词的产生概括的说不外乎两条途径:一是构造新词,二是吸收外来词。当今时代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新的事物、新的现象不断出现,由此导致了人们的新观念、新感受的不断产生,面对这种现象,原有的词汇难免会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于是人们便倾向于寻求各种造词手段来对客观世界大量的空符号作及时有效的补充。产生新词新语的方式很多,有新外来词语的吸收、旧词语的复活、方言词语的吸收等等。我们着重要谈的是以修辞方式构成的新词的研究。任学良先生曾提出“修辞学造词法”,就是运用修辞手法(即所谓的辞格)来创造新词的方法。新词语有不少正是利用这种方式产生的。比如用“鞭打快牛”来喻指对贡献大的人或企业过度加码,使其做更大的贡献;用演员出台表演的“出台”来喻指一系列成套的政策措施跟群众公开见面,即形象又生动。诸如“蛋糕”、“绿灯”、“断奶”、“窗口”、“余热”、“网络”、“黄牌”、“拳头”、“婆婆”、“阵痛”,“铁饭碗”、“红眼病”、“花架子”、“大锅饭”、“毛毛雨”、“大气候”,“一刀切”、“走后门”、“打头阵”、“剃光头”等都是通过比喻式构成的。“拳头产品”是指一种品牌或产品在企业中的作用向拳头一样粗壮有力,它是比喻方式造成的新词语。至于“龙头企业”、“文山会海”等等都是此类。还有借代式新词语,如“菜篮子”、“绿色食品”、“国脚”等。据语料库我们统计得出这种由修辞格形成的新词语约有700多个,以比喻、借代、仿拟方式构成的新词语最为常见。此外,还有其他修辞方式如比拟、夸张、谐音构成的新词语,下文中我们将会一一谈到。

  二、比喻造词法

  从结构上看,新词新语里运用比喻这种修辞格的,大体有以下几类:

  ⑴、以喻体作修饰成分,本体类属作中心词,构成新词语。如:

  龙头企业 拳头产品 窗口行业 星火计划 胡子工程 尾巴工程

  这类新词的喻体一般都具有形象生动通俗易懂的特点,取譬的着眼点也多种多样,其突出之处是使得语言表达简洁明快。如:

  草根工业:喻指植根于乡村土地发展起来的乡镇企业。

  龙头企业:像龙头一样能带动全局和其他企业前进或发展的企业。

  尾巴工程:指某一工程主体部分已经完成,但尚有某些收尾项目未曾完成,好像拖了个尾巴。

  ⑵、以喻体代指本体,也就是赋予某些词语以新的比喻义。如:

  绿灯 窗口 龙头 新星 拳头 黄牌 气候 余热 婆婆 短平快

  在这类词语中,由一些本来是普通语词,如“婆婆”、“窗口”、“拳头”;有的本来是专业、行业用语,如“绿灯”、“黄牌”,作为新词语,它们被赋予了新的比喻义,使用范围扩大了。而且有的新词语还可以作为构词成分,组成相关的新词语。如:

  气候: 大气候 小气候 新星:网坛新星 影坛新星 诗坛新星 在这其中的“窗口”、“龙头”、“拳头”与前头所说的第⑴类关系密切或是由⑴类省略本体类属词形成的。比如“龙头”据一些语言研究者考察,在报刊杂志中先是出现“龙头产品”、“龙头企业”等短语,随后才出现“龙头”单独使用的情况。如:科学技术是脱贫致富的“龙头”。或是先出现喻体单独使用的情况,然后扩展成⑴类词语,像“窗口”,举个例子来看:商业、服务业和交通运输部门是社会文明风尚的窗口。由此产生了把这些行业总称为“窗口行业”的说法。这两类词语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在口语中“窗口”、“龙头”、“拳头”等词语的比喻说法是早已存在的,当它们进入书面语后,很快就被推而广之了。

  ⑶、以喻体作中心词,前边加上一系列修饰、限制成分,构成新词语。其中心词有双音节的,也有单音节的。我们以单音节为例看一下,如:

  坛:体坛 歌坛 影坛 泳坛 足坛 网坛

  星:歌星 明星 笑星 舞星 泳星 新星

  霸:电霸 水霸 车霸 鱼霸 油霸 波霸 声霸

  热:武侠热 英语热 中国热 琼瑶热 追星热 足球热 旅游热

  族:上班族 追星族 红唇族 推销族 打工族 工薪族

  风:吃喝风 麻将风 浮夸风 宴请风

  这一类单音节词具有较强的构词能力,使用范围比较广,但它们能不能被认为是后缀成分,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首先,一般后缀成分如“子、头、儿”等本身已无实词意义,它们的词义已经虚化或消失了。而“坛、星、霸、风、热”这一类单音节词,仍保留一定的实词意义。例如“热”,指受很多人欢迎的或很多人热衷的某一社会现象。“坛”,在词典中早已说明指的是体育界或文艺界,只不过由它构成的新词更多了,而“坛”的词义并未消失。至于“风”本指一种自然现象,但自古至今就被喻指社会风气或作风,如“党风”、“世风”、“校风”、“学风”等,近年来产生的“吃喝风”、“麻将风”仍是这个意思。

  其次,“子、儿、头”等后缀成分须依附于前边的词语存在,是名词的标志,而“热、坛、风”这一类单音节词,则勿须依附前边词语存在,可以单独使用。再次,在修饰性词语和这些单音节词之间,结构较松散,有的也可以插入其它词语。修饰这些单音节词的成分可以是词,也可以是短语,没有一定限制。由于这类单音节词确实存在一种后缀化的发展趋势,我们可以称其为类后缀成份。

  ⑷有的新词语,从它开始使用,就作为一种比喻用法。如:

  大锅饭:喻指不符合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平均主义分配制度。

  一刀切;喻指那种不根据实际情况区别对待的简单化的工作方法。

  这类词语就字面意义谈,本指一种现象或事物,只是人们很少用它们的字面意义,而是常用它们来喻指某一事理、现象,在使用过程中这类词语逐步具有了某种习用的意义。这类词语也可以被看作是一种新的俗语、惯用语,如:“踢皮球”、“剃光头”之类,它们应用的范围比较广,很难说明这种比喻究竟是以那个本体为对象的。

  三、借代造词法

  用借代修辞格形成的新词语,一般来说可分为以下几类:

  ⑴、以专称代指通称。如:伯乐,原为韩愈《马说》中的人名,擅长相马的人后来代指擅长发现人才推荐人才的人。硅谷:源自美国,电子工业基地,现代指电子工业基地。

  ⑵、以某一相关事物代指一事物。如:

  红包:代指家长给晚辈子孙的赏钱或厂矿、企事业单位给职工发放的奖金。

  菜篮子:代指城镇居民的副食蔬菜供应。

  “菜篮子”:是城镇居民采购蔬菜、食品时携带的工具;“红包”:使用红纸包着钱币,象征喜庆、吉祥,以示奖励。

  ⑶、以事物的某一特征部分或标记代指该事物。如:

  橄榄绿:代指这种颜色的警察制服。

  大团结:指拾元面值的人民币,因上面印着民族大团结的图案而得名。

  国脚:专指具有高超球艺的国家级的足球队员。

  ⑷、以具有特征性的动作行为代指某一事。如:

  画圆圈:代指圈阅文件。一些领导同志在阅读或批示文件时,常画圆圈表示已经过目。

  爬格子:因写文章要用带格子的稿纸,所以拿“爬格子”来形容勤奋艰苦写写作。

  挂鞋:代指足球队员退出绿茵场,不再参加比赛。

  “画圆圈、爬格子”,“挂鞋”都是动宾结构。前者口语色彩浓,后者书面语色彩浓。此外,它们之间的感情色彩也有区别。“画圆圈、爬格子”含有戏谑的意味,“挂鞋”则显得庄重。

  ⑸、以形象性称谓代指原有专名。如:

  铁榔头:因郎平扣球凶猛有力,而“郎”与“榔”同音,人们就以“铁榔头”代指朗平。

  聂旋风:我国围棋手聂卫平在中日围棋赛中,连连获胜,象一股旋风,令对方无法招架,于是“聂旋风”就成了聂卫平的代称。

  ⑹、以专名代指该专名所具有或体现的某种社会现象、观念等。如:“条子现象”指领导干部随意批条子办事的不良社会现象。“明星效应”指文艺、体育等领域里的明星由于受人崇拜而产生吸引力和号召力的社会现象。这类词语从意义上说,带有一定的模糊性、随意性;从结构上说,为定中结构;它不同于一般修辞上借代里所说的“专名代泛称”,从整个短语看,可以认为是部分借代。

  四、仿拟造词法

  采用仿拟手法构成的新词语,实际包含两种不同的情况:一种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为了修辞的目的,利用仿拟格而产生的偶发性新词语。这类新词语有些会超越原语言环境,被更多的人认可并使用,逐步获得一般词语的性质;有些只是偶尔出现或偶尔重复出现,很快被遗忘和淘汰。另一种情况则是依据汉语词汇中已有的词语,利用仿拟手法来构成表达新事物新概念的词语,可视为用仿拟构词法构成的新词语。利用仿拟构词法产生的新词语有着一般新生词语的性质,接下来我们着重分析仿拟型新词语的情况。

  ⑴、格式仿。汉语词汇中有些词语的构成在形式上呈明显的框架结构,这种框架结构也即一类词语构成的格式,依据一定的格式,通过改换某些构词要素,能产生一系列同格式的词语。“格式仿”就是通过仿拟词汇系统中这类典型格式而构成新词语的方法。依据结构的不同,可以分为四类:

  ①、仿前式。即仿造词仿拟原型词的结构,更换原型词的前一个词素,后一个词素不变的方式。这种方式在仿词造词法中占多数,下列两组例子都属于仿前式。

  面的→轿的 酒吧→网吧

  →货的 →陶吧

  →残的 →奶吧

  →摩的

  ②、仿后式。与仿前式相反,这是一种仿拟原型词结构,并替换原型词的后一个词素,前一个词素不变的方式。这种方式在仿拟造词法中用的比较少。例如:

  国手→国脚 的哥→的姐 廉政→廉业 陪读→陪教

  ③、格式仿产生的新词语四音节的也较多,所仿格式有些是词汇系统中具有的,有些则是近年新造,经反复使用获得习用性特征的新格式。格式仿构成的四音节的新词语大多是在一个固定格式中嵌入新语素,如:由“大×大×”仿拟出“大红大绿”、“大红大紫”、“大操大办”、“大包大揽”等;由“小×小×”格式仿拟出“小打小闹”、“小夫小妻”、“小修小补”等。这些新仿拟的词语,均在原格式中嵌入一定的语素,词型格式化特征突出。格式仿利用已有的格式,形势特征明显,改换语素灵活便利,是一种常用的仿拟构词的手段。

  ④、还有一种仿拟则是依据一定的句法形式,即所仿格是汉语中一种常见的句法模式。它们大多是汉语词汇系统中使用时间长、出现频率高、生成能力强的句法模式。因而往往带有一定的文言句式的色彩。如:“以NVN”,介词“以”在这种句法模式中表示“凭借、依据”,是一种文言格式。根据这种格式仿拟的“以权谋私”、“以党代政”、“以工挤农”等新词语,概括性强,具有明显的文言特征。

  ⑵、语义仿。语义仿即利用词语间语义上存在的类义、对义、反义等关系来仿拟构词。

  ①、类义相仿。利用类义关系仿拟的新词语,如由“奖学金”仿拟出“奖教金”,由“空姐”仿拟出“海姐”,由“廉政”仿拟出“廉业”等。这些仿拟词与原型词都是同类事物,同属一个范畴,利用同类事物的相关性,类推联想,仿拟出新词。

  ②、对义相仿。对义仿拟则是由记录某一事物、现象、行为的词语,仿拟出另一与之相对应的新词语。如,以性别为对应关系由“公关小姐”仿拟出“公关先生”,由“家庭妇女”仿拟出“家庭妇男”,“空姐”仿拟出“空哥”,“的哥”仿拟出“的姐”。

  某些相对应的概念,也会产生对义仿拟构词。如,由“民办”仿拟出“官办”,由“民风”仿拟出“官风”等等,“民”与“官”便是建立在相对应的概念基础上的仿拟。

  ③、反义相仿。这种仿拟词与原型词意义相反,这是由于仿拟词语中替换的词素与原型词中对应的词素意义相反造成的。这种仿拟是语义仿中最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许多仿拟型的新词语,都是通过反义仿拟构成的。如,以“大”与“小”相仿拟的“大我”与“小我”、“大气候”与“小气候”;以“冷”与“热”相仿拟构成的“冷销”与“热销”、“冷板凳”与“热板凳”等;以“优”与“劣”相仿拟的“优生”与“劣生”等等。此外,象“上”与“下”,“公”与“私”,“正”与“负”,“快”与“慢”,“强”与“弱”等反义语素的变动,都是仿拟构词的重要手段。

  ⑶、依据是否只用仿拟手段来划分,可以分为单纯式和兼用式。单纯式是指仅仅利用仿拟这一修辞方式造词的方法。根据兼用的修辞方式的不同,又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仿拟兼谐音。如“气管炎” →“妻管严”,“哑巴亏”→“喇叭亏”

  ②、仿拟兼简缩。例如:博导(生导师)→硕导(硕士生导师)。这里人们兼用了仿拟和简缩两种造词法。

  ③、仿拟兼夸张。例如“豪华本”→“火箭本”(称出版速度快,质量低劣的书册)。仿拟词语“火箭本”显然也兼用了夸张的手法。

  五、其他修辞方式造词法

  这种利用修辞格形成的新词新语义比喻、借代、仿拟最为常见,当然由其他修辞方式构成的新词语也是不容忽视的。谐音构成的新词语,如:“炒古”,炒买炒卖古玩,由“炒股”谐音而造;“导爷”,戏称导游人员,有“倒爷”谐音仿造。还有“爱资病”、“莫(没)斯(事)科科长等都是谐音造成的新词语。比拟式构成的新词语,如具有新含义的“松绑”“透明度”“冒尖”“挂钩”“浮动”,以及“精神污染”“知识爆炸”“三栖明星”“投资膨胀”等。夸张式新词语也为数不少,如:“爆棚”指体育、娱乐场馆等人数骤增;“过街鞋”,对质量很差的鞋的贬称。此外还有“爆满”、“鸣谢”、“袖珍企业”、“火箭本”等。还有新含义的“山海经”、“普通话”是直义式新词语。而“压缩饼干”“压缩空气”则是利用断取格形成的。真是形象生动,丰富多彩。所有这些进一步说明了“修辞学造词法”是完全行的通的,而且是语言学中值得研究的一个有趣的现象。

  六、修辞方式构成的新词的特点及趋势

  1、比喻、借代构成的新词的特点及趋势

  由比喻、借代修辞方式构成的新词语具有一些值得注意的特点。首先,这类词语具有时代特色。由修辞而逐渐凝固成新词语,是汉语词汇发展中固有的现象。例如:古汉语中有以“须眉”代指男子;以“裙钗”“巾帼”代指妇女;以“杜康”代指酒;以“黄发垂髫”代指老人小孩;也有以“蛇行、龟伏”等来喻指某一动作行为状态的。这类词语比较形象生动,增强了汉语的表现力,丰富了汉语的词汇。近几十年来涌现出的新词新语,存在着一种趋新求雅和系列化的趋向,同时也表现出追求形象鲜明、通俗化、口语化的势头。由修辞方式形成的新词语更是引人注目,无论在“表情”还是在“达意”上,带有一定的时代烙印。例如文革的那几年,人被丑化、异化,灵魂和肉体被肆意糟踏、蹂躏,反映在语言上,那就是在词语里“牛鬼蛇神”“黑帮”等等满天飞。如今的时代是人文时代,人格得到尊重,人的价值受到重视,个人的创造精神也得到提倡、保护和发扬,词语中以比喻、借代方式产生了不少于个人专名有关的词语。如:“王海”、“徐虎”等,只要一个人的作为、贡献产生了一定的社会效应,很快就会得到应有的承认,受到尊重。当今的时代亦是一个经济飞速发展、科技信息瞬息万变的社会,因而被用来做借体或喻体的多为经济、文化科技领域的事物,如:“中关村”、“硅谷”、“短平快”、“气候”等等。这种变化反映了当今我国社会生活的深刻变革,以及广大群众视角中心的重要转移。其次,这类词语的词义具有模糊性。词语意义的模糊性是指它们所表达的概念的外延缺少清晰的界限,由比喻和借代凝固形成的新词语,其意义普遍存在相当模糊性。一般来说,一个新词语从开始出现到被社会接受,其意义总要经历一个由模糊到逐渐清晰的过程,这是由于人们对这个词语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认识在不断深化。此外,有些词语所表达的概念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模糊性,或者它本身就是一个模糊不定的概念。由比喻和借代形成的表达方式,大多只有模糊概念,既没有必要也不可能从科学上界定严格的意义范畴。如“龙头项目”等会因地因时而异,其概念外延没有确定标准。我们再从心理基础看,比喻和借代都是以联想作为心理基础的,有相当大的不确定性和随意性。由比喻和借代形成的词语直接以喻体指本体、以借体指本体,这在文字表达上更精炼了,但意义范畴的模糊性、不确定性却更为增强了,同时也模糊了两个不同质的事物的界限。“热”本指一定的温度,与“社会现象”本是风牛马不相及的两回事,把它们混为一谈,词义更模糊了。再次,修辞用词往往具有临时性的特点,这类词语所要表达反映的客观事物本身有相当多数属临时或短期性的社会事物、现象。如:“~~热”、“~~风”只不过时髦一阵子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即使“~星”、“~~精神”等也只能在一个特定时期内,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这些词语能风行一阵,当事过境迁也就烟消云散了。

  接下来我们在看一下由比喻和借代形成的新词语的发展趋势。由比喻和借代构成的词语中,不少词语词义带有相当的模糊性,表达上也可能用其他方式代替,流传使用中又有一定的局限性,使它们转化为一般词语的可能性受到程度不同的影响,加上这类词语多用于口语,也就不大容易进入正式公文、科学论文等文体。另外,这类词语有不少表达种种复杂的情感,而人们的情感往往受各种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又因人因时因地而异,个人成分占很大作用。这样,也使这类词语的传播受到一定的限制,转化为一般词语的可能性受到影响。有些语言学者正确指出,许多赋予词语以临时性功能的修辞学说法,往往会随着人们的反复使用而使临时性功能固定化,原来的修辞用词也会转化为一般用词。某种修辞说法能否形成新词新义,它们的寿命是长是短,主要取决于人们使用这种说法的情况,即约定俗成的程度。这类词语总体上说具有相当的临时性,只有少部分词语能进入一般词语,保持较长期的稳定性。

  2、仿拟构成新词的特点及趋势

  由仿拟构成的新词语到底具有什麽样的特点?首先,仿拟型新词语具有对应性。仿拟性新词语与原型词之间存在对应关系。仿拟型新词语中以类义、对义、反义等关系构成的语义仿新词语是对应性的突出体现。格式仿中许多新词语内部甚至也表现了类义、对义的对应关系。其次,仿拟型新词语具有鲜明的感情色彩。有的带有表扬倾向,如“新秀”;有的带有嘲讽、戏谑的色彩,如“喇叭亏”、“家庭妇男”等;有的则带有较强的贬义色彩,如“以权谋私”。鲜明的感情色彩,反映了这类新词语的构成与“仿拟”这一修辞手段运用的内在联系。再次,仿拟型新词语体现了仿拟构词手段的丰富性。从这类词语的构成方式看,仿拟词与原型词之间,涉及音、形、义三个方面。就拿“语义仿”来说吧,语义上的“类义”、“反义”都可以作为联想的线索,这就使仿拟构词具有丰富的手段,构成新词的能力也较强。

  由仿拟构成的新词语将何去何从呢?词汇发展的总趋势是日益丰富和扩大。由仿拟构成的新词语既是对语言的继承又是对语言的创造,它使语言旧有的形式得以保存的同时,又添加了新的内容,使新的词语更富有生命力,更富有时代的特征。仿拟现象是社会发展和人们快节奏生活的必然产物。人们利用语言系统中的某些已有的成分去表达他们认识和思维活动中取得的新成果,这样便产生了新词。而人们利用旧有的词语模式,用替换原词的某个语素而快捷地举一反三地构成新词,势必导致新词生成中仿拟现象的出现,这种现象是人们追求简单、高效心理的反映,符合时代和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新词语一经产生,便要经受社会和历史的检验,仿拟生成的新词语能不能顺利地进入现代汉语的词汇库还要看它是否符合构词的规律,是否符合大众的语言习惯。仿拟的积极作用是主要的,但一味模仿也会产生消极作用。近些年,有的人为了标新立异,或者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特别是一些广告媒体,无视语言规律,利用谐音胡乱造词,如“咳不容缓”、“衣衣不舍”等等。这些“词语”意义上完全背离了原词,长此以往,词将不词了。但从总体上说,仿拟能产性强,生命力强,其积极作用是主要的,它符合词汇发展的总趋势。

  【参考文献】

  ①杨晓黎仿拟型新词语试析《修辞学习》1993年第5期,刘兰民汉语仿词造词类型刍议 2001年第2期。

  ②季恒铨、亓艳萍比喻、借代与新词语新用法《语文建设》1989年第4期,王铁昆从某些新词语的“隐退”想到的 1999年第5期。

  ③朱永楷、林伦伦二十年来现代汉语新词语的特点及产生渠道《语言文字应用》1999年第2期。

  ④刘红曦汉语新词语生成中的仿拟现象《渝州大学学报》1999年第4期

  ⑤王铁昆从反思看新词新义的产生和发展《天津师范大学学报》1987年第2期。⑥周洪波《精选汉语新词语词典》四川出版社 1997年。

  ⑦姚汉铭《新词新语词典》 未来出版社 2000年2月。

本文来源:https://www.wnzmb.com/lunwen/134522/

上一篇:毕业论文浅谈对会计的认识五篇
下一篇:护理学毕业论文范文(通用3篇)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锦集4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推荐阅读

Copyright @ 2013 - 2018 我能学习网_免费的学习网站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能学习网_免费的学习网站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6058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