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写作常见失误例谈精选八篇
来源:论文写作指导 发布时间:2023-11-18 点击:
【www.wnzmb.com--论文写作指导】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议论文写作常见失误例谈精选八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篇一】议论文写作常见失误例谈
公约由标题和正文两个部分构成。
1.标题
公约的标题有三种写法:一是由适用范围+文种构成,如《班级文明公约》;二是由适用范围+适用对象+文种构成,如《首都市民文明公约》;三是由适用对象+文种构成,如《民公约》。
2.正文
公约的正文一般采用两种写法:一是直接采用条文式写法,将具体内容一一列出。二是引言加条文式写法。引言主要用来写明制定公约的目的、意义,常套用“为了……特制定本公约”的固定格式;引言之后采用条文式写法,将具体内容一一列出。
公约一般不写署名和日期;一些行业公约和部分基层单位的公约有时注明集体讨论通过的时间。
【范倒一】
北京市建筑装饰协会行业公约
(11月3日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通过)
1.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模范遵守国家法规、规章,合法经营,照章纳税。
2.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积极进取,勇于开拓,不断提高行业素质。
3.精心设计,精心施工,严格管理,优质服务,保质、保量、保安全,便民不扰民,重合同,守信誉,树立良好职业道德。
4.企业之间要团结互助,交流经验,合法竞争,共同提高。
【提示】这则行业公约以树立本行业的整体对外形象,合法经营、有序竞争等关乎本行业共同利益的重要事项为基础,就大家应该共同遵守的事项作了约定。
【范例二】
首都市民文明公约
一、热爱祖国,热爱北京,民族和睦,维护安定。
二、热爱劳动,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勤俭节约。
三、遵守法纪,维护秩序,见义勇为,弘扬正气。
四、美化市容,讲究卫生,绿化首都,保护环境。
五、关心集体,爱护公物,热心公益,保护文物。
六、崇尚科学,重教尊师,自强不息,提高素质。
七、敬老爱幼,拥军爱民,尊重妇女,助残济困。
八、移风易俗,健康生活,计划生育,增强体魄。
九、举止文明,礼待宾客,胸襟大度,助人为乐。
【提示】这则公约以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使首都和谐有序为宗旨,就首都市民应该遵守的社会公德作了明确约定。
四、公约写作的注意事项
公约是为了保证正常的秩序、维护大家的共同利益而制定的,制订公约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公约条文的内容必须符合普遍的社会道德规则。
2.公约条文的确定以现实存在的问题为着眼点,以促使问题的解决为最终目的,具有明确的针对性。
3.公约是要大家共同遵守的,公约条文的内容必须为大家普遍认同。存在异议的条文不要写进公约,以免因个别条文不能使大家普遍信守而致使整个公约形同虚设。
(作者单位:咸阳高才语言文字工作室)
【篇二】议论文写作常见失误例谈
议论文是高中学生写作需要掌握的一种文体,很多学生平时积累了大量的事实论据,但总写不好议论文,为此很苦恼。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但是有了米也未必就有美餐。议论文重在讲道理,通过事实材料和逻辑推理来阐明自己的观点,材料的积累只是第一步,还得学会对材料的叙述与分析。不少学生在使用事例论证时普遍存在以下缺点:叙例不当,文体走样;堆砌事例,有据无论;分析肤浅,不够深入;油水分离,脱离中心。这些失误的共同点在于不会紧扣中心论点处理论据,在叙例与析例方面缺少方法和技巧。为此,笔者结合自己在指导学生议论文写作中的一些感受与做法,谈谈议论文叙例与析例的方法。
一、有效运用事实论据进行论证
1、定向转述,一例多用,根据论证中心论点的需要灵活选择、处理论据
学生积累的许多材料是可以多方面多角度使用的,同一则材料可以服务于不同的观点,特别是一些关于人物的材料,只要稍微改变一下叙述的角度,就可以为不同的观点作论据。因此,叙述需要“定向”,这个“向”是论据证明论点的指向、方向。
“滥竽充数”的故事为人们所熟悉,故事中有南郭先生、齐宣王、齐⊥跫捌渌演奏者等几个对象,在作文中,我们可以根据不同观点的需要,对这一则材料进行不同角度的转述。
[例一】观点:人必须具备真才实学。战国时期,南郭先生听说齐宣王喜欢听三百人同时吹竽,就前去报名,给齐宣王演奏。其实,他根本不会吹竽,只是想混到乐队里来骗取银两的。后来齐⊥跫涛唬他不喜欢听合奏,要听独奏。南郭先生听说后,知道自己再也混不下去了,只好连夜逃走了。
【例二】观点:制度改革的意义。战国时期,齐宣王听吹竽要三百人同奏,三百人的乐队为南郭先生不会装会、不懂装懂创造了客观条件。齐⊥跻患涛唬要听独奏,这样南郭先生露出了马脚,再也混不下去了,只好连夜逃走了。
【例三】观点:环境的影响。战国时期,不会吹竽的南郭先生混进了齐宣王三百人的大乐队里,几年来,乐队近三百名队员明知他是滥竽充数,却不检举不报告,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这样的环境为南郭先生的混饭吃提供了生存的土壤。
以上三个例子的定向转述,都能围绕各自的观点,通过剪裁舍弃、挖掘增补,突出与观点有关的内容,弱化与观点无关的内容,所叙述的材料都能很好地为中心服务。
2、巧用论据链,用“面”的材料增强语势,增强论证的力度
所谓“面”指的是那些同类的比较概括的事实,我们可以用论据链的"形式把它们合理地串起来,既能加大论据的容量,使材料更丰富,又不占文章太多篇幅。这种做法关键在于根据观点选择同类事例,进行高度概括,用排比句等特殊句式表达,凸显主旨。
[例四]观点:俯下身子,聆听他人的教悔。李白俯下身子,聆听老婆婆的教诲,于是才有了“铁杵磨成针”的意志,成就了一代“诗仙”的美名;蒲松龄俯下身子,聆听过路人的述说,于是才有了“写鬼写妖高人一等”的文言小说;唐太宗俯下身子,聆听房玄龄、魏征的直言,于是才有了“贞观之治”的盛世;毛主席俯下身子,聆听李鼎铭先生“精兵简政”的建议,中国共产党才得以打败国民党,建立新中国!俯下身子,聆听他人的教悔,使得我们内心变得更加澄澈而明亮、圣洁而宽敞。
这一段叙例,结合排比的句式举例,穿越时空,把同类的论据串成论据链,增强语势,加大了论证的力度。
二、做好例后分析,力求“点”的深刻
所谓“点”是指那些具体的、有代表性的、能深刻反映观点的重点事实。“点”的材料能否有深度,关键在于是否对材料进行利用和分析,即“析例”。学生写的议论文往往只是叙述事例,而不进行分析,形成“论据+论据=观点”的错误形式,这种“不讲道理”的议论文,论点无论怎样正确,也不足以服人;论据无论怎样充足,也不过是一堆零碎的材料。
其实用事例论证法写议论文好比用砖砌墙,事例是“砖”,而分析议论则是砖与砖之间的“泥”,离开这些“泥”,“墙”就不牢固。析例的方法有很多种,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因果分析法
因果分析法就是抓住论据所叙述的事实,并据此推求形成结果的原因的一种分析方法,把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讲出来,它的标志性词语通常为“为什么……因为……”、“正因为如此……所以”、“之所以……是因为……”等。
【例五】观点:瞬间铸就永恒。一位母亲带着儿子乘缆车观光,突然缆车从高空坠落,在落地的一刹那,母亲用双手高高举起儿子,儿子活下来了,而母亲却离开了人世。无独有偶,在一次大地震之后,救援人员从废墟中挖出一具僵硬的盲女人的躯体,她双手上举,手中托着的是她一息尚存的女儿……这两个感人的画面虽然都是短短的一瞬间,但它们却永远留在人们的记忆深处。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这短暂的一瞬震撼着我们每个人的心灵,这就是伟大而崇高的母爱!这是母爱的伟大力量使得原来转瞬即逝的刹那保存到永远。
这一语段,在简要叙例之后合理运用“原因探究”的分析文字,运用从个别到一般的逻辑推理,例后推因,较好地架起事例与结论之间的桥梁,达到“叙”为“议”服务的目的。
2、假设分析法
假设分析法就是运用假设推理对所列举的论据进行反面分析的一种方法,事例和析例正反映衬,很有说服力。叙正面事例从反面假设推论,叙反面事例从正面假设推论。它的标志性词语常为“如果……那么……”、“假如……怎能……”、“倘若”、“若”、“试想……”等。
[例六]观点:自强。“自强是事业的催化剂,是一种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张海迪、莫泊桑、帕格尼尼经历坎坷,因为能自强,最后才一举成名,假如他们没有自强作为精神支柱,张海迪也只不过是一个碌碌无为的自卑者,莫泊桑不会成为著名的作家,帕格尼尼始终是一个坐过二十年牢的政治犯。(正例反设)
[例七]观点:人要有自知之明。三国时蜀汉的马谡,自以为熟读兵书战策,天下无敌,不听别人劝告,死搬书本知识,在街亭之战中将大军驻扎在山上。结果被敌军切断水源,蜀军大败,街亭失守,马谡本人也因此被杀。假如他能有一点自知之明,知道自己没有什么实战经验,多听听别人的正确意见,何至于落得如此下场呢?(反例正设)
3、意义分析法
意义分析法就是在叙述事实论据之后,用精练的语言揭示、评价事物或事件的效果、价值、影响,从而证明论点的一种方法。它的标志性词语通常为“……显示……”、“从……中,感受到……”等。
[例八]观点:正视历史。20世纪80年代,德国总理勃兰特访问波兰,他虔诚地跪在被纳粹分子杀害的犹太人的墓碑前,为纳粹分子在“二战”中所犯下的罪行向波兰人们谢罪。这一跪,不仅显示了德国人民对自己所犯下的历史罪行的真心忏悔,也让人们从中感受到勃兰特正视历史的高尚的人格魅力。
这一语段在简要叙述勃兰特下跪的材料之后,揭示了“下跪”的意义,从而有力地证明了观点。
4、正反对比法
这是一种常用的、有说服力的论证方法。正反相互对立的事物的比较,具有极大的鲜明性,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经过对比,正确的论点更加稳固。
[例九]观点:本事处世,则事业可成,功名可就。事实告诉我们:以本事处世,则事业可成,功名可就。相反,身继巨富,而无本领者,则只能是事业无成,乃至国破家亡。秦始皇之所以能“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是因为他在父亲的刻意安排下,羁留异国,饱经磨难,终成雄才大略才实现的。秦二世胡亥继承了秦始皇留下的“践华为城,因河为池,金城万里”的万世之业,可谓遗产之巨了,然而仅仅三年,便落得个“身死人手而七庙隳”为天下人耻笑的下场。究其原因就是胡亥自己没有经天纬地的治世之才。
实践表明,经过系统训练,学生能够较快地掌握议论文叙例与析例的方法与技巧,以往在这方面常犯的错误便少了许多。总之,在事例论证中,点面结合,有例有证,相互补充,相得益彰,学生就不会再为写议论文而苦恼了。
论文
论文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lùn wén,古典文学常见论文一词,谓交谈辞章或交流思想。
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它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
12月24日,《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抽检办法(试行)》提出,本科毕业论文抽检每年进行一次,抽检比例原则上应不低于2%。
【篇三】议论文写作常见失误例谈
胡华强
在长期的中学语文的作文教学中,作为教师,都能够发现某个时期学生中较有普遍性的写作倾向。就现阶段而言,学生主要存在以下几种类型的不良写作倾向。试举例言之。
1、幼稚型
所谓幼稚型,指就一个十六七岁的中学生而言,心智不够成熟,认识肤浅,语言有着明显的低龄倾向的写作类型。这类型的学生,认识问题的深度普遍还处在初中甚至小学阶段,他们在进行作文构思的时候,潜意识始终摆脱不了对家庭和童年生活的依恋,看问题的眼光就始终停留在童年的视角。这样的意识在文章中表达出来,在少年时可以给人以天真可爱的感觉,但是在高中生的笔下表达出来,就不一定觉得天真可爱了。
在他们的笔下,经常可以看到“邓小平爷爷”、“雷锋叔叔”、“张海迪阿姨”以及“农民伯伯”这样一些称谓,就其称呼本身而言,似乎礼貌有加,真诚可爱,但在读者眼中,却不可避免地要闪现出小学生甚至幼儿园的小朋友的影子。当然,礼貌并非不好;问题是,语言从来都是要随着人的年龄和场合的发生变化的。如果你听到哪个成年人口口声声这个“爷爷”那个“阿姨”,你不觉得反胃才怪!写一篇叫做《感受幸福》的文章,不少的学生都从自己“呱呱坠地”写起,然后“上幼儿园”、“上小学”、“上中学”结束,表达如记“流水帐”不说,这种内容的确已难以打动读者的心灵了。其实,当我们换一种眼光来看待生活的时候,我们一下就会明白,生活中真正让你感受到幸福,又能够打动读者的因素多得很,只是你被幼稚的心灵遮住了而未发现而已。
虽然高中生多数还未成年,但也不应该还是停留在小学生那样的心态;我们固然不提倡把一个少年人教化成一个老气横秋未老先衰的“成年人”,但高中生已经接近成年,而高考所要选拔的人才也应该是具有成年人的心态的成熟的人才,因此,无论是就其年龄状态来说还是就教育的目标来说,学生追求成熟,教师把学生培养成熟都是必然的。学生在平常的作文训练中就应该努力的摈弃那种幼稚心态,自觉地走向成熟才对。
2、消极型
消极型也可以叫做浅薄型或油滑型,就是文风轻浮,语言油滑,思想浅薄或者怪异的写作类型。由于在思想上受到某些社会上不良倾向的影响,在文风上又对一些浅薄的`表达方式刻意模仿,在这些学生看来,这或许是“潇洒”的展现,或许是“孤傲”的表达,或许是“深刻”的炫耀。他们是想要通过这样的表达方式来显示自己的“另类”,显示自己的某种叛逆的意识,其实表达这些东西本来是未可厚非的,问题就在于对一种“度”的把握不准确。
还是以《感受幸福》这个题目为例。就有学生通篇都在表达这样一个意思--世界上根本就没有真正的幸福;人们追求幸福是一种愚蠢的行为;人有“原罪”,生而赎罪;锦衣玉食,终不免一死;父母的温暖和抚养,那是他们该尽的义务,有什么幸福可言?说实话,每一个老师看到这样的文章,都会汗毛倒竖,悲凉顿生的。就文章本身而言,似乎还不能说他们浅薄,还不能说他语言不好。但是,学生写这种“放高炮”似的文章,到底是一种什么心态的在作怪呢?小小年纪就真是有了这样消极阴暗的意识了吗?我就特意找过这样一位学生来进行了解,他的回答更是令我瞠目结舌,他说他并不是像他的文章里说的那样想的,他之所以这样写,是想通过“反其道而行之”的手段来引起老师的注意,从而得到高分,还说这是他××时的老师教给他的应试技巧。听罢此言,我长时无语!
如果学生仅仅是想博得一个高分而故意为之(不管这是否有效)的话,还无关紧要,只要稍加引导便能使其回归正道。最令人担心的还是那种“非故意”者。比如刻意模仿武侠小说的写法瞎编故事,刻意模仿青春偶像剧的剧情乱凑情节,学一些当下走红的青少年“作家”的狂妄“愤青”,充斥于文章中的到处是让人茫然而又目眩的网络语言--这种已经深受不良因素的毒害而不自觉,反而还以为掌握了先进的写作技巧的现象,是我们目前语文教学中面临的一个严峻而又棘手的问题。
3、标签型
所谓标签型,就是指无论什么话题,都是那些“原料”,到时稍加组合,然后贴上“要求”的标签就算完事的写作类型。这种写作方法,在以前的“材料”作文时代不太容易大行其道,因为“材料作文”对文章的范围限制得比较严,容易被判为“偏题”,而到了后来的“话题作文”时代情形就有些不同了。“话题作文”的写作要求要灵活得多,只要与话题“有关”就可以,这本来是作文考查方式的一个进步,减少了对写作者的限制,就可以解放他们的思想,放飞他们的情思,从而展示他们的才华,而结果却并非完全如人们所愿。
当然,只要是“应试”,就必然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功利性会驱使人们努力地去寻找最“便捷”的方式来达到目的。但是,站在我们教育的立场上来看,这是一个悲哀,因为这非但没有达到提高学生能力的目的,反而促进了其投机取巧的心机(且不说这样的“取巧”文章是否达到他们想达到的目的)。
例如以“美丽的瞬间”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最后你从学生的作文中既可以看到毛泽东“挥手之间”那一个美丽的瞬间,也可以看到周总理“窗前的灯光”那一个美丽的瞬间,既可以看到老师无私地教育学生的美丽瞬间,也可以看到父母亲爱子女的美丽瞬间--这些内容,虽然已经陈旧得“乏味”了,毕竟还算“切题”。你还会发现,学生的文章中还有“希特勒手臂前指行礼”也是“美丽的瞬间”(学生说,希特勒虽是坏人,但他有着无与伦比的军人气质,因而“美丽”),乞丐在大街上乞讨时向行人伸出手是“美丽的瞬间”(学生说,虽是乞丐,但他有勇气为自己的生存奋斗,因而“美丽”)。还可以看到“项羽的美丽瞬间”,“苏轼的美丽瞬间”,“曹雪芹的美丽瞬间”,“谭嗣同的美丽瞬间”等等,简直是“悠悠万事,无不美丽”了!只要我们注意关注一下这些话题,这些素材,甚至这些文章本身,就会发现,其实大多可以在我们身边很容易就找到它的来源,尤其在一些流行的《文摘》类的杂志上可以找到。只要我们把它们拿来一对照,就会发现,这“应试”的文章只是动了“小手术”,贴上了扣题的“标签”罢了。
我还想说明一下的是,这贴标签型作文,有的贴上标签后确实很切题,而有的却与话题“风马牛不相及”,仅仅贴一张唬人的标签而已。但不管是哪一种,都是学生不愿认真思考,不愿塌实写作,投机取巧的不良学风的表现,应该予以纠正。
4、模式型
模式型作文就是指在长期的写作训练中有意无意地接受并形成了某种相对比较固定的格式的写作类型。写作之事,虽说叫“文无定法”,有一定的规律可寻也是无庸质疑的,不然开设写作课还有什么意义呢?但我们大家也都知道,掌握规律并非是为了死守写作的固有模式,而是为了取人之所长为己之所用,写作的生命真正贵在创新。而模式型作文却让学生落入了不自知的窠臼。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形:
(1) 为文必“题记”
这明显是受了近几年“新概念作文”的影响。不管什么内容,也不管什么体裁,开篇就跟你来一段“题记”。这“题记”也不管与正文有没有关系,也不管与正文是否协调,更不管这“题记”本身像不像个“题记”,反正,先来个“题记”放在文章的最前面再说。
文章前面写题记不是不可。好的题记可以起到先声夺人,画龙点睛,提纲挈领的作用,它是文章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甚至可能是文章的精华。即便如此,我们也没有看到文章家凡为文必“题记”,可见,那也是个只可偶尔为之的方法而已。而我们有的学生却几乎篇篇文章都写“题记”,开始还觉得他有创意,久了就烦,少数人为之,还觉得有创意,大家群起而用之就烦。这样的文章怎能得到好评呢?
(2)言必称“历史”
除了受“新概念作文”的影响外,近年来,又盛行起“文化散文”的热潮。文化散文的最大特点就是厚重的历史文化的意蕴。这种散文的流行给我们长期以来比较单调的阅读视野增色不少,可以说,不仅是成年人欢迎,也受到了广大青少年的热烈欢迎,这无疑是一个可喜的事情。阅读者感觉到了文章中厚重的历史感产生的独特的艺术效应,于是在写作中也去模仿,希望自己也写出同样厚重的文章,这当然是一个可喜的现象。但是慢慢地,一些学生就养成了这样一个写作习惯--言必称“历史”,无论什么文章,无论什么题材,反正一下笔就跳进悠久的“历史长河”,从“三皇五帝”到“秦皇汉武”,从“唐宗宋祖”到“长征建国”,只可惜字数有限,时间不足,否则,怕要写成《史记第二》才会搁笔。其实,正如我前面所说,文章中涉及历史本不是坏事,但篇篇如此,就未必可取。更让人不能忍受的是,一些学生本身的历史知识相当有限,却还是狂热地喜欢“历史”,文章中的历史知识错误百出,试想这样的文章又如何能成为好文章呢?
以上几种类型只是我在日常教学中简单地总结出来的几种情况,虽然概括未必全面,观点也许还不免有失偏颇,但让教师警觉学生写作倾向的错位,让学生跳出写作程式的窠臼,于教于学应该还是有些作用的。
2006/11/16
【篇四】议论文写作常见失误例谈
英语议论文写作教学谈
鉴于目前英语教学语料主要以议论文体为主这一事实,并在综合Product Approach和ProcessApproach两种写作技法各自的优势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议论文写作训练模式:P&P模仿创新式写作训练模式.
作 者:石卉 SHI Hui 作者单位:安阳师范学院,河南安阳,455002 刊 名: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JIUJIA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年,卷(期): “”(2) 分类号:H315 关键词:议论文写作 P&P模仿创新式 训练模式【篇五】议论文写作常见失误例谈
充分论证,是高考议论文成功的关键之一,而善解“己”意,是做到充分论证的基本方法和策略。
解题目
解题目,即“破题”。试题的要旨不明确限定,文章便无法做。只有通过“解”题,把相关概念按照自己的用意进行界定和诠释,才能据题生议。它是后文“议论”的前提,是“议论”的基础,它起着统领全篇、烛照全篇的作用。
如《谈学习中的“入”与“出”》,对“入”与“出”作明确的解析。那么,“入”与“出”的含义如何规定呢?
例:我们每天都在学习新知识,每天又都在用新知识解题和做事。我把学习新知识称为“入”,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称为“出”。学习中的“入”与“出”的关系是辩证的,“入”是“出”的基础,“出”是“入”的延续,两者相互促进,“学”与“用”相结合。
从应考文章的构成内容上讲,是我们发表自己见解的前引,是用概念解析法具体阐明我们对考题的看法。
解观点
所谓“解观点”,就是把表述自己主张、看法的话语,更加通俗地解释出来,使读者明白并接受其内在的道理。用“所谓”、“也就是说”、“通俗一点儿说”、“是指”、“就是”、“换句话说”等连接话语表述的具体内容往往都是“解观点”。
例:这种态度,就是有的放矢的态度。“的”就是中国革命,“矢”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我们中国共产党人所以要找这根“矢”,就是为了要射中国革命和东方革命这个“的”的。这种态度,就是实事求是的态度。“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的行动向导。
解理由
所谓“解理由”就是分析作者的观点赖以成立的理由,也就是作者持论之故。
例:以“心灵的选择”为话题作文时,以评论王杰舍身救战友为例,提到“这一瞬间的伟大选择,有选择,无过程。‘瞬间’的行为非‘瞬间’的行为。乃是此前无数‘瞬间’做人的体验、积淀使然。”――说明这个道理,就要讲清“瞬间”不能允许有复杂的“翻江倒海”的斗争――虽说“一瞬”是一个过程,但在人的感觉上可以说没有过程,这一切也不过在三五秒之间。这就足以说明王杰的人生境界已经达到了一种至境――千钧一发之际,能够自然而然地作出舍身救人的举动。(从而解释了自己立论的"理由)
解事例
要突破“观点+例子”这种简单的论证模式,关键是要有切中要害的分析,要掌握分析事物的原则:将“论点”与“事例”(论据)之间的一致性揭示出来。
例:以“变”为话题,在谈到“强”与“弱”的对立中,“强”者转化为“弱”者,往往是毁在自己身上,不能战胜自己的“弱”,也就是通常人们说的“自己打败自己”。为解释这个道理考生选用了一则寓言故事――一只雄狮逮着了一只狐狸,但没有吃它。因为狐狸答应每天会逮几只小动物贡奉给狮子。于是在很长时间里狮子足不出户,天天享受着狐狸送来的食品,舒适得很。可是有一天狐狸什么也没有带来,狮子正要责问狐狸时,狐狸扑向它,将其咬死。
作者叙述完故事之后,并没有把它摆在那里完事大吉,他继续分析道:
只怕这只狮子到死也不会明白自己身为百兽之王怎么反被一只小小的狐狸咬死。长时间的养尊处优,已使它失去了往日的威风。健壮的肌肉已松弛下来,肥胖、笨拙已使它丧失了跳跃、格斗的能力可以说害死它的不是狐狸,而是它自己的“懒惰”。
这分析,简练明确地点出了寓言的实质内涵。文章从狮子之所以被狐狸咬死的原因进行分析,指明是懒惰使狮子的本领弱化,甚至不能抵御小小的狐狸。这样,事例便与论点完全契合,紧紧扣在一起了。(胡志成)
【篇六】议论文写作常见失误例谈
例谈高考作文的写作
你的作文有“理”吗――例谈高考作文的写作作者/曹永华
近几年的高考作文题异彩纷呈,各具特色。作文命题渐趋于考查学生的思维品质,往往要求考生能写出对生活的思考与体验,能从现实的生活中挖掘其中蕴涵的哲理与感悟。然而,尽管不乏一些考场优秀作文,但大部分学生作文得分不高。究其原因,就是平时没有认真训练,或者说在训练中没有重视思维品质的培养,往往出现随意立意缺乏理性、内容空洞不合情理、缺乏逻辑分析没有道理、结构混乱没有条理等现象。据此,笔者提出以下建议,希望能给同学们在作文上有所帮助。
一、立意思维要理性
新材料作文虽然没有限制文体,但从学生作文来看,大部分同学喜欢写议论文,这无可厚非,但从作文现状来看,很多学生在构思上随意性较大,草率定中心,缺乏一定的理性思维。议论文以理性见长,同学们一定要学会多角度看待问题,使你的构思充满理性。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对同一事物,可以有不同的认识。要写出别具一格的作文,关键在于如何开拓思路,要养成从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不要被习以为常的看法所左右。不迷信权威,大胆提出自己的观点。当然,多角度思考问题不是漫无方向的,它要求写作者不拘泥于思维的定式,不人云亦云,但需要正确理解材料的内涵,调动自己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对材料作出理性的分析,选准立意的.切入点和角度。
一道作文题,选择的角度有很多。如四川卷关于“平衡”的材料作文,既可正面立意“过平衡的生活”,又可对比立意“平衡心态”,还可以反面立意,阐述“不平衡的现象及危害”.
同一个作文题,除了选择自己有话可说的角度,还应该选择见解新颖的角度,只有从新的角度观察事物,才能发现事物的新特点,才能获得对事理的新认识。从习焉不察的生活现象中挖掘生活的哲理。再者,应尽量选择有社会价值的写作角度,它往往能体现写作者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多角度而又充满理性的选择往往能体现写作者对事物的感悟能力,有利于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发挥写作水平。
二、分析议论有道理
好多同学在议论文写作中往往只会罗列事例,忽视对材料的分析,导致文章文体不清,成为“四不像”.须知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即使运用事例论证,也不能详尽叙述,必须有自己分析议论的语言,要有一定的道理做理论支撑,这样才能使你的文章充满说服力。再者,分析问题应有自己的观点,如果总是引用别人的观点,就有可能造成材料与论点的脱节,显出无病呻吟或故意拼凑的缺点。
高中生对人生观、世界观、人间万象应该有自己的认识和理解,因此,写作议论文就应该有自己的看法。如何才能使所写的文章在议论过程中凸显出在讲“理”,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1.提炼的观点要合乎情理。即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应该揭示出某种道理或富有哲理。如吴晗先生的《谈骨气》的中心论点“中国人是有骨气的”,此句掷地有声,发人深省。()紧接着提出的三个分论点,引用了孟子的饱含着深刻哲理的名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论证所引用的论据应为普遍的真理。这些论据或是科学结论,或是人们所公认的道理,具有理论的权威性和思想的深刻性,因而具有不可辩驳的力量和说服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证明观点,达到材料与观点的统一。
3.自己的议论要有道理。高考议论文的硬功夫不在举例,而在剖析,因为举的例子都是“殊途”,而剖析的道理才是“同归”.所以一篇议论文,不能只是一味引用别人的言论,引用现存的事实材料,还要有自己的分析,即自己的议论语言能体现出自己对事物的认识甚至是与众不同的思考,进而表现出独到的思想。无论正反论证,议论语言都要具有思辨性,要让读者知道,你是在围绕观点说理,而非漫无目的地信马由缰。
三、材料运用要合理
“材料丰富”是对文章内容方面提出的要求,指文章使用的材料种类多、数量大,内容丰赡,血肉丰满,但也要注意“适度”,在议论文中,“材料丰富”是落实在论据充实之上的。很多同学为了证明观点,大量堆砌中外名人事例,也不管所用材料与论点有无关系,反而让人觉得内容散乱,文不对题。
确立了正确的观点之后,除了要广泛搜集材料,更重要的是对材料进行精心挑选,逐一审核,在写作过程中,认真思考材料能否证明观点,运用是否合理,与文题是否相合,切不可为了凑够字数,用一些与主题无关的材料。
考场作文材料的运用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有针对性。议论文中的材料是为证明论点服务的,因此材料必须紧紧扣住论点,为论点服务;否则,材料与论点就会脱节。
2.要有典型性。运用有代表性和普遍意义的材料。无论古今事例,无论理论和事实材料,只要典型,就能收到以少胜多的效果。
3.要有时代性。从日常生活出发,放眼社会现实生活,关注时代发展,搜集鲜活的、新颖独特的材料,文章的说服力就会增强,论证也会更加有力。
四、结构安排有条理
所谓结构,就是一篇文章的行文思路和布局。无论你有多少材料,材料的质量如何,如果没有好的结构,这些材料就会像一盘散沙。所以,怎样组织材料,怎样安排材料,直接决定了文章是否有条理。然而不少考场作文只知堆砌材料,泛泛而谈,不考虑层次的安排,表现出思路混乱。我们在写作前,首先要选择恰当的结构方式。如议论文的并列式、层进式、总分式、对照式等。除了这些常见的结构之外,还应该根据材料及论证的内容选择较为新颖的布局结构。
1.从现象陈述,到原因剖析。这种结构模式注重于事理之间的逻辑关系,层次之间可能是因果,可能是递进。
2.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述。通过全面比较,以辨明观点的合理性。
3.从概括阐述到具体剖析。特别是实例材料,不能详细叙述,只能概述,以剖析议论为主,否则会喧宾夺主。
4.从问题提出,到问题解决。此模式是先提出问题,然后按照一定的顺序逐层分析论证,最后得出结论。
应注意的是,无论哪种布局,在材料的运用安排上,都要考虑材料的顺序,如材料的先后、大小、轻重、主次等。只有这样,议论的层次才能更加清晰,更有条理。
【篇七】议论文写作常见失误例谈
雅思写作常见的两类失误陷阱
表达单一,词不达意
我们知道文章是思想的载体,而词是这个载体的基本组成要素。没有单词,就无法准确地表达思想。由于所掌握的单词有限,往往使学生感到自己“满腹的心里话不知怎么说”,为了写完一篇250多字的作文,只能搜肠刮肚,勉强拼凑,结果使思路受到限制,写出来的句子总是不能表达出自己的本来意图,文章主题反倒成了载体的奴隶。为了弥补词汇量的不足,一些学生就把一些熟悉的单词、简单的句子结构重复使用来避免犯错而使文章显得单调、呆板,甚至观点和见解也因此大打折扣。对单词含义的一知半解,使得学生在写作时生搬硬套。把汉语成语硬生生地逐字对译,如:把“成竹在胸”译成“have a bamboo tree in my heart”;或者一些短语直译,如:把“不少青年妇女没文化”译成“Many young women have no culture.”,令人啼笑皆非。
当然,这一问题主要存在于英语水平较差的同学中。而更多学员中存在的问题是不能准确把握一些词汇的具体含义及一些意思相近的词之间的一些区别,进而导致在写作中只是简单得根据自己所知道的该词的意思生硬的加在自己的习作中,而不去考虑该词在整篇文章中是否合适,从而使自己的作文有了浓重的Chinglish的味道。
词汇匮乏,作文索然无味
由于学员掌握的词汇不足,所以在写作文时,往往是一个词在文中不断的重复出现,结果使得自己的作文读起来很索然无味。如有的学生只知道“促进”一词是improve,于是在写作时,只要是“促进”,他就把improve一词搬上去,殊不知,“促进”一词还可以用promote, enhance, advance, facilitate, strengthen 等词表达。但这并不意味着这几个词可以随时互换,学生在用的时候也要根据具体的情景而选择具体的词。
此外,有的学生在运用词组时总是不能准确把握其固定搭配,尤其是一些动词词组中具体搭配的介词等小品词,结果写出来的句子令人产生误解。这方面的问题似乎在学员中更加普遍。下面我们就以我们论坛中的一篇习作为例:
I do not agree with the above statement, in my opinion, both of the earlier times technological inventions and recent times technological inventions make human lives changed a lot, we are not supposed to say ether earlier ones or the later ones of technology is more important.
这是作文的第一段,而第一句的agree with the above statement 就是一个明显的错误,agree with 是同意某人的意思,后接sb.,而 agree about后接 sth.是同意某种观点的意思。仅仅是一个介词的错误运用,也许就会影响你的作文分数。所以,这一问题应值得学员注意。
G类雅思写作Task 1备考攻略之咨询求助信
雅思考试分为A类和G类两种模式。通常来说,以出国工作或者移民为目的的考生应该选择G类考试。A类和G类考试的区别在阅读和写作两项考试上,其中写作考试中的任务一G类与A类题型截然不同,请参见官方指南上的题型解释:
从官方介绍不难看出,G类写作任务一(以下简称T1)要求考生在20分钟左右完成一篇书信的写作,考生也许会被要求去询问信息或解释某些状况。但是,具 体而言,考生可能会碰到哪些形式的书信写作呢?根据剑桥2-9八本真题以及近三年考试回顾,雅思G类T1书信类型主要包括感谢信、道歉信、投诉信、求职求 学信、邀请信、建议信和咨询求助信等七种。新东方小编为大家收集了G类雅思写作Task 1备考攻略:咨询求助信,给出相应的解题思路(即书信写作文章结构)与写作句型。
咨询信一般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自我介绍,说明写信目的(询问某方面情况),指明你所需要的信息;第二部分提供相关背景信息,指出你为什么需要这些信息。询问具体相关事宜。指明你什么时候需要这些信息;第三部分表达请求帮助的愿望,预先感谢对方的帮助,并表示希望早日得到答复。
2. 常用句型
1) I would be much obliged to you if you could let me know the procedures I have to go through.
2) Your prompt and favorable attention to my inquiry would be highly appreciated.
3) I am looking forward to a favorable reply/response at your earliest convenience.
4) Would you provide me with some valuable advice?
5) Your kind reply will be highly appreciated.
6) It would be greatly appreciated if you could furnish me with relevant booklets on the above-mentioned aspects.
7) I am writing to enquire whether I may become a member of your club.
8) I would be grateful if you could let me know your annual fee charges and any other information which would be useful.
9) Please let me know as soon as possible how you propose to settle this matter.
10) Although at this time of year you will have more work to deal with than usual, I would appreciate a reply in a not too distant future.
雅思G类T1写作主要考察考生英文实用写作的运用能力。各位考生在备考时应该注意夯实词汇语法功底,搞清楚不同书信类型的写作结构并熟练掌握常用句型。
雅思写作解题思路之是否需要学外语
08月雅思写作预测题目:是否需要学外语。Some people think all students should learn a foreign language. Others believe students without the talent should not learn. Discuss both these views and give your own opinion.
支持前者 所有人都应该读满18 年的书
under the circumstance of globalisation, competition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intense, and acquiring a foreign language skill help people to edge out, e.g. a Chinese who can speak fluent English is more hopefully to stand out during the recruitment of multinationals & many European people start learning Chinese because of the booming economy in China.
大学教育是为了就业还是其它(大学教育四大功能 :知识 ,实践 ,素质 ,人际 );
教育应该泛还是专
a good many societies have become diverse in culture, e.g. cosmopolitan cities, and learning other people’s language is beneficial to communication and achieving social harmony, e.g. a big proportion of American people choose to learn Spanish, especially in southwestern states. 大学教育是为了就业还是其它(大学教育四大功能:知识,实践,素质, 人际); 教育应该泛还是专
mastering foreign languages enables people to deeply understand and truly appreciate different cultures, e.g. read Dream of the Red Mansion in Chinese and watching Shakespeare dramas. 大学教育是为了就业还是其它(大学教育四大功能:知识,实践,素质,人际); 教育应该泛还是专
支持后者
to those who think people without such talent should not learn foreign languages, learning does not mean getting sophisticated in linguistics, obtaining the basic communication skills is widely adequate for most students. 教育应该泛还是专(其他基础学科也一样,只是要求具备基本知识,没说要很精通)
On the other hand, being capable of speaking and writing in other languages makes people more eloquent, and they will find making friends a lot easier, e.g. facebook. 大学教育是 为了就业还是其它(大学教育四大功能:知识,实践,素质,人际 ); 教育应该 泛还是专
论据共享题
大学教育是为了就业还是其它
University should prepare students for employ or have other functions. To what extent do you agree or disagree with this opinion?
所有人都应该读满的书
Everybody should stay in school until 18. To what extent do you agree or disagree with this opinion?
教育应该泛还是专
Some people believe teenagers should concentrate on all school subjects. But, others believe they should focus on the subject that they are best at or that they find the most interesting. Discuss both these views and give your own opinion
雅思写作解题思路之医生护士教师与明星的收入
8月雅思写作预测题目:医生护士教师与明星的收入。Sports and entertainment personalities have higher value than professional workers like doctors, nurses and teachers in some societies, why this happened in some society and do you think it is a good or bad development.
原因
Psychologically, people, especially youngsters, need role models (榜样) and sports and entertainment personalities can easily become those that are encouraging to ordinary people, e.g. the Chinese swimmer Sun Yang and famous band, e.g. the Tang Dynasty. 年轻 人崇拜娱乐和体育明星的利弊;体育的作用(体育激励人心,提高全民素质 ); 举办奥运会的利弊。
Some societies are highly commercialised and the intrinsic rule (内在规则) of which is that the more distinctive an image becomes, the more irreplaceable value it gains (一个形象越 独特,其不可替代的价值就越高), hence the high income, e.g. David Beckham, regardless of their actual contribution to the society.
好处
Entertainment stars can benefit the society through productions (作品) which deliver upbeat life attitude. And famous sports players can drive people’s zest for sport games, improving citizens’ overall fitness level. 年轻人崇拜娱乐和体育明星的利弊。
Many of them participate actively in charity works, which raises a positive profile for citizens.
年轻人崇拜娱乐和体育明星的利弊
坏处
Professional workers such as doctors, nurses and teachers have to go through endless tests and exammes to get qualifications, and their works largely benefit the society on people’s education and health. It appears to be unfair when comparing their salaries to the astronomical incomes of sports and entertainment celebrities.
Quite a few sports and entertainment personalities do not have sufficient education, and many of them misbehave, e.g. fight and swear, divorce and luxuriant lifestyle, etc. All of these are magnified (被放大) by the mass media which produces damaging effect to young
people who are vulnerable and imitate blindly. 年轻人崇拜娱乐和体育明星的利弊
论据共享题
年轻人崇拜娱乐和体育明星的利弊
Nowadays, young people are admiring media and sport stars even though they don’t set a good example. This brings negative effect to the society. To what extent do you agree or disagree with this opinion?
体育的作用
Some people think sports games are important for society, but others believe they should be taken as leisure activities. Discuss both these views and giver your own opinion.
举办奥运会的利弊
Holding Olympic Games is an exciting event. Some people think it has positive effects while others argue it is a waste of money. Discuss both these views and give your own opinion.
【篇八】议论文写作常见失误例谈
化虚为实写作例谈(网友来稿)
马新桥
中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一直以来是一个让人头痛的问题,年轻教师更是无所适从。到底该引导学生走向何方,成为教师的困惑。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反思,大量的语文阅读教学是不是仅仅是要我们教给学生理解、分析、评价、欣赏文章的能力,教给学生应对高考阅读题能力和技巧呢?这些都还不够,阅读应该有一个重要的目的,那就是写作,就是要实现阅读与写作的对接。以阅读经验来指导写作实践,这对学生的写作能力的提高有着直接的指导意义,可操作性强,达到学以致用的最终目的。下面笔者试着就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一些粗陋的想法。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雨后的青山,好像泪洗过的良心。”
… …
以上几句诗词,是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内容,每个学生都能熟练背诵。这几句诗词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化抽象为具体,化虚为实,使抽象的、无形的、概念化的一些东西转化为具体的、可感的、形象的事物。
语言文字的处理方法,运用之巧妙,让人赞叹。这恰恰是写作的一种技法。当下话题作文是最通行的命题方式,而话题基本上是抽象的概念,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仅仅围绕话题反复空谈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怎样把话题打开,选择恰当的切入点就至关重要了。这时“化虚为实”的方法就会发挥作用。请看以下两篇例文:
(1)幸福是什么?
其实,幸福就是一种感觉,
是你内心深处感觉到的一种满足,是相互的尊重和体贴,是理解,是......
幸福是什么?幸福是母亲的关爱
幸福是平静的馨香
幸福是温馨的礼物
幸福是沉甸甸的麦穗
幸福是绿色的生活
幸福是林间的小路
幸福是远离尘嚣的净土
幸福是自由的跳跃
幸福是轻柔的抚摸
幸福是置身事外的.安闲
幸福是重温听潮的时刻
幸福是手中的希望
幸福是开满鲜花的原野
幸福是知识的起航
幸福是一生的信仰
幸福是充足的食物
幸福是丰富的宴飨
幸福是倾听
幸福是自己的感觉
幸福是相濡以沫……
(2)宽容
一
宽容是风。吹遍每一个角落。吹开那满天的乌云,让太阳露出,溶化凝结在心头的冰雪,放飞那颗被羁绊的心情,给生命一个美好的延续。
二
宽容是雨。浇灌好每一颗弱苗。倾盆直泻、丝丝缕缕,滋润焦渴的土地,抚平大地累累伤痕,让花儿更艳,草儿更青,万物焕发新的生机。
三
宽容是山。当仁不让付出努力。挺拔起高昂的头颅,为森林、百兽栖身。敞开坚实的山门,给宝藏安全的保护地。张开绿色的天伞,为前来投生的弱者避风挡雨。
四
宽容是水。释放所有柔情。一滴一滴穿开情感的顽石,汇集爱的涓涓细流,荡开一颗颗无奈的心扉,去投向无际的大海。
五
宽容是海。袒露宽广的胸怀,接纳百川。无论风高,无论浪急,载着一条悔过的心船,躲过暗礁,避开险滩,奔向光明的彼岸。
六
宽容是一颗星斗。不为自己的弱小伤悲!划破黑色的夜空,发出那微微光亮,为迷失者引路,与孤独者对歌,直面那属于自己的新一轮金色的曙光。
七
宽容是月亮。尽情地妩媚。不与太阳争光彩,不求众生以回报,只悄悄引领群星走出黑暗,为崭新的世界披上素装,为喧闹的星球泄淌恬静。
以上两段文字分别可以看作是以“幸福”“宽容”为话题的作文例文,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将原本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形象的事物。
文段(1)中,抽象的“幸福”转换成了“母爱”“馨香”“礼物”“麦穗”等具体的可感的事物,非常巧妙的表达了自己对幸福的理解与领悟,读者也因着这些具体的事物与作者分享着他的体验、感受,作者与读者自会产生共鸣,实现了精神的沟通、交融。
文段(2)中,“宽容”更是化为了“风”“雨”“山”“水”“海”“星斗”“月亮”,每一个物象都因此闪耀着人性的光辉,都跳跃着生命的力量。宽容,一个无形的抽象概念,就这样有了它的形体、神态与容貌,这都是因为有了具体可感的物象,也就是“虚”的变成了“实”的。
当然,将作文写成这种精美的散文诗是有难度的,其实,这个问题可以灵活处理,比如文段(2),从文中任意截取二三节,在每一节后加上一个感人的故事,稍加连缀,再加上“凤头”,配上一个“亮丽的尾巴”,应该不失为一篇好文章。
当下作文写作,存在着功利的心理,写作本不可以快速见效,但高考要的是成绩,因此我们还必须找到一些所谓诀窍,我想,采取这种“化虚为实”的写作方式可以算是一种有效的探索,至少也可以作为一种应急手段吧。
作者邮箱: [email protected]






文档为doc格式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