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赵孟?\“以书入画”看其对水墨山水笔法形态的影响

来源:百科 发布时间:2019-10-02 点击:

【www.wnzmb.com--百科】

  摘 要:元代绘画笔墨形态与绘画主体心境的表达相结合,是文人画艺术趋于成熟的表现,书法中的点画书写性质成为绘画中独立的审美因素,赵孟?\的艺术思想和创作主张与这种在绘画中确立笔墨自身的审美价值有着密切的联系。

  关键词:赵孟?\;以书入画;笔墨形态
  中图分类号:B83-0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29-0130-02
  赵孟?\,字子昂,号松雪,又号水精宫道人,浙江湖州人,是元代最显赫的画家之一 ,也是最卓著的书法家之一 ,在中国书画史上具有广泛的影响。他在绘画方面继承晋唐五代和北宋的优秀传统,博采众家之长,自成面貌,而且题材广泛,风格多样,其山水、人物、竹石、花鸟均“悉造微,穷其天趣”,不仅如此,他在艺术表现形式方面,无论工笔、写意或是青绿、水墨都十分精彩。
  一、赵孟?\“以书入画”的提出
  赵孟?\是一位书画理论家,他精心地将书法用笔用于山水画,用书法性的笔法来表现画的每一个部分。他主张作画要有“古意”,倡导“书画同源”,强调绘画中用笔的书法趣味,并主张师法自然,提出“到处云山是吾师”。他的绘画理论与实践在当时和明清两代都有极大的影响。
  赵孟?\的“以书入画”和谢赫提出的“骨法用笔”中对笔的看重是一脉相承的,“以书入画”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传统绘画,强化了笔墨,使画家在面对物象时能直抒胸臆。赵孟?\的山水竹石,多是用了简率的水墨法,富于笔墨趣味。他在“石如飞白木如籀 ,写竹还应入法道,若也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有来同,”的落款中明确地揭示了绘画中的写石法、写树法、写竹法和书法中的飞白法,大篆笔法等,从而将书法的因素直接形象地移入绘画。在书法艺术中,对笔法墨法有严格的要求,有“藏头护尾,力在笔中”的中锋用笔,相应于中锋还有侧锋用笔。在笔锋的纵向运动上要讲究提笔与按笔,笔锋的横向运动要讲究转笔与折笔。在点线的外形来说,用笔也分为圆笔、尖笔等。在行笔快慢迟速上又讲究笔的疾涩关系。在墨法中,为了丰富墨色,关于用水有更深的讲究,这些都是为了获得“笔情墨趣”。在线条的运用上抒发的艺术形态显现了艺术向空间艺术延伸的性质。汉字的书写规律决定了书法用笔的序列性和连贯性。而序列性是由书写汉字的笔顺来决定的,笔顺造成了笔画运动的方向感,由此使得书法用笔在本质上虽不同于绘画用笔,但如将二者结合起来,以书入画,以自然产生出线条运动的连贯性,正是线条的运动,留下书写的痕迹,使视觉上展现出了时间的结构,加强了画面空间感的传达。
  赵孟?\正是强调了绘画要从多方面追求线条自身内在的生命力,所以他在《研北杂志》中 写到:“唐之画,实描山水,盖刻画中有飞动之意,后人所难能也。”他强调用线条的自身力量去捕捉山水之神韵,这样就使绘画中的线条,不仅作为表达事物形体的语言,也给画家有机会更深层地表现内心情感,极大的开拓了绘画的表现性,线条被赋予了主动表达作者心意的能力。
  二、“以书入画”在其画中的体现
  从赵孟?\的诸多作品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这一点,其山水画面貌、风格多种多样,他的理论直接影响了元四家,元四家索道了笔墨与其对客观事物感受的水乳交融,把推崇笔墨情趣的文人画推向了高潮,笔墨的重要性已经在画家的心中生根发芽。在明代的画坛中还有一种现象,就是摹古风气盛行,这时摹古不再是画家学习古代优秀作品的手段,而具有展示笔墨的意味,更重要的是画家与客观世界开始疏远,古人的足迹则成为创作的源泉。这种现象在清代更甚,笔墨获得了至高无上的地位,认为笔墨是画的根本,用情笔墨之中,放怀笔墨之外,注重绘画的表意性,一切都以此为基点而展开。
  《水村图》卷,是一幅承前启后的典型元代文人山水画。其典型特征之一是画卷的意境,这是文人逸士所追求高隐的理想境界,画面天高云淡,野水茫茫,疏林杂木散落其上,小舟幽游,是赵孟?\超越前人,表现时代精神的创新高明之处。二是全卷用干笔淡墨挥写,以书法用笔画山水林木,笔法松秀灵动,笔墨苍润,一展江南山水的清秀,而笔墨本身又具有相对独立的形式美感。《重江叠嶂图》与《水村图》卷不同的是,画面更加简率,岸与岸之间更加空旷辽阔。水面平静无波,远山重重叠叠,空灵飘渺,近岸有双松,瘦峻斜峭,大有“轻松卓然操”之寓意。
  《鹊华秋色图》是以山东济南郊区的鹊山、华不注山及其周围的自然景物为背景,描绘了秋高气爽的迷人美景。画面采取平远法构图,“山石、坡岸沙渚笔法用披麻或荷叶皴法,山头用青绿皴染,树木、芦荻屋舍,沙渚人畜等则精妙细点,后又以青、赫、红、绿等多色调加以渲染,整个画面结构颇富节奏感,虚实相生,笔法潇洒清逸,设色明丽浓郁,风格古雅俊秀。”被称为浅绛山水,开创了元代文人浅绛山水画风。
  在赵孟?\的《秀石疏林图》和宋人李迪《雪树寒禽图》对树的刻画中,赵孟?\画中的树枝是由相互联系的线条表现的,他讲究线与线之间的关系和线条自身的张力。李迪画中的树也是用轻细的线条刻画的,但是这种线条却缺少一种内在的联系,缺乏自身的表现力,其画中左上角的树枝,它是按从粗到细而发展的,一颗树干向上长去,愈高愈细,层层递减。虽然他十分强调树枝转折处的生理结构,但是,笔与笔之间却缺少一种意态上的承接关系。赵孟?\在《疏林秀石图》左端前方的树枝画法中,大体上给人的印象是由粗到细的,但深入观赏,我们发现,它们只是略微具备了真实树枝的结构因素,更多的只是一种线条与线条之间的随笔连接,体现笔意承接的关系,在转折处,有的交织在一起,有的也有所脱节,他的笔墨摆脱了对物象真实的描摹,以其深厚的书法功底淋漓尽致的表现了心中的树,虽不强调空间的真实感,却给人一种感觉上的真实感。二者的根本不同在于,赵孟?\不是通过激发人的想象来感受事物,它所描述的不仅是人的眼睛,更是人的心灵,通过这种方式给线条赋予书法中的节奏、韵律和质感,从而传情达意,线条不再是被动的描绘事物,而被赋予了主动表达作者心意的能力。
  三、“以书入画”对后世山水画的影响
  赵孟?\是他自己艺术主张的积极实践者,就绘画而言,对后世影响巨大的是山水画。他笔墨的运用突破了前人的成法,特别是对线的运用,强化了线的媒介功能,在山水画中将线抒情的直接性,内向性和言简意赅的特点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体现了文人于繁中求简的意趣和对清幽淡远境界的追求,从而形成了既不同于唐人又相异于宋人的工致秀润的绘画风格。
  以书入画之多以能够取得艺术的位置,根本原因就在于它所具有的情感表现功能,书法以其强烈的时间感和鲜明的运动感,表现了画家自身的情感起伏和心灵状态,将情感和心灵的运动变成了稳定的视觉轨迹,展现了情感连续幻变的存在维度,每一根线条,都是书法家捕捉情感的途径,每一个字都是编织情感的波浪,每一幅作品都是心灵的寄托品。在中国古代美学体系中,气韵生动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我们可以说不能把握气韵生动就不可能把握中国古典美学的体系,气是基础,是生命的本源,韵是气的节奏,是事物生命的规律的体现,气韵不仅是书法也是绘画的内在精神,以书入画通过画家力量的运用,以笔法多姿、黑白流动、章法结构表现汉字形态以及内在精神,传达画家背后深厚的时代气息。
  在中国历史中,书法和绘画的密切关系及书法被推崇的地位由来已久。如果说赵孟?\为书法进入绘画打开了一扇门的话,那么元代画家则通过自身的努力把书法与绘画水乳交融的关系推向了高潮,对比清代画家则完全拘泥于笔墨之中。我们从赵孟?\的画中还能看到笔墨与客观事物的关联,然而这种关联在他之后的元代画家手中已趋于松散,从明四家到清代四王的画中,这种关联几乎消失,但是程式化的方式抒情达意的观念深深影响着清代画家。今天,我们重新审视传统绘画理论的同时,再次认识赵孟?\“以书入画”的理论及其影响,无疑是必要的。
  参考文献:
  [1]杨仁凯.中国书画[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2]余剑华.中国古代画论类编(下)[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
  [3]陈高华.元代画家史料[Z].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0.
  [4]薛永年.中国绘画的历史与审美鉴赏[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本文来源:https://www.wnzmb.com/news/81117/

上一篇:柴油国家标准GB 19147和GB 252的对比
下一篇:[我们提着过去走入人群]走入人群,人们才会走向你
《从赵孟?\“以书入画”看其对水墨山水笔法形态的影响.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推荐阅读

Copyright @ 2013 - 2018 我能学习网_免费的学习网站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能学习网_免费的学习网站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6058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