峥嵘岁月观后感(合集三篇)

来源:观后感 发布时间:2023-02-03 点击:

【www.wnzmb.com--观后感】

观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连续剧或参观展览等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所谓“感”,可以是从作品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作品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观看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峥嵘岁月观后感(合集三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1篇: 峥嵘岁月观后感

今天下午观看了《复兴之路》的第二集《峥嵘岁月》,该片叙述了从辛亥革命失败到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但辛亥革命并没有成功,因为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发生变化,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了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在中国逐渐形成了三条道路的斗争。

一条是共 产 党的道路,主张推翻三座大山,驱除帝国主义出中国,实行新民主主义,最终把中国引向自由民主富强;一条是国民党的道路,既不赞同苏联的共产主义也不赞同西方的民主自由主义,主张建立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结合的法西斯专政,对外投靠英美,维持官僚资产阶级的独裁专制统治及其利益;一条是第三党的道路,主张实行欧美的民主自由制度,把中国改造成类似欧美的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国家。最终共 产 党及其道路取得了胜利,这是历史的选择。

第2篇: 峥嵘岁月观后感

该片叙述了从辛亥革命失败到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但辛亥革命并没有成功,因为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发生变化,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面对列强给予的屈辱,面对处于动乱的社会,中国终于醒悟要向西方学习。可是当我们发现西方文明破产时,中国人再次迷茫了,就在这时,传来了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消息,这让中国人再次看到了希望。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也进一步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陈独秀和李大钊也在为建立中国共 产 党而努力。这一切都似乎让我们看到了希望的曙光。在此之后,中国共 产 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战争,其中既有同国民党的抗衡,又有同外来侵略者的对抗。对于这段耳熟能详的历史,我们不得不感叹中国共 产 党的伟大,这也和中国共 产 党的制度有关,中国共 产 党纪律严明,全心全意为了人民。在延安时期,中国共 产 党的先进性最为充分。在中国全力对抗日本的侵略时,由于经济危机的出现爆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不止拯救了中国人,也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中国共 产 党是伟大的 ,那些为了国家而牺牲的英雄们也是伟大的,没有他们的顽强拼搏,我们就不会拥有今天的>幸福生活,牢记历史,勿忘国耻,是我们当代人应当遵循的。

第3篇: 峥嵘岁月观后感

看着建川博物馆纪录片《峥嵘岁月》,顿感热血沸腾,随着镜头,仿佛穿越到了那个峥嵘岁月。耳畔氤氲着时而慷慨激昂时而悲壮婉转的配乐,跟随樊建川走近建川博物馆,走进那段悠长的中国抗战岁月。

就开始的介绍建川博物馆的建成,就是个传奇。

建川博物馆是一个敲钟的博物馆,警钟长鸣,时刻敲击着中华民族那根爱国救亡之弦,教人勿忘历史。建川博物馆的主人樊建川就有着传奇的经历。曾经当过兵,从过政,后又下海经商,以一己之力,建成建川博物馆,以提醒国人勿忘国耻和那些铮铮英雄。也就是他的这份长期对历史的铭记、对英雄的缅怀的不懈精神,感动着千千万万的中华儿女,唤醒了他们对历史的认知,同时也得到了许多抗战老兵的支持和许多领导的肯定。

画面一:中国壮士广场

中国壮士广场雄立着216个壮士。既有毛泽东、周恩来等共产党人,也有蒋介石、张治中、薛岳等国民党人。这个场面正是20世纪前半页中华民族抵抗外侮的空前大缩影。

跟着宋哲元,进入1937年7月7日的卢沟桥事变,这个日本全面侵华的标志性事件。也就是事变后的10天,蒋介石召开庐山谈话会后的第二天,蒋介石发表长篇演说,“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第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蒋的慷慨激昂,在表达着一个民族的意志,一个国家的尊严。

感悟:所谓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也就是卢沟桥事变,才促成了全国人民共同抗日的局面。这份团结,是四万万中华同胞的意志的凝结。但也许真的是不到最后关头,中国人永远不会真正爆发他的愤怒,永远只是只沉睡的雄狮。

个人也一样,也许不碰得头破血流,就不知道痛;不到末路穷途,就不知道回头;不堕落到极点,就不知道觉醒!现在许多人就是在渐渐堕落的状态中,也许他们真的缺乏沉重打击,所以只是像在慢慢加热的温水中快活得游动的青蛙,逐渐得堕落到万劫不复之地。

但是,我们不能坐等这样的沉重打击的到来。那样,代价太大,太大!

所以,和平年代的我们,要居安思危。就国家,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时刻不能忘记;就个人,永远别停止奋斗的步伐。

画面二:风云聚会南京

西安事变、平津沦陷后,蒋介石不得不调整对日政策。他向共产党领导人和各地方领袖发出信函,邀请他们前来南京,共商抗日大计。邀请发出后,各方力量很快响应,汇聚南京。对日本侵略者的愤怒,使得原来和蒋介石或相互间积怨颇深的各方势力纷纷放下私怨,一致对外。其中蒋介石最强硬的对手之一的广西白崇禧也放下芥蒂,四川刘湘叔侄也放下地方势力之争。

感悟:在紧要关头,要懂得放下。分清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放下次要的,以应对主要的。这需要有一种海纳百川的包容襟怀。这既是一种分度,也是一种智慧。

就个人而言,要懂得处理各种事情,分清事情的紧急性。有时为了大义,必须放下私人恩怨就得放下。比如在一个公司如果遇到原来和自己有恩怨的人,而上头又有任务需要两人一起完成,这时必须舍弃私人恩怨,以公司利益为先。

画面三:不屈战俘馆

建川博物馆有一个不屈战俘馆,纪念的是在抗日战争中被日军俘虏的中国战俘。他们大都没有名字,而且馆里的照片还是由日本人拍的,这可能是他们一生中唯一的照片。

长期以来,政府对战俘的态度是回避、失语、隐瞒,然而樊建川则单独开馆纪念这些被遗忘多年的忠魂烈士。这是建川博物馆的与众不同。樊建川给他们起了一个名字叫“抗俘”,一个“抗”字显示出他们的不屈意志与铮铮铁骨,一个“俘”字透露出了他们多少煎熬与辛酸!

感悟: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勇敢地正视那些曾经的伤疤,才能牢记历史的教训,同时向这些抗俘致以崇高的敬意。而不是去遮遮掩掩,怕被人嘲笑。类似的,回首文革那段凄惨的历史,又有多少鲜为人知的内幕呢?历史的遮羞布何时才能完全摘去?

就个人,也要敢于正视那些曾经的伤痛,即使会痛彻心扉,即使会心泪横流。如果只是一味地掩藏,那会让明日以及明日之后的明日暗淡无光,永远被那一幕幕所遮蔽。

当然,这并不是说所有曾经的丑事绯闻都值得大肆宣扬,以显示自己的传奇经历,这是不对的。正视曾经的伤痛是不要害怕它,不要害怕提及它、议论它,相反,应该去回想去思考,曾经在哪里,如果遇到类似的事我该如何做?

画面四:中国劳工悲惨遭遇

“被折磨致死的劳工不下两百万人,后来在全国各地埋葬死亡劳工的万人坑就有近百处,遗骨七十万具!”

不敢想象当初日军是如何将中国劳工虐杀的,光是这震撼人心的数字就够可怕了。

从侥幸活下来的劳工口中得知,从洛阳到日本坐船坐了七天七夜,有的因不忍远离家乡而跳海自尽。抵达日本后被每天12小时以上强制作业,只有一件上衣,不仅劳动时穿,睡觉时也穿,无论寒暑。在寒冷的冬天,很多劳工的手脚冻僵了。然而比寒冷更可怕的是饥饿。因为饿得太厉害了,人吃人都有的!处了严寒和饥饿,疾病和挨打也吞噬着劳工的生命……

感悟:种种不堪耳闻的非人对待居然在众多中国劳工身上一一发生,让人不寒而栗。这不得不让我们反思人性。不要让这种历史悲剧重演,这是人类文明发展至今的耻辱!

虽然今日农民工的条件与他们相比是天生之与地狱。但是他们的生活工作条件与城市人相比差距甚大。公司应该多改善员工的生活工作条件,让他们可以安心为社会工作。至于经常发生的煤矿塌陷事故,让很多农民工丧生,公司应该尽量改善作业条件,避免这种事情的发生。

画面五:正面战场馆

七十多年前,在民族存亡的危急关头,全国人民都投入到这场抗战中。作为执政府的国民党军队义不容辞,与日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虽然武器装备和战斗力不如日军,以至于不得不步步后撤,最终与日军形成相持态势。但是还是有很多战斗可圈可点,涌现出一批精忠报国的爱国将领。

樊建川建专门造了正面战场博物馆,来展示国民党军队的抗战功绩。因为这个,樊建川还受到了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的接见。连战称赞正面战场馆是为中华民族留下记录的壮举。连战还专门为正面战场馆题字。

在这里我们可以了解到张治中、薛岳、张灵甫等爱国名将的英雄事迹和万家岭大捷,长沙会战,滇缅战役等等,这些原来在历史教科书上几乎不提的正面战争。

感悟:对于国民党的抗战功绩不可抹杀,抗日战争是属于中华民族的战争,不只是靠共产党的敌后战场就可以获胜的。他们都是中华儿女共同的英雄。

对于历史,要还其本来面目,而不是一味地遮掩,即使是对手,也要有欣赏的态度。现行教科书对国民党的功绩略去不提实在不该。

小结:我们应该牢记历史,不忘那段峥嵘岁月。并以历史的眼光去审视当下,以史为鉴。

本文来源:https://www.wnzmb.com/yuedu/137046/

上一篇:毛泽东英雄事迹观后感汇编4篇
下一篇:典籍里的中国汉书观后感(合集四篇)
《峥嵘岁月观后感(合集三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推荐阅读

Copyright @ 2013 - 2018 我能学习网_免费的学习网站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能学习网_免费的学习网站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6058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