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树】《生命进行曲》读后感

来源:读后感 发布时间:2019-09-16 点击:

【www.wnzmb.com--读后感】

近日,我有幸读到《生命进行曲━━致同时代的青年朋友》这一首抒情长诗,我的心灵产生了一种震动,产生了一种原本朦胧而今坚定的对人生的看法。

  这首诗的作者张锲先生,以生动的笔调,翔实的内容(经历),激昂的文字,把新中国第一代共青团员的人生历程溶入到了新中国诞生、十年动乱到改革开放这条近半个世纪的历史长河中。作者在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从充满憧憬到难堪痛苦到迎来明媚春天这漫长年代中对祖国、人民和党的无比忠诚和热爱,也展现了作者一种不断向自己挑战的精神。这种精神,是当代每一个中华儿女所应崇尚的。

  向“自我”挑战就是要向遇到挫折困难时畏缩不前的行为挑战,要向不思进取的人生观挑战,实现最有价值、最有意义的人生!既无愧于同时代的朋友,也无愧于英雄前辈和英雄前辈的后人。

  向“自我”挑战就要向挫折困难挑战,上不怨天,下不尤人,努力做到“力能胜贫”。记得我在中考失败以后,首先想到的并不是向父母抱怨试题有多难,天气有多热,而是静心想了想自己在初三一年学习中的得失。正如诗人在诗中写道:“我欣慰━━欣慰我曾经有过失误,失误使我明智;欣慰我曾经有过挫折,挫折使我坚定。我欣慰啊━━欣慰我没有在战斗中倒下……”我也欣慰自己在中考后没有倒下,而是勇于向“自我”向“挫折”挑战。正如当李小双在巴塞罗那奥运会上由于裁判不公失去自由体操金牌时伍绍祖团长所说,面对不公正的裁判,我们能做的就是加倍苦练,用臻于完美的动作征服裁判。运动员这种把挫折当作财富,努力训练,挑战“自我”,力争“力能胜贫”、“力能夺金”的精神正应该成为我们学习和工作中遇到困难时力量的源泉。

  向“自我”挑战就要树立和坚定自己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向腐朽落后的人生观价值观挑战。十年动乱中,有许多人痛苦,为一心报国却又报国无门而痛苦。在改革开放中,许多人因为在金钱地位名誉面前不动摇,不眼红。他们之所以能够如此坚定,就是因为他们不为个人利益所动,在努力实现最有价值、最有意义的人生。

  人生苦短,我们有幸生活在今天,和明天的21世纪同行,历史注定了我们要多尽一份责任。勇于向“自我”挑战的人是顽强而幸福的。地球在永不停息地转动,勇于向“自我”挑战的人也应该永不满足,永无止境。让年轻的生命与历史同行,让年轻的生命与挑战同行。

  这篇读后感的可贵之处正在于在谈自己的感想体会和摆事实讲道理时,列举了自己怎样挑战挫折的事例。假如没有这个自身的实例,这篇读后感就不是好文章了。我将这篇文章推荐给《语文周报》,编者慧眼识珠,将这篇名副其实的读后感发表在头版头条。罗春浩同学因此被评为该报15位年度最佳学生作者。

  后来,我班上的李小瑾同学也接受了我的教诲,写出了如下一篇读后感:

  能者为师 ━━读《论语》中两段话有感

  《论语》中有两段话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前一段话讲的是,几个人在一起走,其中必有一个能当我的老师。后一段话讲要勤奋学习,虚心求教,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这两段话所表达的共同意思是:能者为师。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包含着这样一个道理:向一切有特长的人学习。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也许你学习拔尖,也许你擅长口才,或者你是体育健将……只要有一技之长,都可以为人师。这样就能取长补短、扬长补短。前两年,全国宣传推广普通话,工厂里也推行普通话,我妈妈觉得自己普通话不过关,影响工作和生活,就向我学习普通话。经过一个假期的努力,妈妈终于能流利地讲普通话了。这正说明了有时妈妈是我生活上的良师,而有时我却成了妈妈学习上的益友。这件事也正好证明了“能者为师”的朴素道理。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所含的深刻意义,就是你得“敏而好学”,主动求教,要不,“三人行”就不可能成为“我师”。上学期,我在一个建筑工地上看见堆放了许许多多长方形空心砖。这样的砖能建造起牢固的房屋吗?我好奇地请教了一个在工地上休息的建筑工人。他认真地对我说:“你不知道,这样的砖虽是空心的,但其牢固度绝不亚于一般的红砖,因为它的内部是蜂窝状,一个个球形小孔,每个接触点都成对称排布,受力均匀。”这位工人还告诉我说,“这种砖块最大的优点是省材!”空心砖的启示,使我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在学习 上,除了通常的思路以外,还应突破常规, 突破自我,找到捷径。

  年轻的朋友,让我们拜能者为师,勤学好问吧,这样的话,你就会不断地获得成功!

  这篇文章尽管稚嫩,但称得上是真正的读后感。我认为它比那些不以自己亲身经历的事实作论据、没有特色、人云亦云的所谓“读后感”好得多。此文后来也被《南湖晚报》刊登。

  我再说一个自己的实例。1978年恢复高考时,报考者甚多,各地大多有初选。我在参加本市初试的语文考试写读后感时,就是联系自己在文革中丧失了读书机会后怎样刻苦自学的例子。后据阅卷老师透露,我的读后感被阅卷老师争相传阅,认为写出了真情实感,被判为优秀卷。读后感不同于一般的议论文,好的读后感应该联系作者独有的事例来论证观点。这种认识,我就是在那时形成的。

  20多年过去了。由于应试教育等弊端作祟,许多人对读后感的写法认识依然模糊。考试阅卷过程中,有关老师也放松评分要求,对于将读后感写成一般议论文的卷子也给以较高的分数,使读后感这种美好的文体渐渐失却了生命力和艺术个性。

  应该指出的一点是:有些名人、作家写的所谓读后感,也像一般议论文,许多读者习而不察,这也是造成读后感和一般议论文不分彼此的重要原因。典型的例子就是诗人臧克家1980年6月8日发表在《光明日报》上题为《纳谏与止谤──重读〈邹忌讽齐王纳谏〉有感》。该文后收入1995年版高中语文统编教材,影响极大。其实诗人这篇所谓“读……有感”,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读后感。它只是一篇由《邹忌讽齐王纳谏》触发感点,借题发挥写成的思想评论。作者完全是按照一般立论文来写的。文章赞扬邹忌勇于纳谏使国家兴旺,批评周厉王文过饰非终于垮台,完全是一般议论文,邹忌和厉王的史料则是例证。此文虽然从重读《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产生感点,而后发表感想,但仍不能归入读后感这种文体。如果认为臧克家先生是由重读《邹忌讽齐王纳谏》而产生感想,因而是“读后感”,那么我们所有“合为时而著”“合为事而作”的成功文章,都是就某件事触发感受,有感而发,那岂不所有好文章全成了“读(听、看)后感”?可见,读后感与一般议论文的分野还是应该区别出来的,而且客观上也是有明显区分的。教材编者在引导学生的“自读提示”中也明确指出:“这是一篇以读后感方式来写的议论文。”(人教版高语三册1995年11月第2版第30页)其实这句话点明了该文文体的真谛:它是一篇通常的议论文,它只不过“以读后感的方式来写”而已。遗憾的是很多读者又“习而不察”,以为这就是一篇典范的读后感,进而认为读后感就应该这样写。

  能怪诗人臧克家制造文体混乱吗?不能。作家、编辑,或为了行文活泼,或为了版面灵动,常以“读后感”的形式来写评论,且美其名曰“读后感”,愚以为这是他们为了拉近与读者的距离,是一种文字与编辑上的艺术手法。而我们教育工作者在指导学生学习那样的课文时,则要像我们的教材编者那样,指明这种“以读后感方式”写的议论文并不等于读后感,以免谬种流传。

  这里,让我再援引资深报人孙毅明先生在《读后感的写法》一文中的一段话:“写读后感 ,要联系实际情况,最好是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联系自己的事例应具体、恰当,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见《怎样写好作文》一书,广西师大版1992年第2版第109页)孙先生这里强调指出,写读后感“最好是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换句话是否可以这样说,联系自己实际的读后感才能成为好的读后感?我认为这种说法是成立的。孙先生讲得不绝对,不排斥有的不联系自己实际的读后感,似乎也可称之为“读后感”,但那绝不是正宗的、好的读后感。孙先生在《中学生天地》《浙江教育报》任责任编辑时,曾多次组织全国性的读后感写作比赛。他的这一从读稿和编辑实践中形成的观点,我认为是正确的。

  看了上述一大篇话,你大概已经明白,读后感与一般议论文的分野还是应该划分出来的,而且客观上也是有明显区别的。最后我小结如下:

  好的读后感,其感想应是自己所特有的,与他人不相同的。作者在论证自己的感想和看法时,应有自己的事例。作者引述自己事例写出的读后感,才是名副其实的读后感,也才能写出人们渴望读到的真情实感。希望你以后能写出有自己特色的精采的读后感。

本文来源:https://www.wnzmb.com/yuedu/77158/

上一篇:【苏菲的世界读后感】《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下一篇:孤岛野犬读后感_孤岛野犬的好词好句
《【榕树】《生命进行曲》读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推荐阅读

Copyright @ 2013 - 2018 我能学习网_免费的学习网站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能学习网_免费的学习网站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6058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