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修宗谱后记

来源:知识百科 发布时间:2020-05-23 点击:

【www.wnzmb.com--知识百科】

  只看你的族谱序言和后记,就知道你这族谱水平的高低。是这是非常绝对的。这说明序言和后记在族谱中所占的权重有多大。以下是我能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二修宗谱后记,以供大家参考!

  二修宗谱后记

  《家谱编修实用大全》编后记

  2015-03-02 21:23:55

  姓氏是区分族群与族群之间的符号,家谱就是一个族群的基因谱。一部成功的家谱,不但是家族的荣耀,亦是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贡献。家谱是文化,她承载着中华文明的光辉历史;家谱是纽带,她系牵着世界华夏儿女对根的思念;家谱是奉先思孝、承前启后、寻根留本、增知育人、血肉联情的集大成。

  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家谱委员会为承传光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2013年组织姓氏、家谱、史志研究等文化界专家、学者,筹备编辑出版一部《家谱编修实用大全》,以更好服务广大修谱工作者。全书分为卷首、卷一至六共七大部分:

  卷首,综论部分:主要介绍国家对家谱编修的政策,其中收录有历代先贤、伟人及当代专家、学者对家谱的精论,从中管窥家谱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卷一,家谱概论:分析家谱的起源与发展、家谱的功能及时代价值,详细论述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轨迹及家谱在历史文化中的定位,从而使读者对家谱有个全面的认知。

  卷二,家谱编修:本卷的主旨是怎样编家谱,怎样编好家谱,家谱的内容、体例、格式及编修方法、步骤,为家谱编修工作指南,亦是本书之重点。

  卷三,家谱印刷:包括印刷、出版发行的一般常识。

  卷四,颁谱仪式:考虑到当代对传统文化礼仪的生疏,特设此卷,意在指导。

  卷五,姓氏图腾:首次系统推出中国四百姓氏图腾(族徽),并选古传最早得姓始祖像,意在正本清源。

  卷六,家谱编修常用知识:家谱编修是一项涉及广泛的综合知库,为方便广大修谱工作者识辨旧谱文苑及碑帖,选撷部分通用资料,旨在为读者在修谱过程中提供帮助。

  本书在编辑过程中,得到了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华夏姓氏源流研究中心主任袁义达、河南省社科院研究员、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秘书长李立新等专家、学者的指导,参阅了由袁义达、邱家儒主编的《中国四百大姓》、刘文学《中华太庙宗谱》、上海图书馆《中国家谱总目》、谢均祥《中原寻根》、王鹤鸣《中国家谱通论》、张人元《炎黄始祖一体血脉百家姓》等六十余部学术专著、本会存藏的《孔子世家谱》《孟子世家谱》《韩文公家谱》等国内著名家谱、鉴志谱古籍印刷有限公司印刷出版存藏的国内各省百余姓氏家谱,查阅借鉴了部分网络资料。

  2014年秋,初稿完成。魏怀习主编邀请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华夏姓氏源流研究中心主任袁义达,河南省社科院研究员、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秘书长李立新,中州古籍出版社高级研究员、编审王小方,史志、家谱、文化界魏小龙、徐玉清、潘宇、魏世涛、蔡广锳、郑昌德、金涛、魏广信等专家、学者,对初稿进行反复论证、修改、完善。

  2015年2月,二稿完成。魏怀习主编再邀请有关部门专家、学者,广泛征求意见。其间,钱良举、王琦、刘辉、黄其杰、张继成、刘斌等文史界专家对书稿提出了修改意见和建议。根据专家意见和建议,魏怀习与编辑部对书稿再次修改完善。书稿完成后,再次送有关部门专家、学者广泛征求意见,同时邀请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与考古研究所张新斌、卫绍生、李乔等专家、学者座谈,对书稿提出详细的修改意见;李立新主审对全篇进行了通审把关,特别是对姓氏图腾部分具体到文字书写规范、释义再次审订。通过集思广益,反复修改,三稿成秩,送中州古籍出版社审批。

  3月,《家谱编修实用大全》一书,终审定稿。该书历时三年,数易其稿。其间,北京、上海等外地专家、学者,不辞辛劳,不吝赐教;参与编辑者,集思广益,殚精竭虑,特别是老同志不畏寒暑和高龄体弱,其敬业精神、严谨学风,令人感佩!

  值此付梓出版之机,谨向专家、学者、作者及为此书付出辛勤劳动的全体工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

  由于编者学识浅陋,考证不深,叙述简略,可能会有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敬请方家斧正,以利再版校勘。

  潘宇

  2015年阳春于郑州

  二修宗谱后记

  续修施氏宗谱后记

  国有史、方有志、族有谱,我《施氏宗谱》自民国二十五(丙子)年重修,距今已有八十一年。依惯例,族谱三十年一小修,六十年一大修!然历经内忧外患、战乱频叠、世事轮换、文革焚毁等多种因素,至今才得以重修付梓,上慰先祖之灵,中行吾辈之孝,下告子孙之示,绵延万代,继世永昌!

  宗谱是家族传承的历史文化档案,记载历代先祖生卒年表、生平事迹等信息,上可贯通家族世系渊源,载录宗族痕迹,永留谱册。使祖宗之灵与子孙永,心心相印,庇护怜爱;可使后世寻根问祖,如偿所愿,生生不息。谱牒提倡立德、立功、立言,传承德踪善迹,激励后人奋发有为,修谱便是为家族建造一座纪念碑,与方志、正史互为犄角、互为补充,构成中华民族历史大厦三大支柱,成为我国珍贵的民间历史遗产。

  新中国成立后,经历了半个多世纪,迎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盛世修谱,正当其时。几十年来,族人们一直向往的族谱无法修缮,四处寻找古宗谱,均未果。寻寻觅觅,我施氏武进大焦家村荣大、贺家村卫明及峨嵋村国章,经历艰辛,冒着危险,把东躲西藏的八卷完整古籍无私献出,为续修宗谱提供了正确可靠的根据。施氏后人武进大焦家村支二十七世孙荣大年迈古稀,不厌其烦,不辞辛劳几十次往返于武进与金坛峨嵋之间,会同峨嵋村支族人商议续修宗谱。有识之士二十八世孙坤林得知,看到古谱后如获至宝,多次抽出宝贵时间,数月日夜走访各家各户,征求宗亲们的意见,得到绝大多数宗亲的一致赞同。修谱这件大好事,多数族亲高姿态承诺,有力出力有钱出钱。面对民国丙子年修的《施氏宗谱》跨度八十余年,续修难度可想而知。不忘初心,敢于担当,施氏峨嵋二十八世孙坤林,遂于2016年9月8日上午在左邻右里峨嵋社区三楼会议室,召开了修谱骨干动员会,成立了由二十一人组成的续修宗谱委员会(工作人员、编委会),紧锣密鼓展开工作,采访信息,发放登机表格及相关资料,相继召开了多次会议,并以书面形式向宗亲公告,广泛征求意见,集思广益。编委会又于2017年8月31日再次召开施氏宗亲代表大会,大会一致推举由坤林担任纂修,全面主持、组织修谱工作,聘请陆定福为执行主编;推举火生为监修,协调日常事务;推举益平、新华为财务主办、出纳会计,负责族人捐款修谱收支等事务。

  在编委会正确的思路指引下,修谱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编委会分工明确,登门采集族人信息资料,以旧谱为基础,以事实为依据,在续修过程中尊重旧谱传统,刷新时代观念,提倡男女平等,打破旧社会女性不上谱的旧规,去除旧规陈约,以血脉血缘相承为主线,以范例、章程、纪要贯穿始终。多次往返联系南京、山东、山西、新疆、江西、大连诸多省市不常联系的宗亲。尽量做到不错不重不漏,充分体现家族齐心协力、通力合作的无私精神。荣大先生经几年多次到村入户与汪家桥、森庄、泰村、塘里等支系族亲商讨续修族谱事宜,因缺乏积极性等因素,很遗憾上述的宗亲尚未入谱,只能日后择机补缺。

  在编委会工作人员集体努力下,各宗亲不计名利、日复一日忘我工作,与时间赛跑,不让岁月销蚀家族文化,借得社会各界朋友大力支持,新谱终于玉成。尽管如此,基于条件限制、时间仓促、任务艰巨,新谱难免出现差错,或有不足之处,祈望宗亲及行家们海涵,并请提出宝贵意见,及时更正补充完善。在此,对做出巨大努力、乐意捐资、重大贡献者、全体宗亲的积极配合及社会各界朋友大力支持,深表衷心感谢。再次,感谢护谱有功之臣荣大、卫明、国章及其妻高小英,感谢他们将古谱无私奉献,使其发扬光大,代代相传,名彪族史。最后,愿我施氏子孙牢记历史教训,遇事敞开胸怀、多包容、热爱宗亲及邻亲,发扬互帮互助精神、爱党爱国、把握时代脉搏、发挥聪明才智。是金子总要发光的,望我施氏宗亲在新时代创造更多财富,生活更美好。愿先祖护佑子孙兴旺发达、共创辉煌明天!

  施氏修谱编委会分享:

  二修宗谱后记

  《兴宁修和饶氏宗谱》后记

  历时三年的《兴宁修和饶氏宗谱》终于付梓了,这套凝聚了众多族人心血的族谱即将以它全新的面貌展现在我们眼前,我作为本次族谱编修的主要参与者,心潮澎湃,感慨万千。为了让本次修谱工作能够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在此,我感恩族人的包容,还要感谢族内外宗亲的相助。感谢你们一直以来给予我的支持和信任,让我自始自终地完成了修谱工作。族谱付梓让我如释重负,此时此刻,我有许许多多的话想对你们说,却又不知从何说起。

  记得是在二○一二年的八月份,广东分会筹备会会长、梅县松口饶达昌宗亲走访兴宁,是他把中华饶氏的信息播撒在兴宁大地,是他让我知道并加入了中华饶氏经济文化发展研究会这个大家庭。二○一二年十二月八日,是广东分会正式成立的日子,受达昌会长的邀请,抱着一探究竟的想法,我与英权、惠山宗亲参加了这一次盛大的会议。在会议上见到来自全国的宗亲代表,经过交流,我才对中华饶氏经济文化发展研究会有所了解。与会期间,江西南康的封辉、文清宗亲交给我两份家谱复印件,让我帮忙查找他们的同宗支派。其实,文清宗亲就是我们兴宁勋六派绍武房的,我们互相都在寻找对方,但见面却不认识。历经330多年,终于在饶氏联谊会这个平台上找到了自己的亲人。另外还有广州五仙桥的志明、谢家庄的耀文也在寻找祖源,会后他们与我们一同回到兴宁查看家谱,当我看到他们因家谱与我们对接不上时那种失落的神情时,我深感难过,此情此景至今历历在目。此事也深深地触动了我,我父亲或因膝下无子,从没有机会寻找家谱,带着遗憾客死他乡,我曾经带着儿女回老家潮州寻找无果,当时那种失落感与心痛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至今仍让我深感愧疚。或许是上天给予的机缘,我公公肇颖是一九九二年兴宁修和二修谱的主要参与者,在我们家保存有一套手抄本族谱,还有谦记大饶屋饶伟平之妻李瑞芳毫不犹豫地将一九九二年出版的一套家谱借给我,这让我有机会参与饶氏族谱的编修工作,于是我下定决心要重修家谱,同时与《中华饶氏通谱》的编撰工作对接,好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不会为家谱断续而失望。家谱是否完整,代表一个家族是否团结,他是家族文化的传承,是家族精神的延续。

  几年来,我曾数次前往江西查找资料,当听到很多本家的老一辈为了保护家谱而不惜一切代价的义举时,我感到非常震撼。记得在江西永丰缠江,当地宗亲的住房条件并不好,但却慷慨地捐资修建祠堂,我被他们这种尊祖敬宗、先公后私的精神所折服!这一切,让我暗下决心,即使再苦再难,也一定要把修谱之事做好,一定要把品质最好的家谱献给我的亲人们。为此,我从来不敢懈怠。修谱工作牵涉到家家户户,由于认识的不同,并不会一帆风顺,我也有心理准备。 在此期间,有亲人的不解,有宗亲的反对,其中的滋味就像打翻了五味瓶,个中的酸、甜、苦、辣、咸是没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无法体会的。

  在此,我要感谢谦记的肇沐、惠山、英权、拉平、韶民、作威等宗亲,还有我的爱人、儿女,特别是我的公公肇颖。是他们给予极大的支持,我才能毫无后顾之忧地去完成自己的梦想。还要感谢在天寒地冻中为家谱对稿的光华、洪康宗亲,朝天围的可新及所有宗亲,兴宁所有支派的饶氏亲人们。是你们宽大的心胸,让我这个饶家媳妇的微薄力量在续谱工作中得以发挥。

  在寻找祖墓的过程中,或许是我们的诚心感动了祖宗在天之灵,或许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虽然历经波折,却为考证族史找到了重要依据。我与谦记大饶屋几位梓叔一起找到了九世祖婆刘氏、曾氏合葬墓;十一世祖荣芳公墓;在江西南康饶氏祠堂找到了辛亥革命时期的陆军中将饶景华的相片;在朝天围饶思华的大力协助下找到了始祖表四公的墓地。但我更想在有生之年能看到更多的祖墓能重现于世,享受子孙香火祭拜!

  另外,这次修谱增加了由径心迁到江西崇义、洋里迁到江西南康、仁一派由梅县南口迁到江西兴国的宗亲资料,还有朝天围外迁武汉、南京、美国的宗亲,饶小逢屋迁江西--抗日少将饶崇诗的后代,会众岒、巷口在一九九二年二修时遗漏的宗亲资料,总人数近千人。这次唯一的遗憾就是惠东铁涌九世祖廷璜公的后裔没有续上谱,还有就是勋四公与胡氏祖婆迁回江西原籍(胡氏葬临川长坑)希望主持下一次修谱的宗亲记得他们。

  修谱还有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就是筹措资金,得到了族内外宗亲的热情支持。收到的最大的捐资除了饶思华宗亲首先以一万元支持以及饶睦超宗亲的极大鼓励外,还得到了兴宁外迁至惠州博罗的饶伟平宗亲一万元的赞助,最后是饶玉华会长的全力支持使我圆满地实现了梦想。为了完善此次修谱,得到了台湾饶氏宗亲会理事长饶颖奇宗亲的祝贺并提词。及人宗亲、洪桥将军、旭华秘书长、月德大师、有武宗亲他们在百忙中挤出时间为家谱题词,写谱序,校对。我知道,千言万语也无法表达我对他们的感激之情,只能在此祝愿他们“好人一生平安”!

  今天,三修谱终于告成,由于水平所限,其中仍会有谬误之处,作为本次修谱的主要参与者,我恳请大家给予包涵与谅解!

  饶氏文化遗产资源丰富,积淀深厚,是饶氏大家族历史发展的见证,是饶氏族人聪明才智的体现。我们能够参与饶氏文化的继承与弘扬,是时代赋予的责任,也是历史给予的机遇,让我们以“天下饶氏一家亲”的理念呼吁更多的族人来参与饶氏文化的传承。传承与弘扬饶氏文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也正是这个过程促使宗亲的团结和发展,我们坚信千千万万的饶氏子孙会坚持下去,而且一定会做得更好。

  元亮公四十三世、表四公十五世孙媳饶蔡利琴谨撰

  二○一五年十二月廿二日

  三修《修和饶氏宗谱》于2016年4月29日在浙江金华天下谱局圆满印制完成。随后,陆续收到各地族亲对新谱的评价:内容丰富,编排科学,适合查阅,印制精美,堪称上品。但也有一此小的瑕疵,经收集归类和再次校核,的确存在错误字、遗漏、现象。还有原不打算编入,后觉得应该补录的少部分内容。总之,瑕不掩瑜。本着有错必纠的原则,为了使下次续谱不再错下去,决定将整理的问题予以更正,存入电子档。

本文来源:https://www.wnzmb.com/zhishi/118337/

上一篇:为什么要关爱空巢老人
下一篇:二十八宿吉凶歌 时宪二十八宿吉凶歌
《二修宗谱后记.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推荐阅读

Copyright @ 2013 - 2018 我能学习网_免费的学习网站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能学习网_免费的学习网站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6058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