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氧池容积负荷]厌氧池容积负荷

来源:党团范文 发布时间:2019-09-03 点击:

【www.wnzmb.com--党团范文】

范文一:厌氧池容积计算

厌氧池计算

说明:厌氧池分两池,分别为一级

污泥浓缩体积分配为一级65%,二级35%

序号内容数值

1污水量Q8

2α80

3一级停留时间t126

4二级停留时间t224

5一级厌氧池污水部分容积6.933333

6二级厌氧池污水部分容积6.4

7每人每天污泥量a0.4

8污泥含水率b0.95

9浓缩后污泥含水率c0.9

10腐化期间污泥缩减系数k0.8

11污泥清掏时间T90

12总厌氧池污泥部分容积1.3824

13一级厌氧池总有效容积V17.831893

14二级厌氧池总有效容积V26.88384

15二级厌氧池内挂膜填料体积3.44192单位m3/d%hhm3m3L/人.天天m3m3m3m3

为一级厌氧和二级厌氧,一级厌氧池水力停留时间为26小时,二级厌氧池水力停留时间为24小时,二级厌

计算公式

人均污水量为80L/日,设计人数为100人

V水1=α*Q*t1/24

V水2=α*Q*t2/24

合流系统为0.7L/人.天,分流系统为0.4L/人.天13.33333

V泥=a*设计人数*α*T*(1-b)*k*1.2/(1-c)/10001.2为清掏后考虑留20%熟污泥的容积系数

V1=V水1+V泥*0.65

V2=V水2+V泥*0.35

挂膜填料体积为有效容积的50%

二级厌氧池设置生物填料,填料容积为有效容积的50%

范文二:污泥负荷、容积负荷

污泥负荷

sludge loading 曝气池内每公斤活性污泥单位时间负担的五日生化需氧量公斤数。其计量单位通常以kg/(kg·d)表示。

污泥负荷(Ns)是指单位质量的活性污泥在单位时间内所去除的污染物的量。污泥负荷在微生物代谢方面的含义就是F/M比值,单位kgCOD(BOD)/(kg污泥.d)

在污泥增长的不同阶段,污泥负荷各不相同,净化效果也不一样,因此污泥负荷是活性污泥法设计和运行的主要参数之一。一般来说,污泥负荷在0.3~0.5kg/(kg.d)范围内时,BOD5去除率可达90%以上,SVI为80-150,污泥的吸附性能和沉淀性能都较好。

污泥负荷的计算方法

Ns=F/M=QS/(VX) 式中 Ns ——污泥负荷,kgCOD(BOD)/(kg污泥.d); Q ——每天进水量,m3/d; S ——COD(BOD)浓度,mg/L; V ——曝气池有效容积,m3; X ——污泥浓度,mg/L。 容积负荷

volume loading 每立方米池容积每日负担的有机物量,一般指单位时间负担的五日生化需氧量公斤数(曝气池,生物接触氧化池和生物滤池)或挥发性悬浮固体公斤数(污泥消化池)。其计量单位通常以kg/(m3·d)表示。 容积负荷Fr 单位曝气池容积,在单位时间内所能去除的污染物重量。 Fr=Fw×NW ,kgBOD5/(m3·d)或 kgCOD/(m3·d)

式中: FW——污泥负荷,kgBOD5/(kgMLSS·d)

NW——混合液污泥浓度(即MLSS),g/L或kg/m3

FW=(Lq/NW)×T 式中: Lq——单位体积污水中拟去除的污染物,kgBOD5/m3 T——曝气时间(按进水量计),d 简化后可按下式计算: Fr=[(q1-q2)×24]/1000V 式中: q1——进水浓度,mg/L q2——出水浓度,mg/L V——曝气池池容,m3

用容积负荷来评价生化装置的实际处理负荷及在相同条件下的操作管理的优劣是比较简便而直观的。在焦化系统中,采用容易检测的COD容积负荷作为综合评价指标尤其如此。

Nv=QS/V Nv——曝气池容积负荷 kgBOD5/m3·d

Q ——曝气池进水流量 m3 S ——BOD、COD的浓度 mg/L V ——曝气池体积 m3



范文三:厌氧池简介

厌氧池简介

1、水解、厌气处理技术a、可作为环境保护、能源回收和生态良性循环结合系统的技术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效益。

b、耗能少运行费低对中等以上1500mg/L浓度废水费用仅为好氧工艺1/3.c、回收能源理论上讲1kgCOD可产生纯甲烷0.35m3燃值3.93×10-1J/m3高于天然气3.93×10-1J/m3。以日排10tCOD工厂为例按COD去除80甲烷为理论值80计算日产沼气2240m3相当于2500m3天然气或3.85t煤可发电5400Kwh.d、设备负荷高、占地少。

e、剩余污泥少仅相当于好氧工艺1/61/10.4.6对N、P等营养物需求低好氧工艺要求CN100:5:1厌氧工艺为C:N350-500:5:1。

f、可直接处理高浓有机废水不需稀释。

g、厌氧菌可在中止供水和营养条件下保留生物活性和沉泥性一年适合间断和季节性运行。

h、系统灵活设备简单易于制作管理规模可大可小。

2、反应机理厌氧反应过程是对复杂物质指高分子有机物以悬浮物和胶体形式存在于水中生物降解的复杂的生态系统。其反应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2.1水解阶段——被细菌胞外酶分解成小分子。例如纤维素被纤维酶水解为纤维二糖和葡萄糖淀粉被淀粉酶分解为麦牙糖和葡萄糖蛋白质被蛋白酶水解为短肽和氨基酸等这些小分子的水解产物能被溶解于水并透过细胞为细胞所利用。

2.2发酵阶段——小分子的化合物在发酵菌即酸化菌的细胞内转化为更为简单的化合物并分泌到细胞外。这一阶段主要产物为挥发性脂肪酸VFA醇类、乳酸、CO2、氢、氨、硫化氢等。

2.3产酸阶段——上一阶段产物被进一步转化为乙酸、氢、碳酸以及新的细胞物质。

2.4产甲烷阶段——在这一阶段乙酸、氢、碳酸、甲酸和甲醇等被转化为甲烷、a、水解阶段——含有蛋白质水解、碳水化合物水解和脂类水解。

b、发酵酸化阶段——包括氨基酸和糖类的厌氧氧化以及较高级脂肪酸与醇类的厌氧氧化。

c、产乙酸阶段——含有从中间产物中形成乙酸和氧气以及氢气和二氧化碳形成乙酸。

d、产甲烷阶段——包括从乙酸形成甲烷以及从氧、二氧化碳形成甲烷。废水中有硫酸盐时还会有硫酸盐还原过程如虚线所示。

3、厌氧反应的工艺控制条件3.1温度按三种不同嗜温厌氧菌嗜温5-20℃嗜温20-42℃嗜温42-75℃工程上分为低温厌氧15-20℃、中温厌氧30-35℃、高温厌氧50-55℃三种。温度对厌氧反应尤为重要当温度低于最优下限温度时每下降1℃效率下降11。在上述范围温度在1-3℃的微小波动对厌氧反应影响不明显但温度变化过大急速变化则会使污泥活力下降度产生酸积累等问题

3.2PH厌氧水解酸化工艺对PH要求范围较松即产酸菌的PH应控制4-7℃范围内完全厌氧反应则应严格控制PH即产甲烷反应控制范围6.5-8.0最佳范围为

6.8-7.2PH低于6.3或高于7.8甲烷化速降低。

3.3氧化还原电位水解阶段氧化还原电位为-100100mv产甲烷阶段的最优氧化还原电位为-150-400mv。因此应控制进水带入的氧的含量不能因以对厌氧反应器造成不利影响。

3.4营养物厌氧反应池营养物比例为C:N350-500:5:1。

3.5有毒有害物抑制和影响厌氧反应的有害物有三种a、无机物:有氨、无机硫化物、盐类、重金属等特别硫酸盐和硫化物抑制作用最为严重b、有机化合物:非极性有机化合物含挥发性脂肪酸VFA、非极性酚化合物、单宁类化合物、芬香族氨基酸、焦糖化合物等五类。

c、生物异型化合物含氯化烃、甲醛、氰化物、洗涤剂、抗菌素等。

4、厌氧反应器启动:

4.1接种污泥:

有颗粒污泥时接种污泥数量大小10-15.当没有现成的污泥时应用最多的是污水处理厂污泥池的消化污泥.稠的消化污泥有利于颗粒污泥形成。没有消化污泥和颗粒污泥时化粪池污泥、新鲜牛粪、猪粪及其它家畜粪便都可利用作菌种也可用腐败污泥和鱼塘底泥作接种污泥但启动周期较长。

污泥接种浓度至少不低10Kg?VSS/m3反应器容积但接种污泥填充量不大于反应器容积60。污泥接种中应防止无机污泥、砂以及不可消化的其它物进入厌氧反应器内。

4.2接种污泥启动启动分以下三个阶段进行a、起始阶段——反应池负荷从0.5-1.0kgCOD/m3d或污泥负荷0.05-0.1kgCOD/kgVSS?d开始。进入厌氧池消化降解废水的混合液浓度不大于COD5000mg/L并按要求控制进水最低的COD负荷为1000mg/L。进液浓度不符合应进行稀释。

进液时不要刻意严格控制所有工艺参数但应特别注意乙酸浓度应保持在1000mg/L以下。进液采用间断冲击形式即每34小时一次每次5-10min之后逐步减断间隔时间至1小时每次进液时间逐步增长2030min。起始阶段进水间隔时间过长时则应每隔1小时开动泵对污泥搅拌一次每次35min。

b、启动第二阶段——当反应器容积负荷上升到2-5kgCOD/m3d时这一阶段洗出污泥量增大颗粒污泥开始产生。一般讲从第一段到第二段要40d时间此时容积负荷大约为设计负荷的50。

c、启动的第三阶段——从容积负荷50上升到100采用逐步增加进料数量和缩短进料间断时间来实现。衡量能否获进料量和缩短进料时间的化验指标定控制发挥性脂肪酸VFA不大于500mg/L当VFA超过500-1000mg/L厌氧反应器呈现酸化状态超过1000mg/L则表明已经酸化需立即采取措施停止进料进行菌种驯化。一般来讲第二段到第三段也需30-40d时间。

4.3启动的要点a、启动一定要逐步进行留有充裕的时间并不能期望很短时间进入加料运行达到厌氧降解的目标。因为启动实际上是使细菌从休眠状态恢复即活化的过程。启动中细菌选择、驯化、增殖过程都在进行原厌氧污泥中浓度较低的甲烷菌的增长速度相对于产酸菌要慢的多。因此这时负荷一般不能高时间不能短每次进料要少间隔时间要长。

b、混合进液浓度一定要控制在较低水平一般COD浓度为1000-5000mg/L当超过5000mg/L应进行出水循环和加水稀释至要求。

c、若混合液中亚硫酸盐浓度大于200mg/L时则亦应稀释至100mg/L以下才能进液。

d、负荷增加操作方式启动初期容积负荷可从0.2-0.5kgCOD/m3?d开始当生物降解能力达到80以上时再逐步加大。若最低负荷进料厌氧过程仍不正常COD不能消化则进料间断时间应延长24h或2-3d检查消化降解的主要指标测量VFA浓度启动阶段VFA应保持在3mmoL/L以下。

e、当容积负荷走到2.0kgCOD/m3d后每次进料负荷可增大但最大不超过20

只有当进料增大而VFA浓度且维持不变或仍维持在3mmoL/L水平时进料量才能不断增大进液间隔才能不断减少。

5、厌氧生物处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现象存在问题原因解决方法1.污泥生长过慢-----营养物不足微量元素不足进液酸化度过高种泥不足-----增加营养物和微量元素减少酸化度增加种泥2.反应器过负荷-----反应器污泥量不够污泥产甲烷活性不足每次进泥量过大间断时间短。-----增加种污或提高污泥产量减少污泥负荷减少每次进泥量加大进泥间隔。

3.污泥活性不够-----温度不够产酸菌生长过快营养或微量元素不足无机物Ca2引起沉淀。-----提高温度控制产酸菌生长条件增加营养物和微量元素减少进泥中Ca2含量。

4.污泥流失-----气体集于污泥中污泥上浮产酸菌使污泥分层污泥脂肪和蛋白过大。-----增加污泥负荷增加内部水循环稳定工艺条件增加废水酸化程度采取预处理去除脂肪蛋白。

5.污泥扩散颗粒污泥破裂-----负荷过大过度机械搅拌有毒物质存在预酸化突然增加-----稳定负荷改水力搅拌废水清除毒素。应用更稳定酸化条件6、活性污泥系统管理原理活性污泥的好氧微生物是凝聚、吸附、氧化分解废水中有机物的生力军其原理是生物降解。

6.2活性污泥的形、色、嗅活性污泥外观似棉絮状亦称絮粒或绒粒有良好的沉降性能。正常活性污泥呈黄褐色。供氧曝气不足可能有厌氧菌产生污泥发黑发臭。溶解氧过高或进水过淡负荷过低色泽转淡。良好活性污泥带泥土味。

6.3培菌前的准备工作a、认真消化施工设计图纸资料及管理运行手册b、检查熟悉系统装备及管线阀门指示记录仪表c、清理施工时遗留在池内杂物d、加注清水或泵抽河水作池渗漏试验单台调试后联动试车调好出水堰板至污水处理可正常工作。

6.4培菌方法a、所谓活性污泥培养就是为活性污泥的微生物提供一定的生长繁殖条件即营养物溶解氧适宜温度和酸碱度。

1营养物即水中碳、氮、磷之比应保持100∶5∶1。

2溶解氧就好氧微生物而言环境溶解氧大于0.3mg/l正常代谢活动已经足够。但因污泥以絮体形式存在于曝气池中以直径500?0?8m活性污泥絮粒而言周围溶解氧浓度2mg/l时絮粒中心已低于0.1mg/l抑制了好氧菌生长所以曝气池溶解氧浓度常需高于35mg/l常按510mg/l控制。调试一般认为曝气池出口处溶解氧控制在2mg/l较为适宜。

3温度任何一种细菌都有一个最适生长温度随温度上升细菌生长加速但有一个最低和最高生长温度范围一般为1045?0?2C适宜温度为1535?0?2C此范围内温度变化对运行影响不大。

4酸碱度一般PH为69。特殊时进水最高可为PH910.5超过上述规定值时应加酸碱调节。

b、培菌法1生活污水培菌法在温暖季节先使曝气池充满生活污水闷曝即曝气而不进污水数十小时后即可开始进水。引进水量由小到大逐渐调节连续运行数天即可见活性污泥出现并逐渐增多。为加快培养进程在培菌初期投加一些浓质粪便水或米泔水等以提高营养物浓度。特别注意培菌时期尤其初期由于污泥尚未大量形成污泥浓度低故应控制曝气量应大大低于正常期曝气量。

2干泥接种培菌法最好取水质相同已正常运行的污水系统脱水后的干污泥作菌种源进行接种培养。一般按曝气池总溶积1的干泥量加适量水捣碎然后再加

适量工业废水和浓粪便水。按上述的方法培菌污泥即可很快形成并增加至所需浓度。

3数级扩大培菌法根据微生物生长繁殖快的特点仿照发酵工业中菌种→种子罐→发酵罐数级扩大培菌工艺分级扩大培菌。如某工程设计为三级曝气池此时可先在一个池中培菌在少量接种条件下在一个曝气池内培菌成功后直接扩大至二三级。

4工业废水直接培菌法某些工业废水如罐头食品、豆制品、肉类加工废水可直接培菌另一类工业废水营养成分尚全但浓度不够需补充营养物以加快培养进程。所加营养物品常有淀粉浆料、食堂米泔水、面汤水碳源或尿素、硫氨、氨水氮源等具体情况应按不同水质而定。

5有毒或难降解工业废水培菌有毒或难降解工业废水只能先以生活污水培菌然后再将工业废水逐步引入逐步驯化的方式进行。

6直接引进种菌种培菌有些特殊水质菌种难于培养还可利用当地科研力量利用专业的工业微生物研究所培养菌种后再接种培养如PVA聚乙烯醇好氧消化即有专门好氧菌。此法投资大周期长只有特殊情况才用。

c、驯化在培菌阶段后期将生活污水和外加营养物量逐渐减少工业废水比例逐渐增加最后全部转为受纳工业废水这个过程称为驯化。理论上讲细菌对有机物分解必须有酶参与而且每种酶都要有足够数量。驯化时每变化一次配比时需要保持数天待运行稳定后指污泥浓度未减少处理效果正常才可再次变动配比直至驯化结束。

d、运行管理1、巡视指每班人员必须定时到处理装置规定位置进行观察、检测以保证运行效果。

2、二沉池观察污泥状态主要观察二沉池泥面高低、上清液透明程度有无漂泥漂泥粒大小等。上清液清澈透明----运行正常污泥状态良好上清液混浊----负荷高污泥对有机物氧化、分解不彻底泥面上升----污泥膨胀污泥沉降性差污泥成层上浮----污泥中毒大块污泥上浮----沉淀池局部厌氧导致污泥腐败细小污泥漂浮----水温过高、CN不适、营养不足等原因导致污泥解絮。

e、曝气池观察曝气池全面积内应为均匀细气泡翻腾污泥负荷适当。运行正常时泡沫量少泡沫外呈新鲜乳白色泡沫。曝气池中有成团气泡上升表明液面下有曝气管或气孔堵塞液面翻腾不均匀说明有死角污泥负荷高水质差泡沫多泡沫呈白色且数量多说明水中洗涤剂多泡沫呈茶色、灰色说明泥龄长或污泥被打破吸附在泡沫上应增加排泥泡沫呈其它颜色水中有染料类物质或发色物污染负荷过高有机物分解不完全气泡较粘不易破碎。

f、污泥观察生化处理中除要求污泥有很强的“活性“除具有很强氧化分解有机物能力外还要求有良好沉降凝聚性能使水经二沉池后彻底进行“泥”污泥“水”出水分离。

1污泥沉降性SV30是指曝气池混合液静止30min后污泥所占体积体积少沉降性好城市污水厂SV30常在1530之间。污泥沉降性能与絮粒直径大小有关直径大沉降性好反之亦然。污泥沉降性还与污泥中丝状菌数量有关数量多沉降性差数量少沉降性好。

2污泥沉降性能还与其它几个指标有关它们是污泥体积指数SVI混合液悬浮物浓度MLSS、混合液挥发性悬浮浓度MLVSS、出水悬浮物ESS等。

3测定水质指标来指导运行BODCOD之值是衡量生化性重要指标BODCOD≥0.25表示可生化性好BODCOD≤0.1表示生化性差。进出水BODCOD变化不大BOD

也高表示系统运行不正常反之出水的BODCOD比进水BODCOD下降快说明运行正常。出水悬浮物ESS高ESS≥30mg/l时则表示污泥沉降性不好应找原因纠正ESS≤30mg/l则表示污泥沉降性能良好。

6.5、曝气池控制主要因素1维持曝气池合适的溶解氧一般控制14mg/l正常状态下监测曝气池出水端DO2mg/l为宜。

2保持水中合适的营养比CBOD?0?9N?0?9100?0?95?0?913维持系统中污泥的合适数量控制污泥回流比依据不同运行方式回流比在0100之间一般不少于3050。

6.6、污泥性状异常及分析异常现象症状分析及诊断解决对策1.曝气池有臭味-----曝气池供O2不足DO值低出水氨氮有时偏高-----增加供氧使曝气池出水DO高于2mg/l2.污泥发黑-----曝气池DO过低有机物厌氧分解析出H2S其与Fe生成FeS-----增加供氧或加大污泥回流3.污泥变白-----丝状菌或固着型纤毛虫大量繁殖如有污泥膨胀参照污泥膨胀对策-----进水PH过低曝气池PH≤6丝状型菌大量生成提高进水PH沉淀池有大快黑色污泥上浮-----沉淀池局部积泥厌氧产生CH4.CO2气泡附于泥粒使之上浮出水氨氮往往较高-----防止沉淀池有死角排泥后在死角处用压缩空气冲或高压水清洗4.二沉池泥面升高初期出水特别清澈流量大时污泥成层外溢-----SV90SVI20mg/l污泥中丝状菌占优势污泥膨胀。-----投加液氯提高PH用化学法杀死丝状菌投加颗粒碳粘土消化污泥等活性污泥“重量剂”提高DO间歇进水5.二沉池泥面过高-----丝状菌未过量生长MLSS值过高-----增加排液6.二沉池表面积累一层解絮污泥-----微型动物死亡污泥絮解出水水质恶化COD、BOD上升OUR低于8mgO2/gVSS.h进水中有毒物浓度过高或PH异常。-----停止进水排泥后投加营养物或引进生活污水使污泥复壮或引进新污泥菌种7.二沉池有细小污泥不断外漂-----污泥缺乏营养使之瘦小OUR8mgO2/gVSS.h进水中氨氮浓度高CN比不合适池温超过40?0?8C翼轮转速过高使絮粒破碎-----投加营养物或引进高浓度BOD水使FM0.1停开一个曝气池。

8.二沉池上清液混浊出水水质差-----污泥缺乏营养使之瘦小OUR20mgO2/gVSS.h污泥负荷过高有机物氧化不完全-----减少进水流量减少排泥9.曝气池表面出现浮渣似厚粥覆盖于表面-----浮渣中见诺卡氏菌或纤发菌过量生长或进水中洗涤剂过量-----清除浮渣避免浮渣继续留在系统内循环增加排泥10.污泥未成熟絮粒瘦小出水混浊水质差游动性小型鞭毛虫多-----水质成分浓度变化过大废水中营养不平衡或不足废水中含毒物或PH不足-----使废水成分、浓度和营养物均衡化并适当补充所缺营养。

11.曝气池中泡沫过多色白-----进水洗涤剂过量-----增加喷淋水或消泡剂

12.曝气池泡沫不易破碎发粘-----进水负荷过高有机物分解不全-----降低负荷

13.曝气池泡沫茶色或灰色-----污泥老化泥龄过长解絮污泥附于泡沫上-----增加排泥

范文四:钢筋-厌氧池

邹城市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工程

建设单位:

监理单位:

施工单位:(厌氧池) 钢 筋 施 工 方 案 邹城市污水处理厂 济宁市兴业建设监理有限责任公司 济宁正通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目录

一、工程概况: .................................... 2

二、编制依据: ................................... 2

三、施工准备 ..................................... 2

四、钢筋工程施工控制: ........................... 2

五、操作工艺 ..................................... 3

六、质量标准 ..................................... 5

七、成品保护 ..................................... 5

八、安全注意事项 ................................. 6

一、工程概况:

邹城市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工程位于原邹城市污水处理厂内,新增深度处理

工程建设规模:3万/d,脱氮除磷改造规模:8万/d,占地面积4200平方米。由邹城市污水处理厂投资建设,由山东省城建设计院设计,济宁市兴业监理有限公司监理。A1、A2、A3、A4四个厌氧池为邹城市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工程的重要项目,抗震设防烈度为六度,抗震等级为三级,安全等级为二级。

二、编制依据:

邹城市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工程设计图纸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03G101-1)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03)

三、施工准备

(一)材料及主要机具:

1、钢筋:应有出厂合格证、按规定作力学性能复试;钢筋应无老锈及油污。

2、铁丝:可采用20~22号铁丝(火烧丝)或镀锌铁丝(铅丝)。铁丝切断长度要满足使用要求。

3、垫块:用大理石碎块;塑料定位卡等,厚度同保护层。

4、主要机具:钢筋钩子、撬棍、绑扎架、钢丝刷子、手推车、尺子等。

(二)作业条件

1、钢筋进场后应检查是否有出厂证明、复试报告,并按施工平面图中的指定的位置,按规格、使用部位、编号分别加垫木堆放。

2、钢筋绑扎前,应检查有无锈蚀,除锈之后再运至绑扎部位。

3、熟悉图纸、按设计要求检查已加工好的钢筋规格、形状、数量是否正确。

4、根据弹好的外皮尺寸线,检查下层预留搭接钢筋的位置、数量、长度,如不符合要求时,应进行处理。绑扎前先整理调直下层伸出的搭接筋,并将锈蚀、水泥砂浆等污垢清除干净。

5、根据设计图纸及工艺标准要求,向班组进行技术交底。

四、钢筋工程施工控制:

1、钢筋进场前首先由资料员核实备案证、合格证等有关证件,符合要求后,再签订合同和组织进场,进场后按规定批量进行取样复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使用。

2、钢筋保护层控制: 主钢筋砼保护层厚度:底板、梁、柱40mm,池壁35mm,顶板30mm,走道板为25mm。

3、钢筋锚固长度:HRB335级30d,HRB235级24d。

4、搭接长度:HRB335级36d,HRB235级29d。受力钢筋采用焊接接头,钢筋搭接接头应相互错开,同一截面内钢筋接头数量应不大于钢筋总数的25%,如必要时,同一截面处的绑扎钢筋的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可加大到50%,相应的搭接长度应增加30%。

5、钢筋如遇穿墙管孔(空洞边长不大于300),应弯折而过。若管孔直径或矩形洞口边长大于300,应在洞口设加强筋。具体做法详见施工图。

五、操作工艺

(一)底板及池壁钢筋绑扎

1、工艺流程:

划钢筋位置线→运钢筋到使用部位→绑底板钢筋→绑池壁钢筋

2、 划钢筋位置线:按图纸标明的钢筋间距,算出底板实际需用的钢筋根数,

一般让靠近底板模板边的那根钢筋离模板边为5cm,在底板上弹出钢筋位置线。

3、底板钢筋绑扎:

(1)按弹出的钢筋位置线,先铺底板下层钢筋。根据底板受力情况,决定

下层钢筋哪个方向钢筋在下面,一般情况下先铺短向钢筋,再铺长向钢筋。

(2) 钢筋绑扎时,靠近外围两行的相交点每点都绑扎,中间部分的相交点

可相隔交错绑扎,双向受力的钢筋必须将钢筋交叉点全部绑扎。如采用一面顺扣应交错变换方向,也可采用八字扣,但必须保证钢筋不位移。

(3)摆放底板混凝土保护层用砂浆垫块,垫块厚度等于保护层厚度,按每

1m左右距离梅花型摆放。

(4)因本工程基础底板采用双层钢筋,绑完下层钢筋后,摆放钢筋马凳或

钢筋支架(间距以1m左右一个为宜),在马凳上摆放纵横两个方向定位钢筋,钢筋上下次序及绑扣方法同底板下层钢筋。

(5) 底板钢筋如有绑扎接头时,钢筋搭接长度及搭接位置应符合施工规范

要求,钢筋搭接处应用铁丝在中心及两端扎牢。如采用焊接接头,除应按焊接规程规定抽取试样外,接头位置也应符合施工规范的规定。

(6)根据弹好的池壁位置线,将池壁伸入基础的插筋绑扎牢固,插入基础

深度要符合设计要求,甩出长度不宜过长,其上端应采取措施保证甩筋垂直,不歪斜、倾倒、变位。

4、池壁筋绑扎:

(1) 在底板混凝土上弹出池壁位置线,再次校正预埋插筋,如有位移时,按洽商规定认真处理。

(2) 池壁筋为双向受力钢筋,所有钢筋交叉点应逐点绑扎,其塔接长度及位置要符合设计图纸及施工规范的要求。

(3) 双排钢筋之间应绑间距支撑或拉筋,以固定钢筋间距。支撑或拉筋可用φ6或φ8钢筋制作,间距1m左右,以保证双排钢筋之间的距离。

(4)在池壁筋外侧应绑上带有铁丝的砂浆垫块,以保证保护层的厚度。

(5) 各连接点的抗震构造钢筋及锚固长度,均应按设计要求进行绑扎。

(6)配合其他工种安装预埋管件、预留洞口等,其位置,标高均应符合设计要求。

(二)柱子钢筋扎

1、工艺流程:

套柱箍筋→搭接绑扎竖向受力筋→画箍筋间距线→绑箍筋

2、套柱箍筋:按图纸要求间距,计算好每根柱箍筋数量,先将箍筋套在下层伸出的搭接筋上,然后立柱子钢筋。

3、根据钢筋规格,采用电渣压力焊接或机械连接竖向受力筋。

4、画箍筋间距线:在立好的柱子竖向钢筋上,按图纸要求用粉笔划箍筋间距线。

5、柱箍筋绑扎

(1)按已划好的箍筋位置线,将已套好的箍筋往上移动,由上往下绑扎,宜采用缠扣绑扎。

(2)箍筋的弯钩叠合处应沿柱子竖筋交错布置,并绑扎牢固。

(3)柱上下两端箍筋应加密,加密区长度及加密区内箍筋间距应符合设计图纸要求。

(4)柱筋保护层厚度为40mm,采用塑料定位卡控制,塑料卡间距≤600mm,以保证主筋保护层厚度准确。

(三)梁钢筋绑扎:

1、工艺流程:

画箍筋间距→在梁模板上口铺横杆数根→在横杆上面放箍筋→穿下层纵筋→穿上层钢筋→按箍筋间距绑扎→抽出横杆落骨架于模板内

2、在梁侧模板上画出箍筋间距,摆放箍筋。

3、框架梁纵向钢筋在端节点内的锚固长度要符合设计要求。

4、梁端第一个箍筋应设置在距离柱节点边缘50mm处。梁端与柱交接处箍筋应加密,其间距与加密区长度均要符合设计要求。

5、钢筋锚固长度:HRB335级30d,HRB235级24d。钢筋连接宜优先采用机械连接和对接对焊,也可采用绑扎连接。钢筋搭接接头应相互错开,同一截面内钢筋接头数量应不大于钢筋总数的25%,如必要时,同一截面处的绑扎钢筋的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可加大到50%,相应的搭接长度应增加30%。

六、质量标准

(一)保证项目:

1、钢筋的品种和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标准的规定。

2、钢筋的表面必须清洁。带有颗粒状和片状老锈,经除锈后仍留有麻点的钢筋,严禁按原规格使用。钢筋表面应保持清洁。

3、钢筋的规格、形状、尺寸、数量、锚固长度、接头设置,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

4、钢筋对焊接头的机械性能结果,必须符合钢筋焊接及验收的专门规定。

(二) 基本项目:

1、绑扎钢筋的缺扣、松扣数量不得超过绑扣数的10%,且不应集中。

2、弯钩的朝向应正确,绑扎接头应符合施工规范的规定,搭接长度不小于规定值。

3、 用Ⅰ级钢筋制作的箍筋,其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弯钩角度和平直长度应符合施工规范的规定。

4、 对焊接头无横向裂纹和烧伤,焊包均匀。接头处弯折不得大于4°,接头处钢筋轴线的偏移不得大于0.1d,且不大于2mm 。

七、成品保护

1、成型钢筋应按指定地点堆放,用垫木垫放整齐,防止钢筋变形、锈蚀、油污。

2、 绑扎墙筋时应搭临时架子,不准蹬踩钢筋。

3、底板上、下层钢筋绑扎时,支撑马凳要绑牢固,防止操作时踩变形。

4、柱子钢筋绑扎后,不准踩踏。

5、安装电线管、暖卫管线或其他设施时,不得任意切断和移动钢筋。

八、安全注意事项

1、使用各种机械(如钢筋切断机、电焊机等)都必须认真检查各个机械的机械性能,线路是否漏电,是否有危险性,把不安全因素消灭掉。

2、绑扎钢筋时,必须搭好塔凳、脚手架,夹板不得有探头板,认真绑扎,搬运钢筋应戴好手套预防扎破手或磨破手。

3、电焊工应戴防护镜、绝缘手套、穿绝缘鞋。30~50cm的钢筋短头禁止用机器切割。

范文五:厌氧池工作机理

厌氧生物处理机理研究

阅读:498

摘要:由于社会的发展、人口的增加,水资源短缺的矛盾日益显现出来,废水排放逐年增加,每年处理废水的费用也在飞速上涨,一直以来人们认为厌氧微生物处理低浓度的废水不能很好的实现,本文通过对厌氧处理废水的基本生物化学过程和动力学两个角度作出分析,并提出了在低浓度废水中的莫诺方程形式,提出在动力学和生物化学两个方面都是可以很好的实现厌氧处理低浓度废水的,只是在工程实施工程中没有做到生物反应其他的一些条件,本文还根据反应动力学和生物化学原理对厌氧处理低浓度废水中试和实际工程中的设计和启动给出一些建议。 心若冰清,天塌不惊

万变犹定,神怡气静

尘垢不沾,俗相不染

虚空甯宓,浑然无物

无有相生,难易相成

份与物忘,同乎浑涅

天地无涯,万物齐一

飞花落叶,虚怀若谷

千般烦忧,才下心头

即展眉头,灵台清幽

参考资料:心无罣碍,意无所执;解心释神,莫然无魂;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一心不赘物,古今自逍遥!

关键词:厌氧生物处理 低浓度废水 反应 四个阶段 莫诺方程 反应速率 启动

一、概述

厌氧生物处理技术在水处理行业中一直都受到环保工作者们的青睐,由于其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更高的反应速率和对毒性物质更好的适应,更重要的是由于其相对好氧生物处理废水来说不需要为氧的传递提供大量的能耗,使得厌氧生物处理在水处理行业中应用十分广泛。

但由于总体反应式基于莫诺方程的厌氧处理受到低浓度废水Ks的限制,所以厌氧在处理低浓度废水方面没有太大的空间,可最近的一些报道和试验表明,厌氧如果提供合适的外部条件,在处理低浓度废水方面仍然有非

常高的处理效果。

我们可以根据厌氧反应的原理加以动力学方程推导出厌氧生物处理低浓度废水尤其在处理生活污水方面的合适条件。

二、厌氧反应四个阶段

一般来说,废水中复杂有机物物料比较多,通过厌氧分解分四个阶段加以降解:

(1)水解阶段:高分子有机物由于其大分子体积,不能直接通过厌氧菌的细胞壁,需要在微生物体外通过胞外酶加以分解成小分子。废水中典型的有机物质比如纤维素被纤维素酶分解成纤维二糖和葡萄糖,淀粉被分解成麦芽糖和葡萄糖,蛋白质被分解成短肽和氨基酸。分解后的这些小分子能够通过细胞壁进入到细胞的体内进行下一步的分解。

(2)酸化阶段:上述的小分子有机物进入到细胞体内转化成更为简单的化合物并被分配到细胞外,这一阶段的主要产物为挥发性脂肪酸(VFA),同时还有部分的醇类、乳酸、二氧化碳、氢气、氨、硫化氢等产物产生。

(3)产乙酸阶段:在此阶段,上一步的产物进一步被转化成乙酸、碳酸、氢气以及新的细胞物质。

(4)产甲烷阶段:在这一阶段,乙酸、氢气、碳酸、甲酸和甲醇都被转化成甲烷、二氧化碳和新的细胞物质。这一阶段也是整个厌氧过程最为重要的阶段和整个厌氧反应过程的限速阶段。

再上述四个阶段中,有人认为第二个阶段和第三个阶段可以分为一个阶段,在这两个阶段的反应是在同一类细菌体类完成的。前三个阶段的反应速度很快,如果用莫诺方程来模拟前三个阶段的反应速率的话,Ks(半速率常数)可以在50mg/l以下,μ可以达到5KgCOD/KgMLSS.d。而第四个反应阶段通常很慢,同时也是最为重要的反应过程,在前面几个阶段中,废水的中污染物质只是形态上发生变化,COD几乎没有什么去除,只是在第四个阶段中污染物质变成甲烷等气体,使废水中COD大幅度下降。同时在第四个阶段产生大量的碱度这与前三个阶段产生的有机酸相平衡,维持废水中的PH稳定,保证反应的连续进行。

三 水解反应

水解可定义为复杂的非溶解性的聚合物被转化成简单的溶解性单体和二聚体的过程。水解反应针对不同的废水类型差别很大,这要取决于胞外酶能否有效的接触到底物。因此,大的颗粒比小颗粒底物要难降解很多,比如造纸废水、印染废水和制药废水的木质素、大分子纤维素就很难水解。

水解速度的可由以下动力学方程加以描述:

ρ=ρo/(1+Kh.T)

ρ ——可降解的非溶解性底物浓度(g/l);

ρo———非溶解性底物的初始浓度(g/l);

Kh——水解常数(d-1);

T——停留时间(d)。

一般来说,影响Kh的因素很多,很难确定一个特定的方程来求解Kh,但我们可以根据一些特定条件的Kh,反推导出水解反应器的容积和最佳反应条件。在实际工程实施中,有条件的话,最好针对要处理的废水作一些Kh的测试工作。通过对国内外一些报道的研究,提出在低温下水解对脂肪和蛋白质的降解速率非常慢,这个时候,可以不考虑厌氧处理方式。对于生活污水来说,在温度15的情况下,Kh=0.2左右。但在水解阶段我们不需要过多的COD去除效果,而且在一个反应器中你很难严格的把厌氧反应的几个阶段区分开来,一旦停留时间过长,对工程的经济性就不太实用。如果就单独的水解反应针对生活污水来说,COD可以控制到0.1的去除效果就可以了。

把这些参数和给定的条件代入到水解动力学方程中,可以得到停留水解停留时间:

T=13.44h

这对于水解和后续阶段处于一个反应器中厌氧处理单元来说是一个很短的时间,在实际工程中也完全可以实现。如果有条件的地方我们可以适当

提高废水的反应温度,这样反应时间还会大大缩短。而且一般对于城市污水来说,长的排水管网和废水中本生的生物多样性,所以当废水流到废水处理场时,这个过程也在很大程度上完成,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看到关于水解作为生活污水厌氧反应的限速报道。

四 发酵酸化反应

发酵可以被定义为有机化合物既作为电子受体也作为电子供体的生物降解过程,在此过程中有机物被转化成以挥发性脂肪酸为主的末端产物。

酸化过程是由大量的、多种多样的发酵细菌来完成的,在这些细菌中大部分是专性厌氧菌,只有1%是兼性厌氧菌,但正是这1%的兼性菌在反应器受到氧气的冲击时,能迅速消耗掉这些氧气,保持废水低的氧化还原电位,同时也保护了产甲烷菌的运行条件。

酸化过程的底物取决于厌氧降解的条件、底物种类和参与酸化的微生物种群。对于一个稳态的反应器来说,乙酸、二氧化碳、氢气则是酸化反应的最主要产物。这些都是产甲烷阶段所需要的底物。

在这个阶段产生两种重要的厌氧反应是否正常的底物就是挥发性脂肪酸(VFA)和氨氮。VFA过高会使废水的PH下降,逐渐影响到产甲烷菌的正常进行,使产气量减小,同时整个反应的自然碱度也会较少,系统平衡PH的能力减弱,整个反应会形成恶性循环,使得整个反应器最终失败。氨氮它起到一个平衡的作用,一方面,它能够中和一部分VFA,使废水PH具有更大的缓冲能力,同时又给生物体合成自生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但过高的氨氮会给微生物带来毒性,废水中的氨氮主要是由于蛋白质的分解带来的,典型的生活污水中含有20-50mg/l左右的氨氮,这个范围是厌氧微生物非常理想的范围。

另外一个重要指标就是废水中氢气的浓度,以含碳17的脂肪酸降解为例:

CH3(CH2)15COO-+14H2O—> 7CH3COO-+CH3CH2COO-+7H++14

脂肪酸的降解都会产生大量的氢气,如果要使上述反应得以正常进行,必须在下一反应中消耗掉足够的氢气,来维持这一反应的平衡。如果废水的氢气指标过高,表明废水的产甲烷反应已经受到严重抑制,需要进行修复,

一般来说氢气浓度升高是伴随PH指标降低的,所以不难监测到废水中氢气的变化情况,但废水本身有一定的缓冲能力,所以完全通过PH下降来判断氢气浓度的变化有一定的滞后性,所以通过监测废水中氢气浓度的变化是对整个反应器反应状态一个最快捷的表现形式。

五 产乙酸反应

发酵阶段的产物挥发性脂肪酸VFA在产乙酸阶段进一步降解成乙酸,其常用反应式如以下几种:

CH3CHOHCOO-+2H2O —> CH3COO-+HCO3-+H++2H2 ΔG’0=-4.2KJ/MOL

CH3CH2OH+H2O-> CH3COO-+H++2H2O ΔG’0=9.6KJ/MOL

CH3CH2CH2COO-+2H2O-> 2CH3COO-+H++2H2 ΔG’0=48.1KJ/MOL

CH3CH2COO-+3H2O-> CH3COO-+HCO3-+H++3H2 ΔG’0=76.1KJ/MOL

4CH3OH+2CO2-> 3CH3COO-+2H2O ΔG’0=-2.9KJ/MOL

2HCO3-+4H2+H+->CH3COO-+4H2O ΔG’0=-70.3KJ/MOL

从上面的反应方程式可以看出,乙醇、丁酸和丙酸不会被降解,但由于后续反应中氢的消耗,使得反应能够向右进行,在一阶段,氢的平衡显得更加重要,同时后续的产甲烷过程为这一阶段的转化提供能量。实际上这一阶段和前面的发酵阶段都是由同一类细菌完成,都在细菌体内进行,并且产物排放到水体中,界限并没有十分清楚,在设计反应器时,没有足够的理由把他们分开。

六 产甲烷反应

在厌氧反应中,大约有70%左右的甲烷由乙酸歧化菌产生,这也是这几个阶段中遵循莫诺方程反应的阶段。

另一类产生甲烷的微生物是由氢气和二氧化碳形成的。在正常条件下,他们大约占30%左右。其中约有一般的嗜氢细菌也能利用甲酸产生甲烷。最主要的产甲烷过程反应有:

CH3COO-+H2O->CH4+HCO3- ΔG’0=-31.0KJ/MOL

HCO3-+H++4H2->CH4+3H2O ΔG’0=-135.6KJ/MOL

4CH3OH->3CH4+CO2+2H2O ΔG’0=-312KJ/MOL

4HCOO-+2H+->CH4+CO2+2HCO3- ΔG’0=-32.9KJ/MOL

在甲烷的形成过程中,主要的中间产物是甲基辅酶M(CH3-S-CH2-SO3-)。

在甲基辅酶M还原成甲烷的过程中,需要作用非常重要的甲基还原酶,其中含有重要的金属离子Ni+。这对生活污水来说是比较缺乏微量金属离子,所以在生活污水的厌氧生物处理过程中补充一定的微量金属离子是非常必要的。

七 低浓度废水反应速率的选择

以生活污水为例,一般来说影响废水厌氧反应速率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反应温度、废水的毒性、原水基质浓度、原水的PH值、传质效率、营养物质的平衡、微量元素的催化作用等等。对于生活污水来说,影响比较大的因素有反应温度、原水的基质浓度、传质效率以及微量元素的催化。因为生活污水的营养比和PH值被公认为非常适合生物的生长的。在前面的叙述中,已经提及了厌氧反应的前三个阶段对于生活污水来说,很快就可以完成,尤其水解阶段,不存在传质的限制,同时通常长距离的管网也给水解提供了足够的时间。因此我们提出的厌氧处理低浓度废水设计思想中,主要考虑产甲烷过程作为限速步骤。

由于产甲烷阶段遵循莫诺方程,整个速率的确定以莫诺方程为基础。

μ-生物反应速率 KgCOD/KgMLSS.d

μmax-生物最大反应速率KgCOD/KgMLSS.d

ρ-废水中基质浓度 mg/l

Ks-半反应速率常数 mg/l

在上式中,很难把总体反应的Ks值估算出来,因为它受到的影响因素很多,对于不同类型的废水差别很大。对于生活污水来说可以根据不同的单个因素影响列成很多分式莫诺方程,最后各式相乘再加上修正系数,这个方程可以得出比较接近的Ks值,作为厌氧处理生活污水时的参考设计数据。

具体思想如下:

1、假定条件:a、厌氧处理该污水过程中主要受温度、传质速率、基质浓度以及微量元素的影响;b、微量元素可以通过外界条件的干预给予补充;c、反应器为一体化反应器;d、产甲烷单元反应也近似遵循莫诺方程。

2、模型总体方程

Kst-温度响应半反应速率常数 mg/l

Ksv-传质速率半反应速率常数 mg/l

K-修正系数

在上式中,Kst针对不同的废水是可以确定的,Ksv对不同的反应器差别比较大,我们可以通过外界干预给以降低到一固定值偏差不大的范围内,比如通过强制搅拌或是提高反应器的高径比,出水回流都是比较好的解决办法。

通过众多的工程实例以及文献报道,初步确定Kst在15摄氏度时针对生活污水值为3200mg/l左右。Ksv在有搅拌足够的情况下15摄氏度时针对生活污水值为532mg/l。K值在重庆地区可以取0.85,μmax按照碳水化合物可取5KgCOD/KgMLSS.d,这样针对进水浓度为300mg/l的生活污水最大反应速率为:

μ1=5KgCOD/KgMLSS.d×(300/(3200+300))×(300/(532+300))×0.85

=0.132 KgCOD/KgMLSS.d

在一体式反应器中由于出水浓度很低,导致总体反应速率降低,但对于几种高效厌氧反应器(包括UASB、EGSB、IC内循环反应器、流化床、上流式厌氧生物滤池)可以假设其为推流式厌氧反应器,浓度随反应器高度的增加均匀的减少,即反应器中的浓度分布与高度成反比。这样我们可以通过设定的出水浓度计算一个反应器最低反应速率,最后取平均值就得到整个反应器的平均反应速率。

同样根据前面的莫诺模型,得出出水COD=80mg/l的厌氧反应速率:

μ2=5KgCOD/KgMLSS.d×(80/(3200+80))×(80/(532+80))×0.85

=0.014 KgCOD/KgMLSS.d

所以反应器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μ=(μ1+μ2)/2=0.073 KgCOD/KgMLSS.d

如果我们能够在反应器内保持稳定的污泥浓度为20KgMLSS/m3,则整个反应器的容积反应速率为FV=0.073 KgCOD/KgMLSS.d×20KgMLSS/m3

=1.46 KgCOD/m3.d

在实际反应器的设计时,需要考虑污泥、气体、液体分离的容积,反应部分容积只占整个反应器容积的40%,这样实际整个反应器设计平均负荷变为:

FV‘=1.46 KgCOD/m3.d×0.4=0.99 KgCOD/m3.d

核算停留时间为:HRT=7.5h

八 中试与工程应用应注意的问题

通过上述实验室里理论的研究和推断,采用新型高效厌氧反应器处理城市污水完全是可行的。在中试和工程设计中,我们应该从上述分析角度出发,完善厌氧系统,以下措施是必要的:

1、在反应器的形式上优先考虑推流式的活塞反应器;

2、为了减少低浓度时,基质传质速率(包括液相中的有机物向菌胶团或颗粒污泥传质以及细胞壁外向细胞壁内传质)对整个反应速率的影响,在反应器底部投加一定数量的活性炭作为载体是非常有必要的,但考虑到沼气和布水的影响,投加数量不宜过多,初步考虑为40g/L颗粒状活性炭;

3、建议在反应器的上部设置气、水、固三相分离系统;

4、设置一套完善的出水回流系统,并可以调节回流量,用仪表显示并控制;

5、出水设置MLSS浓度计加以监测,随时了解反应器的污泥情况;

6、在反应器的底部、中部、顶部设置碱度监测系统,随时监测反应器内的生物反应条件;

7、设置一套启动用的营养物质和微量元素添加系统是十分有必要的;

8、设置温度传感器,了解原水水温的变化对反应器的冲击影响;

9、进水设置流量传感器和有机物在线监测仪器,并通过程序加以显示到中央控制室中,随时计算进水污泥负荷以及上升流速;

10、必要的预处理措施,比如除渣处理措施;

11、在北方的废水处理系统,反应器建议修建在室内或采取严密的保温措施;

12、其他必要的辅助系统,如消除泥水界面泥渣层的喷淋系统。

同样,一套设计好的系统,没有按照反应机理进行的启动,是不能称之为成功的系统的,在这里,根据一些工程实践以及国内外一些报道,笔者对厌氧

处理低浓度废水时启动提出一些参考性建议(针对生活污水):

1、启动时,先投加载体,在投加污泥,污泥的数量按照25KgMLVSS/m3池容计算,投加时的污泥必须通过筛网进行粗渣的清除(这一点非常重要);

2、由于原水具有比较好的生化性,进水不需要驯化,但第一次进水进满池体后,停止进水,通过临时配备的水下搅拌机进行池底强制搅拌,连续8个小时搅拌以上,停止搅拌静止8个小时,通过排泥管排除池体标高2米以上的污泥,再搅拌8个小时,这8个小时同时按照比例投加氮肥和磷肥,投加微量金属元素,保证池内液相中的COD;

3、24个小时后,开始按设计负荷进水并采取一定的出水回流,回流比根据反应器的高度调整;(注意,出水带出来的污泥不要回流)

4、24个小时后,减少回流比,保证出水不带泥,如果出水继续带你就停止回流,并进行污泥回流,同时投加营养物质;

5、连续这样运行一个星期,随时监测各项出水指标,以便正确反应反应器内生物的反应状态作一些镜检。

九 结论

通过对厌氧微生物处理污水的机理研究得出,厌氧在常温状态下处理城市污水是有可能的,我们在实际中由于种种非生物本身反应的原因而错过了利用厌氧处理城市污水的机会,并且在国外已经有了成功的厌氧处理城市污水的情况,出水COD

参考文献:

[1] 王凯军,城市污水处理问题与水解-好氧生物处理工艺,城市管理与科技,1999.1(1):19~23

[2] 王凯军,城市污水污染控制技术和发展重点,中国环保产业CEPI,2001.

(2):25~27

[3] 钟海涛,胡勇有,田静,废水低温厌氧处理技术, 给水排水,2004.2(30):98~101

[4] 苏鸿洋,夏雪芬, 董发开,复合式厌氧反应器处理城市污水试验研究,给水排水,2002:48~50

[5] 李波,徐高田,邹伟国,徐俊伟, 复合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处理城市生活污水的研究,环境技术,2002(4):33~36

[5] 裘湛,张之源,高速厌氧反应器处理城市污水的现状与发展,2002.25(1)117~122

[6] 李鹏,王爱杰,丁杰,刘敏,污水厌氧生物处理的新工艺IC厌氧反应器,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0(1):86~88

[7] 邓志毅,马少健,肖利平,新型反应器-USSB处理生活污水的研究,工业用水与废水,2004,24(8):27~30

[8] 安景辉,卜城,厌氧反应模型及模拟结果分析,工业用水与废水,2003,24(2):1~4

[9] 胡细全,刘大银,蔡鹤生,厌氧氨氧化的研究及应用,环境污染治理技术及设备,2004,5(3):9~13

[10] 郭晓磊,胡勇有, UASB处理极低浓度生活污水研究,华南理工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002,30(3):66~71

[11] 叶亚玲,何成达,谈玲,每梦江, DAF + CW组合处理中小城镇生活污水,污染防治技术,2003,16(4)

[12] 田猛,周律,HSBR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的实验研究,给水排水,2004,30

(1):40~42

[13] 郝晓地,汪慧贞,钱 易,欧洲城市污水处理技术新概念———可持续生物除磷脱氮工艺 (上), 给水排水 ,2002,28(6):6~11

[14] 李功振,张淑英,降流式厌氧紊动床处理乡镇污水与资源化的研究,甘肃环境研究与监测,科研报告,2003,16(1):7~8

[15] 赵文玉,吴振斌,新型厌氧处理反应器的发展及应用,四川环境,2002,21(1):32~36

[16] 叶亚玲,鲁梦江,降流式厌氧生物滤池与人工湿地组合处理中小城镇生活污水,环境研究与监测,2004,17(1):43~45

[17] 朱根华, 万钱江, 小型生活污水厌氧处理装置的构造与特性,中国给水排水,2003,19:84~85

[18] R.E.斯皮思著,李亚新 译,工业废水的厌氧生物技术,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19] 贺延龄,废水的厌氧生物处理,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8

[20] 许保玖,龙腾锐,当代给水与废水处理原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来源:中国水处理网

范文六:厌氧池施工方案

厌氧池施工组织设计

一、 工程概况

1、 本工程位于新疆尼勒克县。

厌氧池规格:9.4×22.8×7.6M

2、 本工程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

0.2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设计特征周期为0.4s,场地类别为二类,安全等级为二级。

3、 本工程混凝土等级为C30,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为池壁为

30mm,梁、支柱、底板为40mm,走道板为25mm。

4、 基础:持力层为粉土层,承载力特征值为120Kpa;基槽开

挖后,严禁地表水浸润地基土,同时应做好钎探工作。

5、 水池池体结构:a.水池池体砼为C30抗渗砼,抗渗等级为

S6,抗冻等级为F300;所用水泥为普通硅酸盐水泥;b.水池一次浇筑完成,不留施工缝;c.水池内壁、底板顶面抹20厚1:2防水水泥砂浆,防水砂浆应分层紧密连续涂抹;d.水池土建完成后,覆土应沿水池四周分层均匀回填;e.施工中应注意各种设备的预埋。

6、 厌氧池池壁应用环氧玻璃布做防腐处理,并做池内钢爬梯。

二、 施工准备

在土建施工之前应进行图纸审核、材料准备、设备进场、临时工棚搭建等工作。

1、施工管理组织:本人有幸承建此工程,作为本工程的项目经理对工程实施全面管理,是工程实施第一责任人,做好岗位分工、任务明确、责任清楚。带领项目班子创造性开展工程项目管理工作,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公司各项规章制度,争取工程质量、施工安全、文明管理等都达到建设单位的要求。

2、劳动力组织:本人将精选施工队伍,选择技术过硬、能吃苦、能打硬仗、勇于克服困难、思想素质高的队伍及管理人员参与本工程施工。对进入现场的职工必须进行入场三级安全教育,提高全体职工对搞好安全文明施工重要意义的认识,提高质量意识、安全意识,抓好文明施工教育。

3、搭设临建设施、生活性临建和施工性临建。主要包括:项目部、监理办公室、工人宿舍、食堂、工具库、机械修理库、水泥库、配电房等,接通电源、水源,给施工作业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

4、收到施工图纸后,预算员、工长、放线工等有关技术人员即要认真熟悉图纸,了解设计意图,并注意图纸上问题,做好记录,准备好图纸会审,力争把问题在施工前处理完。放线工在此基础上进行定位放线,质检人员应做好复测工作,并做好验线准备。预算人员提出各种材料计划交施工负责人安排组织进场和加工。

5、材料准备

本程所需材料主要有砼、砂石料、普通水泥、钢筋、粘土砖,砼拟用商品砼,所有材料由预算员做出计划,材料员提前准备,按需采购,尽可能提前订货。

6、设备进场

本工程所需机械设备

三、分项工程施工方案

施工程序是:场地平整-测量定位放线-基坑开挖及地基处理-打混凝土垫层-池底板绑扎钢筋-浇筑底板-池壁钢筋绑扎-支设池壁模板浇筑池壁-池顶板支模绑扎浇筑-试水-池外壁抹砂浆做

防渗处理-池内壁与池底板抹防水砂浆-安装池子进出水管道及栏杆-土方回填-交工验收。具体施工操作方法如下:

(一)场地平整

清理场地:在施工区域内,对原有地上杂物等进行清除、疏通或改建。

修筑临时道路以供机械进场和土方运输等。

(二)测量定位放线

本工程使用水准仪进行测量放线,定好位后,一般用石灰粉或细线放线。

(三)土方开挖及地基处理

(1)土方开挖工程

土方开挖采用机械开挖,并以人工配合清理。机械选用1台大禹W-200挖掘机。选用载重5吨自卸车作为运输工具。挖土时应注意如下几个要点:

①土方开挖前,根据业主提供的地下埋物的资料先对基坑范围内的地下障碍进行妥善处理,以免影响正常使用和土方的大面积开挖。

②挖土施工过程中的技术及安全措施,挖掘机开挖时,操作人员上岗前必须检查挖土机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严禁带病操作,在前后行走时必须看前后方是否有物料及行人等。配合机械挖土的人员必须看清挖点处及回转禁区,严禁在禁区内配合作业,地下施工人员上下采用扣件钢管搭设扶梯。开挖基坑四周必须设置临时栏杆并绑

安全网以防人员及物体坠落。

③土方开挖时要做好放坡工作,根据土质情况按1:1放坡。同时做好上方放坡处理,开挖时随时注意土质、土壁的变化情况,做好异常情况的支护准备工作。

④当机械挖至离设计标高200mm时,为了防止超挖现象,最后200mm应采用人工整理,挖至设计标高。但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为了节省时间和成本,基本上是一次性用机械挖到设计标高。

⑤基坑开挖即将完毕时,要做好请设计、质检站、建设单位、监理工程师及施工单位主要负责人共同验坑的准备,一旦验收达到设计要求,四方签字认可后,就可立即进行垫层的施工。

在土方开挖时一般根据开挖深度及现场具体情况,需要进行放宽,一般放宽0.5-1.0米。在基坑、沟槽开挖过程中,为了保持坑壁的稳定、防止塌方、保证施工作业安全,当基坑(槽)超过一定深度时,应做成一定形式的边坡或采取可靠的支护措施。

(四)打混凝土垫层

池底混凝土垫层采用 C15 混凝土。垫层打完之后在垫层上涂刷沥青冷底子油及沥青玛缔脂或铺二毡三油防水隔离层,防潮层做好后即可进行池底板绑扎钢筋工序。

(五) 池底板绑扎钢筋

当池底部是水平面时,池底板钢筋应按施工图纸放线一次绑扎完。绑扎下层钢筋网要设砂垫板以保持保护层厚度,绑扎上层钢筋网要设形弯铁或25mm@1000mm) 钢筋头架(又称马凳)立并绑牢,以

保证上下层钢筋网间距正确和不变形,在外壁及柱拉缝处伸出插筋,在转角处加设斜向加强筋。

(六)浇筑底板

池底板混凝土标号C30,抗渗等级S6,抗冻等级为F300。本工程池底板厚度为50cm。

池底板混凝土浇筑一次性连续浇筑完成,不留施工缝。由中心向池周边或由池两端向池中心顺次进行,底板混凝土浇筑完后,进入下一道工序

(七)池壁施工

通常是先将池壁钢筋绑扎好,然后做内模支设,最后做外模支设;或同时支内外模板。也可先做内模支设,再绑扎池壁钢筋,最后做外模支设;也可以先做外模支设,再绑扎钢筋,最后支内模。总之池壁施工时,模板的拼装不能妨碍钢筋的绑扎、混凝土的浇筑和养护。

模板支设按贮水池施工缝的留设项分段进行。在施工过程中不允许设置垂直施工缝,池板壁水平施工缝宜设在底板面500毫米以上处。第一次混凝土浇筑必须浇至底板面500毫米以上,水平施工缝设:a、凹凸槽 b、橡胶止水带 c,厚=3毫米,高=300毫米不锈钢板。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施工缝处多采用厚=3毫米,高=300毫米不锈钢板。施工缝一般设在伸缩缝和沉降缝处。

(1)池壁钢筋的绑扎

a、钢筋为HRB335级钢筋,钢筋锚固长度La=35d,搭接长度Ld=40d

b、为节约钢筋用量,钢筋接头应优先采用接触对焊。

c、 壁板的水平钢筋接头应采用焊接,同一截面上接头面积应不超过50%。接头净距应不小于35d且大于500毫米,当采用搭接焊条接头时,焊接长度不小于10d;除上述钢筋外。为方便施工,可采用绑扎接头,但同一截面上的接头面积应不超过25%,其搭接长度HRB335钢筋不小于40d,且不小于300毫米,接头应错开1/4,。

d、钢筋锚固长度La=35d,池壁板钢筋设10@600对拉筋。 e、 当孔洞直径或宽度小于等于300mm时,钢筋遇孔洞应尽量绕过,如必须截断,则截断后应焊于孔洞加强筋上。

一般池壁的钢筋保护层厚度要求为30mm,为了达到要求,绑扎好的池壁钢筋要求安装橡胶垫片。但在环保工程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基本是用水泥垫块代替。

水泥垫块的扎丝已内嵌入其内部,比较结实。绑扎在钢筋上,装模板时基本已将垫块压住。

打振动棒时插入钢筋层之间,对垫块的影响很小,所以很少发现掉垫块现象。

(2)池壁模板支设

模板是使钢筋混凝土构件成型的模型。按材料不同,分为木模板、钢模板、钢木模板、胶合模板、钢竹模板、塑料模板、玻璃钢模板、铝合金模板等。在环境工程土建中,木模板用的最为广泛。

一个混凝土池体工程做得是否美观的关键就在于模板的安装。如模板尺寸、轴线是否正确,强度、刚度是否足够以及接缝是否密实。

模板的加固工作一定要做好,不然在混凝土浇灌时就可能出现涨模、爆模现象。最后导致池壁出现麻面、蜂窝等现象。

按照规范壁板模板不宜采用对穿螺栓固定,否则应按《给水排水构筑物施工及验收规范》(GBJ141-90)中的第5.2.7条的规定执行。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基本都是采用对穿螺栓固定。

(3) 浇筑池壁

池壁的混凝土要求与池底板相同,池壁厚度为35cm。

混凝土浇筑的质量,直接影响到结构的承载能力及耐久性,因此必须要做到:所浇混凝土必须均匀密实,强度符合要求;保证结构,构件几何尺寸准确;钢筋及预埋件位置准确;拆模后混凝土表面平整光洁。

对模板内部应提前浇水润湿,以免浇筑后模板吸收混凝土中的水分相互粘结,造成脱皮、麻面,影响质量。浇水量视模板的材料不同以及干燥程度、气候条件而异。木模板浇水之后,还可以使木材适当膨胀,减少板缝间隙,防止漏浆。

浇筑混凝土应连续进行,以保证构筑物的强度与整体性。施工时,相邻部分混凝土浇筑的时间间隔以不出现初凝时间为准。

为避免出现施工缝使模板受力均匀,浇筑混凝土时从中心部位向两侧对称进行。按照规范浇筑高度每层约20-40cm,振捣时,要“快插慢拔”。快插是防止先将表面的混凝土振实,与下面的混凝土发生分层、离析现象。慢拔,是使混凝土能填满振动棒拔出时形成的空洞。

浇筑环形池壁混凝士,也是对称分层均匀浇筑。

(4)厌氧池池壁防腐做法

A、基材表面处理及环氧玻璃布施工

1、基面处理:检查粉刷面, 对空鼓等缺陷底解决。用机械打磨等方法,清理干净损坏、脱落部分,并用抛光轮打磨,吹扫浮层,对严重部分进行环氧腻子修补。

2、表面打平:用环氧腻子整面抹平,对不平整处打磨。

3、打底:采用环氧树脂打底二道,起到封闭基面和连接后续涂层的作用。

4、贴布:用14-16目/平方厘米的无碱脱脂玻璃布配合环氧树脂进行贴布,达到三布四油。

B、氟碳专用底漆刷涂

基面达标后,氟碳底漆同固化剂7:1混合再配15%左右稀释剂混合,待搅均熟化30分钟后用刷涂一道,厚度达到25-30um。

C、防腐面刷涂

待底漆表面固化后,氟碳面漆同固化剂10:1混合再配15%左右稀释剂混合,待搅均熟化30分钟后用刷涂三道,厚度达到40-60um。每一道的涂装间隔不小于4小时,应在相对湿度不小于75%天气下施工,避免在雨、雪、雾天气中施工。涂装温度5-40摄底度,加入固化后的面漆必须在12小时内使用完毕。

D、二次修补:

在第一次涂装结束后,在施工中因脚手架拆除、涂层碰损等情况需及时进行修补,修补要求:从哪一道工序破坏,就从哪一道工序开始修补,修补到完好为止。

(八)混凝土养护及其他

混凝土拌和物经浇筑振捣密实成型后,其凝结和硬化是通过其中水泥的水化作用实现的。而水化作用须在适当的温度与湿度的条件下才能完成。为保证混凝土在规定龄期内达到设计要求的强度,并防止产生收缩裂缝,必须认真做好养护工作。

当自然气温度高于5℃时,在现场浇筑的混凝土通常采用自然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14d。自然养护有的方法有覆盖浇水养护。

1. 覆盖浇水养护对混凝土表面加以覆盖并浇水,使混凝土在一定时间内保持足够的湿润状态。

混凝土养护工作应在浇筑完毕12h内开始进行,对于干硬性混凝土或当气温很高、湿度很低时,应在浇筑后进行养护。

养护初期,水泥的水化反应较快,需水也较多,应注意头几天的养护工作,在气温高、湿度低时,应增加洒水次数。一般当气温在15oC以上时,在开始三昼夜中,白天至少每3h 洒水一次,夜间洒水两次。在以后的养护期中,每昼夜应洒水三次左右,保持覆盖物湿润。在夏日因充水不足或混凝土受阳光直射,水分蒸发快,水化作用不足,混凝土发干呈白色发生假凝或出现干缩的细小裂缝时,应仔细加以遮盖,充分浇水,加强养护工作,并延长浇水日期进行补救。

(九)、 池体防渗检验与处理

贮水池主体工程完,池体达到设计强度后还应做防渗检验。首先通过混凝土试块的抗渗试验,检验其是否满足抗渗标号;其次对池体构筑物进行试水试验,测定其漏水量,通过试水可直接查出构筑物有无渗漏情况、结构的安全度,并可预压地基。

试水前,应先封闭池子进出水管或管道阀门,由池顶孔放水人池, 向池内充水宜分三次进行:第一次充水至设计水深的三分之一;第二次充水至设计水深的三分之二;第三次充水充至设计水位。每次充水时的水位上升速度不宜超过2m/d,相邻两次充水时间间隔不宜少于24小时,切宜在水池的平均沉降速率小于5mm/d以后再进行下一级充水。

检测标准:不得有漏水现象及大面积浸湿现象,渗水量按池内壁和池底的浸湿面积设计计算,不得超过2L/m2.d.

试验方法:按《给水排水构筑物施工及验收规范》(GBJ141-90)附录一的规定执行。

影响贮水渗漏的原因很多,有的是在设计时对荷载估计不足,池体含钢量过小出现裂缝;有的是构件刚度不够,变形过大而出现裂缝;有的是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因模板移动或地基软弱产生不均匀沉降而引起裂缝:还有的是施工缝处理不当以及温度应力和干缩应力等使钢筋混凝土结构产生裂缝。贮水池出现裂缝后先不要忙从于补渗堵漏,找其主要原因,分析渗漏根后再确定方案。例如,由池底部存在局部软弱土层不均匀下沉引起的裂缝,除修补裂缝外,还应对地基进行加固处理,防止池体继续下沉。

贮水构筑物的渗漏处理常用的补漏堵措施有水泥浆堵漏法、环氧浆液(胶泥)补缝法、甲凝与丙凝浆液补缝法、四矾闭水浆补漏法、凿槽嵌铅修补法等。

池体渗漏处理完毕检验合格后,进入下一工序,池体抹灰施工。

五、质量安全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施工验收规范、质量评定标准以及自治区有关工程质量规定。

(一)质量保证措施

1、建立以项目经理为首的项目班子,配备具有丰富施工经验和作风顽强的技术和管理人员,选调技术熟练、能打硬仗,具有多年创优经验的专业施工队。

2、建立工程质量管理体系,实行“三全”管理,把质量目标分解落实到各部门和施工队及管理人员头上,建立按分项和月、季度考核的制度,并采取一系列行政和经济激励措施,使工程质量成为全体职工必须实现的目标。

3、施工中必须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把住施工中各个关键环节,必须全面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国家有关标准、规程、规范、图纸,精心组织,精心施工。

4、工程施工全过程控制工程质量,把好“五关”。

①图纸学习会审关:正确领会设计意图,提前发现图纸错误,图纸不经学习与会审不施工。

②技术复核关:测量放线、标高轴线、模板埋件、复杂部位必

须专门检查复核。不经复核无误,不得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③原材料、半成品检查关:

我方在采购材料、半成品前将征得业主、监理工程师的认可。 a、把住进场;b、按规定取样化验与检验;c、证物齐全、可靠、有效方可施工。

④分部分项隐蔽工程验收关,必须按检查标准,认真验收,不经甲方,监理隐蔽验收不得进行下道工序。尤其是钢筋的位置规格、形状、尺寸、间距等准确无误,方可浇筑砼。

⑤样板制:各分项工程的首批首件一定要先做样板,通过样板,明确作法、标准、确认后展开施工。

5、强化质量影响,现场设质检员,强化施工过程中的预先把关控制,坚决把好工程质量关。后面附保证模板、钢筋、混凝土质量管理程序控制图。

6、抓好工程技术档案,为用户提供详实可靠的技术档案资料。真实反映工程状况,为正确使用、改扩建、维修提供基础。

(二)工程质量检查验收制度

本工程严格按新工程质量验收标准,实行自检、互检、交接检等检验制度和新的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执行。

⑴各分部分项的施工操作班组,每天下班前各操作人员对自己生产的产品进行一次认真的质量复核,发现不符合质量要求的产品,应立即返修。

⑵每天下班后,生产班组长和班组质检员应组织班组人员,共

同对产品质量进行互检验评,据实填写“班组自检记录”,确保质量优良。

⑶施工管理人员随时对施工操作人员进行施工操作质量检查,未按操作规程施工的应立即纠正,防止返工。

⑷互检时发现不符合质量要求的产品,应由原操作人员及时进行返修,发现重大质量问题应及时报上级有关人员进行处理。未能及时返修而影响施工进展的损失,由原操作人员负责。

⑸在班组自检和互检的基础上,施工管理人员对产品质量进行验收复核,不符合标准的应立即返修。

⑹施工班组分项工程结束后,下道工序跟上前,应由项目部组织有关人员进行交接验收,对质量不符合要求的,根据返工处理的难易程度和施工要求,应由原操作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所耗人工自理、材料费按赔偿制度执行。

⑺在限定返修时间内,原操作班组未派人或不按时完成影响下道工序工程进展时,其影响工日数也由原操作班组负责。

⑻返修工作完成后,再组织原参与交接人员共同进行复验工作,认可后下道工序不预进行。

⑼交接验收后的下道工序展开,施工中再发现上道质量遗留问题原则上应由上道工序的施工人员处理,特殊情况由项目部报分公司技术科或公司技术部门研究解决。

(三)工程技术档案管理制度

⑴编制主要分项工程施工方案、工艺要求,保证质量、技术、

措施及相关交底技术资料,做好原始记录签证工作。

⑵做好确定工程标高和定位基准点,施工放线、复线有原始记录和签证工作。

⑶做好变更通知的施工图记录,做到手续齐全,签证完整不漏项,以备查验。

⑷做好隐蔽工程和中间验收的原始记录,并有甲方代表、设计、监理、质监等部门的签证。

⑸竣工验收时,做到施工图纸齐全,手续完备,便于双方存档。

(四)安全文明施工

1、安全管理目标及保障体系

(1)安全生产目标

杜绝工伤死亡及重大安全责任事故,降低轻伤事故频率,确保行人安全,杜绝行人因施工造成安全责任事故。

(2)安全生产保证体系

施工现场建立以项目经理为首的安全管理体系,确保整个施工过程中无重大安全责任事故,杜绝一般事故。

安全管理保证体系图

(三)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

公司成立安全生产管理委员会,及工程质量安全检查领导小组,建立以公司领导、 各科室工程技术人员、 岗位操作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安全生产层层负责,安全生产责任制是我公司岗位责任制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安全生产,劳动保护管理制度的中心。

(三)、安全生产保证措施

1、强化职工安全教育,提高职工安全意识。

2、安全防护措施

(1)安全防护:根据现场环境场地,在施工现场四周设置通长彩钢板临时围墙封闭施工,确保行人安全。

(2)基坑四周边设防护栏杆。

(3)个人防护:进入施工现场所有人员必须戴好安全帽,从事

电气焊、剔凿等作业的人员要使用面罩或护目镜,特种人员持证上岗,并佩带相应的劳动保护用品。

3、临时用电安全

(1)临时用电按部颁规范的要求做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建立必要内部档案资料,对现场的线路及设施定期检查,并将检查记录存档备查。

(2)临时配电线路按规范架设整齐。架空线采用绝缘导线,不采用塑胶软线,不能成束架空敷设或沿地面明显敷设,施工机具、车辆及人员应与线路保持安全距离,如达不到规范规定的最小距离时,采用可靠防护措施。变压器、配电箱均搭设防护棚及设置围栏。

4、机械安全

对现场所有的机械进行安装、使用检测、自检记录、并每月不少于两次的定期检查。



范文七:500f厌氧池设计说明1

1、设计依据 1.1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GB 50015 1.2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10-2010 1.3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个规范》 GB/T 50476-2008 1.4《室外给水排水和燃气热力工程抗震设计规范》 GB 50032-2003 1.5 《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69-2002 1.6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204-2002 1.7 《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141-2008 1.8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 50007-2002 1.9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 50009-2001 ( 2006年版) 1.10 《给水排水工程钢筋混凝土水池结构设计规程》 CECS 138 :2002 2、适用范围 2.1 本图适用于粪便污水集中排放的动车段、所及车站。 2.2 本图如用于湿陷性黄土区、永久性冻土区、抗震设防烈度为九度的地震区或其他地质条件时,应根据有关

规范的规定或专门研究处理。

3、工艺选用技术条件 3.1 本厌氧调节池(后简称厌氧池)有效容积( V)为 500m 3,用于处理高浓度粪便污水。污水停留时间( t)

宜为 12~24h ,由污水量( Q)确定, V=Qt/24 (式中 V、 Q单位为m3,t单位为h);污泥清掏周期宜为 3~12 个月,根据污水温度和当地气候条件确定。

3.2 本厌氧池按有覆土考虑,覆土厚度由进水管埋深确定。本设计进水管最大埋深为 2.0m ,进出水管径大小宜

选用 DN200~DN400 ,具体由设计自 行确定。

设计 复核

厌氧调节池 目录、总说明

图号 比例 -

范文八:厌氧池工作机理

厌氧生物处理机理研究

摘要:由于社会的发展、人口的增加,水资源短缺的矛盾日益显现出来,废水排放逐年增加,每年处理废水的费用也在飞速上涨,一直以来人们认为厌氧微生物处理低浓度的废水不能很好的实现,本文通过对厌氧处理废水的基本生物化学过程和动力学两个角度作出分析,并提出了在低浓度废水中的莫诺方程形式,提出在动力学和生物化学两个方面都是可以很好的实现厌氧处理低浓度废水的,只是在工程实施工程中没有做到生物反应其他的一些条件,本文还根据反应动力学和生物化学原理对厌氧处理低浓度废水中试和实际工程中的设计和启动给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厌氧生物处理 低浓度废水 反应 四个阶段 莫诺方程 反应速率 启动

一、概述

厌氧生物处理技术在水处理行业中一直都受到环保工作者们的青睐,由于其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更高的反应速率和对毒性物质更好的适应,更重要的是由于其相对好氧生物处理废水来说不需要为氧的传递提供大量的能耗,使得厌氧生物处理在水处理行业中应用十分广泛。

但由于总体反应式基于莫诺方程的厌氧处理受到低浓度废水Ks的限制,所以厌氧在处理低浓度废水方面没有太大的空间,可最近的一些报道和试验表明,厌氧如果提供合适的外部条件,在处理低浓度废水方面仍然有非常高的处理效果。

我们可以根据厌氧反应的原理加以动力学方程推导出厌氧生物处理低浓度废水尤其在处理生活污水方面的合适条件。

二、厌氧反应四个阶段

一般来说,废水中复杂有机物物料比较多,通过厌氧分解分四个阶段加以降解:

(1)水解阶段:高分子有机物由于其大分子体积,不能直接通过厌氧菌的细胞壁,需要在微生物体外通过胞外酶加以分解成小分子。废水中典型的有机物质比如纤维素被纤维素酶分解成纤维二糖和葡萄糖,淀粉被分解成麦芽糖和葡萄糖,蛋白质被分解成短肽和氨基酸。分解后的这些小分子能够通过细胞壁进入到细胞的体内进行下一步的分解。

(2)酸化阶段:上述的小分子有机物进入到细胞体内转化成更为简单的化合物并被分配到细胞外,这一阶段的主要产物为挥发性脂肪酸(VFA),同时还有部分的醇类、乳酸、二氧化碳、氢气、氨、硫化氢等产物产生。

(3)产乙酸阶段:在此阶段,上一步的产物进一步被转化成乙酸、碳酸、氢气以及新的细胞物质。

(4)产甲烷阶段:在这一阶段,乙酸、氢气、碳酸、甲酸和甲醇都被转化成甲烷、二氧化碳和新的细胞物质。这一阶段也是整个厌氧过程最为重要的阶段和整个厌氧反应过程的限速阶段。

再上述四个阶段中,有人认为第二个阶段和第三个阶段可以分为一个阶段,在这两个阶段的反应是在同一类细菌体类完成的。前三个阶段的反应速度很快,如果用莫诺方程来模拟前三个阶段的反应速率的话,Ks(半速率常数)可以在50mg/l以下,μ可以达到5KgCOD/KgMLSS.d。而第四个反应阶段通常很慢,同时也是最为重要的反应过程,在前面几个阶段中,废水的中污染物质只是形态上发生变化,COD几乎没有什么去除,只是在第四个阶段中污染物质变成甲烷等气体,使废水中COD大幅度下降。同时在第四个阶段产生大量的碱度这与前三个阶段产生的有机酸相平衡,维持废水中的PH稳定,保证反应的连续进行。

三 水解反应

水解可定义为复杂的非溶解性的聚合物被转化成简单的溶解性单体和二聚体的过程。水解反应针对不同的废水类型差别很大,这要取决于胞外酶能否有效的接触到底物。因此,大的颗粒比小颗粒底物要难降解很多,比如造纸废水、印染废水和制药废水的木质素、大分子纤维素就很难水解。

水解速度的可由以下动力学方程加以描述:

ρ=ρo/(1+Kh.T)

ρ ——可降解的非溶解性底物浓度(g/l);

ρo———非溶解性底物的初始浓度(g/l);

Kh——水解常数(d-1);

T——停留时间(d)。

一般来说,影响Kh的因素很多,很难确定一个特定的方程来求解Kh,但我们可以根据一些特定条件的Kh,反推导出水解反应器的容积和最佳反应条件。在实际工程实施中,有条件的话,最好针对要处理的废水作一些Kh的测试工作。通过对国内外一些报道的研究,提出在低温下水解对脂肪和蛋白质的降解速率非常慢,这个时候,可以不考虑厌氧处理方式。对于生活污水

来说,在温度15的情况下,Kh=0.2左右。但在水解阶段我们不需要过多的COD去除效果,而且在一个反应器中你很难严格的把厌氧反应的几个阶段区分开来,一旦停留时间过长,对工程的经济性就不太实用。如果就单独的水解反应针对生活污水来说,COD可以控制到0.1的去除效果就可以了。

把这些参数和给定的条件代入到水解动力学方程中,可以得到停留水解停留时间:

T=13.44h

这对于水解和后续阶段处于一个反应器中厌氧处理单元来说是一个很短的时间,在实际工程中也完全可以实现。如果有条件的地方我们可以适当提高废水的反应温度,这样反应时间还会大大缩短。而且一般对于城市污水来说,长的排水管网和废水中本生的生物多样性,所以当废水流到废水处理场时,这个过程也在很大程度上完成,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看到关于水解作为生活污水厌氧反应的限速报道。

四 发酵酸化反应

发酵可以被定义为有机化合物既作为电子受体也作为电子供体的生物降解过程,在此过程中有机物被转化成以挥发性脂肪酸为主的末端产物。

酸化过程是由大量的、多种多样的发酵细菌来完成的,在这些细菌中大部分是专性厌氧菌,只有1%是兼性厌氧菌,但正是这1%的兼性菌在反应器受到氧气的冲击时,能迅速消耗掉这些氧气,保持废水低的氧化还原电位,同时也保护了产甲烷菌的运行条件。

酸化过程的底物取决于厌氧降解的条件、底物种类和参与酸化的微生物种群。对于一个稳态的反应器来说,乙酸、二氧化碳、氢气则是酸化反应的最主要产物。这些都是产甲烷阶段所需要的底物。

在这个阶段产生两种重要的厌氧反应是否正常的底物就是挥发性脂肪酸(VFA)和氨氮。VFA过高会使废水的PH下降,逐渐影响到产甲烷菌的正常进行,使产气量减小,同时整个反应的自然碱度也会较少,系统平衡PH的能力减弱,整个反应会形成恶性循环,使得整个反应器最终失败。氨氮它起到一个平衡的作用,一方面,它能够中和一部分VFA,使废水PH具有更大的缓冲能力,同时又给生物体合成自生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但过高的氨氮会给微生物带来毒性,废水中的氨氮主要是由于蛋白质的分解带来的,典型的生活污水中含有20-50mg/l左右的氨氮,这个范围是厌氧微生物非常理想的范围。

另外一个重要指标就是废水中氢气的浓度,以含碳17的脂肪酸降解为

例:

CH3(CH2)15COO-+14H2O—> 7CH3COO-+CH3CH2COO-+7H++14

脂肪酸的降解都会产生大量的氢气,如果要使上述反应得以正常进行,必须在下一反应中消耗掉足够的氢气,来维持这一反应的平衡。如果废水的氢气指标过高,表明废水的产甲烷反应已经受到严重抑制,需要进行修复,一般来说氢气浓度升高是伴随PH指标降低的,所以不难监测到废水中氢气的变化情况,但废水本身有一定的缓冲能力,所以完全通过PH下降来判断氢气浓度的变化有一定的滞后性,所以通过监测废水中氢气浓度的变化是对整个反应器反应状态一个最快捷的表现形式。

五 产乙酸反应

发酵阶段的产物挥发性脂肪酸VFA在产乙酸阶段进一步降解成乙酸,其常用反应式如以下几种:

CH3CHOHCOO-+2H2O —> CH3COO-+HCO3-+H++2H2 ΔG’0=-4.2KJ/MOL

CH3CH2OH+H2O-> CH3COO-+H++2H2O ΔG’0=9.6KJ/MOL

CH3CH2CH2COO-+2H2O-> 2CH3COO-+H++2H2 ΔG’0=48.1KJ/MOL

CH3CH2COO-+3H2O

-> CH3COO-+HCO3-+H++3H2 ΔG’0=76.1KJ/MOL

4CH3OH+2CO2-> 3CH3COO-+2H2O ΔG’0=-2.9KJ/MOL

2HCO3-+4H2+H+->CH3COO-+4H2O ΔG’0=-70.3KJ/MOL

从上面的反应方程式可以看出,乙醇、丁酸和丙酸不会被降解,但由于后续反应中氢的消耗,使得反应能够向右进行,在一阶段,氢的平衡显得更加重要,同时后续的产甲烷过程为这一阶段的转化提供能量。实际上这一阶段和前面的发酵阶段都是由同一类细菌完成,都在细菌体内进行,并且产物排放到水体中,界限并没有十分清楚,在设计反应器时,没有足够的理由把他们分开。

六 产甲烷反应

在厌氧反应中,大约有70%左右的甲烷由乙酸歧化菌产生,这也是这几个阶段中遵循莫诺方程反应的阶段。

另一类产生甲烷的微生物是由氢气和二氧化碳形成的。在正常条件下,他们大约占30%左右。其中约有一般的嗜氢细菌也能利用甲酸产生甲烷。最主要的产甲烷过程反应有:

CH3COO-+H2O->CH4+HCO3- ΔG’0=-31.0KJ/MOL

HCO3-+H++4H2->CH4+3H2O ΔG’0=-135.6KJ/MOL

4CH3OH->3CH4+CO2+2H2O ΔG’0=-312KJ/MOL

4HCOO-+2H+->CH4+CO2+2HCO3- ΔG’0=-32.9KJ/MOL

在甲烷的形成过程中,主要的中间产物是甲基辅酶M

(CH3-S-CH2-SO3-)。

在甲基辅酶M还原成甲烷的过程中,需要作用非常重要的甲基还原酶,其中含有重要的金属离子Ni+。这对生活污水来说是比较缺乏微量金属离子,所以在生活污水的厌氧生物处理过程中补充一定的微量金属离子是非常必要的。

七 低浓度废水反应速率的选择

以生活污水为例,一般来说影响废水厌氧反应速率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反应温度、废水的毒性、原水基质浓度、原水的PH值、传质效率、营养物质的平衡、微量元素的催化作用等等。对于生活污水来说,影响比较大的因素有反应温度、原水的基质浓度、传质效率以及微量元素的催化。因为生活污水的营养比和PH值被公认为非常适合生物的生长的。在前面的叙述中,已经提及了厌氧反应的前三个阶段对于生活污水来说,很快就可以完成,尤其水解阶段,不存在传质的限制,同时通常长距离的管网也给水解提供了足够的时间。因此我们提出的厌氧处理低浓度废水设计思想中,主要考虑产甲烷过程作为限速步骤。

由于产甲烷阶段遵循莫诺方程,整个速率的确定以莫诺方程为基础。

μ-生物反应速率 KgCOD/KgMLSS.d

μmax-生物最大反应速率KgCOD/KgMLSS.d

ρ-废水中基质浓度 mg/l

Ks-半反应速率常数 mg/l

在上式中,很难把总体反应的Ks值估算出来,因为它受到的影响因素很多,对于不同类型的废水差别很大。对于生活污水来说可以根据不同的单个因素影响列成很多分式莫诺方程,最后各式相乘再加上修正系数,这个方程可以得出比较接近的Ks值,作为厌氧处理生活污水时的参考设计数据。

具体思想如下:

1、假定条件:a、厌氧处理该污水过程中主要受温度、传质速率、基质浓度以及微量元素的影响;b、微量元素可以通过外界条件的干预给予补充;c、反应器为一体化反应器;d、产甲烷单元反应也近似遵循莫诺方程。

2、模型总体方程

Kst-温度响应半反应速率常数 mg/l

Ksv-传质速率半反应速率常数 mg/l

K-修正系数

在上式中,Kst针对不同的废水是可以确定的,Ksv对不同的反应器差别比较大,我们可以通过外界干预给以降低到一固定值偏差不大的范围内,比如通过强制搅拌或是提高反应器的高径比,出水回流都是比较好的解决办法。

通过众多的工程实例以及文献报道,初步确定Kst在15摄氏度时针对生活污水值为3200mg/l左右。Ksv在有搅拌足够的情况下15摄氏度时针对生活污水值为532mg/l。K值在重庆地区可以取0.85,μmax按照碳水化合物可取5KgCOD/KgMLSS.d,这样针对进水浓度为300mg/l的生活污水最大反应速率为:

μ1=5KgCOD/KgMLSS.d×(300/(3200+300))×(300/(532+300))×0.85

=0.132 KgCOD/KgMLSS.d

在一体式反应器中由于出水浓度很低,导致总体反应速率降低,但对于几种高效厌氧反应器(包括UASB、EGSB、IC内循环反应器、流化床、上流式厌氧生物滤池)可以假设其为推流式厌氧反应器,浓度随反应器高度的增加均匀的减少,即反应器中的浓度分布与高度成反比。这样我们可以通过设定的出水浓度计算一个反应器最低反应速率,最后取平均值就得到整个反应器的平均反应速率。

同样根据前面的莫诺模型,得出出水COD=80mg/l的厌氧反应速率:

μ2=5KgCOD/KgMLSS.d×(80/(3200+80))×(80/(532+80))×0.85

=0.014 KgCOD/KgMLSS.d

所以反应器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μ=(μ1+μ2)/2=0.073 KgCOD/KgMLSS.d

如果我们能够在反应器内保持稳定的污泥浓度为20KgMLSS/m3,则整个反应器的容积反应速率为FV=0.073 KgCOD/KgMLSS.d×20KgMLSS/m3

=1.46 KgCOD/m3.d

在实际反应器的设计时,需要考虑污泥、气体、液体分离的容积,反应部分容积只占整个反应器容积的40%,这样实际整个反应器设计平均负荷变为:

FV‘=1.46 KgCOD/m3.d×0.4=0.99 KgCOD/m3.d

核算停留时间为:HRT=7.5h

八 中试与工程应用应注意的问题

通过上述实验室里理论的研究和推断,采用新型高效厌氧反应器处理城市污水完全是可行的。在中试和工程设计中,我们应该从上述分析角度出发,完善厌氧系统,以下措施是必要的:

1、在反应器的形式上优先考虑推流式的活塞反应器;

2、为了减少低浓度时,基质传质速率(包括液相中的有机物向菌胶团或颗粒污泥传质以及细胞壁外向细胞壁内传质)对整个反应速率的影响,在反应器底部投加一定数量的活性炭作为载体是非常有必要的,但考虑到沼气和布水的影响,投加数量不宜过多,初步考虑为40g/L颗粒状活性炭;

3、建议在反应器的上部设置气、水、固三相分离系统;

4、设置一套完善的出水回流系统,并可以调节回流量,用仪表显示并控制;

5、出水设置MLSS浓度计加以监测,随时了解反应器的污泥情况;

6、在反应器的底部、中部、顶部设置碱度监测系统,随时监测反应器内的生物反应条件;

7、设置一套启动用的营养物质和微量元素添加系统是十分有必要的;

8、设置温度传感器,了解原水水温的变化对反应器的冲击影响;

9、进水设置流量传感器和有机物在线监测仪器,并通过程序加以显示到中央控制室中,随时计算进水污泥负荷以及上升流速;

10、必要的预处理措施,比如除渣处理措施;

11、在北方的废水处理系统,反应器建议修建在室内或采取严密的保温措施;

12、其他必要的辅助系统,如消除泥水界面泥渣层的喷淋系统。

同样,一套设计好的系统,没有按照反应机理进行的启动,是不能称之为成功的系统的,在这里,根据一些工程实践以及国内外一些报道,笔者对厌氧处理低浓度废水时启动提出一些参考性建议(针对生活污水):

1、启动时,先投加载体,在投加污泥,污泥的数量按照25KgMLVSS/m3池容计算,投加时的污泥必须通过筛网进行粗渣的清除(这一点非常重要);

2、由于原水具有比较好的生化性,进水不需要驯化,但第一次进水进满池体后,停止进水,通过临时配备的水下搅拌机进行池底强制搅拌,连续8个小时搅拌以上,停止搅拌静止8个小时,通过排泥管排除池体标高2米以上的污泥,再搅拌8个小时,这8个小时同时按照比例投加氮肥和磷肥,投加微量金属元素,保证池内液相中的COD;

3、24个小时后,开始按设计负荷进水并采取一定的出水回流,回流比根据反应器的高度调整;(注意,出水带出来的污泥不要回流)

4、24个小时后,减少回流比,保证出水不带泥,如果出水继续带你就停止回流,并进行污泥回流,同时投加营养物质;

5、连续这样运行一个星期,随时监测各项出水指标,以便正确反应反应器内生物的反应状态作一些镜检。

九 结论

通过对厌氧微生物处理污水的机理研究得出,厌氧在常温状态下处理城

市污水是有可能的,我们在实际中由于种种非生物本身反应的原因而错过了利用厌氧处理城市污水的机会,并且在国外已经有了成功的厌氧处理城市污水的情况,出水COD

参考文献:

[1] 王凯军,城市污水处理问题与水解-好氧生物处理工艺,城市管理与科技,1999.1(1):19~23

[2] 王凯军,城市污水污染控制技术和发展重点,中国环保产业CEPI,2001.

(2):25~27

[3] 钟海涛,胡勇有,田静,废水低温厌氧处理技术, 给水排水,2004.2(30):98~101

[4] 苏鸿洋,夏雪芬, 董发开,复合式厌氧反应器处理城市污水试验研究,给水排水,2002:48~50

[5] 李波,徐高田,邹伟国,徐俊伟, 复合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处理城市生活污水的研究,环境技术,2002(4):33~36

[5] 裘湛,张之源,高速厌氧反应器处理城市污水的现状与发展,2002.25

(1)117~122

[6] 李鹏,王爱杰,丁杰,刘敏,污水厌氧生物处理的新工艺IC厌氧反应器,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0(1):86~88

[7] 邓志毅,马少健,肖利平,新型反应器-USSB处理生活污水的研究,工业用水与废水,2004,24(8):27~30

[8] 安景辉,卜城,厌氧反应模型及模拟结果分析,工业用水与废水,2003,24(2):1~4

[9] 胡细全,刘大银,蔡鹤生,厌氧氨氧化的研究及应用,环境污染治理技术及设备,2004,5(3):9~13

[10] 郭晓磊,胡勇有, UASB处理极低浓度生活污水研究,华南理工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002,30(3):66~71

[11] 叶亚玲,何成达,谈玲,每梦江, DAF + CW组合处理中小城镇生活污水,污染防治技术,2003,16(4)

[12] 田猛,周律,HSBR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的实验研究,给水排水,2004,30

(1):40~42

[13] 郝晓地,汪慧贞,钱 易,欧洲城市污水处理技术新概念———可持续生物除磷脱氮工艺 (上), 给水排水 ,2002,28(6):6~11

[14] 李功振,张淑英,降流式厌氧紊动床处理乡镇污水与资源化的研究,甘肃环境研究与监测,科研报告,2003,16(1):7~8

[15] 赵文玉,吴振斌,新型厌氧处理反应器的发展及应用,四川环境,2002,21(1):32~36

[16] 叶亚玲,鲁梦江,降流式厌氧生物滤池与人工湿地组合处理中小城镇生活污水,环境研究与监测,2004,17(1):43~45

[17] 朱根华, 万钱江, 小型生活污水厌氧处理装置的构造与特性,中国给水排水,2003,19:84~85

[18] R.E.斯皮思著,李亚新 译,工业废水的厌氧生物技术,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19] 贺延龄,废水的厌氧生物处理,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8

[20] 许保玖,龙腾锐,当代给水与废水处理原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来源:中国水处理网



范文九:厌氧池设计计算

.1 厌氧池

.1.1设计参数

设计流量:Q=0.183m3/s

停留时间:T=2h

污泥浓度:X=2.5g/L

污泥回流液浓度:XR=6 g/L

.1.2计算

.1.2.1厌氧池容积

按停留时间计算:V=QT=10000?1.58?2=1317.6m3 24.1.2.2厌氧池尺寸

一般厌氧池身高为4-6m,本设计取H=5m

V 厌氧池面积:A?=1317.6/5=263.52㎡ H

取厌氧池长为24m,则宽取12m

24m

.1.2.3污泥回流量计算

污泥回流比:R?X2.5??0.71 XR?X6?2.5 污泥回流量:QR?RQ?0.71Q=11232m3/d .1.2.4厌氧池出水水质

BOD经过厌氧池后,提高10%,除磷60% COD

出水BOD=190 mg/L

COD=240 mg/L

P=1.6 mg/L

范文十:预处理厌氧池等]@]@]

@****东莞市麻涌镇豪峰电镀、印染专业基地****

印染废水处理厂(一期)

结构设计计算书

工程编号: TB-2008W02-JG-02

TB-2008W02-JG-03

预处理区,厌氧池

氧化沟A,氧化沟B

设计:

复核:

审核:

校对:

日期: 2008年06月

------------------------------------------ 氧化沟A

(厌氧池、氧化沟B计算参照氧化沟A)

1.1 基本资料

1.1.1 工程名称: 工程一

1.1.2 边界条件(左端/下端/右端/上端): 固端 / 固端 / 固端 / 自由

1.1.3 荷载标准值

1.1.3.1 永久荷载标准值

三角形荷载: gk1 = 80kN/m

1.1.3.2 可变荷载标准值: qk = 0

1.1.4 荷载的基本组合值

1.1.4.1 板面 Q = Max{Q(L), Q(D)} = Max{96, 108} = 108kN/m

1.1.5 计算跨度 Lx = 10900mm,计算跨度 Ly = 8500mm,

板的厚度 h = 650mm (h = Ly / 13)

1.1.6 混凝土强度等级为 C25, fc = 11.943N/mm, ft = 1.271N/mm, ftk =

1.779N/mm

1.1.7 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 fy = 300N/mm, Es = 200000N/mm

1.1.8 纵筋合力点至截面近边的距离: 板底 as = 30mm、板面 as" = 30mm

1.1.9 裂缝宽度验算时执行的规范:《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 50069-2002)

1.2 弯矩标准值

1.2.1 平行于 Lx 方向的跨中弯矩 Mx

Mxgk1 = 0.00944*80*10.9^2 = 89.69kN·m

1.2.2 平行于 Lx 方向自由边的跨中中点弯矩 M0x

M0xgk1 = 0.00986*80*10.9^2 = 93.71kN·m

1.2.3 平行于 Ly 方向的跨中弯矩 My

Mygk1 = 0.0082*80*10.9^2 = 77.92kN·m

1.2.4 沿 Lx 方向的支座弯矩 Mx"

Mx"gk1 = -0.02301*80*10.9^2 = -218.74kN·m

1.2.5 平行于 Lx 方向自由边上固定端的支座弯矩 Mxz"

Mxz"gk1 = -0.00786*80*10.9^2 = -74.74kN·m

1.2.6 沿 Ly 方向的支座弯矩 My"

My"gk1 = -0.02998*80*10.9^2 = -284.91kN·m

1.3 配筋计算

1.3.1 平行于 Lx 方向的跨中弯矩 Mx

Mxk = 89.69kN·m,Mxq = 89.69kN·m;

Mx = Max{Mx(L), Mx(D)} = Max{107.63, 121.09} = 121.09kN·m

Asx = 660mm,as = 30mm,ξ = 0.027,ρ = 0.11%; ρmin = 0.20%,

As,min = 1300mm; 实配纵筋: Φ14@110 (As = 1399); ωmax = 0.117mm

1.3.2 平行于 Lx 方向自由边的跨中中点弯矩 M0x

M0xk = 93.71kN·m,M0xq = 93.71kN·m;

M0x = Max{M0x(L), M0x(D)} = Max{112.46, 126.51} = 126.51kN·m

As0x = 690mm,as = 30mm,ξ = 0.028,ρ = 0.11%; ρmin = 0.20%,

As,min = 1300mm; 实配纵筋: Φ14@110 (As = 1399); ωmax = 0.123mm

1.3.3 平行于 Ly 方向的跨中弯矩 My

Myk = 77.92kN·m,Myq = 77.92kN·m;

My = Max{My(L), My(D)} = Max{93.51, 105.19} = 105.19kN·m

Asy = 590mm,as = 48mm,ξ = 0.025,ρ = 0.10%; ρmin = 0.20%,

As,min = 1300mm; 实配纵筋: Φ14@110 (As = 1399); ωmax = 0.112mm

1.3.4 沿 Lx 方向的支座弯矩 Mx"

Mx"k = -218.74kN·m,Mx"q = -218.74kN·m;

Mx" = Max{Mx"(L), Mx"(D)} = Max{-262.49, -295.3} = -295.30kN·m Asx" = 1642mm,as" = 30mm,ξ = 0.067,ρ = 0.26%;

实配纵筋: Φ16@120 (As = 1676); ωmax = 0.228mm

1.3.5 平行于 Lx 方向自由边上固定端的支座弯矩 Mxz"

Mxz"k = -74.74kN·m,Mxz"q = -74.74kN·m;

Mxz" = Max{Mxz"(L), Mxz"(D)} = Max{-89.69, -100.9} = -100.90kN·m Asxz" = 549mm,as" = 30mm,ξ = 0.022,ρ = 0.09%; ρmin = 0.20%, As,min = 1300mm; 实配纵筋: Φ14@110 (As = 1399); ωmax = 0.098mm

1.3.6 沿 Ly 方向的支座弯矩 My"

My"k = -284.91kN·m,My"q = -284.91kN·m;

My" = Max{My"(L), My"(D)} = Max{-341.89, -384.63} = -384.63kN·m Asy" = 2163mm,as" = 30mm,ξ = 0.088,ρ = 0.35%;

实配纵筋: Φ18@110 (As = 2313); ωmax = 0.178mm

1.4 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

V = Q * Ly / 2 = 108*8.5/2 = 459.0kN

R = 0.7 * βh * ft * b * ho = 0.7*1*1271*1*0.62

= 551.6kN ≥ V = 459.0kN,满足要求。

1.5 跨中挠度验算

1.5.1 挠度验算参数

参照《建筑结构静力计算手册》表 4-41,挠度系数 κ = 0.00058(1/M) 按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计算的弯矩值 Mk = 77.92kN·m

按荷载效应的准永久组合计算的弯矩值 Mq = 77.92kN·m

Es = 200000N/mm,As = 1399mm,Ec = 27871N/mm,ftk = 1.779N/mm

1.5.2 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作用下受弯构件的短期刚度 Bs

1.5.2.1 裂缝间纵向受拉钢筋应变不均匀系数 ψ

σsk = Mk / (0.87 * ho * As) (混凝土规范式 8.1.3-3)

σsk = 77921913/(0.87*602*1399) = 106N/mm

矩形截面,Ate = 0.5 * b * h = 0.5*1000*650 = 325000mm

ρte = As / Ate (混凝土规范式 8.1.2-4)

ρte = 1399/325000 = 0.00431 <0.01,取 ρte = 0.01

ψ = 1.1 - 0.65 * ftk / (ρte * σsk) (混凝土规范式 8.1.2-2)

ψ = 1.1-0.65*1.78/(0.01*106) = 0.012

当 ψ < 0.2 时,取 ψ = 0.2

1.5.2.2 钢筋弹性模量与混凝土模量的比值: αE = Es / Ec = 200000/27871 = 7.18

1.5.2.3 受压翼缘面积与腹板有效面积的比值 γf"

矩形截面,γf" = 0

1.5.2.4 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 ρ = As / (b * ho) = 1399/(1000*602) = 0.00232

1.5.2.5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的短期刚度 Bs 按混凝土规范式 8.2.3-1 计算: Bs = Es * As * ho ^ 2 / [1.15ψ + 0.2 + 6 * αE * ρ / (1 + 3.5γf")]

= 200000*1399*602^2/[1.15*0.2+0.2+6*7.18*0.00232/(1+3.5*0)] =

191349.22kN·m

1.5.3 考虑荷载长期效应组合对挠度影响增大影响系数 θ

按混凝土规范第 8.2.5 条,当 ρ" = 0 时,取 θ = 2.0

1.5.4 受弯构件的长期刚度 B 按混凝土规范式 8.2.2 计算:

B = Mk / [Mq * (θ - 1) + Mk] * Bs = 77.92/[77.92*(2-1)+77.92]*191349.22 = 95674.61kN·m

1.5.5 挠度 f = κ * Qk * Ly ^ 4 / B = 0.00058*80*8.5^4/95674.61*1000 = 2.5mm f / Ly = 2.5/8500 = 1/3,382

1.6 X 向自由边挠度验算

1.6.1 挠度验算参数

参照《建筑结构静力计算手册》表 4-41,挠度系数 κ = 0.00062(1/M) 按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计算的弯矩值 Mk = 93.71kN·m

按荷载效应的准永久组合计算的弯矩值 Mq = 93.71kN·m

Es = 200000N/mm,As = 1399mm,Ec = 27871N/mm,ftk = 1.779N/mm

1.6.2 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作用下受弯构件的短期刚度 Bs

1.6.2.1 裂缝间纵向受拉钢筋应变不均匀系数 ψ

σsk = Mk / (0.87 * ho * As) (混凝土规范式 8.1.3-3)

σsk = 93713837/(0.87*620*1399) = 124N/mm

矩形截面,Ate = 0.5 * b * h = 0.5*1000*650 = 325000mm

ρte = As / Ate (混凝土规范式 8.1.2-4)

ρte = 1399/325000 = 0.00431 <0.01,取 ρte = 0.01

ψ = 1.1 - 0.65 * ftk / (ρte * σsk) (混凝土规范式 8.1.2-2)

ψ = 1.1-0.65*1.78/(0.01*124) = 0.168

当 ψ < 0.2 时,取 ψ = 0.2

1.6.2.2 钢筋弹性模量与混凝土模量的比值: αE = Es / Ec = 200000/27871 = 7.18

1.6.2.3 受压翼缘面积与腹板有效面积的比值 γf"

矩形截面,γf" = 0

1.6.2.4 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 ρ = As / (b * ho) = 1399/(1000*620) = 0.00226

1.6.2.5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的短期刚度 Bs 按混凝土规范式 8.2.3-1 计算: Bs = Es * As * ho ^ 2 / [1.15ψ + 0.2 + 6 * αE * ρ / (1 + 3.5γf")]

= 200000*1399*620^2/[1.15*0.2+0.2+6*7.18*0.00226/(1+3.5*0)] =

204081.83kN·m

1.6.3 考虑荷载长期效应组合对挠度影响增大影响系数 θ

按混凝土规范第 8.2.5 条,当 ρ" = 0 时,取 θ = 2.0

1.6.4 受弯构件的长期刚度 B 按混凝土规范式 8.2.2 计算:

B = Mk / [Mq * (θ - 1) + Mk] * Bs = 93.71/[93.71*(2-1)+93.71]*204081.83 = 102040.92kN·m

1.6.5 挠度 fOx = κ * Qk * Lx ^ 4 / B = 0.00062*80*10.9^4/102040.92*1000 =

6.9mm

fOx / Lx = 6.9/10900 = 1/1,589

--------------------调节池----------------------

1.1 基本资料

1.1.1 工程名称: 工程一

1.1.2 边界条件(左端/下端/右端/上端): 固端 / 固端 / 固端 / 自由

1.1.3 荷载标准值

1.1.3.1 永久荷载标准值

三角形荷载: gk1 = 80kN/m

1.1.3.2 可变荷载标准值: qk = 0

1.1.4 荷载的基本组合值

1.1.4.1 板面 Q = Max{Q(L), Q(D)} = Max{96, 108} = 108kN/m

1.1.5 计算跨度 Lx = 12000mm,计算跨度 Ly = 9500mm,

板的厚度 h = 650mm (h = Ly / 15)

1.1.6 混凝土强度等级为 C25, fc = 11.943N/mm, ft = 1.271N/mm, ftk =

1.779N/mm

1.1.7 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 fy = 300N/mm, Es = 200000N/mm

1.1.8 纵筋合力点至截面近边的距离: 板底 as = 30mm、板面 as" = 30mm

1.1.9 裂缝宽度验算时执行的规范:《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 50069

-2002)

1.2 弯矩标准值

1.2.1 平行于 Lx 方向的跨中弯矩 Mx

Mxgk1 = 0.00965*80*12^2 = 111.17kN·m

1.2.2 平行于 Lx 方向自由边的跨中中点弯矩 M0x

M0xgk1 = 0.00988*80*12^2 = 113.86kN·m

1.2.3 平行于 Ly 方向的跨中弯矩 My

Mygk1 = 0.00832*80*12^2 = 95.81kN·m

1.2.4 沿 Lx 方向的支座弯矩 Mx"

Mx"gk1 = -0.02342*80*12^2 = -269.76kN·m

1.2.5 平行于 Lx 方向自由边上固定端的支座弯矩 Mxz"

Mxz"gk1 = -0.00765*80*12^2 = -88.13kN·m

1.2.6 沿 Ly 方向的支座弯矩 My"

My"gk1 = -0.03028*80*12^2 = -348.86kN·m

1.3 配筋计算

1.3.1 平行于 Lx 方向的跨中弯矩 Mx

Mxk = 111.17kN·m,Mxq = 111.17kN·m;

Mx = Max{Mx(L), Mx(D)} = Max{133.4, 150.08} = 150.08kN·m

Asx = 821mm,as = 30mm,ξ = 0.033,ρ = 0.13%; ρmin = 0.20%, As,min = 1300mm; 实配纵筋: Φ14@110 (As = 1399); ωmax = 0.146mm

1.3.2 平行于 Lx 方向自由边的跨中中点弯矩 M0x

M0xk = 113.86kN·m,M0xq = 113.86kN·m;

M0x = Max{M0x(L), M0x(D)} = Max{136.63, 153.71} = 153.71kN·m

As0x = 841mm,as = 30mm,ξ = 0.034,ρ = 0.14%; ρmin = 0.20%, As,min = 1300mm; 实配纵筋: Φ14@110 (As = 1399); ωmax = 0.149mm

1.3.3 平行于 Ly 方向的跨中弯矩 My

Myk = 95.81kN·m,Myq = 95.81kN·m;

My = Max{My(L), My(D)} = Max{114.97, 129.34} = 129.34kN·m

Asy = 727mm,as = 48mm,ξ = 0.030,ρ = 0.12%; ρmin = 0.20%, As,min = 1300mm; 实配纵筋: Φ14@110 (As = 1399); ωmax = 0.138mm

1.3.4 沿 Lx 方向的支座弯矩 Mx"

Mx"k = -269.76kN·m,Mx"q = -269.76kN·m;

Mx" = Max{Mx"(L), Mx"(D)} = Max{-323.71, -364.18} = -364.18kN·m Asx" = 2042mm,as" = 30mm,ξ = 0.083,ρ = 0.33%;

实配纵筋: Φ18@110 (As = 2313); ωmax = 0.169mm

1.3.5 平行于 Lx 方向自由边上固定端的支座弯矩 Mxz"

Mxz"k = -88.13kN·m,Mxz"q = -88.13kN·m;

Mxz" = Max{Mxz"(L), Mxz"(D)} = Max{-105.75, -118.97} = -118.97kN·m Asxz" = 648mm,as" = 30mm,ξ = 0.026,ρ = 0.10%; ρmin = 0.20%, As,min = 1300mm; 实配纵筋: Φ14@110 (As = 1399); ωmax = 0.115mm

1.3.6 沿 Ly 方向的支座弯矩 My"

My"k = -348.86kN·m,My"q = -348.86kN·m;

My" = Max{My"(L), My"(D)} = Max{-418.64, -470.97} = -470.97kN·m Asy" = 2677mm,as" = 30mm,ξ = 0.108,ρ = 0.43%;

实配纵筋: Φ20@110 (As = 2856); ωmax = 0.208mm

1.4 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

V = Q * Ly / 2 = 108*9.5/2 = 513.0kN

R = 0.7 * βh * ft * b * ho = 0.7*1*1271*1*0.62

= 551.6kN ≥ V = 513.0kN,满足要求。

1.5 跨中挠度验算

1.5.1 挠度验算参数

参照《建筑结构静力计算手册》表 4-41,挠度系数 κ = 0.00059(1/M) 按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计算的弯矩值 Mk = 95.81kN·m

按荷载效应的准永久组合计算的弯矩值 Mq = 95.81kN·m

Es = 200000N/mm,As = 1399mm,Ec = 27871N/mm,ftk = 1.779N/mm

1.5.2 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作用下受弯构件的短期刚度 Bs

1.5.2.1 裂缝间纵向受拉钢筋应变不均匀系数 ψ

σsk = Mk / (0.87 * ho * As) (混凝土规范式 8.1.3-3)

σsk = 95807999/(0.87*602*1399) = 131N/mm

矩形截面,Ate = 0.5 * b * h = 0.5*1000*650 = 325000mm

ρte = As / Ate (混凝土规范式 8.1.2-4)

ρte = 1399/325000 = 0.00431 <0.01,取 ρte = 0.01

ψ = 1.1 - 0.65 * ftk / (ρte * σsk) (混凝土规范式 8.1.2-2) ψ = 1.1-0.65*1.78/(0.01*131) = 0.215

1.5.2.2 钢筋弹性模量与混凝土模量的比值: αE = Es / Ec = 200000/27871 = 7.18

1.5.2.3 受压翼缘面积与腹板有效面积的比值 γf"

矩形截面,γf" = 0

1.5.2.4 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 ρ = As / (b * ho) = 1399/(1000*602) = 0.00232

1.5.2.5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的短期刚度 Bs 按混凝土规范式 8.2.3-1 计算: Bs = Es * As * ho ^ 2 / [1.15ψ + 0.2 + 6 * αE * ρ / (1 + 3.5γf")] = 200000*1399*602^2/[1.15*0.215+0.2+6*7.18*0.00232/(1+3.5*0)] = 185232.55kN·m

1.5.3 考虑荷载长期效应组合对挠度影响增大影响系数 θ

按混凝土规范第 8.2.5 条,当 ρ" = 0 时,取 θ = 2.0

1.5.4 受弯构件的长期刚度 B 按混凝土规范式 8.2.2 计算:

B = Mk / [Mq * (θ - 1) + Mk] * Bs = 95.81/[95.81*(2-1)+95.81]*185232.55 = 92616.27kN·m

1.5.5 挠度 f = κ * Qk * Ly ^ 4 / B = 0.00059*80*9.5^4/92616.27*1000 = 4.2mm f / Ly = 4.2/9500 = 1/2,289

1.6 X 向自由边挠度验算

1.6.1 挠度验算参数

参照《建筑结构静力计算手册》表 4-41,挠度系数 κ = 0.00062(1/M) 按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计算的弯矩值 Mk = 113.86kN·m

按荷载效应的准永久组合计算的弯矩值 Mq = 113.86kN·m

Es = 200000N/mm,As = 1399mm,Ec = 27871N/mm,ftk = 1.779N/mm

1.6.2 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作用下受弯构件的短期刚度 Bs 1.6.2.1 裂缝间纵向受拉钢筋应变不均匀系数 ψ

σsk = Mk / (0.87 * ho * As) (混凝土规范式 8.1.3-3) σsk = 113856003/(0.87*620*1399) = 151N/mm

矩形截面,Ate = 0.5 * b * h = 0.5*1000*650 = 325000mm ρte = As / Ate (混凝土规范式 8.1.2-4)

ρte = 1399/325000 = 0.00431 <0.01,取 ρte = 0.01

ψ = 1.1 - 0.65 * ftk / (ρte * σsk) (混凝土规范式 8.1.2-2) ψ = 1.1-0.65*1.78/(0.01*151) = 0.333

1.6.2.2 钢筋弹性模量与混凝土模量的比值: αE = Es / Ec = 200000/27871 = 7.18 1.6.2.3 受压翼缘面积与腹板有效面积的比值 γf" 矩形截面,γf" = 0

1.6.2.4 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 ρ = As / (b * ho) = 1399/(1000*620) = 0.00226 1.6.2.5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的短期刚度 Bs 按混凝土规范式 8.2.3-1 计算: Bs = Es * As * ho ^ 2 / [1.15ψ + 0.2 + 6 * αE * ρ / (1 + 3.5γf")] = 200000*1399*620^2/[1.15*0.333+0.2+6*7.18*0.00226/(1+3.5*0)] = 158130.99kN·m

1.6.3 考虑荷载长期效应组合对挠度影响增大影响系数 θ 按混凝土规范第 8.2.5 条,当 ρ" = 0 时,取 θ = 2.0 1.6.4 受弯构件的长期刚度 B 按混凝土规范式 8.2.2 计算:

B = Mk / [Mq * (θ - 1) + Mk] * Bs = 113.86/[113.86*(2-1)+113.86]*158130.99 = 79065.50kN·m

1.6.5 挠度 fOx = κ * Qk * Lx ^ 4 / B = 0.00062*80*12^4/79065.5*1000 = 13.0mm fOx / Lx = 13/12000 = 1/922

--------------------细格栅----------------------

总信息、风荷载、层的重量和形心、静载分析的位移、 ================================================

动力分析结果、剪重比、侧向刚度及比值等 =====================================

一、总信息

结构总层数 : 1 | 裙楼层数 : 0 | 地面层的计算层号 : 0 | |

节点总数 : 48 | 工况数 : 5 | 模拟施工 : 没有 | |

振型数 : 3 | 地震烈度 : 6.00 | 地震影响系数 : 0.04 | |

场地类别 : 2 | 设计地震分组或Tg : 1.000 | 阻尼比 : 0.050 | |

地震方向数 : 2 | 单双地震扭转效应 : 单向 | 计算竖向地震 : 没有 | |

考虑偶然偏心否 : 没有 | 活载不利布置 : 考虑 | 结构类型 :框架结构 | |

活载按楼层折减 : 没有 | 计算弹性楼板层数 : 0 | 转换层号 : 0 | |

框架抗震等级 : 2 | 剪力墙抗震等级 : 2 | 鞭梢小楼层数 : 0 | |

抗震时活载折减系数 : 0.50 | 周期折减系数 : 0.80 | 地震力调整系数 : 1.00 | |

抗震剪力调整段数 : 0 | 安全等级 : 2 | 梁主筋强度 : 300000 | |

梁箍筋强度 : 210000 | 柱主筋强度 : 300000 | 柱箍筋强度 : 210000 | |

剪力墙主筋强度 : 300000 | 剪力墙分布筋强度 : 210000 | 钢构件钢牌号 : 1 | |

型钢构件钢牌号 : 1 | 钢净截面/全截面 : 0.95 | 梁调幅系数 : 0.80 | |

梁刚度增大系数 : 1.00 | 连梁刚度折减系数 : 0.60 | 梁扭矩折减系数 : 0.80 | | 梁跨中弯矩增大系数: 1.00

计算弹性楼板层号 : 没有

基本风压 : 0.50 体形系数 : 1.30 基底标高 : 0.00 地面粗糙度 : 2

杆 件 数 :

层号 梁根数 柱根数 墙片数 1 38 19 0 -----------------------------------------------------

总 数: 38 19 0

层高、材料 :

层号 层高 梁混凝土强度等级(C) 柱混凝土强度等级(C) 墙混凝土强度等级(C)

1 6.00 25 25 0 -------------------

最高层总高: 6.00

二、风荷载

层号 X-风(kN) X-剪力(kN) X-倾覆弯矩(kN-m) Y-风(kN) Y-剪力(kN) Y-倾覆弯矩(kN-m)

1 48.36 48.36 290.16 68.93 68.93 413.60

-------------------------------------------------------------------------------- 总风荷载: 48.36 68.93

三、各层的重量、形心和重心

层重量 层形心 层重心

层号 Wp(kN) Wm(kN.m2) X(m) Y(m) X(m) Y(m)

1 7298.56 287777.54 8.8375 2.2000 11.3080 2.1670

----------------------------

7298.56 287777.54 (质点总重量) (总转动惯量)

恒载总重量: 7200.80 (kN) 活载总重量: 195.52 (kN)

四、静力分析

1、恒荷载产生的各层竖向最大位移

层号 点 号 Z-最大位移(mm)

1 C 25 1.87

2、活荷载 1 产生的各层竖向最大位移

层号 点 号 Z-最大位移(mm)

1 C 25 0.06

3、活荷载 2 产生的各层竖向最大位移

层号 点 号 Z-最大位移(mm)

1 C 26 0.06

4、X 向风荷载产生的各层水平最大位移

层号 点 号 X-位移(mm) U/H 点 号 X-层间位移(mm)

1 C 5 0.88 1/ 6829 C 5 0.88 -------------------------------------------

平均值 : 0.88

5、Y 向风荷载产生的各层水平最大位移

层号 点 号 Y-位移(mm) U/H 点 号 Y-层间位移(mm)

1 C 1 1.69 1/ 3541 C 1 1.69 -------------------------------------------

平均值 : 1.69 u/h 1/ 6829 u/h 1/ 3541

1/ 6829 1/ 3541

五、动力分析结果

1、振型参与质量

振 型 周 期 单个振型参与质量(%) 累加振型参与质量(%) 振型方向因子(%)

X 平动 Y 平动 扭转 X 平动 Y 平动 扭转 X 平动 Y 平动 扭转

1 0.7943 0.04 60.43 39.52 0.04 60.43 60.43 39.52

2 0.7286 99.91 0.09 0.00 99.96 60.52 0.09 0.00

3 0.6658 0.04 39.48 60.48 100.00 100.00 39.48 60.48

2、周期与特征向量

1 振型 2 振型 型

周期: 0.79435 (s) 周期: 0.72864 (s) 0.66579 (s)

特征向量: 特征向量: 量:

层号 X-向 Y-向 Z-转角 层号 X-向 Y-向X-向 Y-向 Z-转角

塔: 1 振型方向: Y 向 振型方向: 转角

1 0.0008 -0.0285 0.0037 1 0.0366 0.0011 -0.0008 0.0230 0.0045

3、周期比

第一扭转周期/第一平动周期= 83.82 %

4、地震作用方向角 : 0.00 (度)

(1) 输出地震作用的标准值

39.52 0.04 39.52 99.91 100.00 0.04 3 振 周期: 特征向 Z-转角 层号 振型方向: X 向 0.0000 1

其中:Fx为X方向地震作用,Fy为Y方向地震作用,Ft为转角方向地震作用.

振型: 1

层号 Fx(kN) Fy(kN) Ft(kN.m) 1 0.0741 -2.7637 14.0342 --------------- --------------- ---------------

SUM 0.0741 -2.7637 14.0342

振型: 2

层号 Fx(kN) Fy(kN) Ft(kN.m) 1 184.3079 5.3833 3.4543 --------------- --------------- ---------------

SUM 184.3079 5.3833 3.4543

振型: 3

层号 Fx(kN) Fy(kN) Ft(kN.m) 1 0.0855 -2.5989 -20.1975 --------------- --------------- ---------------

SUM 0.0855 -2.5989 -20.1975

(2) 总的地震作用

Fxo= 184.31 (kN) Fyo= 6.59 (kN) Fto= 24.84 (kN.m)

(3) 层刚点位移

层号 X-位移(mm) Y-位移(mm) Z-转角(rad)

1 3.33 0.07 0.01

(4) 位移响应组合最大值

层号 点 号 X-位移(mm) Y-位移(mm) U/H 点 号 层间位移(mm) u/h

1 C 5 3.34 0.07 1/ 1794 C 5 3.34 1/ 1794

--------------------------------------

平均值 : 3.34 1/ 1794

(5) 地震作用下每层的水平力、层剪力、层弯矩

层号 X 向水平力 X 向层剪力 X 向层弯矩 Y 向水平力 Y 向层剪力 Y 向层弯矩

1 184.31 184.31 1105.85 6.59 6.59 39.51

(6) 平面下、上两端点X向位移

楼面两端点水平位移(mm)之大者与楼面两端点水平位移(mm)平均值之比值。

层号 下 点 X 向位移u1 上 点 X 向位移u2 位移大者u u/((u1+u2)/2)

1 C 16 3.34 C 19 3.32 3.34 1.00

最大层间位移与层间位移平均值之比。

层号 点 号 最大层间位移V(mm) 位移平均值DV(mm) 比值 V/DV

1 C 16 3.34 3.33 1.00

5、地震作用方向角 : 90.00 (度)

(1) 输出地震作用的标准值

其中:Fx为X方向地震作用,Fy为Y方向地震作用,Ft为转角方向地震作用.

振型: 1

层号 Fx(kN) Fy(kN) Ft(kN.m) 1 -2.7637 103.1449 -523.7723 --------------- --------------- ---------------

SUM -2.7637 103.1449 -523.7723

振型: 2

层号 Fx(kN) Fy(kN) Ft(kN.m) 1 5.3833 0.1572 0.1009 --------------- --------------- ---------------

SUM 5.3833 0.1572 0.1009

振型: 3

层号 Fx(kN) Fy(kN) Ft(kN.m) 1 -2.5989 78.9886 613.8636 --------------- --------------- ---------------

SUM -2.5989 78.9886 613.8636

(2) 总的地震作用

Fxo= 6.59 (kN) Fyo= 129.92 (kN) Fto= 806.95 (kN.m)

(3) 层刚点位移

层号 X-位移(mm) Y-位移(mm) Z-转角(rad)

1 0.07 2.76 0.32

(4) 位移响应组合最大值

层号 点 号 X-位移(mm) Y-位移(mm) U/H 点 号 层间位移(mm) u/h

1 C 1 0.71 5.28 1/ 1135 C 1 5.28 1/ 1135

--------------------------------------

平均值 : 5.28 1/ 1135

(5) 地震作用下每层的水平力、层剪力、层弯矩

层号 X 向水平力 X 向层剪力 X 向层弯矩 Y 向水平力 Y 向层剪力 Y 向层弯矩

1 6.59 6.59 39.51 129.92 129.92 779.49

(6) 平面左、右两端点Y向位移

楼面两端点水平位移(mm)之大者与楼面两端点水平位移(mm)平均值之比值。

层号 左 点 Y 向位移v1 右 点 Y 向位移v2 位移大者v v/((v1+v2)/2)

1 C 2 5.28 C 19 2.81 5.28 1.31

最大层间位移与层间位移平均值之比。

层号 点 号 最大层间位移V(mm) 位移平均值DV(mm) 比值 V/DV

1 C 2 5.28 4.05 1.31

6、地震作用下基底总剪力

X方向最大总剪力= 184.31 (kN) Y方向最大总剪力= 129.92 (kN)

六、楼层的水平地震剪力验算(层剪重比)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3.3.13条)要求楼层水平地震剪力标准值应满足: Veki > 入Gs (Gs=Gi+Gi+1...+Gn) 即:各层剪重比 Veki/Gs > 入

其中:Veki-- i 层的水平地震剪力标准值;

入--水平地震剪力系数,按高规表(3.3.13)规定采用; Gs-- i 层及其以上各层的重力荷载之和。

X 方向:

层号 Veki(kN) Gs(kN) Veki/Gs 入 1 184.31 7298.57 0.0253

Y 方向:

层号 Veki(kN) Gs(kN) Veki/Gs 入 1 129.92 7298.57 0.0178

七、侧向刚度比

1、侧向刚度比

( 楼层抗侧刚度小于上一层的70%或小于其上相邻三层侧向刚度平均值的80%, 其薄弱层对应于地震作用标准值的地震力已乘以1.15的增大系数。)

0(度) 方向侧向刚度及比值:

层号 层侧向刚度 比值(本层/上层) 允许最小比值 比值(本层/上三层平均值) 允许最小比值

1 55114.21

90(度) 方向侧向刚度及比值:

层号 层侧向刚度 比值(本层/上层) 允许最小比值 比值(本层/上三层平均值) 允许最小比值

1 24582.25

2、等效剪切刚度比

X 向等效剪切刚度比:

层号 等效剪切刚度 比值(上层/本层)

1 158192.71

Y 向等效剪切刚度比:

层号 等效剪切刚度 比值(上层/本层)

1 153270.83

八、倾覆力矩

1、水平地震作用的倾覆力矩 : (层号 : 1 )

地震作用方向角 : 0(度)

柱倾覆力矩 总的倾覆力矩 柱倾覆力矩所占比例

1106.43 1106.43 100.00 %

地震作用方向角 : 90(度)

柱倾覆力矩 总的倾覆力矩 柱倾覆力矩所占比例

997.95 997.95 100.00 %

2、风荷载作用的倾覆力矩 : (层号: 1 )

X 方向 :

柱倾覆力矩 总的倾覆力矩 柱倾覆力矩所占比例

254.21 254.21 100.00 %

Y 方向 :

柱倾覆力矩 总的倾覆力矩 柱倾覆力矩所占比例

391.54 391.54 100.00 %

九、楼层层间抗侧力结构的承载力比值

层号 X向承载力比(本层/上层) Y向承载力比(本层/上层) 1

十、楼层刚度中心参考值

层号 X Y

1 12.38 2.20

21

本文来源:https://www.wnzmb.com/fanwen/74192/

《[好氧池容积负荷]厌氧池容积负荷.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推荐阅读

Copyright @ 2013 - 2018 我能学习网_免费的学习网站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能学习网_免费的学习网站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6058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