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礼乐制度】先秦制度简要

来源:中国历史 发布时间:2013-02-20 点击:

【www.wnzmb.com--中国历史】

  编者按:禅让制的民主维护了原始社会部落的团结稳定,使人们在生产力极度低下的条件下获得生存与发展,在当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私有财产和阶级的出现,禅让制被世袭制取代

  先秦制度简要

  先秦制度一、禅让制

  含义:禅让制是中国上古时期部落按照军事民主制的传统,通过一定的民主程序,由众多的部落首领代表氏族成员共同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

  起止:起于尧止于启。相传尧为部落联盟领袖时,四岳推举舜为继承人,尧对舜进行三年考核后,使帮助为事。尧死后,舜继位,用同样推举方式,经过治水考验,以禹为继承人。禹继位后,又举皋陶为继承人,皋陶早死,又以伯益为继承人,最后族人拥戴禹之子启为王。禅让制到启终止。

  原则:禅让制的基本原则是选贤任能。但是部落联盟的领导权从尧到舜再到禹并不是简单的个人之间权力转移,而是反映了这些部落势力此消彼长的关系。

  实质:原始民主制度。

  先秦制度二、世袭制

  含义:世袭或世袭制度是指某专权一代继一代地保持在某个血缘家庭中的一种社会概念。

  特点:特权世代相传。

  确立:禹推举皋陶为继承人,皋陶先逝,又推举伯益。禹死后,部落联盟中一些有权势的大家族,反益拥启。启杀伯益,夺得了王位,并传给自己的后代。政治权力由“传贤”变成“传子”,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公天下变为家天下。世袭制确立。

  内容:王位、爵位和俸禄世代相传。

  方式:有时兄终弟及,多数父子相传。

  发展:夏朝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标志着中国氏族社会基本瓦解,奴隶制社会已经确立。西周的世袭制与宗法制结合,王位世袭制度进一步完善。王位世袭制度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直到1912年宣统帝退位。

  先秦制度三、内外服制度

  含义:内服是商人本族的活动区域,外服是商族以外的方国,商王通过两种不同的管理制度来处理本族和臣服的外族的事务,维系中央集权和部落联盟的政治体制,是西周分封制度的雏形。

  内外服关系:商王控制着联盟的实际权力,与各方国形成了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但是商王对参加联盟的方国的控制力是有限的。各方国基本保持原有的社会结构,除对商王承担应尽的义务外,有很大的自主权。有的方国还经常与商处于战争状态。就是说,商代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不是通过中央对地方的直接性人事控制方式,而是靠商强大军事威力下的地方部落方国与中央建立盟约的方式来维系的。

  先秦制度评价:

  利:商王控制着内服与外服的实际权力,这一制度的确立有利于加强商朝与周边方国的联系,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有着一定影响。相较于夏朝制度,内外服制度更为完善;同时为西周的分封制的出现提供契机。

  弊:商王对附属国的控制力有限,它们基本保持原有的社会结构,除了对商朝承当一定义务外,有很大的自主权,甚至有些方国与商处于战争中。天下共主的局面没有形成。

  先秦制度四、分封制

  目的:为了维护王室统治。

  内容:周王把王畿以外地区的土地和人民分封给诸侯。

  原则:根据与周王血缘关系的亲疏,功劳的大小(辅佐与同盟)分封。

  前提:承认周王的统治。

  对象: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

  诸侯的权力和义务:

  权力: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在封地进一步分封(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义务:服从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

  作用:西周通过分封制,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开发了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

  结果:分封了燕、齐、鲁、卫、晋、楚、吴、宋。

  结束:春秋时期,诸侯国势力日益强大,不断进行兼并战争,形成了诸侯争霸的局面,周王室日益衰微。葵丘会盟,齐桓公的霸主地位得到正式承认,标志着分封制崩溃。秦朝统一后,建立郡县制,分封制结束。

  先秦制度五、宗法制

  含义:西周统治者创立的利用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护政治关系的上下尊卑贵贱秩序的社会政治制度,是分封制和井田制的基础,是调整统治阶级内部权力、财产继承与分配秩序的原则。

  目的: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实质: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作用: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先秦制度六、井田制

  含义:井田制度是建立在以井田作为一种有效的产权供给制度为基础的中国夏、商、周三代社会的农业生产方式及其制度结构安排的总体描述。

  实质:井田制是西周时期盛行的土地国有制,而实质上土地所有权掌握在周王手中,也可以说是周王的土地所有制。

  概况:开始实行于商朝,盛行于西周,瓦解于春秋,废除于战国。井田的土地所有权属于周王,周王把土地分赐给诸侯臣下,但臣下只能世代享用,不得转让和自由买卖,还要交纳一定的贡赋。从生产方式上,奴隶主贵族强迫奴隶集体耕种,剥夺奴隶的劳动成果。

  瓦解的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私田的出现。

  瓦解的标志:春秋后期,鲁国实行初税亩,承认了私田主人对土地的所有权。战国时期商鞅变法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井田制最终瓦解。

  先秦制度七、礼乐制度

  含义:就是对统治阶级日常的政治、社会活动制定一些规则和仪式,并配有特定的音乐,不同等级的贵族要行不同的礼仪。

  内容:礼乐制度是周代建国初期由周公制定的,在统治阶级内部不同阶层使用的音乐和舞队人数不同,以“礼”和“乐”来区别宗法远近等级秩序。

  目的:为了加强人们的等级观念,巩固等级制社会,达到巩固其统治的政治目的。

  作用:巩固了奴隶主阶级的社会地位,促进了音乐的发展。

  先秦制度总结

  禅让制的民主维护了原始社会部落的团结稳定,使人们在生产力极度低下的条件下获得生存与发展,在当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私有财产和阶级的出现,禅让制被世袭制取代,世袭制保证了政治权力和经济利益在统治阶级内部的世代相传,对维护奴隶主阶级和后来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起了重要作用。商朝的内外服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商朝对地方方国的统治,促进了商朝的发展。西周的分封制起到维系、调整奴隶主阶级内部关系,保证奴隶制国家对奴隶和平民进行统治的作用,是西周奴隶制国家强盛的政治保证。井田制规定了奴隶制生产关系的主要内容,是决定奴隶制经济形态存在、发展和西周政治统治的经济基础。宗法制为分封制制定了分封的规则,缓解宗族内部矛盾,稳定统治秩序。礼乐制为统治阶级的日常政治活动和社会活动制定规则,维护了西周等级制度。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和井田制四者相辅相成,成为西周奴隶制国家兴盛的支柱,共同维护西周的统治秩序。

本文来源:https://www.wnzmb.com/lishi/4374/

上一篇:【历史朝代顺序表顺口溜】关于历史朝代皇帝表顺口溜
下一篇:【园明园的毁灭前的照片】有关园明园以前的历史图片
《【先秦礼乐制度】先秦制度简要.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推荐阅读

Copyright @ 2013 - 2018 我能学习网_免费的学习网站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能学习网_免费的学习网站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6058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