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没有标点怎么读_古文标点精解

来源:励志文章 发布时间:2019-09-20 点击:

【www.wnzmb.com--励志文章】

/*468*60,创建于2013-4-1*/var cpro_id = u1249407;  
  古人写文章,是不使用标点符号的;古代的文献典籍,;是没有标点的。因此古人读书时要自己断句,用“。”和“、”作为句子结束和句间停顿的标记,叫做“句读”。刻书附有句读,是从宋代开始的。但是一直到清末,绝大多数的书籍仍然是不加句读的。所以古人很注重句读的训练,把明辨句读视为读懂古书的起点。《礼记·学记》中说:“一年视离经辨志。”所谓“离经”,就是句读经典文献的能力。唐代也有人说:“学识如何观点书。”(李匡义《资暇集》引稷下谚)就是说,能否给古书加以正确的标点,是体现读书入学识修养和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 我国传世古籍浩如烟海,据初步统计有八万多种,而迄今为止经过整理的只不过四千多种,大多数古书并未经过标点。这就要求我们在阅读时具有一定的句读标点能力。同时,在已经标点的古书中,由於各方面的复杂原因,也难免存在错误,也要求我们运用这种能力对古书标点的正确与否加以审辨。此外,在日常工作和学习中,我们还时有触“白文”  (即不加标点的文字材料)的机会,如汉字书法作品一般是不加标点的。这些,都充分说明了培养古书标点能力的必要性。另一方面,如前所述,这种能力是判断和考察一个学习者的古书阅读水平即古代汉语学识程度的重要标尺。标点没有错误,就可以证明标点者对古书内容的理解基本正确;如果标点发生错误,那就说明一定是对古书的某些词句没有弄懂。因此,古书标点能力与古汉语阅读能力是密切相关的,必须予以充分的重视。 
  古文标点的注意事项 
  现代意义上的古书标点,就是根据古书的实际内容,用标点符号把原文的停顿、结构和语气等清晰而准确地表现出来。从其总体要求及标点符号的使用规则来说,与现代汉语的标点使用是基本一致的。不过,由於对古汉语的理解领会较之现代汉语容易发生偏差,所以古书标点也就容易产生错误。这里拟结合有关例子,对古书标点实践中的若干注意事项进行初步归纳和说明。 
  (一)注意正确地点断句子 
  正确地点断句子,是标点古书最关键的一步和最基本的要求。传统句读把凡是不该断句而加以断句、或是该断句而未加以断句的现象,都叫做“点破”。这里所说的句子,既包括一个完整的句子,也包括句子内部的停顿即分句。句子被点破,往往就不能讲通,就不合情理,或者有违作者的原意。因此在断句的时候,应该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所断开的每个句子必须各自成立。 
  一部古书或一篇、一段古文,只要原文本身没有问题(包括没有错简和文字讹误的现象),经过断句标点,应该是文从字顺,句句可以成立,句句可以讲通。这里的前提是必须对原文的整体有正确的理解。如果只是生吞活剥,视其一点不及其余,那就难免点出不成句的句子来。因此,如果出现了语句不通的地方,十有八九是标点出了毛病。例如: 
  ①使王持以将在闽外君命有所不受之义,坚执北伐,*技穷之,虏而灭之,……①(李春芳《武穆精忠传叙》)  [闽:这里指国都的城门。] 
  上文中的“王”指岳飞,他死後谧号“武穆”并被封为“鄂王”。“将在闽外,君命有所不受”是人们熟知的一句古语。这里标点的问题在於甚麽叫做“*技穷之,虏而灭之”。“虏而灭之”还可以勉强解释为“虏获并加以诛减”,但“*技穷之”则完全讲不通。原来这里是把不该断开的句子点破了,应该是“*技穷之虏而灭之”,八个字连成一个分句。 
  ②史可法,明臣也,其不屈正也。①<梁绍壬《两般秋雨盒随笔·史阁部书》)    
  这—句中的“其不屈正也”令人费解,中间应点断,成为“其不屈,正也。”意思是他的英勇不屈是正义的。③今往仆少小所著辞赋一通。相与夫街谈巷说。必有可采。击辕之歌。有应风雅。匹夫之思。未易轻弃也。②(曹植《舆杨修书》) 
  上文中的“相与夫街谈巷说”是很难讲通的一句话。原来“相与”是“送给对方”的意思,应属上句。“夫”在这里是引出议论的句首语气词。全段文字按新式标点应为: 
  往仆少小所著辞赋一通相与。夫街谈巷说,必有可采;    击辕之歌,有应风雅。匹夫之思,未易轻弃也。 
  “今往仆……相与”的意思是说“现在送上我少年时代所写的辞赋—篇给你”。“击辕之歌,有应风雅”的大意是:“劳苦之人敲击车辕时的歌咏,也有合於《诗经》宗旨的。”  ④八年,陈季扩复啸聚会,朝廷屡诏屡抚,……③(李翔《戒庵老人漫笔·安南邓尚书》)这句中的“陈季扩”是人名,“啸聚”是互相招呼、聚集成群的意思,旧时多用以贬称“盗贼”结伙。标点者把“聚会”作为一个词,这就造成了说不通的“复啸聚会”。原来,“会”在这里是副词,“适逢”的意思。全句应标点为:八年,陈季扩复啸聚,会朝廷屡诏屡抚,……  
  以上四个例子,例①是不当断而断,例②是当断而未断,例③是当属上而误属下,例④是当属下而误属上。这四种错误断句,基本上包括了传统句读中所可能发生的错误类型。其结果,都造成了文义割裂,产生了不通的句子。这是古书标点中最严重的“硬伤”,是学习者首先应该竭力避免的。 
  2.必须符合事物的情理和作者的原意 
  标点古书的错误,还有许多时候发生在粗看起来,每个句子都能成立,但联系上下文却有问题:或者不合事物情理,前後矛盾;或者有违事实,不符作者原意。这一类的标点错误往往不易发现,需要细心审辩。例如: 
  ①岭南尝献入筒捆布一端八丈,……①(《资治通监》 卷一百一十九)“入筒细布”是指质地精细的布卷起而盛入筒中。“端”在这里是布的量词,“八丈”是“一端”的长度。这个句子只能使人理解为:岭南地区仅仅进贡了八丈长的一端入筒细布。显然这是不近情理的。问题也出在标点上面,正确的标点是: 
  岭南尝献入筒细布,一端八丈,……“细布”之後断开,“一端”有表示“每一端’’的意思,就不至於限制进贡的总量了。  ②太祖在江州,遣诸将陈德华、高费聚等分三路兵往援,皆不利。②(《明通监》)   按以上标点,“陈德华”、“高费聚”成了两个人,舆下文所说“三路兵”相矛盾。而查《明史》,并无此二人,倒有“陈德”、 “华高”、“费聚”三人,作为早年从朱元璋起兵的名将,分别在卷130、131立有专传。所以此句应标点为: 
  ……陈德、华高、费众等分三路兵往援,……③武闻之,南乡号哭,欧血,旦夕临。敷月,昭帝即位。 
  数年,匈奴舆漠和亲。③(《汉 书·苏武传》)本例在“旦夕临”舆“数月”之间加句号,“数月”是作为“昭帝即位”的时间状语,这说明标点者是认为漠昭帝是在武帝死後数月才即位的。而据《汉书》卷六《武帝纪》记载:“(後元二年)二月,……丁卯,帝崩於五柞宫。”卷七《昭帝纪》:“(後元二年二月)戊辰,太子即皇帝位。”“丁卯”的第二天即为“戊辰”,可见历史事实是武帝死去的次日,昭帝即已继位,其中并无“数月”的间隔。作者的原意是“敷月”指苏武“旦夕临”的延续时间,应属上句,标点为:  武闻之,南乡号哭,欧血,旦夕临数月。昭帝即位数年,匈奴与漠和亲。 
  (二)注意引语的有无和起讫  
  文章有记言,有记事。记言,往往是引语;要注意正确使用引号。标明引语的有无和起讫,也体现出标点者对古书的理解。如果不细心领会原文,缺乏必要的引语标示,或将记事与记言混淆,也会导致文义的割裂或情理的不通。例如:②或谓太子,子辞,君必辨焉。①(《左传·僖公四年》:    (太子:指晋献公的世子申生。辞:申辩。)“子”是对说话对方的尊称,後面的话都是“或(有人)”对太子所说的内容,是直接引语,应加引号:  或谓太子:“子辞,君必辨焉。” 。x②綦毋张丧车,从韩厥曰:  “请寓乘,从左右。”皆肘之,使立於後。②(《左传·  之战》)初看起来,引号中的“请寓乘,从左右”,是可以成立的句子。但下句“皆肘之”的“皆”就没有着落了。可见“从左右”不是綦玥张说的话,而是作者的记事,应放在引号之外,标点为:  ……从韩厥曰:“请寓乘。”从左右,皆肘之,使立於後。 
  古书记言多用“曰”、“谓”、“云”、“言”等作为引入的标记,所以引语的开头是容易明白的,但到甚麽地方结束就往往容易出错,上述例②就是一个证明。 
  ①  江苏人民出版社1963年版(左传分圃集注),250页。 
  ②  中华书局1957年版《春秋左传读本》(王伯祥),250--251页。 
  还要注意的是:古书中的记言有时却省略前导的“曰”字,尤其在记载人物的对话时经常如此。例如: 
  ③三子者出,曾皙後。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舆?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①(《论语·先进》) 
  这是《论语》中著名的《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章》的结尾部分。“由”、“求”、“赤”分别是子路、冉有、公西华的名。在弟子们讲述完自己的志向之後,曾皙与孔子之间有一段对话,由曾皙发问,孔子作答。曾皙共间了四个问题,第一个是问孔子的总评论,是分别针对三个师兄弟的。但记录者只在头两句问话和答话前加了“曰”字,後两句问话和答话开头的“曰”字都省略了。在先秦古汉语书面语中是不乏这种文例的。像本教材文选《孟子·许行》一文中记载孟子舆陈相的一段对话,中间也多次省略“曰”字。所以从文意分析,这段话後面的标点应为: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晒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三)注意句子的结构层次 
  传统句读只是对古书进行断句,所断开的句子只是一种语意停顿;至於是否一个完整的句子,上一句和下一句之间是甚麽关系,句子所表达的是记言还是记事,以及是甚麽样的语气,都是不管的。而新式标点则要精密得多,除了必须正确地断句之外,还必须体现句子舆句子之间的关系及结构层次,体现记言或是记事,此外,还要体现句子所表达的语气。关於记言与记事的分别即引语的有无起讫问题,已如上述。句子的语气则和各种语气词的使用密切相关,大多可藉以进行判断和标示。这里只谈句子的结构层次问题:  请看下面的例子:   
  兴元中,有僧曰法钦,以其道高,居径山。时人谓之径山长者。 
  ①(《唐语林》卷一)(兴元:唐德宗李适年号。径山:在浙江余杭县西北。)     
  以上文字的标点,虽然把该断的地方都断开了,却没有把句子之间的关系准确地交代出来:首先,表原因的介词“以”只管到“道高”,於是“居径山”成了“道高”的结果。为甚麽只有“道高,才能“居径山”呢?显然二者之间构不成因果关系。其次,“时人谓之径山长者”成了与上文没有关涉的独立句子。原来,正确的标点应该是:     
  兴元中,有僧曰法钦。以其道高,居径山,时人谓之径山长者。“道高”和“居径山”是并列的两个原因分句,介词“以”一直管到“径山”为止,“时人谓之……”才是表示结果的分句,中间不能用句号隔断。 
  有的标点“一逗到底”,完全不顾句舆句间可能有的各种关系,只是同一层次上并列展开,更是不足为训的。例如:    ②刘裕足为一世之雄,刘毅家无儋石之储,樗蒲一掷百万,何无忌, 
刘牢之之外甥,酷似其舅,共举大事,何谓无成。②(《南史·宋本纪上》)[儋石:一担之量,比喻微小;儋,通“担”。樗蒲:赌博。]这是东晋末年权臣桓玄分析舆他作对的义军刘裕等人的一段话。标点一口气用了七个逗号,似乎句子的结构很单纯。其实;从“刘裕”到“其舅”,是用三个并列分句叙述刘裕、刘毅、何无忌三个人的情况,“共举大事,何谓无成”,是由此得到的情况。正确的标点应为: 
  ①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唐语林》,10页。 
  ②  中华书局1975年版点校本(南史》,5页。 
  刘裕足为一世之雄;刘毅家无儋石之储,樗蒲一掷百万;何无忌,刘牢之之外甥,酷似其舅:共举大事,何谓无成? 
  三、古书标点致误原因 
  从以上引用的一些例子可知,古书标点错误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造成标点错误的原因是比较复杂的,但是主要还得从对语言的理解、对古代汉语知识的修养和掌握程度方面找原因。下面,从词汇、语法、音韵诸方面对此进行考察。此外,不明古代文化常识,也是造成标点错误的诱发因素,在这里一并加以说明。 
   (一)词汇方面 
  由於未能准确理解词义;导致文意割裂,引起标点错误的现象是最为常见的。这也更加证明了学习古代汉语的重点是词汇问题。例如: 
  ①其年,革遁入行都,厢吏执之以闻,遂下大理狱,具枭於市。 
  ①(岳珂《裎史·汪革谣谶》)[革:汪革,人名。  行都:指南宋的都城临安(杭州)。  厢吏:南宋地方官名。)大理:即大理寺,掌管刑狱的官署。  枭:悬首示众。 
  这一句中的“具”,在古汉语中有两种常见的意义,一是具备,完备,动词;二是一起,都,;通“俱”,副词。按照上述标点,“具”放在动词“枭”前作状语,显然标点者把它理解为副词俱”。但这样就发生一个问题:从上下文来看,只枭首了汪革一个人,怎么能说“俱”呢?原来,标点者把“狱”也理解错了。“狱”在古汉语中固然有“监牢”的意思,但更常见的意义是、‘官司,案件”。“遂下大理”就等於说下了监狱;而原文的“狱”应是上述後一种意义,“狱具”应连读,意为案件的审理已经完备。这样,“具”就不能理解为副词“俱”作状语,而是作为动词作“狱”的谓语了。正确的标点应为: 
  ……遂下大理,狱具,枭於市。 
  又如本教材文选《三国志·华佗传》中的一段话,有的本子是这样标点的: 
  ②(佗)复与两钱散。成得药去。五六岁,亲中人有病如成者,谓成曰:“卿今强健,我欲死,何忍无急去药,以待不祥?……”成与之,……後十八岁,成病竟发,无药可服,以至於死。① 
这裹标点者在“成得药去”後用句号,是把“去”理解为“离开”的意思。 
  其实,这句的“去”与下句“何忍无急去药”的“去”,都通“彝”(徊),是“收藏”的意思。“去”的这种意义屡见於先秦两汉的古书中,本教材文选《汉书·苏武传》有“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也是一个例证。此外,按照古汉语的表达习惯,如果用时间名词作句首状语表示“多少年之後”的意思,一般在“多少年”之前加一“後”字,如下文的“後十八岁”;而“五六岁”前无此“後”字,可见它不宜作为下句的句首状语,而应作为上句的补语。因此原标点应改为: 
  ……成得药,去五六岁, 
  (二)语法方面 
  在标点古书时,应该密切联系所学过的古汉语语法知识,诸如词类、句子成分、句子类型等等,因为这也是标点致误的一个常见因素。例如:     
  ①古今英才贵位,其所生往往出自卑贱非第,无损於其子之贤,而愈形其母之贵。②(金埴:《不下带编》卷三)标点者把“非第”舆“卑贱”并列连读,显然是理解为名词性成分,意为“不 
是高贵的门第”;其实,“非第”是两个副词连用,等於说“不仅”,与下句表递进的“而愈”相呼应,因此应连下句,标点为:    …—出自卑贱,非第无损於其子之贤,……x②东方物所始生,西方物之成孰。③(《史记·六国年表》)(孰:後来写作“熟”。) 
  这一句的标点,容易使人把“东方”、  “西方”理解为“物”的定语,整个句子由两个不完全的分句组成。其实这是两个判断句组成的句子,应标点为: 
  东方,物所始生;西方,物之成孰。 
  (三)音韵方面 
  还有一部分的古书标点错误是由於音韵知识掌握不够而发生的。对於一般的古代汉语学习者,这方面的要求自然不能太高,但是有所了解也是必要的。 
  例如: 
  ①钱竹汀宫詹云:“古人以二字命名者,多取双声叠韵,与夷犁、来涛涂、弥明、弥牟、灭明、由余、徐姚,皆双声也。”①(梁绍壬《两般秋雨盒随笔·命名双声叠韵》)(钱竹汀宫詹:即钱大昕,清代学者。)所谓“双声”,是指两个字声母相同。这里,“与”、“夷”二字同声母,“ 
涛”、“涂”二字同声母,而“犁”、“来”二字也同声母;标点者将“犁来”断开,造成混乱。正确的标点是: 
  ……与夷、犁来、涛涂、弥明、…… 
  音韵方面所造成的标点错误,有时是由於对文体特点注意不够而引起的。 
  例如: 
  ②吴黄龙中,童谣云:  “行白者君,追汝句骊马。”② 
  (《历代诗话续编》)(黄龙:三国吴孙权年号。) 
  童谣的特点是:一般句末都押韵。这首童谣应标点为:“行白者,君追汝,句马。”“者”、“汝”、“马”相押。 
  (四)古代文化常识方面 
  不明古代文化常识,包括天文、地理、职官、科举、宗法、称谓、避讳等等典章制度和行文习惯,也往往造成标点上的错误。例如: 
  ①彗星复见西方。十六日,夏太后死。①(《史记·秦始皇本纪》) 
  按照这种标点,“十六日”成了夏太后死的日子。但是,在东汉前,古人都是用干支纪日的,如本教材文选《左传·睾之战》:“癸酉,师陈於睾  。”《史记》也是这样,如《秦始皇本纪》九年四月“己酉”、三十七年七月“丙寅”等。而数字和“日”连用总是说多少天,即表示时间的延续,因此本例中的“十六日”应连上句,读为:“彗星复见西方十六日,夏太后死。”又如: 
  ②癸丑,以光禄勋陈国、袁滂为司徒。②(《资治通监》卷五十七)(光禄勋、司徒:都是官名。) 按照这种标点,是把陈国、袁滂都作为人名并列了。但这裹的陈国是地名,表明袁滂的籍贯。根据《後漠书·郡国志二》,陈国属於当时的豫州。 
  可见,标点古书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工作,需要实事求是、认真捆致的治学态度,需要正确运用古代汉语词汇、语法、音韵以及古代文化常识等多方面的知识。稍一不慎,即使专家也难免出错:反过来说,检验一个人古代汉语知识水平和修养的程度,标点古书是一个很好的标尺。当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习者,给以标点的古汉语材料的难易程度自应有所不同。但是对於古代汉语的 
学习,不论属於何种层次,都要十分重视古书标点的学习和练习,从而提高自己的古书阅读能力。 
  【思考练习】 
  一、标点古书要注意哪些方面?    
  二、造成古书标点错误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三、下列句子都各有两种不同的断句、标点,你认为哪一种正确?为甚麽? 
  1.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陶渊明《桃花源记》) 
  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1所闻,皆叹惋。 
  2.①祥符中,禁火。时丁晋公主营复宫室,患取土远,公乃令凿通衢取土…… 
  (《梦溪笔谈·权智》) 
  ②祥符中禁火时,丁晋公主营复宫室,患取土远,公乃令凿通衢取土…… 
  (祥符:宋真宗年号。丁晋公:丁谓。) 
  3.①耳目之用均也,目不能见百里,则耳亦不能闻也。(《论衡·书虚》) 
  ②耳目之用,均也。目不能见百里,则耳亦不能闻也。 
  四、标点并翻译下列两段文字: 
  1.故修礼者王为政者强取民者安聚敛者亡故王者富民霸者富士仅存之国富大夫亡国富筐箧实府库筐箧已富府库已实而百姓贫夫是之谓上溢而下漏入不可以守出不可以战则倾覆灭亡可立而待也(《荀子·王制》) 
  2.诸将效首虏休毕贺因问[韩]信曰兵法右倍山陵前左水泽今者将军令臣等反背水陈曰破趟会食臣等不服然竟以胜此何术也信曰此在兵法顾诸君不察耳兵法不曰陷之死地而後生置之死地而後存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也此所谓驱市人而战之其势非置之亡地使人人自为战今予之生地皆走宁尚可得而用之乎(《史记·淮阴侯列传》)

本文来源:https://www.wnzmb.com/lizhi/78045/

上一篇:关于梨花的诗句_关于梨花的精美散文文章:梨花
下一篇:雪松的作文400字:历史悠久的雪松
《古文没有标点怎么读_古文标点精解.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推荐阅读

Copyright @ 2013 - 2018 我能学习网_免费的学习网站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能学习网_免费的学习网站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6058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