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类工程师中级职称论文范文汇总九篇

来源:职称论文 发布时间:2023-11-01 点击:

【www.wnzmb.com--职称论文】

论文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lùnwén,古典文学常见论文一词,谓交谈辞章或交流思想。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工程类工程师中级职称论文范文汇总九篇,欢迎品鉴!

第一篇: 工程类工程师中级职称论文

摘要: 关于“三下”压煤和“三下”采煤问题,国内外的专家学者,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进行了大量的工业性实验,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正是在此基础上,邢台矿进行了长期的分析调研,参观学习,在吸取别人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开始了邢台矿矸石和粉煤灰充填采煤技术研究,并取得了可喜的研究成果,实现了建筑物下充填和采煤并举,实现了机械化高效充填和回采。

关键词:建筑物下采煤,充填开采,岩层移动,影响

引言

在我国煤炭作为主要能源据有重要的战略地位,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煤炭的需求逐年加大,一批资源枯竭煤炭企业逐步进入残采阶段,部分矿井已进入衰退期,如不能有效解决“三下”压煤问题,将大大缩短矿井生产服务年限,我国众多矿井均存在大量“三下”压煤,其中建筑物下压煤问题尤为突出,建筑物下压煤问题直接影响着矿井的正常生产,造成生产接替紧张、产量降低、服务年限缩短,而且影响矿井的生产布局和总体规划,严重制约着矿井的可持续发展。

利用传统的开采技术无法安全高效开采建筑物下的压煤资源,亟待研发一种开采技术,既能解决建筑物下压煤规模性开采问题,同时又能消除矸石、粉煤灰的排放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开发安全高效建下充填采煤技术,成为当前资源型矿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研究课题。

针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结合邢台矿具体情况,确定了研究建筑物下充填开采的方法及关键技术。

研究建筑物下矸石和粉煤灰充填采煤技术,可以解放建筑物下压煤,可以科学合理的处理矿区矸石和粉煤灰等废弃污染物,改善和减少环境污染。

为解放“三下”呆滞资源提供一条可靠的技术途径,实现了矸石与粉煤灰的井下处理和建筑物下压煤的机械化开采。

一、煤矿开采对地表和建筑物的影响及建下开采方法分析

因开采引起的岩层移动波及到地表,使地表产生移动、变形和破坏的现象及过程称为地表移动。

这一过程受多种地质因素和开采因素影响,随着采深、采厚、采煤方法及煤层产状等因素不同,地表移动和破坏形式有可能完全不同。

当采深与采厚的比值较大时,地表移动和变形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是连续的、渐变的,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变形的基本指标可用数学方法表示。

显然,连续的地表变形对保护地面建筑物有利。

采煤方法及顶板管理方法的影响。

采用长壁垮落法采煤时,若采厚比较大,地表移动平缓,各种变形值小,有可能在地表建筑物下采煤;若采厚比较小,地表可能出现裂缝、台阶或塌陷,采用全部充填开采,地表移动和变形值大大减小。

沉陷地表对其上建筑物的影响分为两类:一类是移动,包括下沉和水平移动;另一类是变形,包括水平变形、倾斜、曲率、剪应变和扭曲。

建筑物在地表沉陷的影响下,当超过了它本身所能允许的变形时,将发生不同程度的破坏。

建筑物下采煤的目的是要尽可能地采出煤炭资源,又要尽可能地保护建筑物以减少建筑物受损害的程度。

建筑物下采煤必须从技术上可能、经济上合理和安全上可靠进行综合考虑。

7606综采工作面充填开采技术要求开采时,应达到下列技术原则:

①地表出现均一、平缓且较有规律的最终下沉盆地。

②开采后,地表最大变形值不得超过规程规定的Ⅰ级采动损坏临界变形值。

③必须考虑减小地表下沉值,尽可能提高生产效率,提高煤炭回采率。

利用充填开采技术可以快速、有效地充填采空区,及时支撑采空区围岩,阻止和抵抗围岩进一步变形,防止大幅度的位移发生。

因而,采用充填法管理顶板,对覆岩破坏小,一般不引起覆岩冒落性破坏,减小了覆岩移动量从而使地表沉陷相对要缓和、均匀得多。

相对于全部垮落法开采,充填开采形成的沉陷盆地区域及下沉值都较小。

采用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时,地表的下沉系数一般为0.6~0.8,而采用充填法管理顶板时,地表的沉陷量可大大减小,充填开采地表的下沉系数一般为0.02~0.05。

可见采用充填法开采可以有效地减小覆岩移动,进而控制地表的移动及变形。

邢台矿区具有大量的洗选矸石和电厂粉煤灰,是优良的固体物充填材料,基于对矸石与粉煤灰特性的分析研究,提出了采用矸石和粉煤灰为充填物对建筑物下煤炭资源进行置换开采煤炭的开采技术。

通过系统分析煤矿开采引起的地表移动和变形的大小、空间分布形态及其与地质采矿因素的关系。

分析地表移动和变形对地表建筑物的影响,并根据地面建筑的保护要求和开采方案的分析研究,确定了邢台矿建筑物下采煤的矸石和粉煤灰充填采煤方案。

二、采场矿压及充填体变形监测与实测分析

通过对7606工作面在线矿压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充填开采工作面支架压力整体偏低,其平均工作阻力仅为2657kN~3252kN,说明充填开采工作面充填体承担了工作面顶板的部分压力,支架承载载荷减小,因而在充填开采工作面没有初次来压,没有出现过明显的周期来压,充填开采减弱了工作面的矿压显现,充填体可有效控制顶板的运动。

由矿压监测可知,充填工作面通过对采空区进行充填,相当于降低实际采高,可以极大减弱了工作面的矿压显现强度。

采空区充填体可有效控制顶板的运动,避免直接顶和基本顶发生垮落,既不出现垮落带,只发生等价采高而出现的弯曲下沉现象。

采空区充填体在顶板轻微弯曲下沉后逐渐压实,将对顶板载荷进行分担可以有效降低液压支架的支护强度。

充填工作面在进行采掘活动期间,即未充填之前,顶板就有一个下沉量。

经现场实际测量:在充填液压支架控顶范围内,顶板下沉达到200—300mm,由此可见,充填液压支架工作阻力难以完全控制顶板在空顶范围内的下沉。

由于充填综采工作面采用矸石与粉煤灰充填采空区后改变采场覆岩层的运动规律,从而改变采场矿压显现特征,通过进行充填工作面矿压、两巷超前压力变化和顶板离层状况的实测,结合实测数据和理论分析,得出充填开采减弱工作面矿压显现强度,充填体分担一部分支架载荷,减缓了顶板活动,基本没有出现垮落带,只发生弯曲下沉。

通过对充填体所受压力和工作面上覆岩层活动规律监测、充填液压支架受力状况分析,总结采空区充填开采对液压支架支护效果影响程度,提出了采空区充填条件下提高液压支架支护质量的技术措施和改进意见。

三、地表移动变形观测方案设计与实测分析

本次矸石与粉煤灰充填试验区地面上位于工业广场西北角,工作面从矿区专用铁路线和南三环公路下穿过,工作面处于三条矿区标准铁轨正下方,穿过电气车间等附属建筑。

开采工作面地表东部有机采车间、三铁车间、标准宿舍楼9栋、机电科办公楼等建筑构筑物,周围还有主井、副井、缓冲煤仓,地面运矸皮带、沉淀池、油库等工业广场的工业附属设施。

概率积分法是开采沉陷领域广泛使用的地表沉陷预计模型,多年实践验证表明,该方法进行地表沉陷预计的精度完全能够达到工程要求精度。

因此,本项目采用概率积分法对7606工作面开采沉陷问题进行了预计。

预计结果显示采用矸石与粉煤灰直接充填开采7606工作面第一分层后,工业广场内的电气车间、机采车间、标准宿舍等建筑物及铁路等工业设施仅受到了极轻微的影响。

其中电气车间及其周围的铁路处于下沉盆地的中心,变形值最大,倾斜变形极值达到0.3 mm/m,水平变形0.4 mm/m,处于《规程》中规定的一般砖石结构建筑物的Ⅰ级损害,生活影响程度极其轻微。

大部分建筑物不需维修,电气车间、机采车间中的天车和矿区铁路等设施只需进行常规的检测和调整,就可以保障其安全运行。

为观测地表移动和变形情况,在地表沿铁路专用线和南外环公路布置了两条观测线,并在采动影响区设置了125个建筑物沉降观测站。

建筑物沉降观测站:设计在采动影响区内的各主要建筑物的四角点、中点和转角处设计沉降观测点,共布设125个建筑物沉降观测点,沉降观测的高程控制点可直接取用邢台矿井口水准基点。

7606工作面矸石与粉煤灰直接充填综采第一分层采厚2.79 m。

开采引起的工业广场内铁路沿线移动与变形值见表5-15。

7606工作面第一分层矸石与粉煤灰直接充填开采后对工业广场内电气车间、机采车间、等建筑物和铁路及等工业设施影响的地表移动变形情况见表2。

采用矸石与粉煤灰直接充填开采7606工作面第一分层后,工业广场内的电气车间、机采车间、标准宿舍等建筑物出现了1~3mm墙体裂缝,建筑物和铁路等工业设施仅受到了极轻微的影响。

其中电气车间及其周围的铁路处于下沉盆地的中心,变形值最大,倾斜变形极值达到0.5 mm/m,水平变形0.5mm/m,处于《规程》中规定的一般砖石结构建筑物的Ⅰ级损害,因此,7606充填开采工作面的开采对地表的建筑和工业设施影响程度极其轻微。

通过分析充填试验区的地表建筑物情况,根据建筑物设防指标,利用概率积分法进行了开采沉陷预计和影响分析,设计并建立了地表移动观测站,对地表建筑设置了移动变形观测点,通过实测,采集了大量的测量数据,通过系统分析,初步揭示了充填采煤岩层及地表移动的规律,检验了充填效果。

四、结论

通过综合机械化矸石和粉煤灰充填开采技术研究,邢台矿利用充填开采工艺,成功布置了矸石与粉煤灰充填综采系统,实现了采煤与充填共举,开创了建筑物下综合机械化充填采煤技术的新途径,填补了煤矿高效机械化充填采煤技术的技术空白,为我国类似条件下的“三下”压煤合理回收开创了一条新的技术途径。

本文运用理论分析、计算机数值计算及现场实测等多种研究方法,系统研究了邢台矿矸石和粉煤灰充填采煤技术,对采空区充填开采效果进行了系统研究,初步总结出充填开采矿压规律和开采煤层上覆岩层活动规律,为今后优化完善充填采煤系统提供初步数据和依据,通过总结得出以下结论:

(1)通过邢台矿综合机械化矸石和粉煤灰充填采煤技术的研究,实现了矸石与粉煤灰的井下处理和建筑物下压煤的机械化开采。

(2)通过利用概率积分法对7606工作面采用不同的开采方法开采分别进行了预计分析,采用矸石与粉煤灰直接充填开采7606工作面,工业广场内的电气车间、机采车间、标准宿舍等建筑物及铁路等工业设施影响轻微。

(3)通过对充填体安设的充填体在线压力计,监测了7606充填综采工作面充填体在顶板作用下的压力变化规律,分析了充填体对顶板的下沉的控制作用,以及充填体被压实的过程。

(4)通过对充填开采试验工作面顶板移动窥视监测孔的测监,可知上部岩层受采动应力影响,出现了裂隙发育、局部离层、最终到裂隙闭合的发展过程,说明充填体可控制上覆岩层的运动,工作面顶板不会出现大面积的垮落。

(5)通过对充填液压支架支护质量监测,得出充填开采工作面支架压力整体偏低,说明充填开采工作面充填体承担了工作面顶板的部分压力,支架承载载荷减小,充填开采减弱了工作面的矿压显现,充填体可有效控制顶板的运动。

(6)利用充填开采矿压显现规律及充填开采液压支架受力分析,研究充填液压支架在采空区充填条件下支护效果,总结其优缺点,为下一步优化和完善充填工艺,改进充填液压支架支护性能提供初步数据。

(7)通过对工作面两巷矿压监测与实测效果分析可知,充填开采工作面采空区中矸石与粉煤灰作为充填体支撑体承担了上覆岩层的一部分载荷,充填开采工作面的超前应力峰值及影响范围要比传统开采影响要小。

(8)通过对两巷锚杆(索)锚固力、顶板离层实测结果分析可知,充填工作面的超前影响范围要比常规开采要小,并且由于充填体的支撑作用,工作面顶板随着工作面推进先后经历离层、闭合的过程。

(9)从工作面开始回采,地面开始进行下沉观测,矿用铁路沿线最大下沉值为96 mm,沿南外环公路的观测线最大下沉值为92mm。

第二篇: 工程类工程师中级职称论文

《试谈生物工程专业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

我国生物工程专业正式设立于,它包含了原来的生物化工、微生物制药、生物化学工程、发酵工程等4个专业。自设立以来,发展迅速,全国办学点数从的57个发展到的284个,招生人数从19的约2250人达到20的30多万人,培养了大量的专业人才。随着科技发展,生物工程产业对从业人员的实验技能、工程问题解决能力和实践经验都提出更高层的要求,形成了高素质人才稀缺的局面。本文重点探讨目前生物工程专业的现状,分五个部分详细分析面临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专业改革的合理方案。

一、课程设置

多数生物工程专业是由原来分属于化工、轻工、医药等学科的生物化工、发酵工程、微生物制药等专业调整而来,部分是在师范、农林及其他综合性院校的生物学、生物技术专业的基础上成立的,各高校生物工程专业的教学背景和专业方向上存在较大差异,在学科定位、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等方面大相径庭,各有偏颇。如师范、农林及其他理科院校和部分综合性大学,背景偏理,工科基础薄弱,多存在重理轻工现象:专业课程如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等课程所占课时比例较大,工程类课程如生化反应工程、分离工程、生物工程设备等课程所占课时较少。而工科院校专业课程设置则相反,偏重于生化反应工程、生化分离工程等工科课程的教学,不重视生物学基础,大纲很少涉及细胞生物学等理论基础内容。这些致使各高校生物工程专业在课程体系上普遍存在上下游技术结合不够紧密、学研产环节薄弱甚至脱节的情况,影响了生物工程专业教学目标的实现和结合型人才的培养。

再有,现行课程体系中,基础类课程占据学生课程学习的3/4以上,致使专业课程的时间和空间严重受限,与人才培养的多元化目标背道而驰。此外,随着科技进步产生交叉学科、边缘学科,学科越分越细,内容庞杂,与此同时,新一轮的教改进一步缩减了理论教学课时,尤其专业课程学时,从而导致学科的新思想、新成果难以及时进入课堂,知识更新速度慢。

因此,迫切需要整改课程体系,切实推进课程建设的改革,全面分析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实践部分,统一规划授课内容,通过每周的教师例会,将各课程体系中重复的环节适当删减,在保证学生知识体系完整的基础上,使课堂内容精简有致。

二、教材建设

许多学校都对教材选用严格管理,主干课程全部选用教育部“十一五”规划教材或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下列问题①教材编写面面俱到:各教材为了强调它的理论性和系统性,知识点覆盖面不断加宽,例如生物化学教材从原来的十七个大章节增加到现在的四十大章节,内容增加一倍多,教师把握教材的难度明显加大。②知识点重复与漏洞现象并存:专业课程知识分割过细,没有从课程体系整体考虑,例如“氧化磷酸化与形成”这个知识点在主干专业课程中有七门课的任课教师都讲授、“代谢调控”有七门课重复讲授;而“包涵体”“热源”“蛋白质的修饰”等重要概念,却鲜有课程涉及。③工程实践类教材奇缺:如生物工厂设计,全国出版的教材只有“发酵工厂工艺设计”(1992年出版)和“生物工程设计概论”(原为发酵工厂工艺设计概论,1995年出版),内容陈旧,不能反映学科发展动态和专业科技发展的趋势。

针对这种现象,高校在教材选择和授课内容上需要适应学科的发展动态,在教学大纲的编写环节明确学科教学内容,全面梳理专业知识点,并在此基础上编写适合专业特色的教材体系,避免教材间的过多重复,提升教学质量。

三、观念影响下的实践教学

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我国各级教育历来重理论、轻实践。而工科的显著特点就在于其有很强的工程性、技术性、实践性,其忽视实践教学的后果会严重制约人才素质。欧美发达国家不但在工科本专科教育阶段有充分的实践教学环节,而且在这之后还必须接受几乎全部为实践技能训练的继续工程教育。而我国的生物工程专业普遍存在实践教学内容不足、执行困难的问题。

切实改变观念,提升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深刻理解实践教学对工程类学科的重要意义,在教学设置中增加实践教学的比例,是解决现有问题的必经之路。

四、实践教学方法和手段

实践教学方法和手段落后,也是影响实践教学质量的主要问题。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传统教学模式中,涉及的实验多为演示性、验证性实验,学生的参与性、创新性得不到体现。二是教育经费的紧张与逐年扩大招生的现实矛盾使高校本科实验室硬件建设落实困难,教育手段、教学方式难以突破革新。

我院的专业实验安排为专业理论课程的附属部分, 实践中发现有几点明显不足:①实验时间短而分散;②实验内容及容量受到局限;③综合实践性差。实验多安排为一周两次,每次3~4学时,连贯性差,只能开设一些验证性或 经验性实验,无法实施设计性、创新性实验,严重影响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改革实践教学模式和手段,增加综合性,设计类实验,不仅提高了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对其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的培养也不无裨益。另外,积极利用多媒体教学对学生感观的强烈刺激,录制实验步骤,形象演示,并增加学术 报告丰富教学内容,都能够以新颖的方式提升教学质量。

五、校外 实习基地建设

受市场 经济的影响,很多企业担心学生短期的实践会影响到有序的正常生产,影响经济收益,拒接学生实习,校外实习走马观花,变成了“参观式”学习,学生无法接触一线生产,没有亲自动手实践机会,专业技能得不到训练。

另外,教师自 身的实践水平也是左右实践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就生物工程专业来说,由于近年博士招生规模同比扩大,大量刚刚离开校门的年轻博士纷纷走上讲台,他们的成长背景决定了其在专业小领域具有比较深入的了解,但对学生多方面知识的渴求往往显得力不从心,指导学生动手能力训练时难免底气不足,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针对上述问题,一方面需要重视实习基地建设,设置学校自己的校内中试规模基地,另外,对师资队伍尤其是新进教员进行及时的实践培训也是提升实践教学水平的必要措施。

结语

综上,我们将继续研究分析国内外生物工程技术 发展的趋势,加强素质 教育,为全国生物技术领域的快速发展提供广泛的智力支持。

第三篇: 工程类工程师中级职称论文

对车辆工程发展的分析

摘 要:车辆工程是一项重要的工程技术领域,侧重于理论,对土地,包括汽车,拖拉机,机车车辆,军用车辆和工程车辆的移动设备的设计和技术等问题。本文通过对车辆工程的发展史进行分析来让大家更加详细的了解车辆工程的历史以及现状。

关键词: 车辆;发展

在现代社会中广泛使用,不仅影响了车辆的运输行业和汽车行业,是我们国家的支柱产业之一,但也对农业和国家的防御装备现代化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车辆工程范围从原来的力学,机械设计,材料,流体力学和化学机电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计算机,电子技术,测试计量技术和控制技术,这不仅是相互渗透,也进一步与医学结合,生理学和心理学。它已经发展成为一门综合学科,包括多重的高科技和工程技术领域。

关于机械工程发展,在许多研究机械工程史著作中将其分为三个阶段:古代机械工程史、近代机械工程史、现代机械工程史。

机械始于工具。公元前30以前(史前期),人类已广泛使用石制和骨制的工具。搬运重物的工具有滚子、撬棒和滑橇等,如古埃及建造金字塔时就已使用这类工具。公元前3500年后不久,苏美尔人已有了带轮的车。史前期的重要工具有弓形钻和制陶器用的转台。弓形钻由燧石钻头、钻杆、窝座和弓弦等组成,用来钻孔、扩孔和取火。埃及第三至第六王朝(约公元前2686年~前2181年)的早期,开始将牛拉的原始木犁和金属镰刀用于农业。约公元前2500年,欧亚之间地区就曾使用两轮和四轮的木质马车。叙利亚在公元前1200年制造了磨谷子用的手磨。

公元前600~公元400年的古罗马称为古典文化时期,这一时期木工工具有了很大改进,除木工常用的成套工具如斧、弓形锯、弓形钻、铲和凿外,还发展了球形钻、能拔铁钉的羊角锤、伐木用的双人锯等。广泛使用的还有长轴车床和脚踏车床,用来制造家具和车轮辐条。脚踏车床一直延用到中世纪,为近代车床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约在公元前1世纪,古希腊人在手磨的基础上制成了石轮磨。这是机械和机器方面的一个进展。约在同时,古罗马也发展了驴拉磨和类似的石轮磨。

表是1500年前开始制造的。重要的改进是用螺旋弹簧代替重物以产生动力,此外还加了棘轮机构。机械式钟表创造的成功,不仅为现代文明所必需,也推动了精密零件的制造技术。机械式钟表后来又得到全面改进,如单摆式时钟取代了原来的天平式时钟。1676年英国为格林威治天文台制作了摆长不同的两种精密时钟。怀表采用双金属条,解决了平衡轮的温度补偿问题。

在欧洲诞生了工程科学。许多科学家,如牛顿、伽利略、莱布尼兹、玻意耳和胡克等,为新科学奠定了多方面的理论基础。为了鼓励创造发明,意大利和英国分别在1474年和1561年建立了专利机构。17世纪60年代出现了科学学会,如英国皇家学会。英国于1665年开始出版科学报告会文献。法国约于同时建立了法国科学院。俄、德两国也分别于1725年和1770年建立了俄国科学院和柏林科学院。这些学术机构冲破了当时教会的禁锢,展开自由讨论,交流学术观点和实验结果,因而促进了科学技术以及机械工程的发展。

在1750~1900年这一近代历史时期内,机械工程在世界范围内出现了飞速的发展,并获得了广泛的应用。1847年,在英国伯明翰成立了机械工程师学会,机械工程作为工程技术的一个分支得到了正式的承认。后来在世界其他国家也陆续成立了机械工程的行业组织。

机械工程的发展,在工业革命的进程中起着主干作用。如18世纪中叶以后,英国纺织机械的出现和使用,使纺纱和织布的生产技术迅速提高。蒸汽机的出现和推广使用,不仅促进了当时煤产量的迅速增长,并且使炼铁炉、鼓风机有了机器动力而使铁产量成倍增长,煤和铁的生产发展又推动各行各业的发展。蒸汽机用于交通运输,出现了蒸汽机车、蒸汽轮船等,这反过来又促进了煤、铁工业和其他工业的发展。汽轮机、内燃机和各种机床相继出现。

其中动力机械技术的突破,促进了各技术领域的突飞猛进。第一台有实用意义的蒸汽动力装置是英国的T.钮科门于17制成的大气式蒸汽机,曾在英国的煤矿和金属矿中使用。17制成的钮科门蒸汽机,它的蒸汽气缸和抽水缸是分开的。蒸汽通入气缸后在内部喷水使它冷凝,造成气缸内部真空,气缸外的大气压力推动活塞做功,再通过杠杆、链条等机构带动水泵活塞运动。1765年瓦特制作了一台试验性的有分离冷凝器的小型蒸汽机,1781年他又取得双作用式蒸汽机的专利。1776年瓦特与M.博尔顿合作制造的两台蒸汽机开始运转。到18,英国的棉纺织业已普遍采用蒸汽机作为生产动力。

19世纪中期,内燃机问世。第一台在工厂中实际使用的.内燃机是1860年法国的勒努瓦制造的无压缩过程的煤气机,其基本结构与当时的蒸汽机相差不多。1862年,法国A.E.B.de罗沙提出四冲程循环的基本原理。1876年,德国N.A. 奥托制成四冲程往复活塞式单缸卧式煤气机,比勒努瓦的煤气机效率更高,功率更大。1878年,英国D. 克拉克制成二冲程作出了重要贡献。18他制成第一台压缩式点火式内燃机(柴油机),使用液体燃料,按四冲程原理工作,热效率高于当时其他任何内燃机。早期的压缩式内燃机的转速比较低,进入20世纪后内燃机的转速大幅度提高。

随着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世界开始进入电气时代。中心发电站迅速兴起,大功率的高速汽轮机应运而生。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30年间,机械工程的发展特点是:除原有技术的改进和扩大应用外,与其他科技领域的广泛结合和相互渗透明确加深,形成了机械工程的许多新的分支,机械工程的领域空前扩大,发展速度加快。这个时期,核技术、电子技术、航空航天技术迅速发展。生产和科研工作的系统性、成套性、综合性大大增强。机器的应用几乎遍及所有的生产部门和科研部门,并深入到生活和服务部门。

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后,机械工程与电工、电子、冶金、化学、物理和激光等技术相结合,创造了许多新工艺、新材料和新产品,使机械产品精密化、高效化和制造过程的自动化。

纵观机械工程的发展历程,制造业与制造技术的发展是由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等多方面的因素决定的。

第四篇: 工程类工程师中级职称论文

工程中级职称论文

工程中级职称论文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速度发展,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因此对城的住房要求也随着提高,建筑规模也不断扩大。

当下,是提倡节能环保的的时代,怎么推进绿色建筑工程的实施是当下的重要课题。

本文主要对绿色建筑工程管理的问题及措施作出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绿色建筑工程管理;问题措施

1引言

绿色的城市建筑具有很好的环境,只有不断走可持续发展路线,才能使城市健康发展。

本文主要分析了绿色建筑工程在推进与管理中的问题,且作出有效的措施探究。

2绿色建筑工程管理中的问题分析

2.1绿色建筑的法规政策落实不到位

绿然建筑,这一节能话题目非常的笼统,对法律责任不明确,在实际管理工作中很难操作。

另外,对绿然建设的设计方面,由于标准性强,对施工材料的监管不到位。

建设方是不是要执行绿色建筑,从设计和施工标准都只是表面上的形式,并不落实到位,使得绿然建筑工程管理的推进不受到法律的保障。

2.2评估体系不健全

评估体系的完善程度直接影响着绿色节能建筑的进步,对于绿色建筑出台部分评价体系,像绿色建筑小区建设的技术等,但评价体系不健全,有局限和片面性,对于工程建设的技术评价只适用在住宅和公共建筑等这些单一建筑上,对复杂的建筑就无法做出全面系统的评估。

同时,建筑工程没有一整套应用性强,涉及面积广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这大大制约了绿色建筑的发发展。

2.3管理水平低

在绿色建筑管理方面。

专业的人才非常缺少,好多绿色建筑管理者都只是传统的建筑管理观念,应用的管理模式也是传统粗放的。

另外,我国的绿色建筑工程管理的专业知识缺乏,所以这些专业人员较少,这直抒妆影响着绿色建筑工程的管理水平,同时也制约着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

其次,因绿色专业技术人员较少,好多施工人员都没有银色建筑理念,不知道绿色建筑的"标准和规范,同时缺乏绿色建筑中施工技术的专业指导,使绿色建筑的管理目标难于实现,且还常常出现违规绿色建筑的作业标准的现象。

3绿色建筑工程管理的措施分析

3.1健全法规政策

对于绿色建筑的管理和有效的控制,需要政府职能部门要发挥充分的作用,对建筑业的绿色工程管理要作出长远规划,协调好绿色建筑的审批、验收等工作,且健全绿色建筑的管理体系,在绿色建筑管理中加在宏观调控,才能推进绿色建筑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同时,政府要健全绿色建筑的法规,综合我国的绿色节能建筑业的实况,制定出一个长远的规划战略,不断加强完善绿色建筑的服务体系,使绿色节能建筑得到健康发展。

3.2健全评价体系

(1)制定出绿色建筑制度,建设中按绿色建筑的规范评价标准,评估建筑单位的资质条件,保证绿色建筑的施工完全且务资质条件,对不符合的建筑企业一律拒之门外,严格按绿色建筑的制度执行,对部分不备绿色建筑工程施工单位,不给于审批,使我们绿色建筑业得到健康发展。

(2)对绿色建筑工程管理要全面进行评价控制。

绿然建筑从设计到施工再到质量验收都要一个完善的规范制度,评价管理落实到位。

另个,对于建筑企业,要完善绿然施工的相关制度,制定科学绿色建筑工程管理评价体系。

同时,绿色建筑质量管理的监理部门要发挥职能作用,注重绿色建筑评价管理,在招标、设计、施工这些过程中,都要严格执行节能标准,审批节能材料和施工技术,把绿色管理制度落实到位,方能提高绿色建筑的工程管理。

3.3强化队伍建设,提高管理水平

(1)在建设发展过程中,要不断扩展绿色建筑的专业管理人才渠道,为使达到绿色建筑管理的要求,要通过社会招聘、专业高校的录取等方面,强入大量的绿色建筑工程中管理人才,集结招聘施工和管理的双向人才,从而提高绿色建筑管理的队伍建设,也提高了专业技术水平,推动绿色建筑工程管理的工作的顺利实施。

(2)作为建筑单位,要大量的对员工素质培训。

若要提高绿色建筑的管理水平,建筑单位要加强对绿色建筑的施工、监理、技术、管理这类人员的素质培训,建立激励制度,把绿色建筑管理人员的绩效待遇和培训实况结合,严格把绩效工资制度和岗位技术等级工资制度落实到位。

培养工作人员的节能环保的认识,要求全体员工参加培训,学习节能知识和技术,从而提高绿色建筑的管理水平。

3.4绿色建筑的管理部门的督导

(1)健全专业的绿色建筑管理组织。

为使我国绿色建筑业的健康发展,要结合国情,建立绿色建筑工程管理部门,使绿色管理的质量水平得到提高,也使绿色建筑业的健康发展。

(2)建立绿色建筑的交流机制,使不同区域的绿色建筑交流合作。

不断学习国外的优秀经验。

所以建立绿色建筑的交流平台,可以使国与国之间的绿色建筑技术借鉴,促使我国绿色建筑得到可持续健康发展。

4结束语

总之,我国不断重视节能环保。

随着人们的绿色环保认识的提高,绿色建筑业的发展前景非常广。

我们要不断学习研究绿色建筑管理中的问题,强化绿色建筑工程管理的措施,促使我们绿色建筑业的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郭金明.推进绿色建筑工程管理的关键问题研究[J].工业.,2(8):19~21.

[2]王如亮.推进绿色建筑工程管理关键点分析[J].工程技术:全文版,,3(7):22~24.

[3]郜章银.对于如何推进绿色建筑施工管理关键问题的分析[J].中国建材科技,,5(9):37~38.

[4]丁钊.推进绿色建筑工程管理关键问题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1(12):14~15.

第五篇: 工程类工程师中级职称论文

论文题目:机械加工生产中机床爬行现象之我见

摘要:机床爬行现象是机床常见故障之一,也是机械加工中难以解决的问题之一,其危害特别大,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范。

多年来,通过对机械加工中机床产生爬行现象时的观察和统计分析,从中摸索出其产生爬行时的一些规律,找到了引起爬行的主要原因和解决办法,本文就机械加工生产中机床爬行现象做一简单的阐述和分析。

关键词:机床爬行;机械故障;机械加工

数控机床的爬行故障是指进给系统的运动件在运转的过程中运行速度为连续匀速的运动,但是当其运动速度低于标准值时,就会打破匀速运动的规律,表现为时快时慢,忽走忽停,运行过程中存在顿、跳的现象,这种故障就称之为爬行故障。

爬行主要在低速运行的情况下在传动系统的执行部件上出现,一般来说,爬行程度较轻微的情况下是不容易被察觉的,明显的爬行会表现为较大距离的跳动。

爬行故障可由多种原因引起,排除起来有一定的困难。

一、机床爬行故障的危害分析

机床出现爬行时,使导轨运动不均匀,从而降低了定位精度和灵敏度,这会严重影响工件表面加工质量,甚至于导致被加工零件的报废;此外还会造成机床运动副的加速磨损;爬行严重时,会使机床失去加工能力。

许多专家学者和工业界的同行们通过大量实验和实践经验,提出了一些假说来解释爬行原因,但对爬行的本质和机理,却各有理论。

对于此类集机、电、液等先进技术于一体的机械加工设备,产生爬行的因素是很复杂很综合的,机床的机、电、液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有可能引起机床爬行,而实际工况中如何消除爬行故障与机床使用维护保养有很大的关系,极为典型的是金属切屑对运动副导轨拉伤到液压油品质等问题对机床爬行故障的起因。

二、机床爬行故障的原因分析

在设计制造机床时,它的传动机构刚性和工作台导轨承载能力是能都达到使用要求的,出现爬行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主要考虑的是人力不可控或不容易控制的因素,这主要体现在机床导轨副的精度和静压系统两方面。

机床使用时维护保养不好如刮屑板损坏使金属切屑直接进入两导轨面之间或液压油杂质未过滤完全,都很容易造成导轨面拉伤导轨磨损后表面精度不够,低速运动状态下,摩擦力增大而驱动力不足,致使工作台不能保持平稳的运行进而出现爬行故障。

另外,静压导轨是依靠静压油腔在两导轨面之间形成具有一定强度的压力油膜,使导轨面间形成液体摩擦减小了摩擦因数,达到使工作台平稳运行的目的。

但若导轨面间缺油,致使没有形成油膜或油膜厚度不够,出现干摩擦负载加大,低速运行状态下驱动力不足,机床便出现爬行故障。

另外,导轨磨损或静压油腔被破坏均会使油腔不能很好的封油,使液压油膜不达标或者形成不了油膜;而液压油质变坏粘度降低,使静压油膜刚度不够,托不起负载,也是机床出现低速爬行故障的一个原因。

三、机床爬行故障的诊断措施

(一)检查是否由于滑座静压问题引起爬行

检查方法如下,在滑座与底座导轨接触的四个面分别放上百分表,启动油泵,建立静压油膜后观察四个百分表读数。

假如四块百分表只有一个或两个读数偏低,说明浮生量不均匀,个别螺旋毛细管堵塞,需要把它拆掉,并逐一检查、清洗,此处要注意螺旋毛细管顺序不要装乱,因为各部分所需压力不同,厂家在出厂前已经调试完毕。

假如四块百分表读数都低,说明导轨静压没有建立起来。

首先,看压力表示数是否满足条件:压力表示数低,说明在压力表前面油压不够,逐一排除油箱油位是否满足工作要求,油温是否在正常范围,油箱内油液是否混有空气;滤油器、单向阀、液压管路是否堵塞,发现堵塞现象及时清洗或更换;液压泵和电机是否正常工作,液压泵是否由于密封件损坏或密封不可靠而进气;压力表数正常,说明后面减压阀有可能发生以下故障,出口压力很低、阀内泄漏严重、出口压力不稳定,发现以上问题要检查阀芯并清洗减压阀,或更换此阀;发现油路、螺旋毛细管有堵塞处,及时清理。

以上油路检查无误,检查是否由于滑座与导轨的间隙问题,导致导轨静压建立不起来。

滑座采用恒压闭式静压导轨,导轨间隙过大时,静压油膜刚度小,精度不稳定。

间隙过小,会增加附加摩擦,使滑座移动困难。

导轨的间隙需要调整到即能建立刚度适合的静压,又能运动自如。

滑座静压导轨的两垂直面有一侧导轨面是基准导轨面,与其相对的导轨面是有可调整的镶条,组成的导轨面。

因镶条与底座导轨的结合面有1:50的斜度。

因此只要前后移动镶条,即可减小或增加导轨间隙。

静压油腔开在镶条上,镶条位置的调整不影响静压的建立。

此机床设备的镶条是由定位销定位,定位销由内六角螺栓和螺母定位。

间隙偏小时,先用小六方扳手向外拧松螺栓,然后逐渐向外微调螺母。

调整中随时检查导轨间隙应保持0.04mm塞尺不入,而且进给电机的电流保持没有突然的变化和电流加大的情况。

(二)机械传动方面是否正常

在检查滑座液压系统后,并无发现导致爬行的原因,这时应排查是否由于滑座进给箱问题造成的爬行现象。

经检查发现进给箱中与齿条啮合的齿轮上下微移导致爬行。

此台机床滑座进给箱大体结构如下:电机所带轴为I轴→传动轴为II轴→与齿条啮合轴为III轴。

调整方法如下:拆掉III轴上的轴盖,取出轴承,可观察到齿轮与轴之间是由涨圈进行固定的,把涨圈一周的螺栓松开;于把II轴的背帽松开,并把II轴上提至无间隙;用扳手逆时针扳紧I轴同时把III轴上涨圈往下打,然后锁死涨圈一周的螺栓;要是调整的好,此时II轴的轴没有上下移动量,并拧紧背帽;最后再检查齿轮与齿条啮合间隙的大小,间隙大时,可适当的修磨调整垫的方法调整进给箱,然后压紧楔块,紧固进给箱固定螺栓。

综上所述,本机床滑座爬行问题经常发生,初期维修现场通过大量更换零件,不但未能解决问题,反而使维修工作更加复杂,耽误了生产,造成了浪费;后期通过技术人员的认真分析,使问题明朗化,及时地解决了问题。

可见快速、准确地查找、分析是维修爬行故障的重要前提。

参考文献:

[1]李绍鹏。

机械加工生产中机床爬行现象浅析[J].中国科技纵横,.

[2]赵中敏。

控机床低速爬行分析及对策研究[J].中国设备工程,.

机械工程师职称论文范文二:

论文题目:机械加工机床工具箱的设计研究

摘要:新型机械加工机床工具箱的设计要求保护关键技术在于工具箱设计成上箱门,箱体以及前箱门的部分组成,门可以挂图纸,门打开、关闭更安全,方便拿到所需要的工具;本文重点就机械加工机床工具箱的设计做了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机械加工;机床工具箱;规划设计

机械加工机床工具箱是用来存放具有不同功能与作用的各种工具的箱子,工具箱可以将各种工具放在一起,从而有利于对工具进行管理与维护,而且便于在工作中的使用。

在机械加工车间内有各种机床,而且每台机床都会配备工具箱,在工具箱内会放置着机械加工过程中需要的各种工具,但是,现实中,很多工具箱由于设计的不合理性给生产过程带来很大的不便,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首先是工具箱的内部结构设计很不合理,这就使得工具的摆放不利于实际的使用;其次是工具箱的内部分层与工具的实际功能不相符,这也给工具箱的使用带来不便;除此之外,还存在工具箱过于笨重的情况,使得工具箱移动起来很不方便。

机械加工机床工具箱的这些不合理设计给正常的"生产带来很多不便,而且对生产工人的人生健康带来潜在的危险,因此,机械加工机床工具箱的改进设计很重要。

一、机床工具箱的改进设计方案

首先,要改变工具箱的上台设计。

目前的机床工具箱的上台设计普遍不合理,容易导致在使用过程中各种上台工具的掉落,不仅威胁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也不利于机床作业,所以,在工具箱的结构改良时,要重点改造现有的工具箱的上台设计。

其次,要改变工具箱的分层设计。

就目前机床工具箱的分层情况来看,存在的主要问题为结构分层不符合工具的摆放习惯和摆放需要,所以在工具箱的改良设计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工具箱的结构分层的重新设计,使其能够更加适合不同的工具,如对量具、刀具、工具等的摆放和取用。

再次,要改变工具箱的外轮廓和门的设计。

目前的工具箱的外轮廓和门的设计存在线条过硬,角度尖锐,容易导致使用过程中的意外伤害的问题,所以在设计工具箱的外轮廓和门的时候,有关设计人员应该从保护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的角度出发,改进现有的工具箱外轮廓和门的设计方案。

最后,要从便于移动的角度考虑,改进工具箱的四个脚的设计形式,因为工具箱的施使用特点决定了其要存放大量的机床工具,所以导致工具箱的重量较大,这种情况下如果对工具箱进行移动,将会十分困难,所以,设计人员应该从工具箱的四个脚的改造上提高工具箱的可移动性,将其设计成开关型的滑轮结构。

二、新型工具箱设计的具体内容

(一)工具箱的装配分析

在工具箱的设计和装配阶段,可以根据装置的二维实体建模和一维平面结构图,了解工具箱的各个环节和部位的装配关系和结构设计,并且可以根据具体的比例切换,得出每一个零件的大概尺寸,有助于工具箱的装配实践。

工具箱的主体部分也即装配的重点部位是工具箱的基本框架以及箱顶、箱底部位,所以在装配工作中,工作人员应首先做好基本框架的装配,保证其角度和整体结构的稳定,然后再进行箱顶和箱底以及工具门的装配,完成工具箱的主体结构。

根据上文中笔者对于工具箱的设计方案的调整和改进,工具箱的基本框架应该是圆筒状,其框架的连接是通过板材焊接的方式完成的。

此外,在箱底和箱项的设计上,还增设了两个圆门槽,以使其能够同箱门的圆形结构相对应。

与此同时,把两扇圆筒状门分别装在相对应的槽里面,门和槽之间采用间隙配合,以便工作人员根据操作需要可旋转移动打开。

工具箱的上盖和箱底是采用焊接的方式和箱内部框架连接固定在一起的。

最后,工具箱底部的4个万向脚轮和固定支撑是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在箱底上的,万向脚轮的作用是可以任意方向移动工具箱,而固定支撑则可以根据需要将其固定在现有位置上,防止接触过程中的工具箱移动。

(二)工具箱具体设计分析

将工具箱整体分为4层,第l层可以放置部分轻型物品;第2层放置加力杠、扳手等物品;第3层放置中心钻、顶尖等重型物品:第4层则可以放置操作人员的手套、工作服等日常用品。

在底部安装4个代步轮子,便于工具箱的移动。

工具箱的上箱门,也可代替第一层的盖子,并且在上箱门的表面应设计凹槽,方便上箱门的开关(充当手柄使用)。

另外,在上箱门的背面两边,也可安装一个弹性压条,用于固定机械加工中所需观察的图纸,这样就方便机床操作人员随时观察图纸数据,进行合理调整。

机械加工机床工具箱主要由上箱门、前箱门以及箱体3个部分组成。

箱体主要分为4层,除了第l层之外,其余3层都可以分成3个小部分。

每一个部分都可以用作不同物品的放置,例如:工件、工具、日用品(手套、工作服)等。

一般来说,前箱门采用折页门的形式,这样方便操作者随时取用、放置工件、量具等。

安全是前箱门主要的优点,当操作人员拿出工具后,箱门不会自动打开,人员在附近走动也不会触碰到箱门,这样对人身也是一种保护。

针对以上阐述,我们设计一个实际的工具箱,以便大家能更加直观地了解到工具箱的构造:工具箱整体框架的高度定为0.9m,总宽度0.35m,总长0.4m.框架总体分为4个层次,从上至下,第1层的高度为0.15m:第2层到第4层各为0.25m.根据工具箱技术设计规范,需要采用砂轮对焊缝处进行打磨,之后再用砂纸打磨表面,将一层腻子刮在表面上,再在表面上均匀地涂抹防锈漆。

第六篇: 工程类工程师中级职称论文

一、申报条件及任职年限要求

1. 中专毕业:在同专业或相近专业岗位上见习期满1年,可认定为

技术员, 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4年可认定助理工程师。

2. 大专毕业: 在同专业或相近专业岗位上见习期满1年,可认定

为技术员,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2年,可认定为助理工程师。

3. 大学本科毕业: 在同专业或相近专业岗位上见习期满1年, 可

认定为助理工程师,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4年可晋升工程师(中

级)。

4. 双学士学位获得者,可认定为助理工程师, 再从事专业技术工

作3年,可晋升工程师(中级)。

5. 硕士学位获得者,在本专业工作1.5-3年,可认定为工程师(中

级).

6.博士学位获得者,可认定为工程师(中级).

二、工程是个总称,凡是属于工程类(工程类里包括计算机方面、建筑方面、测量方面等)的技术职称申报时都是统一为:技术员、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研究员。

不管你学的是什么专业,评职称的时候,论文和报批都是你工作所从事的专业和服务的单位,前面就贯上名字。如申请评审工程测量职称,

评上初级职称就叫助理建筑工程测量工程师,中级以上职称就叫建筑工程测量工程师。

计算机专业可申请工程类计算机方面的职称评审,但要先通过对应等级的《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如果计算机专业人员要申请工程类工程测量、测绘方面的工程技术职称,可不通过《软考》。

报工程系列一般应具备理工科相应学历和工程技术工作经历(自己填写,公司盖章)或工程系列的专业技术资格.

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通信工程专业、光学专业、物理学专业等理工科专业,申报工程职称,要求有本专业的学历、资格证书外,还要求有测绘测量方面的工作经验,工作业绩.

第七篇: 工程类工程师中级职称论文

引言

产品质量是企业生存的关键,机床的质量、加工精度的好坏是产品质量的基础,而机床维修工作质量又是机床质量、加工精度好坏的重要保证。机床导轨在长时间的工作中,会产生磨损现象,导轨一旦磨损!整个机床加工的精度就会降低,加工工件的误差也会随之变大,所以导轨磨损后的修复问题很重要。。本论文重点介绍M120W万能外圆磨床导轨修复过程的经验和体会,M120W万能外圆磨床适用于磨削圆柱形圆锥形的外圆和内孔,也可磨削轴向端面, 外圆磨削的对象主要是各种圆柱体、圆锥体、带肩台阶轴,环形工件和旋转曲面等。宜用于批量生产及各种机械加工行业使用,具有精度高、刚性强、磨削效率高、操作方便等特点,故此,M120W外圆磨床床身导轨的修复,关乎机床加工精度的要求,关乎产品精度的提高,是否能通过合格检验,生产出合格的产品,从而交付。

正 文

(一)外圆磨床主要构造部件

外圆磨床主要构造部件,一般按照下列顺序进行,但也可根据修理修理条件而采用几个部件同时进行或交错进行:

1) 床身、滑鞍座和滑鞍; 2) 下工作台; 3) 上工作台; 4) 头架底座; 5) 头架主轴和轴承; 6) 头架; 7) 尾架; 8) 砂轮架。

(二)外圆磨床大修准备工作

外圆磨床修理前首先应对机床的使用情况有所了解,并做必要的检测,按有关的精度标准或机床合格证书做机床的性能、精度检查,根据机床精度丧失的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决定机床的修理方案与验收要求。主要检测的精度和性能有如下几点:

(1)头架主轴轴线、尾座套筒轴心线的上侧母线的相互平行度误差及等高度误差。

(2)头架主轴回转时的圆跳动误差(用试棒测量)。 (3)砂轮主轴回转时的圆跳动误差。

(4)液压性能的检测:工作台在何种低速时会产生爬行;工作台换向停留和冲击情况;磨头快速进退时的缓冲性能;液压缸两端漏油情况;操纵箱漏油情况。 (5)机床工作精度检查与表面粗糙度情况。 修理时所需专用工具和量仪

(三)外圆磨床导轨大修工艺

(1) 主要部件拆卸顺序

1) 切断电源卸下各防护罩;

2) 卸下有关电器线路与砂轮架头上的电动机; 3) 卸下砂轮架和内圆磨具;

4) 测量头尾座主轴锥孔中心线等高度,卸下头尾座; 5) 卸下头架底座; 6) 卸下上工作台; 7) 卸下下工作台;

8) 卸下液压筒与液压系统各部油管; 9) 卸下油泵与电动机;

10) 卸下液压操纵箱、手摇机构和进给机构; 11) 卸下砂轮架滑鞍与滑鞍座;

主要或精密零件,拆卸后应妥善保管,以防碰毛和变形。

(2) 导轨主要部件的修理

―――――床身、滑鞍座和滑鞍的修理

磨床床身导轨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由于接触面间存在不同程度的摩擦,使表面产生不同程度的磨损,甚至会产生严重的啃痕、拉毛、和划道,严重时影响磨床的加工精度和生产效率。通常的修复方法是采用刮研修复法或机加工和刮研相配合的方法,这不仅需要进行大量的精确加工,而且常需要对加工面进行人工反复刮研、检测。修复的工作工序多、工期长。

在这里,我们可以用另一种方法进行导轨的修复,即用耐磨涂料进行导轨黏涂修复。

1. 导轨面修复基准的选择

一般应以本身不可调整的装配孔,或未磨损平面为基准。当床身导轨不受基准孔或不受结合面限制时,应以整个涂抹量最少的面或工艺复杂的面为基准。

2. 黏涂工艺过程 1) 耐磨涂料的性能

耐磨涂料的作用是保护另一面不被磨损或尽可能的减少磨损,这就要求耐磨涂料具有一定的抗磨性能,自身具

有良好的润滑条件。它既能弥补两接触面由于摩擦而造成的缺陷,又有良好的润滑减磨作用同时还应当对接触面间的金属杂物有一定的预埋性。 2) 耐磨涂料的组成

耐磨涂料一般由四种成分组成,即粘结剂、润滑剂、增强剂和其他辅助材料。

粘结剂是组成耐磨涂料的重要成分,其将其他成分粘结一起,并与基体产生良好的粘结力,应具有较好的流动性和室温固化性,一般采用典型的结构粘结剂,如环氧树脂、酚醛树脂等。

润滑剂是提高耐磨涂料润滑减磨性能的主要成分,使涂料具有较小的摩擦系数和自润滑特性,一般使用胶体二硫化钼、胶状石墨粉等。

增强剂一般采用还原铁粉、氧化铜粉、石英粉和一些其他金属粉末,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涂料的机械强度和表面硬度,改善涂料的抗磨性能。

其他辅助材料主要包含增韧剂、稀释剂、固化剂等。 3) 耐磨涂料的反应机理

在组成涂料的所有成分中,最主要的"活性成分是粘结剂,其他材料都是非活性填充材料,固化反应机理主要在于粘结剂。

固体润滑材料通常选用二硫化钼和石墨,一般用作润滑

材料的二硫化钼颗粒很细,直径约在10um以下,与基体有良好的吸附能力,而Mo原子和S原子是化学键结合,因此非常牢固。但分子层之间的S原子自身间的结合能力极弱,从而产生了界面分子极易移动的现象,使导轨摩擦面拥有十分良好的润滑条件。

耐磨涂料中加入适量的增强剂(主要是铁粉和石英粉)和稀料,可增强涂料的机械强度和耐磨性,以及改善涂料的耐冲击韧性和不均匀剥离性能。 4) 预加工

使工件表面具有适当的粗糙度,有利于胶黏剂的渗透和提高涂层和表面的结合强度。但是一般来说,粗糙度又不能超过一定界限,表面太粗糙反而会降低粘结强度,因为过于粗糙的表面不能被胶黏剂很好的浸润。 5) 表面脱油清洗

脱油清洗是保证耐磨涂料层与基体牢固粘合的重要一环,一般先用汽油进行粗洗,对基体表面的浮油脏物进行一般清洗,然后再用NaOH和水配制的清洗液进行碱洗脱油,直至全部去油,再用热水冲洗擦干,最后用丙酮擦拭。

6) 耐磨涂层的厚度

利用百分表测量导轨磨损情况,检查各项精度,磨损程度,以确定修复的加工量及所需耐磨涂料的厚度。清洗

表面,然后将配好搅拌均匀的耐磨涂料均匀地涂抹在导轨面上,压上压板,用手锤不停地沿箭头方向敲击压板,使多余涂料从外侧溢出。 7) 涂覆隔离剂

涂料固化后,为了便于起模,施工前应在压板的工作面上涂抹隔离剂。隔离剂一般由氯乙烯树脂和丙酮配制而成。 8) 后加工

待耐磨涂料与导轨基面紧密结合固化,利用百分表等仪器再次对导轨进行精度测量,然后用金属或者非金属刮刀把多余的胶黏剂刮掉,达到要求装配尺寸。

实践证明,使用耐磨涂料修复法,不仅工艺简单,维修方便,节省时间,而且施工不受温度、湿度等外界环境条件限制;并且达到了设备的加工精度,可用于快速修复在用的磨床导轨及其他磨损件,具有推广价值。

(四) 磨床导轨的精度检测

磨床导轨修理后要进行精度检测,以确定导轨是否合格。精度检测一般指导轨直线度检测、导轨平行度检测、导轨垂直度检测。

(1) 导轨直线度检测

在被检查导轨的表面均匀地涂抹一层显示剂(显示剂由红丹粉和机油调和而成),将校准平尺置于导轨表面,加上适当压力,往复移动,然后移去平尺,用25x25mm方框罩在被监测导轨面上,根据方框内的研点数确定导轨直线度。一般导轨面每25mmx25mm内的研点数应达到12―16个点。

(2) 导轨平行度检测

以一条合格导轨为测量基准,用千分尺直接或间接测量导轨间垂直平面的平行度,用千分尺配合检验棒间接测量两燕尾槽的平行度,用千分尺在导轨两端和中间部位测量,检测出的最大误差值就是该两导轨的平行度误差。

(3) 导轨垂直度检测

测量时先使用百分表保证90度角尺的纵向工作面在床鞍移动方向平行度要求(用百分表校准),然后在床鞍的燕

尾导轨上,移动安放有百分表的专用垫铁来进行测量,并使百分表测头触及90度角尺的横向工作面,检测出百分表读数的最大误差,即为导轨在测量长度上的垂直度误差值。

(五) 磨床试车验收工作

万能外圆磨床和其他金属切削机床一样,主传动部件在装配完毕后,必须先进行空转试验,组装后,再空运转由于部件装配无法试验的主要部件,并观察整体运转情况。

(1)磨床部件总装顺序

总装顺序为:安装手摇工作台机构、操纵箱与工作台油缸;安装进给机构;安装上、下工作台;安装液压系统;安装头架、尾架和砂轮架。

(2)空转试验前的准备

1)清除各部件及油池中的污物,并用煤油或汽油清洗之;

2)用手动检查机床全部机构的动作情况,保证没有不正常现象;

3)检查各润滑油路装置是否正确,油路是否畅通,油管不得有弯扁现象;

4)按机床润滑部位的要求,在各处加注规定的润滑油;

5)床身油池内,按油标指示高度加满油液,一般使用纯净中和矿物油,即20号机油;

6)将操纵手柄位于关闭,特别是将砂轮架快速进刀的操纵手柄位于退出。紧固工作台的换向撞块,以防止各运动部件在动作范围内相碰;

7)启动油泵电机,注意运转方向是否正确,按说明书中规定调整主油路和润滑油路的压力要求;

8)液压系统中的管接头,不得有泄露现象,尤其是低压区更为重要,以免空气进入。

(3)空运转试验

1)转动工作台的操纵手柄,低速短行程运动,观察换向是否正常。然后调整至最大行程位置,以低速运行数十次后,再逐渐转至最高速度运行。在运行时,观察换向是否正常,有否撞击或显著停滞现象,并利用工作台快速在全行程上移动,以排除系统中残留空气。

2)慢速液动工作台,将左右的换向撞块固定在适宜的位置上,然后快速引进砂轮架,重复定位精度不得超过0.003毫米。

3)检查磨削内孔时,砂轮架快速进刀的安全连锁装置是否可靠。

4)启动砂轮架电动机时,先不要安装传动皮带,以便观察其运转方向。待校正电动机方向正确后,装上传动皮带,然后点动法启动砂轮电动机,使砂轮架轴承形成油膜后,作正式启动。一般空运转时间不少于1小时。

(六) 提高磨床导轨使用寿命

保持磨床导轨精度,对磨床加工质量、产品的产量和降低成本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为了提高导轨的使用寿命,应注意以下几点;

(2) 加强导轨的润滑和防护,使导轨的滑动表面形成油膜,减小摩擦,防止灰尘和杂物进入导轨结合面。

(3) 若出现导轨面被拉伤、碰伤等。应及时修复,否则将加速导轨的磨损,缩短导轨的使用寿命。

致 谢 词

本课题在选题及研究过程中得到王新莉师傅的悉心指导。王师傅多次询问研究进程,并为我指点迷津,帮助我开拓研究思路,精心点拨、热忱鼓励。王师傅一丝不苟的作风,严谨求实的态度,踏踏实实的精神,不仅授我以文,而且教我做人,虽历时四载,却给以终生受益无穷之道。对王师傅的感激之情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陈师傅、龚师傅等为我提供了良好的论文写作条件,谨向各位同仁表示诚挚的敬意和谢忱。同时,感谢各位领导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关注本篇论文,若有谬误,请不吝斧正。

第八篇: 工程类工程师中级职称论文

车辆工程汽车运用与维修

摘 要: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只有重视实践教学才能让学生真正掌握汽车运用与维修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合格的汽修专业人才。

关键词:中职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实践教学

只靠理论教学是无法完成现代教育的目标的,只有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才能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知程度,让学生掌握实践动手的方法,获得动手能力的提高,成为具备创新意识的技术人员,促进正确价值观和科学素养的形成。

一、中职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现状

1.教学关键陈旧

职业教育受到普通教育的影响,很多职业院校在教学过程中,大多数会注重科学知识和专业理论的传递,没有形成具有特色的职业教育,我国的许多职业教学学校大多数以文化课为主,文化课占到了很大的比例,专业课和文化课比重严重失调。把有限的时间集中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有利于提高职业教学的教学质量。由于文化课和专业课比重失调,导致了培养出来的人才出现两误的现象。专业课没有学好,文化课没有精进多少。

2.传统的黑板教育

教学设备落后,教学模式陈旧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然采用传统的黑板教学模式,理论课程都是采用黑板教学。汽车维修课程有很多地方具有很高的抽象性,如果采用传统的横版教学,学生很难理解清楚。同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很难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采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声音,动画和音乐的共同作用,在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还能够提高教学的质量。

二、以培养职业能力为目标,构建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就业是中职教育的最终目标,也是学生学习动力的源泉,所我们要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教学目标,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教学中心构建完善实践教学的体系,突出对成熟技能的应用。具体就是对学生学习专业的工作岗位分布、工作的特点以及就业岗位对从业人员提出的能力要求,根据就业岗位的实际需求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专项培训,使学生掌握理论知识与实践之间的联系,制定符合实际的教学路线,让学生具备就业岗位所需的基本职业素质,掌握必需的项目技术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了落实实践教学计划,我们可以按照学生培养计划将教学体系计划由低到高分成基本技能培养、专业技能培养和综合能力培养三个层面,其中基本技能主要是指从事维修工作的人员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知识,这其中包括了电工作业的能力和机械维修的能力等等。这一阶段主要要求学生能够正确掌握汽车的结构,能够熟练的对汽车调整和拆装;专业技能是指中职生从事相关技术专业所要掌握的核心技术,能够适应工作岗位,满足岗位对从业人员的基本要求,这其中包括熟练使用维修需要用到的修理设备、检测诊断的仪器、量具、专用工具等,掌握维修工艺的规范和车辆拆装的基本要求、性能检测的方法、故障争端排除、修理技术要求和标准、认识汽车工艺和新技术等等,让学生能够更快的适应自己的工作岗位,具备从业人员的能力要求;综合能力是指在维修工作中所要具备的综合能力,这其中主要包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技术管理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将三个阶段的培养计划以单元的形式进行教学,将其贯穿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构建完善实践教学的体系,实现培养学生职业素质的目的。

三、进一步加强现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们的综合能力

综合能力的培养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在这样一个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人们对人才的定义越来越高,所以,我们也要根据现代社会的要求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重视现场教学,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发展,让学生在走出校园后能更快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将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结合起来,推动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四、重视技能操作的规范化,培养学生规范化意识

我国汽修也之所以和国外汽修业存在较大差距的主要原因就是汽修人才规范化意识薄弱,没有很好的规则概念,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导致差距难以缩短。例如,日本汽修业就有很高的规范标准,比如发动机的安装必须在什么样的条件和环境下都有明确的规定,安装时需要达到什么标准,先安什么,后安什么都必须按照要求来执行,所有作业不能有任何的变通,在如此规范标准下作业也难怪日本汽车工业能在世界闻名。所以,我们一定要重视技能操作的规范化,培养学生规范化意识和规则概念,按照规则标准进行作业。例如,部件的拆装要按照严格的步骤要求执行,包括清清洗和摆放的位置,不能因为车辆的新旧程度来自行规定拆装,规范化意识也是综合素质的基本要求之一。

五、实践教学做到循序渐进,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在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实践教学中我们老师要做到循序渐进,让学生在不断操作实践中掌握规律,做到准确快捷,增强成就感和自信心,从而达到增强学习兴趣的目的。例如,在钳工训练时我们可以将其与维修作业结合起来,从锉削到钻孔到扩孔到铰孔到攻丝到矫正到铆接再到括削研磨,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使学生在训练过程中达到技能的考核要求。为了实现学生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进行转变,允许学生带着问题在实践探索过程中分析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我们可以采用小组学习的方式,指派小组长带领小组成员进行互动交流,合作探究,增进学生之间和小组之间的交流,在实践过程中加强合作与交流,促使学生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有机结合起来,实现新旧知识的相互联系,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亲身参与到实践学习活动中来,达到技能训练的目的,提高学生融会贯通、学以致用的能力,促进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实践教学顺利开展。

总之,在职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中,我们老师要从思想上重视实践教学,并在实践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引导启发,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亲手完成实践活动,锻炼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为学生将来的就业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映凯.汽车运用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探索[J].辽宁高职学报,(04)

[2]王燕、张玉芹.在中职汽车维修专业推进理实一体化教学[J].职业,(23)

[3]叶放郎.中职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一体化”教学的探索[J].科技经济市场,(08)

[4]秦海滨.加强汽车维修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改革[J].辽宁高职学报,(01)

[5]葛元.中职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探索[J].中等职业教育,2006(22)

第九篇: 工程类工程师中级职称论文

《应用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材料、能源和信息已被公认为科技发展的三大支柱。作为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材料的发展水平已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主要标志之一。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作为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下的分支学科,在过去的时间里得到了飞速发展。高分子材料应用的日趋普及,使得社会对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人才需求日益迫切。培养具有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能以理论指导实践、应用于实践,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的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技术人才是十分重要的责任。为了满足这一需求,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应实施“强化基础,注重应用,突出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提高学生的科研创新应用能力。

一、社会发展急需工程应用型人才

人才培养模式涉及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培养什么样的人。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分子化纤生产国,化纤工业正在实现由“数量型”向“技术型”的战略转变,使化纤主要常规品种具备国际竞争能力,在一些重要高新技术纤维品种上取得产业化成果。

目前,我国高分子化纤材料工业随着数量的增加和规模的扩大正由数量型向效益型转变,行业发展的速度远远高于化纤人才的培养速度。据调研统计,化纤企业的专业人才数量不到职工总数的5%,有的甚至不到1%,存在专业人才严重匮乏的现象。同时还发现,由于化纤新技术、新设备、新产品的不断出现,企业原有的专业人才不能完全跟上行业的发展,急需更新人才。

二、应用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原则

1.更新教学理念,明确培养目标。

面向未来的教学改革需要前瞻性的.教学理念和现代化的教学思想。这些教学理念包括从重视知识传授向重视能力培养转变;从封闭式的学校教育模式向开放型的产、学、研相结合的教育模式转变;从标准化培养模式向个性化培养模式转变;从维持性学习向创新性学习转变[1,2]。

应用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以市场需求和就业为导向,以课程建设为核心,以实践教学为重点,培养在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领域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能在高分子材料的合成、改性和成型加工等领域从事科技开发、工艺设计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具有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创新型高级技术人才,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

2.重视能力培养,实施素质教育。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可以通过选修课、专题讲座、社会实践,以及在专业教育中融入人文精神、工程环境背景等多种形式,从而加强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心素质和获取知识、运用知识、创新知识的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3.强化基础训练,拓宽专业口径。

强化基础、拓宽专业口径是培养学生适应能力的有效途径。强化基础,一是在基础理论和技能上进行面上拓宽,加强要求,使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更牢固,知识结构更加合理;二是将专业基础课拓宽到新的专业目录的专业口径,为新专业的各个专业方向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拓宽专业口径,不是将专业课程的名称加以改变,而是将专业主干课程认真整合,构建新的专业课程体系。

4.优化课程体系,整合课程内容。

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是实现培养目标最直接的体现,是形成人才知识结构和能力的主要因素,是提高人才培养素质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3]。要进行课程重组,减少课程内容重复,做好课程之间的衔接,逐步深入;建立大工程观念下的新型课程体系,重视各相关学科知识内容的融合、渗透和时间安排上的协调,做到课程综合化、系统化。

二、应用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途径

1.实施“平台式”教学。

本着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要主动适应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要面向基层、面向生产第一线的原则,在加强通识教育的基础上,强调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强化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新的教学模式设置了三个教学平台,即理论教学平台、实践教学平台、第二课堂素质教育平台,以达到学生适应社会、适应行业和充分发展个性空间的目的。

“理论教学平台”包括学科基础课程、专业知识能力课程、专业能力拓展课程,初步形成学院、学科、专业、职业兴趣四级理论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平台”包括学科基础实验教学和模拟仿真企业生产的工程实践教学两部分;“第二课堂素质教育平台”则包括学院公共选修课、课外素质教育及社会实践三部分,作为第一课堂的补充和延伸,拓展学生个性发展的空间[4]。

2.以实践教学改革为重点,提升学生工程实践能力。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有着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显著特点,它是在大量的科学实验和工程实践基础上发现并总结出的一般规律,运用科学分析方法探索这一规律内在的作用机理,采用数学、物理、化学理论与模型计算归纳形成理论体系,并在理论指导下,将科学研究应用于生产实践,使理论体系进一步得以检验并逐步完善,经过实践→理论→再实践的循序渐进过程向前发展的学科。在该领域的科学研究中,实验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主要手段,每一理论、发明的诞生都是在实验中孕育、培养出来的。针对上述学科特点,专业教研组在制定本科教学培养计划时,要有意识地加强实践教学环节课时比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高分子专业教学实践分为认识实习、专业基础实验教学、专业实验、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实习和毕业教学环节等实践教学部分。在专业基础实验教学中要积极有效地开展研究型、设计综合型实验教学,鼓励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开放实验室科研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研能力。

在毕业教学环节实践中结合教师科研项目,选择学科前沿或与企业合作开发的课题进行毕业论文选题,结合工厂实际进行毕业设计,可使学生获得良好的科研能力培养,有效地促进学生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从事本专业研究与生产奠定良好的基础。

3.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探索“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在教学改革上,注重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相结合,积极开展“订单式”培养模式。此举不仅能为企业发展量身定做工程实际应用型人才,而且能够提前将学生“预售”出去。同时,企业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为“订单式”培养学生提供奖学金、贫困助学金等费用,解决经济困难学生的求学、就业等问题。

4.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培养创新能力。

要强化学生的操作技能,培养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在社会大环境中的竞争能力,关键是建立与企业同步发展的规范的实训环境。要充分利用区域与学科优势,加强产学研联合,设立产学研联合体实验室,为学生提供必要的社会实践场所,保障实习、实践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6]。实习基地可以完成学生的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任务和多项工艺实验。学生通过这些实践环节能加深对书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同时也了解了本行业发展趋势和存在的问题,这对于学生踏入工作岗位和继续深造都是大有裨益的。

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为适应素质教育的教学改革需要,办好高等教育质量工程建设,教师的知识更新与自身素质的提高是非常重要的。只有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因此学校需要不断引进高水平科技人才,提高本专业教师队伍的科研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同时,还要注重青年教师的培养,指定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授对新进教师进行“传、帮、带”教学指导,使新进教师的授课水平快速提高,从而有效地将行业发展动态与理论授课相结合,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面。

三、结语

高分子材料的发展极其迅速,每年都会有许多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涌现,而教育教学改革随着社会的发展也是永无止境的。如何加强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的培养,提高高等教育的办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是21世纪高等教育面临的挑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但是,如果一味追求应用而忽略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所培养出来的人才就不是社会需要的高级人才。所以在重视应用的同时,还要注意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即提倡一种“强化基础,注重应用,突出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才能够适应当代社会经济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龚春丽,文胜,郑根稳,汪连生,颜永斌.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J].孝感学院学报,,28,(6):109-111.

[2]高炜斌,枝苗,自瑛.高职教育中高分子材料加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3,(12):69-70.

[3]申长雨,关绍康,张锐.加强课程建设培养创新人才——“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课程建设随想[J].中国大学教学,2008,(3):52-54.

[4]陈立贵,袁新强,李雷权,王忠,付蕾.构建符合学校定位的高分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J].科技教育,,(22):161-162.

[5]刘仿军,国平,喻湘华,曾小平,周爱军.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09,31,(6):88-91.

本文来源:https://www.wnzmb.com/lunwen/144031/

上一篇:工程师职称论文参考(合集8篇)
下一篇:会计职称论文发表的要求探索(合集3篇)
《工程类工程师中级职称论文范文汇总九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推荐阅读

Copyright @ 2013 - 2018 我能学习网_免费的学习网站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能学习网_免费的学习网站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6058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