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的勇气》读书笔记

来源:个人写作 发布时间:2020-12-31 点击:

【www.wnzmb.com--个人写作】

  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一段音乐,然后将得到的感受和启示写成的文章叫做读后感。读后感就是读书笔记,是一种常用的应用文体,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简单来说就是看完书后的感触。以下是我能学习网分享的《行动的勇气》读书笔记,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行动的勇气》读书笔记

  2008年夏秋之交的时候,我正在印度班加罗尔培训。

  每天下班后,都会打开电视看美国的各种财经频道,似乎这是一件逼格很高的事情。我记得有一天的突发新闻是:雷曼兄弟破产了。我当时知道雷曼兄弟是一家很高大上的投行,看着那些员工搬着纸箱子走出大楼,觉得他们这么高端的人才肯定不难找到下一份工作。但是,对于破产这件事情到底有多大影响,却几乎一无所知。

  直到最近看了《行动的勇气》,才意识到,原来不光我不知道雷曼破产的影响,就算美联储主席、财政部长、一大批的经济学家,可能对于这件事情的影响也不是特别清楚。大萧条之后最大的一次金融和经济危机,在雷曼破产之前已经显示出风雨欲来;但雷曼的破产,却真正标志了这场危机的全面开始。用伯南克的话来说,这是“大坝决堤”。

  在另一本同样讲危机的《镜厅》中,作者对比了二十年代的大萧条和2008年左右开始的经济危机,得出的结论是:决策者们从大萧条中汲取了经验,从而避免了第二次大萧条的发生;但是决策者们做的还不够,不管是美联储,还是欧央行,都可以做的更多。但是,他们却没有,从而把一场金融市场的次贷危机一步步推向一场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

  二

  经历过这一次经济危机的人,几乎都已经出了自己的书,讲述各自视角下的危机。按照英国央行前行长默文 金的说法,虽然每本书的标题不一样,但副标题都是“我如何拯救了世界”。《行动的勇气》也不例外,是伯南克的自辩;但同时,伯南克的讲述却显得真实而理性,让人信服。

  我曾经想研究到底美国总统提名美联储主席的标准是什么,但是却没有找到有用的信息。很多人不喜欢小布什总统,但事后看来,他提名伯南克,冥冥之中,竟然是一次巧合。一位研究大萧条的学者,在美联储主席的八年任期中,完整经历了又一次堪比大萧条的经济危机。美联储避免了他们在二十年代曾经犯过的错误,美国没有经历大萧条时期的经济和就业崩溃,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或许就是因为有一位了解大萧条的主席。

  所以在危机之中,六神无主的时候,人们往往向后看,在历史中寻找答案。这也决定了人们对历史认知的差异导致了人们现时观念和行动的差异。伯南克知道二十年代的银行业危机演变成大萧条的主因,就是美联储非但没有及时提供流动性,反而为了保持金本位,提高利率。因此在这一次危机中,伯南克不断扩大央行信贷的对象,为市场注入源源不断的流动性,美联储的资产也从几千亿美元膨胀到数万亿美元。

  与此相对,欧洲没有大萧条的深刻记忆。以法德为首的欧盟,更深刻的保留着恶性通货膨胀的记忆。他们更关注收支平衡和价格稳定,因此在救助金融业上,更加畏首畏尾,从而导致欧洲的危机延宕不绝,直到今天欧洲经济还没有什么起色。

  同样的,美国政治界和学术界的很多人,他们深刻的记忆是七十年的严重通货膨胀,因此批判伯南克的政策,也就不觉得意外了。培根说,读史让人明智,就是这个意思吧。

  三

  危机之中,除了如何应对,人们更加焦虑的问题是:为什么经济学家没有预测到经济危机的到来?

  几乎每一次经济危机都是如此。当危机已经爆发的时候,人们回头分析,觉得危机的爆发简直是再明显不过的事情。可是身处当时,却总会有“这次不一样”的心态。

  比较两次危机,会发现套路其实非常相似。归根结底,都是债务问题;特别是房地产导致的债务问题。债务膨胀的起因,一方面是经济发展日久,市场参与者逐渐放松了风险意识,开始变得大胆;另一方面是监管放松,使得金融机构能够从事风险更高的活动。

  债务累积,逐渐达到不可持续的地步。但泡沫的破灭,却并非随之而来。市场不理性的时间可能超过任何人的想象,这也是“这次不一样”的基础。终于,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出现,人们突然意识到原来风险已经积聚到不可持续的地步。这时候,恐慌和挤兑开始让危机蔓延,流动性变的严峻。

  金融机构之间,以及金融机构和其他行业之间错综复杂的联系,让危机变的异常复杂。衍生品、影子银行、表外业务,这些“创新”让市场参与者之间紧密联系在一起,牵一发而动全身。这也是为什么决策者本以为雷曼的可控,结果却看到了“大坝决堤”。

  危机之中,流动性成为关键。但危机之中,没有人愿意购买资产,没有人愿意提供信贷,因此流动资产的价格螺旋下降,从而使的流动性问题和资不抵债问题难以分辨。流动性匮乏导致企业破产,而企业破产又导致更多流动性的匮乏。

  如何拯救危机?在伯南克看来,还是信心。他自己也说过,货币政策要想达成效果,98%靠宣传,2%靠政策本身。我们的总理说“信心比黄金还珍贵“,也是英雄所见略同。

  四

  之前读过另一本书,《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研究》,汇集了国内主要的政府部门和研究机构对两次危机的思考,主编是据说主席的经济智囊。书本身没有什么深刻的观点,但看得出来中国政府对经济危机的关注。

  这也是我常常自问,以及国内外常常发问的问题:到底中国会不会出现一场经济危机?

  如果从债务的角度看,那的确是非常有可能的。明面上的债务已经在过去几年膨胀了数倍,而潜藏的债务,局外人几乎难以评估。当然,很多人都觉得中国有自己的特殊的发展阶段,“这一次不一样”,连央行行长都说居民债务还不够高。但债务就是债务,除了像美国政府这样的机构可以债务缠身,其他机构债务过高,都会是一颗定时炸弹。

  问题是这颗炸弹何时会爆炸?决策者是否可以在爆炸前成功拆弹?如果大胆猜测的话,4万亿美元的理财产品市场,或许会成为点燃危机的导火索。如果刚性兑付的理财产品违约,引发挤兑,那么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呢?

  又一次大坝决堤?

《行动的勇气》读书笔记

  其实只是一个短评,可惜略超一点字数。

  虽然略略交代了自己的学术背景与短暂的教学生涯,但本书基本可以作为伯南克本人作为美联储主席的履职报告啦。同时也可以作为深入研究金融危机的最全面案例,伯南克几乎事无巨细地把危机发展、演变的过程以及每个救助过程描述再清楚不过了。从贝尔斯登事件宣告金融危机序幕的拉开,到雷曼公司的破产,两房机构的危机以及各类市场都各种疲于奔命的危机形势下,美联储作为独立机构,还是展现出了极大的责任感与行动力。虽然最后不同方会有褒奖也有诟病,但无法重新再来一次的事件留给我们更多的是我们可以从中学到什么以及在以后我们如何才可以表现得更好。

  本书既是危机过程的再回顾,但其实也是伯南克本人经济思想的贯穿。对于这么浅薄的我大概也只能看个热闹,顺便普及点基本金融常识。个人感受有几点:一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日益深厚的今天,危机一旦发生,任何国家都无法独善其身,都只不过是多米诺骨牌中的一块,所以对于全球金融的发展都必须以宏观的眼光看待之。二是更加坚定了一个格林斯潘在他自传中表达的一个观点。本书中也加以强调了,即恐慌是一个可以加重或者恶化危机事件的重要因素,因此管理社会公众的情绪与预期非常重要。伯南克表达了一个很重要的观点,央行要就货币政策表达与公众的沟通,要确保政策达到预期。三是要充分发挥市场的力量,行政干预的力量在现代金融的眼光中以及实际中也不是最优之策。

  另外,美联储2010年的那个什么多德法案也要求加强金融监管,并成立了一个什么鬼委员会,恰与咱们刚结束的金融工作会上成立金融稳定委员的举措似乎差不多,不知咱们是不是借鉴人家的,嘻嘻。

《行动的勇气》读书笔记

  伯南克更像一位学者,未能达到大师的高度,无法将理论与实践用更为艺术的方式融合在一起。伯南克在进入美联储之前,做学问多于做市场,这就有两方面问题。一是对市场了解远远不够, 在管理美联储和制定货币政策时采取的方法偏于理论。 伯南克反复强调“清晰明确的沟通",道理看似简单,但实际中怎么认识沟通就是门学问,甚至是艺术,涉及到如何看待不同人或人群的行为以及处理其中的关系。从伯南克的表述上,他所谓的沟通,其实也就是让市场去从美联储的会议纪要中去猜,从他的讲话中去猜,实际操作和初衷也是背道而驰,注定了最后的沟通失败。即使出了这本书,其实读者和他最后说的调研受众一样,始终只是一小撮人。二是对市场未能怀着敬畏之心。美联储主席可谓是美国最有权势的人之一,但这个权势是来自市场的,也就是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我们必须对给予我们权势人足够的敬畏。如果市场不买账,你可以选择和市场去对抗,这样就是伯南克在书中强调的“行动的勇气”,这也是我最为欣赏,也是吸引我读本书的原因。但你的对抗不能建立在看不起市场反应(书中用到“惯性力量”这个词)的基础上,而是要弄清楚市场反应的基础上去对抗,也既是不卑不亢的对抗。

  伯南克面对金融危机的勇气,仍然值得赞赏。相比伯南克,格林斯潘更像是一位大师。致敬。

本文来源:https://www.wnzmb.com/fanwen/122472/

上一篇:2020年园区非公党建工作汇报
下一篇:『学年总结』未来的路还很长(700字)作文
《《行动的勇气》读书笔记.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推荐阅读

Copyright @ 2013 - 2018 我能学习网_免费的学习网站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能学习网_免费的学习网站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6058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