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学生计算老出错怎么办

来源:知识百科 发布时间:2020-07-02 点击:

【www.wnzmb.com--知识百科】

  - 尤其是一二年级的孩子,读不懂题意,解不出答案,试卷一片飘红…… 他们不知道该怎样去理解题目的意思,该如何代入公式,如何进行计算。以下是我能学习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二年级学生计算老出错怎么办 ,以供大家参考!

  二年级学生计算老出错怎么办

  实施新课程以来,我们发现,学生在计算方面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比如,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我们重视了学生的动手实践、相互合作,关注了学习方式的改变,鼓励算法多样化,但却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良好计算习惯的养成及实际计算能力的提高,或者说,在计算教学这一块花的力气小了,导致学生在计算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

  怎样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已经成为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突出问题,笔者就计算问题调查了500个学生,得到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一、感知粗略导致的错误

  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从感知开始,人类的知识无论是简单的还是复杂的,都是建立在通过感知而获得感性知识的基础上,小学生在计算时,首先是通过感觉器官感知数、符号或数与符号组成的算式,即看题、读题、审题,但小学生感知事物不仔细、不全面,比较笼统、模糊,只能感知客体的个别部分,而且感知的目的性不强,他们一般还不会独立地给自己提出感知任务,即使对于教师提出的任务也不能很好地排除干扰,集中精力感知事物,这就造成小学生在计算时,由于受到式题本身的影响,常常会感知不全面、不精细,造成抄错数字或漏写数字等错误,例如,有的学生一遇到相似或相近的数字、符号,就匆忙动笔,以致抄错数字或符号,把9写成6,52写成25,“+”写成“-”;有的学生还没有把多位数看完就急于计算,造成漏抄,把10000抄成1000;还有的学生观察不仔细,只看大致轮廓,忽略运算顺序而导致错误,把8×4÷8×4的结果算成等于1,又如,计算75+25×3、12×5÷12×5时,学生很容易被假象迷惑,以为能够进行简便计算,以致将运算顺序搞错。

  针对小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教师应注意重视首次感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是提高他们感知能力的最有效的手段,首先,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准确、生动、鲜明的首次感知材料,突出学生容易忽略的部分,以利于学生记忆的保持和再现的清晰,其次,教师要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学生动手、动脑、动眼、动口,让多种感知渠道协同“作战”,强化信息的作用,第三,针对小学生感知的特点,教师应突出容易忽略的成分,如强调进位、退位、小数点的处理等,尤其在设计式题时,既要有专项的针对性训练,又要有学生容易混淆的对比练习,从而帮助学生进行辨析,促使新旧知识的精确分化,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注意力。

  二、注意力失调导致的错误

  注意力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力的稳定与分配能力是影响学生计算的重要心理因素,在计算过程中,学生需要把注意力同时分配到不同的对象上,但由于小学生的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注意的范围不广,易被无关因素吸引而出现分心现象,因此在计算时常常会出现顾此失彼、丢三落四的现象,例如,学生用商不变性质计算时,往往出现370÷60=6……1、4600÷900=5……1这样的错误,这是由于没有正确理解和运用商不变的性质,而把余数也当作不变造成的错误,在初学用竖式计算整数除法时,有些学生只注意试商而未顾及观察余数是否比除数小,从而造成商的位数增多的错误,另外,有些学生在连续做了几道乘法题后,思维仍停留在乘法上,以致张冠李戴。

  对于这种错误,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对教材进行认真分析,对运算的难点做到分散练习,集中突破,逐步加大难度,使学生合理分配注意力,将注意力集中在某一难点上,逐一突破,再综合各种情况进行练习,不仅便于学生逐步掌握运算法则,还能培养学生运算时注意力的合理分配与转移的习惯,要保持稳定的注意力,还应注意活动形式的多样化,因此,练习形式应多样化,如采用口算抢答、判断、选择、改错、计算中的小竞赛等。

  三、情绪不稳导致的错误

  小学生的情绪不够稳定,不同的情绪状态会直接影响计算过程,学生都希望算得又对又快,但由于动机过强,急于求成,往往事与愿违,如,口算时,学生都希望很快算出结果,当数目小、算式简单时,他们易产生轻敌思想;而当数目大、计算复杂时,又表现出不耐心,产生厌烦情绪。

  四、强信息的产生导致的错误

  小学生在计算过程中,由于受多次重复练习某一类型习题的影响,先入为主,在大脑中会留下深刻的印象,当碰到与强信息相类似的外来信息时,强信息容易首入眼帘,掩盖其他信息,从而产生思维干扰,造成计算错误,如,教师在教20以内进位加法时,强调了用凑十法计算,这是教师在教学中的示范导向,但学生却容易将之迁移到整个运算过程中去:在计算8+6时,看到8,就想到2,运算的思维过程受到这一信息的干扰,行为就产生定势,顺手写下2,就出现了8+6=12,又如进行名数互化时,1.25小时=( )分,部分学生有时并不考虑时和分的进率,而是跟着感觉走,移动两位,于是就产生了错误,写成1.25小时=(125)分,再如6.3×1.4+2.7×1.4这类题,在提取公因数后,其余两数之和一般是整十、整百或整千数,这也是一个强信息,南于受其干扰,很多学生会把此题算成:原式=(6.3+2.7)×1.4=10×1.4=14,从而产生错误。

  对于强信息引起的错误,教师要注意加强对学生可逆性思维的训练,及时作出对比分析,必要时列表突出它们的本质区别。

  五、不良习惯导致的错误

  小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应包括四方面:细心审题、认真计算、正确估算、仔细检查,为了让学生掌握运算法则,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教计算时,教师可要求学生记住这样五句话:计算之前先看题,先算乘除,同算加减,有了括号要先算,能够简便则简便,同时可要求学生对每一道题都要做到一读、二看、三想、四算,“读”是认真读题,“看”是看清数据、运算符号、运算顺序,“想”是想计算方法和顺序,“算”是按想的思路进行准确计算,有时还要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验算,尤其是在计算时应要求学生书写一定要认真,书写无错是计算正确的必要条件,无论是抄题还是脱式计算,教师均严格要求学生规范格式、书写工整、卷面洁净(即使草稿也要求字迹清晰),每写一步要回头仔细校对,证实自己抄写、计算正确后再继续下一步运算,这样学生的答对率就能提高,久而久之就能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二年级学生计算老出错怎么办

  计算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而小学生在计算中出现错误也是常有的事情,作为家长,不应一味责怪孩子,而是要帮孩子找出具体原因。那么导致小学生计算失误的原因有哪些呢?

  1、视觉迁移引起的感知错误

  小学生特别是中段学生,其思维特征是由现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极易对相似、相近的数据或符号产生混淆,因而经常出现抄错数据、抄错运算符号的错误;还有忘记进位、退位,漏写、漏抄、出现运算顺序错误。

  另外,小学生的感知还伴有浓厚的情感色彩,容易感知新奇的、感兴趣的“强刺激”,而忽略“弱刺激”,造成感知错误。例如,填空:5+455+54,有学生就会填写等号,原因是加法交换律的“强刺激”,掩盖了54和45不同的“弱刺激”。还有一些运算顺序以及简便运算方法的错误,也是由于感知上的笼统、粗糙所造成。尤其在特殊数据的刺激下,被假象所迷惑,以为能够进行简便计算如:20×5÷20×5=100÷100=1;41/5-41/5×1/3=0×1/3=0;6÷6/7-6/7÷6=025+4×9=100×9=900;326+216+484=326+484+216=800+216=1016;686+391-209=686+(391+209)=686+600=1286等。

  2、简算意识不强

  简便算法是小学数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掌握简便计算的方法,是提高学生计算速度的重要途径。比较意识是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方向。解题时往往解决问题的途径很多,这就要求我们善于选优而从。有些学生缺乏比较意识,不顾运算结果,盲目推演,缺乏合理选择简捷运算途径的意识。

  3、注意力发展不完善,注意稳定性不高

  小学生由于注意品质不佳,特别是低年级儿童,还不善于有意识地分配自己的注意力,常表现为,思维与书写不同步,注意力不是集中在“笔尖上”,而是一方面手中在抄写,另一方面注意力已经转移到下一步计算方法上。小学生这个“注意力不集中、观察事物缺乏整体性、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的生理、心理特点就使他们容易产生计算错误。

  由于小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他们正由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发展,注意的品质还很不完善,把23看成32是注意的指向性、集中性尚待发展;把9写成6是注意的选择性较差;把4位数写成3位数是注意的广度和分配能力不够。有研究发现,7~10岁儿童的注意力可持续20分钟,10~12岁儿童为25分钟,12岁以上儿童可持续30分钟。因此在解答结构步骤较简单的题时,正确率比较高,而解答结构步骤较复杂的题时容易出错。这也正说明了为什么低年级的计算正确率高,而中高年级学生计算的正确率不如低年级的原因之一。

  4、短时记忆较弱、记忆错漏

  一道计算题往往包括多步计算,中间得数需要进行短时记忆,而小学生由于急躁、抢时间、怕麻烦,使得储存的信息部分消失或暂时中断,造成“记忆性错漏”。比如,在连续退位减法中忘了退1,导致计算结果错误,像4020-199,学生很容易算成4020-199=3931,这就与中间得数的储存与回忆不完整有关。

  5、不良学习心态的影响

  小学生在计算过程中产生的不良心态主要有三种:

  二是畏难心理。认为计算题枯燥乏味,每当看到计算步骤繁多或数字较大的计算试题时,便会产生畏难情绪、厌烦情绪、缺乏恒心、耐心和信心,从而使得计算的正确率大打折扣。

  三是懒惰和厌恶。懒得动笔,不愿多写一个字,厌恶计算,无论数字大小,熟练与否,一律口算,不愿动笔演算,懒得拿草稿,甚至没有专门的草稿本、验算本。经常省略必要步骤,跳步,幻想快速、直接出结果,从而出错。

  6、知识掌握缺陷引起的失误

  小学数学中概念、性质、算理、法则、定律等基础知识,学生只有在深刻理解、牢固掌握的前提下,才可能正确、灵活地加以运用,形成计算技能。由于某些知识不理解、概念不清、没有真正地理解算理和熟练地掌握算法,对于计算法则、概念或运算顺序没有很好的掌握等,学生在计算时就会出现错误,并且学生自己并不意识到是错误的。

  7、不良学习、计算习惯的影响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保证计算正确的重要条件。因此,平常练习要严格要求,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有的学生从小没有养成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做事散漫,上学后迁移到学习中,便没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部分学生由于对计算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加上平时的训练度不够,方法欠妥,因而就养成了一些不良的计算习惯。

  这些不良习惯包括:不审题、不分析、一律口算不愿动笔演算、不喜爱打草稿、草稿随意不规范、不正确使用草稿(演算本)、省略步骤(跳步)、书写潦草、不及时验算和检验、无简算意识、计算中间不必要的过程或结果、不统计分析总结反思错误的原因等。

  8、基本口算不熟练,基本口算技能低下、不过关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首先要从口算能力着手。在各个年级,口算的重点也不相同。

  粗略地说,一到三年级,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以及连加减;表内乘法;100以内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万以内简单的不退位加减法,加减混合的两步计算题;较简单的一位数乘两位数;较简单的小数加法等都要求熟练口算。

  四年级以后,口算的内容就要逐步增多,不但要巩固过去的内容,口算同分母加减法和简单的异分母加减法等,还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一些数据,如:25×4,125×8,10到19的平方等,对所有能应用运算定律和性质进行口算的式题一律口算。

  以上这些原因是比较典型的现象,从而导致很多不必要的丢分,对此,家长们一定要及早发现,及时处理,以免影响孩子后续的小升初升学。

  二年级学生计算老出错怎么办

  在孩子的小学数学学习中,数学的计算是重中之重。但是,往往孩子也是在计算环节上出错更多。那么如何才能让失误降低到最小呢?下面来看看小编整理的一些方法!

  一、知识掌握缺陷引起的失误

  小学数学中概念、性质、算理、法则、定律等基础知识,学生只有在深刻理解、牢固掌握的前提下,才可能正确、灵活地加以运用,形成计算技能。

  由于某些知识不理解、概念不清、没有真正地理解算理和熟练地掌握算法,对于计算法则、概念或运算顺序没有很好地掌握等,学生在计算时就会出现错误,并且学生自己并不意识到是错误的。

  二、基本口算不熟练,基本口算技能低下、不过关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首先要从口算能力着手。在各个年级,口算的重点也不相同。

  粗略地说,一到三年级,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以及连加减;表内乘法;100以内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万以内简单的不退位加减法,加减混合的两步计算题;较简单的一位数乘两位数;较简单的小数加法等都要求熟练口算。

  四年级以后,口算的内容就要逐步增多,不但要巩固过去的内容,口算同分母加减法和简单的异分母加减法等,还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一些数据,如:25×4,125×8,10到19的平方等,对所有能应用运算定律和性质进行口算的式题一律口算。

  三、视觉迁移引起的感知错误

  小学生特别是中段学生,其思维特征是由现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极易对相似、相近的数据或符号产生混淆,因而经常出现抄错数据、抄错运算符号的错误;还有忘记进位、退位,漏写、漏抄、出现运算顺序错误。

  另外,小学生的感知还伴有浓厚的情感色彩,容易感知新奇的、感兴趣的“强刺激”,而忽略“弱刺激”,造成感知错误。

  例如,填空:5+45( )5+54,有学生就会填写等号,原因是加法交换律的“强刺激”,掩盖了54和45不同的“弱刺激”。

  还有一些运算顺序以及简便运算方法的错误,也是由于感知上的笼统、粗糙所造成。尤其在特殊数据的刺激下,被假象所迷惑,以为能够进行简便计算。

  如:20×5÷20×5=100÷100=1;41/5-41/5×1/3=0×1/3=0;6÷6/7-6/7÷6=025+4×9=100×9=900;326+216+484=326+484+216=800+216=1016;686+391-209=686+(391+209)=686+600=1286等。

  四、简算意识不强

  简便算法是小学数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掌握简便计算的方法,是提高学生计算速度的重要途径。

  比较意识是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方向。解题时往往解决问题的途径很多,这就要求我们善于选优而从。有些学生缺乏比较意识,不顾运算结果,盲目推演,缺乏合理选择简捷运算途径的意识。

  到了小学高段,计算的方法应灵活多样,应从多种解法中选择合理的算法,达到算法最优化。

  五、注意力发展不完善,注意稳定性不高

  小学生由于注意力不佳,特别是低年级儿童,还不善于有意识地分配自己的注意力,常表现为,思维与书写不同步,注意力不是集中在“笔尖上”,而是一方面手中在抄写,另一方面注意力已经转移到下一步计算方法上。

  小学生这个“注意力不集中、观察事物缺乏整体性、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的生理、心理特点就使他们容易产生计算错误。

  由于小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他们正由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发展,注意的品质还很不完善,把23看成32是注意的指向性、集中性尚待发展;把9写成6是注意的选择性较差;把4位数写成3位数是注意的广度和分配能力不够。

  有研究发现,7~10岁儿童的注意力可持续20分钟,10~12岁儿童为25分钟,12岁以上儿童可持续30分钟。因此在解答结构步骤较简单的题时,正确率比较高,而解答结构步骤较复杂的题时容易出错。

  这也正说明了为什么低年级的计算正确率高,而中高年级学生计算的正确率不如低年级的原因之一。

  六、短时记忆较弱、记忆错漏

  一道计算题往往包括多步计算,中间得数需要进行短时记忆,而小学生由于急躁、抢时间、怕麻烦,使得储存的信息部分消失或暂时中断,造成“记忆性错漏”。

  比如,在连续退位减法中忘了退1,导致计算结果错误,像4020-199,学生很容易算成4020-199=3931,这就与中间得数的储存与回忆不完整有关。

  七、不良学习心态的影响

  小学生在计算过程中产生的不良心态主要有三种:

  一是轻视心理,认为计算题是“死题目”,不需要动脑筋思考,忽视了对计算题的分析、计算完毕后的检查验算而造成的错误。

  二是畏难心理。认为计算题枯燥乏味,每当看到计算步骤繁多或数字较大的计算试题时,便会产生畏难情绪、厌烦情绪、缺乏恒心、耐心和信心,从而使得计算的正确率大打折扣。

  三是懒惰和厌恶。懒得动笔,不愿多写一个字,厌恶计算,无论数字大小,熟练与否,一律口算,不愿动笔演算,懒得拿草稿,甚至没有专门的草稿本、演算本。经常省略必要步骤,跳步,幻想快速、直接出结果,从而出错。

  八、不良学习、计算习惯的影响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保证计算正确的重要条件。因此,平常练习要严格要求,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有的学生从小没有养成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做事散漫,上学后迁移到学习中,便没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

  部分学生由于对计算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加上平时的训练度不够,方法欠妥,因而就养成了一些不良的计算习惯。

  这些不良习惯包括:不审题、不分析、一律口算不愿动笔演算、不喜爱打草稿、草稿随意不规范、不正确使用草稿(演算本)、省略步骤(跳步)、书写潦草、不及时验算和检验、无简算意识、计算中间不必要的过程或结果、不统计分析总结反思错误的原因等。

本文来源:https://www.wnzmb.com/zhishi/120107/

上一篇:书籍是空气阅读答案
下一篇:二胡独奏曲《兰花花叙事曲》赏析
《二年级学生计算老出错怎么办.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推荐阅读

Copyright @ 2013 - 2018 我能学习网_免费的学习网站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能学习网_免费的学习网站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6058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