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一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教材中的“课外读”

来源:高中作文 发布时间:2019-09-16 点击:

【www.wnzmb.com--高中作文】

  摘 要:人教版高中生物新教材必修课本中设置了许多的“课外读”,如“科学家访谈”、“科学前沿”等栏目,该部分内容在必修教材的知识结构中起重要作用;教师应该合理的运用这部分知识,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建构,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科学素养,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向“价值的引导者”。

  关键词:人教版;高中生物;课外读
  普通高中生物新课程有三个必修模块―《分子与细胞》、《遗传与进化》、《稳态与环境》,人教社依据生物新课程标准编写的高中生物学教材(以下简称新教材)被多个地区选用,其知识结构部分相对于旧教材新增了许多栏目,如科学访谈、科学前沿等,这是新教材的一大特色,本文中笔者主要就其在新教材必修模块中的分布及内容结构和价值导向方面的作用进行分析总结
  1.“课外读”在教材中的分布
  新教材必修模块中“课外读”包含六个栏目,分别是“科学家访谈”、“科学前沿”、“科学家的故事”、“科学?技术?社会”、“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科学史话”。其中“科学家访谈”分布在新教材三个必修模块的开篇部分,科学前沿”等其余五个栏目,分布在部分章节末尾,具体分布见表1:
  2.“课外读”的特点
  2.1“课外读”的结构特点
  新教材三个必修模块都以“科学家访谈”为序,这是对传统旧课程绪论或前沿的突破,对整本教材的内容具有引导作用。[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引入新知时,充分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是一个能动的过程,要使学习有成效,学生必须成为教学过程的参与者。”[2]“科学家访谈”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即将学习的内容,让学生参与知识发生的教学活动,将科学家的探究经历、思维火花及探索求实的精神等以对话形式展现在课本的开始,激励学生求实创新、勇于探索,同时也展现了科学家对中学生寄予的殷切希望,在思想上对学生具有启迪作用。
  部分章或节的末尾,添加“科学前沿”、“科学家的故事”、“科学?技术?社会”、“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科学史话”栏目,是对学生思维水平的提升。这些科学发展前沿和最新科研成果等有助于使学生的学习从基础理论知识层次上升到价值思考层次,对生物学产生更浓厚的兴趣。“科学前沿”栏目,渗透了生物科学前沿知识,弥补了基础教学的缺陷,使科学前沿和高中生物学教学接轨,使教育名副其实的面向现代化;“科学?技术?社会”栏目,注重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能力;“科学史话”栏目,在传授生物学知识的同时,对知识的产生历史进行考察,让学生理清生物学知识的来龙去脉,有利于学生理解生物学知识的丰富内涵和深刻本质,并认识生物学知识的动态性和相对性;布鲁纳曾经指出:“教一门学科,不是建立一个小型图书馆,而是要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参与到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去。”“科学家的故事”栏目,通过实例,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而不仅仅是获取知识。
  2.2 贯彻了STS教育理念
  STS是英文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 logy),社会(society)三个单词的缩写,STS 教育突出的是科学、技术、社会之间的关系,即教育、教学内容的出发点。STS教育要求学生能够将学到的科学技术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增强社会责任心……“科学?技术?社会”栏目,主要向学生介绍生物学知识在生产生活上的应用。例如在“酶为生活添姿彩”中提到洗衣粉中添加酶可以提高洗涤效果,强调了科学技术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可以学以致用,使学生认同当代生物学知识及其相应技术与人类生活关系密切,贯彻了生物课程―“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这一理念。
  2.3 关注学生的发展
  与旧教材相比,新教材新增了“与生物学相关的职业”一栏,每一种职业都包括职业描述、就业单位、主要任务、学历要求、需具备的素质和职业乐趣六部分,且每一种职业都附有相关的图片。为学生提供生物学相关的职业,有助于体现生物学在日常生活、社会活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生物产业是一个新型产业,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前景美好,教材所列的职业指向中高层面,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意识,看得远才能走的远,因为有对未来的憧憬,学生学习就有了目标目标。另外,该栏目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学生对所学习知识的应用前景有所了解,为以后的继续深造打下了基础。
  3.启示与建议
  3.1启示
  新教材在知识结构方面十分注重知识的层次关系,注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外读”栏目的设置重视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主体之间的交互作用,通过内隐的思维活动、精神活动以及外显的操作活动,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交流思想、沟通情感和分享意义。它注重学生个体知识的建立、个体新经验的形成和个性化的成长,有利于学生在知识和能力、经验和体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不断丰富、完善和成熟[3]。从而使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落到实处,使学生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体。
  3.2建议
  3.2.1运用“课外读”,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素养
  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公民参加社会活动、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的生物科学知识、探究能力以及相关的情感态度价值观[4]。“科学史话”、“科学前沿”等栏目,力图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了解生物学发展的历程与生物学前沿技术等,彰显了课程教学的思想交流、情感熏陶、价值引导功能。教师应合理的利用“课外读”,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习,通过科学家的故事,身临其境,体验科学探索之路的艰辛;“科学?技术?社会”栏目,如“评价激素类药物的利于弊”,“艾滋病―威胁人类的免疫缺陷病”等,可以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及讨论交流的方式学习,通过讨论交流,学生易于达成共鸣,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及唯物主义辩证观。而“酶为生活添姿彩”等内容可以通过进行“迷你小实验”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其中,自己设计并动手实验,这样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得到巩固,动手能力得到培养,并激发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2.2运用“课外读”帮助学生建构知识
  教师应发挥其主导作用,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建构。学生的学习既有感性知识,也有理性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否很好的驾驭知识,合理的运用不同形式的知识,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教学显得至关重要。新教材必修模块以“科学家访谈”为序,如必修一《分子与细胞》模块,以“探索生物大分子的奥秘―与邹承鲁院士的一席谈”为序,学生读完后能够对分子与细胞部分内容有了感性认识,教师应发挥其“先行组织者”的作用,通过适时恰当的讲解与引导,使学生获得理性知识,并学会用宏观的视角看待微观世界,那么学习“分子与细胞”模块知识就相对容易。我国传统教育心理学将知识学习的过程分为理解、巩固和运用三个阶段。[5]学生在学习了教材主体部分的知识后,对知识的掌握还处于理论层面,如何将这些理论层面的知识加以巩固、内化和提升,这就需要借助于“科学前沿”、“科学?技术?社会”等栏目的学习。通过教师的引导及学生的参与,就完成了对知识的建构。
  3.2.3教师应要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向“价值的引导者”
  “课外读”是贯彻实施课标所倡导的探究性教学所不可或缺的,能否很好的在教学活动中被加以应用,直接影响内其容的价值。该部分内容需要贯穿到具体教学活动中,这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能只注重概念的学习和习题的讲授,更要重视对“课外读”的学习,适当的给予学习时间,而不能厚此薄彼;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向“价值的引导者”,在“课外读”的学习中,教师要有适时适当的引导,但不是让教师自己总结出栏目中讲述的主要内容直接讲授给学生,这样的学习是毫无意义的。“往一个人的灵魂中灌输真理,就像给一个天生的瞎子以视力一样不可能的……如果不通过人们在相互的提问与回答中不断地合作,真理就不可能获得。”[6]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不可能像以符号为载体的知识那样可以通过传递的方式让学生接受,而是需要学生亲身感知与体验,在具体的情境中习得。
  参考文献:
  [1] 周丽威.高中生物学教材(人教版)知识结构的研究[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7(8):109-111.
  [2] 张鸿培.引言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意义[J].铜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8):85-86.
  [3] 姚林群.新课程三维目标与深度教学[J].课程?教材?教法,2011(5):12-17.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5] 莫雷.教育心理学[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67.
  [6] 郭元祥.知识的性质、结构与深度教学[J].课程?教材?教法,2009(7):17-23.

本文来源:https://www.wnzmb.com/zuowen/77123/

上一篇: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使用数码显微镜的优势
下一篇:找准高中数学突破点提升高中生核心素养
《【高中生物必修一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教材中的“课外读”.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推荐阅读

Copyright @ 2013 - 2018 我能学习网_免费的学习网站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能学习网_免费的学习网站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605803号